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世界貿易戰簡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551099
- 條形碼:9787507551099 ; 978-7-5075-5109-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世界貿易戰簡史 內容簡介
《世界貿易戰簡史》書寫了從公元前7世紀到21世紀長達兩千多年的人類貿易戰爭歷史,這些大大小小的貿易戰都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歷史走向——小則影響一個朝代的興亡、決定數十年的區域政治格局,大則影響了整個人類文明的進程。本書不僅細述了這些貿易戰發生的背景、經過、結局和后果,還對貿易戰的形式演變及導致貿易戰發生深層原因進行了分析,并根據歷史經驗得出結論:自由貿易給世界帶來了繁榮和發展,而長期的貿易摩擦則會導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太陽下沒有新鮮事兒,以歷史為師,不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貿易戰的現在及未來,也將對我們研究當前美國掀起的貿易保護主義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世界貿易戰簡史 目錄
目 錄
**章 管仲的“貨幣戰爭”
01 衡山之謀 / 003
02 魯梁之謀 / 005
03 買鹿制楚 / 007
第二章 互市貿易中的“經濟賬”
01 宋遼暗戰 / 013
02 鐵鍋買賣 / 016
03 人參之戰 / 019
第三章 白銀帝國的衰亡之路
01 中俄貿易 / 025
02 茶葉戰爭 / 028
03 抵制美貨 / 031
第四章 民國白銀危機(1933—1935)
01 “黃金十年” / 039
02 白銀風潮 / 041
03 法幣改革 / 044
第五章 香料貿易與大航海時代
01 香料之路 / 051
02 財富之城 / 053
03 敗也壟斷 / 056
第六章 “海上馬車夫”的崛起與衰落
01 貿易帝國 / 061
02 荷葡之爭 / 066
03 《航海條例》 / 070
第七章 拿破侖帝國與“大陸封鎖”
01 歐洲爭霸 / 077
02 柏林敕令 / 079
03 帝國覆滅 / 082
第八章 美國南北戰爭中的貿易戰
01 南北之爭 / 087
02 “水蟒計劃” / 089
03 棉花對抗 / 091
第九章 斯姆特-霍利關稅貿易戰
01 危機爆發 / 097
02 法案簽署 / 099
03 關稅壁壘 / 101
第十章 日本侵華戰爭的隱秘陣線
01 傾銷稅法 / 107
02 走私之戰 / 109
03 貨幣戰爭 / 112
第十一章 世界大戰背后的“經濟戰爭”
01 硝煙背后 / 117
02 “一戰”風云 / 120
03 財富較量 / 123
第十二章 美蘇貿易戰之糧食大戰
01 面包依賴 / 131
02 “糧食劫案” / 134
03 糧食禁運 / 137
第十三章 美蘇貿易戰之石油危機
01 石油美元 / 143
02 逆向沖擊 / 146
03 蘇聯解體 / 149
第十四章 抗美援朝戰爭背后的貿易戰
01 禁運風云 / 155
02 中日貿易 / 158
03 針鋒對決 / 160
第十五章 美日貿易戰之風起云涌
01 “鐵銹地帶” / 167
02 汽車大戰 / 169
03 東芝事件 / 172
第十六章 美日貿易戰之余波未平
01 廣場協議 / 179
02 301條款 / 182
03 十年一夢 / 185
第十七章 美歐20年香蕉貿易戰
01 洛美協定 / 193
02 規則之下 / 196
03 貿易報復 / 198
第十八章 損人不利己的鋼鐵貿易戰
01 大戰開始 / 203
02 貿易混戰 / 205
03 得失之論 / 207
世界貿易戰簡史 節選
02 茶葉戰爭
中國的茶葉輸出貿易開始得很早,公元6世紀,茶葉就隨著商人的駝隊傳到了中亞。到了元代,蒙古人建立起了貫通歐亞的大帝國,茶文化也迅速地在阿拉伯半島和印度傳播開來。到了清朝時期,中國茶葉通過海運輸往了許多國家。
