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線鋼微生物腐蝕機理與防護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476869
- 條形碼:9787511476869 ; 978-7-5114-7686-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管線鋼微生物腐蝕機理與防護技術 本書特色
在油氣生產和運輸環(huán)節(jié),微生物腐蝕已成為油氣田管道管理者和研發(fā)人員普遍關注并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題。《管線鋼微生物腐蝕機理與防護技術》一書以X80管線鋼為研究對象,針對油氣田環(huán)境中的硫酸鹽還原菌和硝酸鹽還原菌,利用形貌觀察、電化學測試、拉伸試驗及物相分析等手段分別探究了這兩類細菌對X80鋼腐蝕和應力腐蝕行為的影響和機制,并結合抗菌原理給出微生物腐蝕防治方法的效果評價,為完善管線鋼微生物腐蝕理論提供依據(jù),進一步為管線鋼長期安全運行和維護提供數(shù)據(jù)支撐。
管線鋼微生物腐蝕機理與防護技術 內容簡介
隨著海洋環(huán)境中日益增多的各種設備,如水下管道、船體和漂浮的近海生產設施,以及埋地油氣管道、石化設施和核裝備等均會受到微生物腐蝕的影響,且隨著設備老化,微生物腐蝕所造成的經濟支出將不斷增加。在過去的25年里,針對現(xiàn)場案例以及不同條件下實驗或現(xiàn)場測試的微生物腐蝕相關文獻已達2000多篇,因此基于工業(yè)環(huán)境中所面臨的問題,微生物腐蝕研究不斷發(fā)展。本書首先介紹了微生物腐蝕的認識和發(fā)展、行為與機理以及研究方法,重點講述了在石油石化領域影響微生物腐蝕的兩類細菌硫酸鹽還原菌和硝酸鹽還原菌的研究進展;隨后詳細分析了兩類細菌對石油管材腐蝕及應力腐蝕的行為和規(guī)律影響,同時也考慮了土壤環(huán)境、涂層剝離、陰極電位等因素,以*大程度貼合管材實際工況;*后從殺菌劑、涂層和抗菌材料的角度探究了微生物腐蝕防護的方法和機理。
管線鋼微生物腐蝕機理與防護技術 目錄
第1章微生物腐蝕概述(1)1.1微生物腐蝕概念(1)1.2微生物腐蝕認識與發(fā)展(2)1.3微生物腐蝕行為與機理(4)1.3.1生物膜的形成與影響(4)1.3.2微生物腐蝕機理(5)1.4微生物腐蝕研究方法(11)1.4.1傳統(tǒng)微生物腐蝕研究方法(11)1.4.2新型微生物腐蝕研究方法(13)1.5微生物腐蝕研究展望(17)第2章管線鋼硫酸鹽還原菌腐蝕規(guī)律研究(19)2.1引言(19)2.2研究方法(20)2.2.1實驗介質與材料(20)第1章微生物腐蝕概述(1)
1.1微生物腐蝕概念(1)
1.2微生物腐蝕認識與發(fā)展(2)
1.3微生物腐蝕行為與機理(4)
1.3.1生物膜的形成與影響(4)
1.3.2微生物腐蝕機理(5)
1.4微生物腐蝕研究方法(11)
1.4.1傳統(tǒng)微生物腐蝕研究方法(11)
1.4.2新型微生物腐蝕研究方法(13)
1.5微生物腐蝕研究展望(17)
第2章管線鋼硫酸鹽還原菌腐蝕規(guī)律研究(19)
2.1引言(19)
2.2研究方法(20)
2.2.1實驗介質與材料(20)
2.2.2電化學實驗(21)
2.2.3浸泡實驗(22)
2.3研究結果(22)
2.3.1細菌生長特性分析(22)
2.3.2腐蝕形貌分析(24)
2.3.3腐蝕電化學分析(29)
2.4分析與討論(32)
2.4.1硫酸鹽還原菌腐蝕機制(32)
2.4.2硫酸鹽還原菌在剝離涂層下腐蝕規(guī)律(35)
2.5小結(36)
第3章管線鋼硝酸鹽還原菌腐蝕規(guī)律研究(37)
3.1引言(37)
3.2研究方法(38)
3.2.1實驗介質與材料(38)
3.2.2電化學實驗(39)
3.3研究結果(40)
3.3.1細菌生長特性分析(40)
3.3.2腐蝕形貌分析(41)
3.3.3電化學行為(45)
3.3.4腐蝕產物分析(50)
3.4分析與討論(51)
3.4.1硝酸鹽還原菌代謝產物腐蝕影響(51)
