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非通用語(英語雙語教學與研究·外語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與展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65881
- 條形碼:9787500465881 ; 978-7-5004-6588-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非通用語(英語雙語教學與研究·外語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與展望) 目錄
國際視野辦學理念 與時俱進爭創佳績
非通用語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
非通用語教學與學校
語言比較與遷移
非通用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
其他
非通用語(英語雙語教學與研究·外語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與展望) 節選
nbsp; 言
我很榮幸也很高興能為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的這部論文集寫序。
誰都知道,中國傳媒大學的前身是北京廣播學院。其實,我可能和其他
許多朋友一樣,對當時北京廣播學院的更名一時還很不習慣。為什么把“北
京”改成“中國”?難道地理概念愈大,就愈榮耀,愈顯赫嗎?如果這樣,
干脆把“北京大學”也改成“中國大學”算了!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對北京
廣播學院更名的不理解,還主要源于對北京廣播學院舊有的深厚感情。此
外,對北京廣播學院的輝煌成就及其鼎鼎大名在更名后有可能被埋沒和塵
封,似乎也有幾分潛在的憂慮。
還好,我還沒有頑固到閉眼不見既成事實的程度,其證據就是,我和更
名后的中國傳媒大學的領導和老師們感情依舊;參加他們所舉辦的活動熱情
依舊;還有就是,每當看見那大大的“中國傳媒大學”的牌子,甚至到了八
通城鐵“中國傳媒大學”那一站,不但沒有什么反感,反而常常油然升起一
種仿佛自豪一般的感覺。其實,究其原因,主要還不是校名是否更改所致,
而是中國傳媒大學的領導和師生們不但繼承了“北京廣播學院”的優良傳
統,而且發揚光大,在短短的幾年之內把中國傳媒大學變得今非昔比,令人
刮目相看了。僅以國際傳播學院為例吧,記得2000年5月在內蒙古大學召
開的·‘全國高校文科教改立項評審會暨文科發展戰略研討會”上,外語院校
的有關專家還對當時的北京廣播學院非通用語專業的師資隊伍狀況表示擔
憂。然而僅用7年時間,國際傳播學院非通用語專業的25個語種,均形成
了較為完善的教學體系,實現了“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即每一個專業都
至少配備1名中青年骨干教師、1位國內知名專家和1位外國專家。他們樹
立全方位、多層次、梯隊化、國際化的教學理念,大多數專業的學生以“自
費公派”的留學形式,赴語言對象國學習1—2個學年,體現了3+1或2+
2的辦學特色。此外,國際傳播學院在以外語為主課的同時,還依托中國傳
媒大學的傳統優勢,加大了對電視、廣播和新聞相關專業的教學,開設了對
象國政治、歷史、社會和文化研究、傳媒知識、國際貿易和金融等多種課
程。總之,國際傳播學院這些有效的改革舉措都非常有助于學生全面和健康
的發展。今日的中國傳媒大學與舊日的北京廣播學院相比,的確是大不一樣
了。為此,我對中國傳媒大學和國際傳播學院的領導和教師們表示由衷的敬
意,并對他們在教育改革中所取得的成就深表欽佩。
實際上,這次“全國高校和部分新聞機構非通用語…雙語教學研討會”,
就是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學院的領導和教師們*近一些年在教學和科研方
面所取得的成就的一次精彩匯報和展示。
研討會上,國際傳播學院的領導和教師們關于學科發展和建設方面的論
文足以表現出他們對中國非通用語教育事業的拳拳之心。他們秉承中國傳媒
大學“立德、敬業、博學、競先”的辦學理念,堅持“全面規劃,分層建
設,逐步推進”的學科建設指導原則,針對非通用語種的特殊性,靈活地擴
大語種規模,積極地提高教學層次,適時地增加學科內涵和外延,走出了一
條有特色的復合型、復語型人才培養之路。他們始終堅持“非通用語+國
際新聞+跨文化交流”的方向不動搖,努力創造時機,增加各語種的國際
新聞方向,并對現有專業進一步配置師資,調整課程設置,改革專業結構和
布局,積極向科研型院系轉變。
不少教師還運用教育學、語言學等理論指導自己的語言教學實踐,努力
摸索適合本專業需要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這一行動是令人歡欣鼓舞的,
體現了他們對于教學工作的深刻理解和充分認識。
記得一位教師的科研論文,其題目是《奧斯曼帝國先祖突厥花刺子模王
朝敗亡簡考》。論文對土耳其古代鮮為人知的部分歷史,進行了考據、探究、
梳理和分析,研究方向新穎獨特,令人耳目一新。這使人感到,國際傳播學
院非通用語教師們的科研工作有了嶄新的突破。一系列的科研成果表明,國
際傳播學院的領導們對教學科研工作的指導和管理是科學的、理性的,是認
真的二審慎的,也是積極的、主動的。
還有年輕教師們,他們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今天,他們是中國傳媒大學外語非通用語教學的主力;將來,通過不斷的學
習和提高,他們還會成為中國非通用語學界的知名教師和學者。他們是中國
非通用語學界的新星和希望!
