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改革.轉型與增長-觀察與解釋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109029
- 條形碼:9787303109029 ; 978-7-303-1090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改革.轉型與增長-觀察與解釋 本書特色
《改革、轉型與增長:觀察與解釋》:當代中國經濟學家文庫
改革.轉型與增長-觀察與解釋 內容簡介
應該說,從1988年(這一年我在復旦大學取得碩士學位)開始,到1994年年初我在英國薩塞克斯大學AFRAS學院結束博士后階段的學習和研究工作,這段時間我的興趣還主要集中在產權經濟學與制度變遷等一般理論方面。我不僅出版了《現代產權經濟學》(1991)一書,而且還翻譯出版了《公共選擇》(1990)和《法和經濟學》(1991)等著作,在《經濟研究》等雜志上發表了不少屬于這個領域的研究論文。
改革.轉型與增長-觀察與解釋 目錄
改革.轉型與增長-觀察與解釋 節選
《改革、轉型與增長:觀察與解釋》內容簡介:應該說,從1988年(這一年我在復旦大學取得碩士學位)開始,到1994年年初我在英國薩塞克斯大學AFRAS學院結束博士后階段的學習和研究工作,這段時間我的興趣還主要集中在產權經濟學與制度變遷等一般理論方面。我不僅出版了《現代產權經濟學》(1991)一書,而且還翻譯出版了《公共選擇》(1990)和《法和經濟學》(1991)等著作,在《經濟研究》等雜志上發表了不少屬于這個領域的研究論文。
改革.轉型與增長-觀察與解釋 相關資料
插圖:在中國,我們發現部門追求自足自給的趨勢也還是存在的。幾乎中央每個工業部門都或多或少地擁有本系統內的機械制造能力。資料表明,在1962年,中央約有25個部門分別管理全國的機械企業,到1977年,管理機械企業的部門達41個。屬于第一機械部系統的企業僅占1/10左右,產值也只占約1/3。六、計劃權結構與財產權結構的互相作用 我們在本文第四部分的分析表明,一旦計劃的區域約簡按行政區劃進行,計劃的約簡結構就和各級政府的權力結構相匹配并導致以下兩個結果:①按區域和部門進行的計劃約簡界定了各級政府在國有財產(這里主要是指國有企業)上的產權范圍,相應地形成了地方企業和直屬企業;②按行政區劃進行的區域約簡不可避免地將計劃分權演變成了行政分權,結果中央計劃的地區約簡實際上給地方政府賦予了相當程度的“自由處置權”,中央與地方之間單純的行政關系內容也有了變異。雖然中央或高一級政府在行政關系上仍處于領導地位并擁有領導的權力,但是他們現在在做出決策時不能不考慮地方或低一級政府可能做出的反應。所以,計劃的這一約簡使得原有的行政等級從屬關系變成了中央與地方和上級與下級的“博弈”關系。在中央計劃經濟下,無論是中央政府,抑或地方政府,其目標都是最大限度地擴大財政收入。而財政的收入又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來自產權的收入,主要是企業的利潤;二是來自政權的收入,主要是賦稅。在上述計劃權結構下,中央來自產權的收入主要依靠中央直屬企業的利潤上繳,而后者又取決于中央直屬企業的數量以及中央計劃的執行程度。
改革.轉型與增長-觀察與解釋 作者簡介
張軍,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當代中國經濟”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生于安徽,是國際上十分活躍的中國經濟學家。在中國的經濟轉型、增長和發展政策的研究方面享有盛譽。曾參與世界銀行、福特基金會、英國文化委員會以及歐盟、南非等研究項目,并擔任中國多個地方政府的政策咨詢顧問。現為《世界經濟文匯》主編,也是Journal of the.Asia Pacific Economy,East 14sian.Policy,Chinn Economic Journal,《經濟學(季刊)》,《中國社會科學評論》,《經濟學報》等20多種中外學術期刊的編委或學術委員。他用中文和英文在國內外發表了大量研究論著。他最近出版的著作包括《中國特色的經濟轉型》(英文版,2008),《中國企業的轉型道路》(中文版和英文版,2009)和《不為公眾所知的改革》(2009)等。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