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均衡與非均衡-中國宏觀經濟與轉軌經濟問題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109043
- 條形碼:9787303109043 ; 978-7-303-10904-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均衡與非均衡-中國宏觀經濟與轉軌經濟問題探索 本書特色
《均衡與非均衡:中國宏觀經濟與轉軌經濟問題探索》為當代中國經濟學家文庫系列。
均衡與非均衡-中國宏觀經濟與轉軌經濟問題探索 內容簡介
本書所選文章時間跨度近20年,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現在。所選文章大多發表在國內經濟學類雜志上,其中發表于《經濟研究》11篇,《中國社會科學》、《世界經濟》和《管理世界》各2篇,另外還有發表于《學術月刊》、《復旦大學學報》、《世界經濟文匯》等刊物論文10余篇,一共收取文章35篇。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是非均衡經濟理論研究及其在中國宏觀經濟分析中的應用;中國經濟轉軌與國有企業問題;在全球化、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我國宏觀經濟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宏觀經濟的增長與波動;居民消費、儲蓄和房地產市場波動;就業、失業問題與社會保障問題研究;創新、教育與知識經濟對于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重要性等。這些問題具有很強的時代性,許多是中國經濟在不同歷史時期所面臨的熱點問題。因此這些文章的寫作動機幾乎都是問題導向的。強烈的使命感迫使我們這一代經濟學人在經濟學理論修養還不夠豐滿,經濟學方法尤其是實證研究方法掌握還不夠充分的情況下就倉促上陣,上下求索,與時代共命運,同呼吸,胸懷經邦濟世的志向,為中國經濟的轉軌和中國經濟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均衡與非均衡-中國宏觀經濟與轉軌經濟問題探索 目錄
非均衡理論研究及其實踐意義
一、非均衡理論的由來
二、非均衡理論的微觀經濟學基礎
三、宏觀非瓦爾拉斯均衡模型
四、非均衡理論在計劃經濟分析中的應用
五、非均衡理論在中國經濟分析中的意義
雙軌經濟均衡論:對一個計劃配額制約下的非瓦
爾拉斯均衡經濟的效率考察
一、方法論
二、模型
三、模型的分析與結論
轉軌過程中的宏觀經濟非均衡模型
一、模型的背景和假定
二、計劃總供給和計劃配置
三、非計劃生產部門不同的供給水平
四、轉軌時期總需求的形成
五、計劃和市場混合經濟中的均衡和非均衡
第二篇 中國國有企業與轉軌經濟研究
關于中國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的若干思考
一、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有資產的流失情況
二、轉軌時期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途徑
三、建立和完善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市場體系是防范國有資產流失的前提條件
中國國有企業隱性失業與國有企業績效
一、國有工業企業隱性失業的性質分析及其測算
二、國有企業績效及隱性失業的互相影響
三、總結及政策建議
附錄 對國有工業企業職工住房補貼的估計
過渡經濟中的三個理論問題
一、制度替代還是制度革新
二、私有化的誤區
三、關于內部人控制問題
四、幾點結論
技術創新、收入分配和中國二元經濟轉型
一、技術創新對二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二、收入分配對二元經濟轉型的重要影響
三、對當前中國二元經濟轉型的啟示
四、政策建議
重新審視中國國有企業的歷史地位、功能及其出路
一、引言
二、新時期國有企業壟斷程度上升,影響市場體系的發育
三、國有企業壟斷是造成勞動收入占比下降和內外結構失衡的深層次原因
四、中國經濟的未來困境催生國有企業新一輪改革的“倒逼”機制
五、國有企業的未來改革方向
第三篇 宏觀經濟研究專題一:城市化、全球化與經濟增長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的動態效率
一、考察經濟動態效率的基本理論模型
二、q-國經濟動態效率的實證考察
三、中國經濟動態無效的原因探析
四、對中國經濟擺脫動態無效的一些思考
1987年以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及其地區差異分析
一、引言
二、各地區產業間就業分布的總體變化
三、各地區產業間就業分布的變化情況
四、進一步的證據:制造業產值構成的地區特征
五、結論
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狀態的經濟學分析
一、傳統體制下的宏觀經濟運行及其經濟增長的方式
二、改革開放以后的新情況
三、經濟轉軌基本到位情況下的宏觀經濟運行
四、簡單的結論和建議
中國經濟波動與宏觀經濟政策
一、宏觀經濟政策的轉變
二、理解本輪經濟波動
三、中國宏觀經濟的困境與巨大發展潛力
四、結論
全球化進程中的基本矛盾與協調機制
一、全球化的“得”與“失”
二、資本原則與勞動原則的矛盾
三、單一的經濟效率原則與多元政治和文化訴求的矛盾
四、全球化需要公共產品的提供和政治、文化與經濟利益的協調機制
融資合同、信號機制與中國金融結構改革
一、融資結構改革的理論研究
二、融資合同的效率比較
三、融資結構和效率:亞洲地區的視角
四、中國的改革路徑選擇
五、結論與展望
新的歷史起點:中國經濟的非均衡表現與走勢
一、2008年:新的歷史起點
二、2008年中國經濟:問題何在
三、中國經濟未來之路:融全球化、工業化、城市化為一體