圍繞著茶葉貿易,曾經發生過許多的貿易、外交、軍事爭端甚至戰爭,比如16世紀,荷蘭和葡萄牙曾經展開過貿易戰,英國和法國曾引發外交紛爭,等等。有些我們后文還會詳細講到,而在這里我們重點要說的是清政府與英國的茶葉貿易戰。
英國人愛喝茶這件事全世界都知道。其實,茶葉*開始在歐洲是被當作醫治昏迷、虛弱、胃腸疼痛的藥品,之所以能風靡整個英國,是因為后來茶葉被作為奢侈品推薦給英國皇室。英國皇室以飲茶為榮,貴族們也紛紛效仿。從17世紀開始,茶葉成為英國人*愛的飲品,上至貴族皇室,下至乞丐仆人,都將喝茶作為一天的必修課,而到了18世紀,英國人無論男女老少,每人年均可消耗一磅以上的茶葉。英國民謠中甚至唱道:“當時鐘敲響四下,世上一切為茶而停。”英國人對飲茶的癡迷程度可見一斑。
數據顯示,18世紀20年代之前,英國的茶葉年進口量還不足100萬斤,然而在之后的幾十年,茶葉進口量迅速躥升,年平均進口量增加到200萬斤。茶葉開始成為中英貿易中*重要的商品,一度占到英國進口貨物總值的92%,而茶葉在英國的售價也比其他國家更高,利潤巨大。當時,英國進口茶葉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其他國家的茶葉進來得征稅,稅率*高達到127.5%。
到了18世紀60年代,英國與清政府的貿易不斷擴大,但是嚴重的貿易差問題也顯現出來。中國茶葉每年輸出達1800萬斤,而歐洲輸入中國的洋布、鐘表等少量商品,價值不抵中國出口商品的十分之一。當時往來中國與歐洲之間的商船,離開中國時,裝的是滿滿的貨物,來到中國時,只有一半的商船運貨,另一半商船只能裝黃金和白銀。
巨額貿易逆差,使歐洲的白銀嚴重短缺,甚至誘發了金融危機。英國國內還出現了一批“反茶主義者”,他們宣揚“禁茶”,認為拿著大量白銀去購買茶葉是一件禍國殃民的事:“耗費大量白銀從東方國家進口豪侈的茶葉,有百害而無一利。這些錢完全可以用來修路、建農場、果園,老實說,這些錢都夠把農民的茅草屋蓋成宮殿了!喝茶不僅傷害身體、傷害經濟,甚至還有亡國的危險。”“……這是多么荒謬的事啊,連街頭的乞丐都在喝茶!工人邊干活邊喝茶,拉煤的人坐在煤車上喝茶,田地里干活的農民都在喝茶……連面包都吃不上的人竟還喝得起茶……”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迫切希望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出口,平衡對華貿易。于是英國在1792年派遣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借著慶賀乾隆皇帝壽辰之機,要求在中國增開通商口岸,降低關稅等。使團帶來的禮物,幾乎囊括了當時歐洲工業文明的全部精華:軍艦模型、望遠鏡、連發槍、自鳴鐘、玻璃燈、地球儀、天體儀、樂器,甚至還包括熱氣球和榴彈炮。但是乾隆皇帝認為“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對他們的貨物完全不感興趣,還覺得他們的態度不夠恭敬,干脆地拒絕了通商請求。從大歷史角度來看,這對于中國來說是一件遺憾的事,因為中國也許可以借著這次機會融入工業革命的洪流中去的。
英國人當然不可能就此罷休,他們努力尋找其他方法抹平貿易逆差,即使這種方法是不道德的。接下來發生的事我們都知道了,英國建立了一個三角貿易區,向中國大量出售鴉片。具體做法是,英國向印度出口紡織品,換取印度農民種的鴉片;接著英國把印度鴉片運到中國,換取白銀;*后,再用白銀換茶葉,運回歐洲銷售。到了1820年,英國就已經扭轉了對華貿易逆差,每年銷往中國的鴉片從2000箱遞增到40000箱,截至林則徐禁煙時,輸入中國的鴉片價值約兩億四千萬兩白銀。借助鴉片貿易,英國不僅扭轉了中英貿易逆差,還獲得了大量中國的茶葉。
隨著鴉片的大量輸入,清朝上下一片烏煙瘴氣,從達官貴人到士農工商,大量的人染上吸鴉片惡習,不但中國人體質下降、精神狀態萎靡,還導致白銀外流,銅錢貶值。有數據顯示,19世紀初,一兩銀子約合銅錢1000文,等到了鴉片戰爭前夕,銀錢兌換率竟達到了每兩1600文,清朝的經濟受到了嚴重干擾。