我認為,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學院的方向就是我們中國非通用語學界
的方向。我相信,我們中國非通用語學界的朋友們一定會和我一樣,為國際
傳播學院的同仁們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興。
在此,我對研討會論文集的出版表示祝賀。并預祝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
播學院的領導、教師和學生們不斷取得新的進步,為中國非通用語教育事業
做出更大的貢獻。
2007年6月
(本文作者系全國非通用語教學研究會會長。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寫作課教學的新嘗試
——把創辦《在線報紙二》搬入葡語課堂
前言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和傳播技術越來越多地
運用到第二外語教學領域。但是,運用信息和傳播技術并不是簡單更換教學
工具,而是要結合新的技術更有效地推動教學,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
如何達到這一目標,還需要進一步在理論和實踐上進行研究和思考。本文旨
在探討如何利用信息傳播技術推動第二外語課堂教學。為此,我們將通過一
個成功的以信息傳播技術為基礎的語言教學研究項目——創建在線報紙,著
重介紹如何在課堂實踐中推動語言學習。我們的主要結論是,在教學實踐中,
應該創造一個利用信息傳播技術的具體情境,支持學習者共同建立知識結構。
首先,我們將回顧一下支持本項目的理論基礎——社會文化觀(sociOc—
ultrual perspective),側重分析信息傳播技術為基礎的任務型教學中合作學
習的積極作用。其次,我們將介紹在現報紙項目和學生對其的評價,側重分
析該項目的效果和教育意義。*后我們做結束總結。
一、社會文化理論和虛擬學習
環境中的合作寫作
維果斯基(Vygostsky)的社會文化理論指出,認知的發展是通過社會
交際來實現的。也就是說,學習是在社會實踐中通過語言為中介(media—
tion)獲得的(Vygostsky,1984;1986)。所謂的“中介”就是幫助人們認
識世界以及與外部世界交流的工具。這些工具,可以是物品,也可以是符
號。維果斯基指出,語言是*為可用的傳遞思維活動的符號工具。人類在社
會交際中進行各種思維活動,其中包括“注意、有意識記憶、計劃、邏輯思
維、解決問題、學習以及評價思維活動有效性”(Lantolf,2002:2)。
在交際活動中,某一領域水平較高的參與者可以幫助在該領域較無經驗
的參與者(所謂的“新手”)。同時在不同的情境中,這些參與者可以改變自
己的角色:“新手”們在其他知識領域可以變成“專家”(Takahashi 1998年
的研究提到了學生們各有所長,可以說都是在不同領域的“專家”)。因此,
當外語教學研究人員提到兩人或小組合作時,總會提到維果斯基理論的“*
近發展區”概念。維果斯基的“*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
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即在教師的
引導、同伴的幫助下能夠達到的水平。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近發展區。一
些學者(DiCamilla&Ant6n,1998;Swain&Lapkin,1998;Ohta,2000;
Donato,2004,etc.)在他們的研究中向我們展示了學習者如何通過與他人
的合作達到僅靠自身努力不能實現的目標。
在線報紙項目中運用上述概念*多的環節就是外語寫作階段。通過下面
的分析,我們可以說,如果為學生提供一個有較多互動交流機會的環境,小
組合作的形式更有利于學生們提高寫作水平。
在虛擬環境中合作寫作就是讓學習者利用寫作工具軟件,通過互相幫
助,協同合作,共同完成一篇或多篇文章。總的來說,每個小組成員負責文
章的一部分,在完成后通過集體討論和協作,組織,修改和編輯通篇文章,
*后共同完成寫作任務的形式。而合作寫作這種形式所強調的不僅僅是結
果,更重要的是學生交流思想,互相幫助的過程。
為了進一步了解在虛擬環境中用第二外語寫作的多種特性,我們介紹一
下Baktin的交際理論的社會文化歷史情境。Baktihin指出,在寫作過程中,
我們總是不斷地進行再創作。因為人們在寫作時,總是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受
到周邊環境和自身所處的社會地位所影響。
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合作寫作,讓我們看到一種反映不同聲音的新形式。
通過交流思想和集體討論,學生們可以提出各種寫作方案,開拓思維,通過
思考自己的建議,對比他人的想法,為文章的*后完成做出不懈的努力。因
為文章是小組智慧的結晶,因此,每個學生都要考慮到其他小組成員的意
見,同時也會看到自己在寫作方面的獨到見解和不足之處。(Ramal,2002)。
通過合作,學生們完成了僅靠自己的力量不能做到的事情,即使有個別學生
在語言表達上有困難,也能通過與他人的交流,獲得幫助,取得進步。
那么,在這種合作寫作和任務型教學相結合的課堂實踐中,教師又扮演
著怎樣的角色呢?學生進行合作寫作的過程中,教師是否就無事可做了呢?
Seixas(2000)指出,教師除了解答和幫助解決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
出的問題,還應該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就是說,教師應該注意學生
所處的階段,幫助他們有效地順利地完成任務。因此,教師應該看到每個學
生付出的努力并看到每個人的成果。
為了更好地展示合作寫作項目的成果,我們將詳細地介紹在線報紙項目
的進展情況。
非通用語(英語雙語教學與研究·外語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與展望) 作者簡介
p> 阮宇冰,1961年出生于北京,1982年畢業于
北京師范學院外語系(現首都師范大學),1 996年
畢業于北京大學英語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 999年
畢業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教育系.獲教育學碩
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英語作為外語教學,語言
習得。回國后于2000年到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
學院任教,2003年起任外語系英語教研室主任,主
講課程為英語精讀,英語高級閱讀。發表了《課程與
英語語言教育》,“中國英語教育中的文化因素”、
“書評:How Languages are Learned",“My Views
on English Textbooks in MiddIe Schoo”等學術
著作和論文。
徐滋 1980年生于山東濰坊。先后就讀于北
京外國語大學土耳其語專業和中國傳媒大學國際
關系專業,現執教于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學院。
曾赴教育部主辦的“高等學校青年骨干教師高級
研修班”研讀,現任外語系亞非語教研室主任,教
育部外語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培養基地(中國傳
媒大學)秘書等職。曾應邀與土耳其安卡拉大學史
地文學院教授Hamiyet SEZER、副教授selda
KILlC聯合撰寫科研論文《伊朗伊斯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