四、金融、政府與公共服務領域:堅持改革與開放
以新的視角審視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增長
一、1997年起中國經濟已經由資源約束型經濟變成需求約束型經濟
……
第四篇 宏觀經濟研究專題二:消費、儲蓄與耐用品
第五篇 就業理論研究
第六篇 社會保障理論研究
第七篇 創新、教育與知識經濟
后記
均衡與非均衡-中國宏觀經濟與轉軌經濟問題探索 節選
《均衡與非均衡:中國宏觀經濟與轉軌經濟問題探索》所選文章時間跨度近20年,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現在。所選文章大多發表在國內經濟學類雜志上,其中發表于《經濟研究》11篇,《中國社會科學》、《世界經濟》和《管理世界》各2篇,另外還有發表于《學術月刊》、《復旦大學學報》、《世界經濟文匯》等刊物論文10余篇,一共收取文章35篇。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是非均衡經濟理論研究及其在中國宏觀經濟分析中的應用;中國經濟轉軌與國有企業問題;在全球化、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我國宏觀經濟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宏觀經濟的增長與波動;居民消費、儲蓄和房地產市場波動;就業、失業問題與社會保障問題研究;創新、教育與知識經濟對于中國經濟長期增長的重要性等。這些問題具有很強的時代性,許多是中國經濟在不同歷史時期所面臨的熱點問題。因此這些文章的寫作動機幾乎都是問題導向的。強烈的使命感迫使我們這一代經濟學人在經濟學理論修養還不夠豐滿,經濟學方法尤其是實證研究方法掌握還不夠充分的情況下就倉促上陣,上下求索,與時代共命運,同呼吸,胸懷經邦濟世的志向,為中國經濟的轉軌和中國經濟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均衡與非均衡-中國宏觀經濟與轉軌經濟問題探索 相關資料
插圖:三、宏觀非瓦爾拉斯均衡模型宏觀非均衡模型就是建立在上述非瓦爾拉斯均衡理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論基礎上的,模型以一個高度綜合的貨幣經濟為研究對象,考察宏觀經濟的均衡與非均衡運行。假定該經濟由三個有代表性的經濟行為人組成:家庭、企業和政府,家庭的目標函數是效用最大,企業的目標函數是利潤最大。同時考察三種商品:消費品、勞動力和貨幣,由此引申出兩個市場:消費品與貨幣相交換的商品市場和勞動與貨幣相交換的勞動市場。根據凱恩斯宏觀經濟理論,假定兩大市場的商品價格和勞動工資水平在短期內是固定的,根據上述我們討論的短邊原則,如果市場上出現供求不平衡,一個市場最后的交易量等于供給和需求雙方中較小的一方,即處于市場短邊的經濟行為人可以實現他們的愿望需求或供給,而處于市場長邊的經濟行為人不能完全實現他們的愿望需求或供給。在這樣一個高度抽象的由兩大市場組成的宏觀經濟里,除了一種相當特殊的情況,即價格和工資水平恰好處于瓦爾拉斯均衡水平上,從而使得兩大市場的供給和需求相等,還可能出現以下三種非均衡情況。(1)凱恩斯失業均衡。商品市場上供給大于需求,企業在商品供給上受到數量約束,而家庭在商品需求上不受約束;勞動市場上供給大于需求,家庭在勞動供給上受到數量約束,而企業在勞動需求上不受約束。(2)古典失業均衡。商品市場上需求大于供給,勞動市場上供給大于需求。企業在兩個市場的商品供給和勞動需求上均不受約束,處于市場的短邊;而家庭在兩個市場的勞動供給和商品需求上均受到數量約束,處于市場的長邊。因此,商品和勞動的成交量由企業的供給和需求決定。(3)抑制性通貨膨脹均衡。商品市場上的需求大于供給,勞動市場上的需求也大于供給。這時商品市場上家庭的商品需求受到數量約束,而企業的商品供給不受數量約束,因此交易量等于處于短邊的企業供給一方。在勞動市場家庭的供給不受數量約束,而企業的勞動需求受到數量約束,最后的成交量等于處于短邊的家庭供給一方。第四種可能出現的組合情況是商品市場上供給大于需求而勞動市場上需求大于供給,除非我們假定企業為存貨(即將來銷售)而生產,否則當商品市場出現供大于求時,它不會繼續在勞動市場購買勞動要素。
均衡與非均衡-中國宏觀經濟與轉軌經濟問題探索 作者簡介
袁志剛,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兼任復旦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站長,復旦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并被英國杜倫大學聘為訪問教授。同時,還擔任福建省人民政府顧問,上海市決策咨詢專家,上海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享有“全國名師”榮譽稱號。出生于上海,1993年畢業于法國巴黎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HESS),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94年留復旦大學經濟學系工作至今。多年來一直從事宏觀經濟學和非均衡經濟學的研究,對非均衡理論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近年來將研究重點轉移到社會保障尤其是養老保險問題上面,論文被廣泛引用,在該研究領域產生一定影響。同時,還著力于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研究,如中國居民消費、金融改革和房地產等宏觀經濟問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經濟學權威、核心雜志和重要報刊上發表論文130余篇,撰寫并主編各類經濟學類著作及教材20余部,論文、著作20余篇(本)獲省部級獎項,并在科研、教學等方面獲得多項國家級獎勵。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