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道光帝決定禁煙。沒想到英國不但拒不配合,而且態度跋扈囂張。震怒之下,道光帝決定終止與英國的貿易,“區區稅銀,何足計論”。作為茶葉的出產國,中原帝國曾在茶馬互市中占盡先機,清政府認為這一次也會如此,但是他們失算了。在與中國的貿易中,茶葉貿易稅收達300多萬鎊,為英國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鴉片貿易稅收則達200多萬鎊,為英屬印度殖民政府收入的十分之一。這樣的巨額收入,英國怎能輕易放棄?為此,英國出動軍艦,遠渡重洋,發動了侵華戰爭。堅船利炮下,大清帝國被迫簽訂城下之盟,割地賠款。這就是1840年的鴉片戰爭,也是中國那段屈辱近代史的開端。
中國的損失還不僅如此。1848年,英國植物學家跑到中國尋找*優良的茶葉品種,大量的茶苗被運到印度和斯里蘭卡,茶葉長城轟然倒塌——中國的茶葉資源壟斷被打破,不再是世界茶葉市場的唯一供應國,甚至中國出產的茶葉被視為茶中次品,到了1894年,華茶進口僅占英國茶葉消費的24%。 03 抵制美貨
清朝曾長期奉行閉關鎖國政策,不僅禁海運,《大清律例》中還嚴禁華人出洋。鴉片戰爭后,列強不但迫使清政府敞開國門,開放市場,還得到了一項重要戰果,那就是迫使清政府允許華人出洋務工,華工正好可以填補因黑奴貿易被禁后出現的勞動力缺口。處于經濟蓬勃發展期的美國就引入了大量華工(其中有相當部分是被誘拐、綁架的)。其后,美國人對法案多次修訂,排華的政策一次比一次嚴厲。正是這種歧視中國華工的排外政策,導致了1905年抵制美貨運動的發生。
華工剛進入美國的時候,受到了美國的熱烈歡迎和接納,因為彼時美國剛剛開始“淘金熱”,嚴重缺乏勞動力,于是一大批華工加入到了“西部大開發”中。金礦開采完后,十萬華工又轉去鐵路、林場、農場、牧場、餐飲和洗衣等行業,其中大量的華工被引入筑路工地。當時美國急于修建一條貫通東西部的鐵路——中央太平洋鐵路,在這里,上萬名華工用中國人特有的吃苦耐勞與質樸的品質承擔了90%的工程總量,在修建唐納隧道時,華工用手中的鎬、鍬、錘和撬棍奮戰了整整九個月。這條被英國廣播公司評為自工業革命以來世界七大工業奇跡之一的鐵路完工時,連鐵路公司的董事克羅克都在演講中說:“這條鐵路之所以能及時完工,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那些貧窮而受鄙視的中國人——歸功于他們所表現的忠誠和勤奮。”
就這樣,截至1882年,至少有30萬名華工進入美國,這些華工為美國經濟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隨著太平洋鐵路的完工,加上美國遇到經濟危機,勞動力開始過剩,大量勞工失業。吃苦耐勞的華人成為替罪羊,遭受種族主義者、歐洲移民的共同打擊。美國人和歐洲白人移民抱怨華工搶走了他們的飯碗,由此引發白人勞工對華人的仇視,美國各地特別是西部出現了排華浪潮,1852年加利福尼亞州政府通過“外國礦工執照稅法”,高額盤剝華工;1854年,加州*高法院宣布華人不準在法庭作證;1870年12月,舊金山市議會通過《街邊挑擔法規》,不準市民在人行道上肩挑竹籃走動,違者罰款5元;1876年舊金山又針對華工通過了《洗衣館法規》,規定不用馬車送貨者每季需繳稅15元。1882年美國出臺了《排華法案》 ,對華工進行排斥和迫害,這也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針對某一族裔移民的排斥法案。排華浪潮一浪接著一浪,共和黨和民主黨為了爭取白人選票,都將排華納入自己的競選綱領。1902年再度立法延長所有排華法案10年,1904年,美國國會議決,排華法案永遠有效。
排華法案給在美華人帶來了巨大災難,針對華人的暴力事件頻頻發生。1885年懷俄明州發生了“石泉城慘案”,致使20余位華人遇害,多人受傷,華工房屋被焚、財物被掠,令人觸目驚心;移民局的小木屋更成為華人的恐怖傳說:木屋在舊金山海邊,粗木制造,環境惡劣,臭氣沖天;口渴了喝冷水,肚子餓了只能吃黑面包,而且還吃不飽;失去行動自由,不能出來一步,據傳還曾有華工婦女被關到精神失常。
梁啟超在1903年為增加見聞訪問美國,他觀察了華工的生存狀況,在第二年出版的《新大陸游記》中,向國人詳細介紹了中國人受到排斥的悲慘狀況,此外還介紹了夏威夷的記者陳儀侃提出的抵制美貨的構想。