3.4.2硝酸鹽還原菌電子傳遞腐蝕影響(53)
3.5小結(55)
第4章管線鋼硫酸鹽還原菌應力腐蝕規(guī)律研究(56)
4.1引言(56)
4.2研究方法(57)
4.2.1實驗材料(57)
4.2.2實驗裝置(59)
4.3研究結果(60)
4.3.1彈性靜載作用下細菌生長特性(60)
4.3.2彈性靜載作用下電化學分析(62)
4.3.3彈性靜載作用下腐蝕產物分析(68)
4.4分析與討論(72)
4.4.1剝離涂層下力學-微生物電化學效應(72)
4.4.2彈性載荷對硫酸鹽還原菌腐蝕影響(73)
4.5小結(75)
第5章管線鋼硝酸鹽還原菌應力腐蝕規(guī)律研究(76)
5.1引言(76)
5.2研究方法(77)
5.2.1實驗介質與材料(77)
5.2.2應力腐蝕試驗(77)
5.3研究結果(79)
5.3.1腐蝕形貌分析(79)
5.3.2電化學行為(80)
5.3.3應力腐蝕開裂敏感性分析(84)
5.3.4氫滲透分析(86)
5.4分析與討論(88)
5.4.1硝酸鹽還原菌對管線鋼表面的影響(88)
5.4.2硝酸鹽還原菌對應力腐蝕開裂的影響(91)
5.5小結(92)
第6章管線鋼熱影響區(qū)微生物應力腐蝕規(guī)律研究(93)
6.1引言(93)
6.2研究方法(94)
6.2.1實驗材料(94)
6.2.2微觀表面測試(95)
6.3研究結果(95)
6.3.1微觀結構分析(95)
6.3.2顯微硬度分析(97)
6.3.3電化學行為(98)
6.3.4表面形貌與成分(101)
6.3.5慢拉伸分析(103)
6.4分析與討論(107)
6.4.1細菌對不同組織初始附著的影響(107)
6.4.2細菌對不同應變初始分布的影響(109)
6.5小結(113)
第7章管線鋼微生物應力腐蝕動態(tài)機理研究(114)
7.1引言(114)
7.2實驗方法(115)
7.2.1材料與傳感器(115)
7.2.2隨機森林模型(116)
7.3實驗結果(118)
7.3.1腐蝕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結果(118)
7.3.2基于隨機森林模型分析腐蝕影響因素(121)
7.4分析與討論(123)
7.4.1應力作用對電化學的影響(124)
7.4.2細菌的還原作用對電化學的影響(125)
7.4.3細菌和應力協(xié)同作用對電化學的影響(126)
7.4.4細菌和應力協(xié)同作用下的腐蝕開裂機理(127)
7.5小結(129)
第8章典型殺菌劑對管線鋼微生物腐蝕防治研究(130)
8.1引言(130)
8.2研究方法(131)
8.2.1藥敏試驗(131)
8.2.2生長曲線特性分析(131)
8.3試驗結果與討論(132)
8.3.1藥敏測試分析(132)
8.3.2抗菌形貌分析(135)
8.3.3失重分析(138)
8.3.4腐蝕形貌分析(140)
8.3.5電化學行為(143)
8.4分析與討論(147)
8.5小結(148)
第9章含銅管線鋼微生物腐蝕防治研究(149)
9.1引言(149)
9.2研究方法(150)
9.2.1材料成分和工藝設計(150)
9.2.2材料性能測試(151)
9.3試驗結果與討論(152)
9.3.1材料特征(152)
9.3.2電化學行為(153)
9.3.3腐蝕形貌分析(156)
9.3.4抗菌性能(158)
9.4分析與討論(159)
9.5小結(161)
參考文獻(162)
展開全部
管線鋼微生物腐蝕機理與防護技術 作者簡介
劉波,男,漢族,陜西綏德人,1990年12月生,西安石油大學材料與工程學院講師,北京科技大學博士學位,2013-2023年先后參與“甬滬寧”石油管線腐蝕調查、全國及東南亞土壤環(huán)境材料腐蝕調查分析、川藏線材料環(huán)境腐蝕調查等工作,期間在中國石化江蘇石油分公司工作兩年。近年來,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共發(fā)表學術論文10余篇,曾榮獲第十六屆青年腐蝕與防護科技“優(yōu)秀論文獎”、“肖紀美-安科獎學金”等多項等榮譽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