-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學術-總第二十五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53822
- 條形碼:9787100053822 ; 978-7-100-05382-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學術-總第二十五輯 內容簡介
卷首語 在以往的卷首語中,我反復提到過“熬成傳統”的重要,然而這個“熬”字的苦澀,除非等你深陷其中,其實并不容易真正體味。——這不,剛剛完成了第二十四期,我們雜志的經費問題,就突然成為“煎熬”二字的代名詞,盡管本刊同仁對此沒什么責任,無非是當了被殃及的“池魚”而已。 當然,一本脆弱的學術刊物,特別是這樣一本以書代刊的民間出版物,就算經歷了如此這般的起落,原也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可無論如何,這卻絕對不符合我本人的性格。——長期以來,如果有什么知識增長點,能夠引起我內心的持久激動,從而說服我去把它外化為一種文化事業,那么,我總會千辛萬苦地為之付出堅定的耐力,使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而終究積淀為一種難以磨滅的傳統。 于是就可以想見,肯定會出現一個為了經費而奔波求告的漫長過程,并且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刻骨銘心地體會到文化鴻溝的冰冷溫差。事到如今,別的就都不提了,——萬幸的是,真要謝謝我們的老朋友和老作者裴宜理教授,自從她主政哈佛燕京學社那天起,本刊的運作就開始逐漸歸于正常了,這使人欣慰地想到,學者的心念總還是相通的,即使在他們之間橫隔著國界。 更要感激的是清華校方,特別是我的學兄謝維和教授。他們在本刊境況*為艱苦、編輯人員流散殆盡的情況下,甚至比我們自己都更為看重這份雜志,充分地認可了它的價值、名聲和分量,并為此付出了持之以恒的、不厭其煩的努力,直到本刊終于轉變成為清華國學院的院刊,在經費和體制上獲得了長遠可靠的保障。 這真是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盡管本刊多年經營的編輯隊伍,在長期無米下鍋的情況下,令人痛心地流失了,可我們卻終于因禍得福,頭一次在美麗的清華園里,獲得了專門的辦公室,和專業的學術編輯。正由于這樣的后盾,讀者們很快就可以發現,本刊的論文質量,仍被一如既往地堅持著,而本刊書評的精彩程度,也仍被毫不打折地保守著。 那些文章的精彩內容,就不必再在這里復述了,讀者們只要翻過這一頁,馬上就能親眼讀到。這里需要特別提及的,惟有姜伯勤那篇印在卷首的書評論文,以及與之配發的饒宗頤的玉照與書影。作者通過評述一套總結性的文集,彰顯了饒教授在治學和為人上的獨立精神,緣此饒公那句借以明志的好詩——“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也就被貼切地引為此文的標題。 一段時間以來,當本刊遭遇到暫時困難時,曾有不計其數的讀者,無論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通過這種形式或那種渠道,向我們表達了關切、惋惜與支持。而今天,既然本刊已恢復了元氣,我*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借這個公開的場合,向他們報告“前度劉郎今又來”的消息!畢竟,我們在發刊時所提出的目標——讓漢語成為國際學術的工作語言,既非一日之功,也不可畢其功于一役;然而反過來說,這樣一種非要實現不可的愿景,也并不是出于一時之沖動,而凝結著我們的深思熟慮,和聚集讀者們的廣泛認同! 而只要大家全都認定了,我想說,那就一定會是歷史趨勢! 劉東 2009年9月8日于國圖會場 contents preface forum/correspondence 姜伯勤 中流自在心:讀《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 articles 謝里?奧特納 為一種實踐理論而反思“文化” 王斯福 社會自我主義和個人主義:一位西方漢學人類學家在費孝通教授的中西比較中遭遇的稱奇之處和提出的問題 王振忠 清代江南徽州典當商的經營文化:哈佛燕京圖書館所藏典當秘籍四種研究 王笛 從“休談國事”到“茶館政治家”:民國時期的成都茶館與公共政治 白馬 回溯的技巧-更新的技巧:王逸與被認定已失傳的劉安的《離騷傳》) 沈日禺俊、曹炯鎮 韓國所藏高麗時期稀貴本漢籍硏究 reviews 柯偉林 關于中國、歐洲與美國的大學 蘇姍?弗里德曼 現代大學的世界主義教育 book reviews 韓敏:《中國安徽北部一個村莊的社會變遷和連續性:對革命和改革的回應》 (寶森) 詹姆斯?弗拉斯:《新春大喜:中國北方農村的年畫、藝術和歷史》(古柏) 石川禎浩:《中國共產黨成立史》(楊奎松) 維特:《維特的檔案文獻回憶錄》(張麗) 大衛?安東尼?貝洛:《鴉片與帝國極限:1729-1850年中國內地的禁煙》(葛以嘉) 艾沃?阿梅龍:《山東黃河1851-1911):晚清的洪災治理》(揚庫)) 馬里恩?艾格特:《16世紀到19世紀早期的中國游記寫作》(費南山) 艾瑞克?馬爾格勒:《野鬼世紀——中國西南的記憶、暴力和空間》(李冠南) 張壽安:《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爭與禮秩重省》(黃振萍) 吳承學:《中國古代文體形態研究》(淮茗)
中國學術-總第二十五輯 目錄
講壇/通訊
姜伯勤 中流自在心:讀《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
論文
謝里·奧特納 實踐中的文化
王斯福 社會自我主義和個人主義——一位西方漢學人類學家在費孝通教授的中西比較中遭遇的稱奇之處和提出的問題
王振忠 清代江南徽州典當商的經營文化——哈佛燕京圖書館所藏典當秘籍四種研究
王笛 從“休談國事”到“茶館政治家”——民國時期的成都茶館與公共政治
白馬 回潮的技巧一更新的技巧——王逸與被認定已失傳的劉安的《離騷傳》
沈喁俊、曹炯鎮 韓國所藏高麗時期稀貴本漢籍研究.
評論
柯偉林 關于中國、歐洲與美國的大學
蘇姍·弗里德曼 現代大學的世界主義教育
書評
韓敏:《中國安徽北部一個村莊的社會變遷和連續性:對革命和改革的回應》(寶森)
詹姆斯·弗拉斯:《新春大喜:中國北方農村的年畫、藝術和歷史》(古柏)
石川禎浩:《中國共產黨成立史》(楊奎松)
維特:《維特的檔案文獻 回憶錄》(張麗)
大衛·安東尼·貝洛:《鴉片與帝國極限:1729—1850年中國內地的禁煙》(葛以嘉)
艾沃·阿梅龍:《山東黃河(1851—1911):晚清的洪災治理》(揚庫)
馬里恩·艾格特:《十六世紀到十九世紀早期的中國游記寫作》(費南山)
張壽安:《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爭與禮秩重省》(黃振萍)
吳承學:《中國古代文體形態研究》(增訂本)(淮茗)
中國學術-總第二十五輯 節選
《中國學術(總第25輯)》包含了卷首語、講壇/通訊中姜伯勤的中流自在心:讀《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以及論文篇中的謝里?奧特納的實踐中的文化。王斯福的社會自我主義和個人主義——一位西方漢學人類學家在費孝通教授的中西比較中遭遇的稱奇之處和提出的問題和王振忠 清代江南徽州典當商的經營文化——哈佛燕京圖書館所藏典當秘籍四種研究王笛 大牛股一系列內容。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