1904年底,清政府簽訂的《中美會訂限制來美華工保護寓美華人條款》不平等條約期滿,在美華人與國內民眾都強烈要求廢除該條約,在輿論的壓力下,清政府向美國政府提出改約要求,但美國政府卻無理要求續約。國人的義憤達到了頂點,終于在1905年徹底爆發了。
5月,廣州的商人們整理了美國產品的商標,呼吁國人抵制美國。廣東籍的歸僑馮夏威反對簽訂新約,據理力爭,在上海美國大使館前壯烈自殺,隨后廣東各地舉行追悼集會,抵制運動迅速擴大。上海、天津也都加入進來,上海的商人團體達成一致不購買美國商品。上海總商會召開會議,決議抵制美貨,提出抵制美貨的五條辦法:(一)不買美國商品,不乘坐美國船只;(二)拒絕為美船裝貨;(三)不入美國學堂;(四)不為美國人開設的洋行當買辦、翻譯;(五)不給美國人當傭工。此外,上海商會還呼吁國內其他22個通商口岸城市的商會,一起加入抵制美貨運動。倡議一出,很快就得到了廣泛響應。抵制的地區,包括全國南北二十多個大都市,參與者包括工、商、學生、婦女等,在事實上形成了全方位的抵制美貨行動。
中國國內的抵制也得到了海外華人的熱烈響應。庇能(馬來西亞檳城)、吉隆坡、曼谷、仰光、堤岸、加爾各答、孟買、南非等地華人紛紛致電支持,新加坡、海防、雪蘭莪、舊金山、悉尼等地的華僑匯款支持國內的行動。孫中山通過夏威夷的《大同日報》,宣傳抵制美貨運動的思想。這場由民間發起的對美貿易戰,進行得轟轟烈烈。
中國的這次抵制美貨運動,讓美國人和世界看到了不一樣的中國。駐華公使柔克義致電美國總統羅斯福,請其重新評估在中國發生的抵制美貨運動,他認為這反映出中國“正在崛起一種新的民族主義精神”;在華有重要商業利益的哈里曼、洛克菲勒和摩根等大財團也開始游說羅斯福,希望其運用總統的行政權力改善入美華人的待遇。
在對待中國人的態度上,西奧多?羅斯福有著嚴重的種族主義傾向,他堅持認為中國人是一個落后的民族,對中國人“無法無天的行為應該進行懲治”。就在這時,廣東發生了5名傳教士被殺的惡性事件,美艦以此為借口駛入廣州,準備武力解決,好在*后關頭生還的傳教士家屬出來證明,承認該事件與“抵制美貨運動”無關。但是經此一事,晚清政府認為民間的行動有些失控了,于是開始強力干預,這場持續了一年多轟轟烈烈的抵制美貨運動慢慢淡去。
從經濟角度來看,抵制美貨運動期間,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量減少了40%,中國的工業生產量則獲得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當時美國對華貿易只占其對外貿易總額的2%,對華投資只占其全部對外投資的3%,因此客觀地說,抵制美貨運動沒能給美國的商業利益造成重大影響。
從政治角度來看,抵制行動的蔓延與持續給美國和各國列強帶來了較大震撼,美國雖然沒有廢除排華法案,但是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來緩解中國人的反美情緒。美國決定不再要求續訂《中美會訂限制來美華工保護寓美華人條款》,美國移民局不再進行新的華人驅逐計劃,羅斯福下令美國移民局糾正在執行排華法過程中的濫用職權行為,切實保護來美中國學生、商人和游客的合法權利。此外,羅斯福政府還決定退還庚子賠款余額給中國,努力緩和兩國關系,以避免中國人的仇外情緒繼續滋長。
作為貿易戰的一種手段,抵制外國貨并非只在中國發生過。歷史上,美國政府就曾號召民眾抵制過英國貨、德國貨、俄國貨、日本貨、中國貨等;亞洲金融危機時,韓國曾發生大規模的“抵制日貨”運動,學生甚至掰斷日本鉛筆以示愛護國貨……在貿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與國之間的摩擦不可避免,經濟民族主義、貿易保護主義也會趁機露頭,因此各個國家抵制外國貨的情緒和行為也很難真正絕跡。
世界貿易戰簡史 作者簡介
趙濤,男,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講師,著有《金融史其實很有趣》《績效考核與量化管理》等作品;劉揮,女,經管類圖書作者,現居北京。已出版作品有《魔鬼金融學》《從零開始學炒股》等。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