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引領下的綠色轉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594148
- 條形碼:9787561594148 ; 978-7-5615-9414-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質生產力引領下的綠色轉型 本書特色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本書基于中國綠色轉型實際,探討其在新質生產力框架下的實現路徑,深入分析新質生產力如何重新定義傳統生產方式以及賦能能源轉型目標,并提出一系列針對性的政策建議。這些政策建議基于深入的理論研究和事實分析,旨在幫助社會各界更好地理解新質生產力的深刻內涵,為推動綠色轉型提供新視角下的理論指導,促進新質生產力下的綠色轉型取得實質性進展,以期為構建清潔、可持續的未來能源體系貢獻力量。
新質生產力引領下的綠色轉型 內容簡介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本書基于中國綠色轉型實際,探討其在新質生產力框架下的實現路徑,深入分析新質生產力如何重新定義傳統生產方式以及賦能能源轉型目標,并提出一系列針對性的政策建議。這些政策建議基于深入的理論研究和事實分析,旨在幫助社會各界更好地理解新質生產力的深刻內涵,為推動綠色轉型提供新視角下的理論指導,促進新質生產力下的綠色轉型取得實質性進展,以期為構建清潔、可持續的未來能源體系貢獻力量。
新質生產力引領下的綠色轉型 目錄
第1章 傳統能源優化:新質生產力的綠色路徑
1.1 石油行業
1.1.1 新質生產力對石油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
1.1.2 石油行業的發展現狀
1.1.3 新質生產力賦能石油行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挑戰
1.1.4 新質生產力賦能石油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
1.2 煤電產業
1.2.1 煤電產業中的新質生產力著力點
1.2.2 中國煤電產業的發展現狀
1.2.3 煤電轉型升級的機遇與挑戰
1.2.4 新質生產力引領煤電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建議
1.3 水電行業
1.3.1 水電行業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互動關系
1.3.2 中國水電行業的發展現狀
1.3.3 新質生產力視角下中國水電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1.3.4 水電行業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建議
1.4 能源行業
1.4.1 數智賦能與能源新質生產力的邏輯關系
1.4.2 數字經濟和能源行業的發展現狀
1.4.3 新質生產力視角下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挑戰
1.4.4 能源行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建議
1.5 OCUS技術
1.5.1 CCUS技術與煤電行業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聯系
1.5.2 煤電與CCUS技術耦合的現實條件與發展現狀
1.5.3 CCUS技術發展面臨的挑戰
1.5.4 CCUS助力煤電行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第2章 市場化機制:新質生產力的調節抓手
2.1 綠電綠證市場
2.1.1 綠電綠證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引擎
2.1.2 綠電綠證市場的發展現狀
2.1.3 綠電綠證市場發展面臨的挑戰
2.1.4 綠電綠證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建議
2.2 新能源期貨
2.2.1 新質生產力視角下新能源期貨的角色定位
2.2.2 國內外新能源期貨的發展現狀
2.2.3 新質生產力視角下新能源期貨發展面臨的挑戰
2.2.4 新能源期貨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建議
2.3 全國統一碳市場
2.3.1 全國統一碳市場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意義
2.3.2 中國碳市場的發展現狀
2.3.3 新質生產力視角下全國統一碳市場建設面臨的挑戰
2.3.4 新質生產力視角下全國統一碳市場建設的政策建議
2.4 電碳市場協同
2.4.1 新質生產力視角下的電一碳市場
2.4.2 電一碳市場的協同機制及其所面臨的挑戰
2.4.3 新質生產力助力電一碳市場協同發展
2.4.4 政策建議
2.5 碳酸鋰期貨市場
2.5.1 碳酸鋰期貨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理論邏輯
2.5.2 碳酸鋰市場的發展現狀
2.5.3 新質生產力視角下碳酸鋰期貨發展面臨的挑戰
2.5.4 碳酸鋰期貨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建議
2.6 碳核算體系與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
2.6.1 依托新質生產力完善產品碳足跡核算體系
2.6.2 產品碳足跡核算是應對碳邊境調節機制的必要工具
2.6.3 新質生產力視角下產品碳足跡核算體系發展面臨的挑戰
2.6.4 新質生產力為產品碳足跡核算體系帶來新發展機遇
參考文獻
第3章 產業轉型:新質生產力的低碳戰略
3.1 高耗能產業
3.1.1 新質生產力與高耗能產業轉型升級的內在關聯
3.1.2 高耗能產業的轉型現狀
3.1.3 高耗能產業的轉型困境
3.1.4 推動高耗能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建議
3.2 交通運輸行業
3.2.1 新質生產力與交通運輸部門發展的內在聯系
3.2.2 新質生產力在交通運輸部門的體現形式
3.2.3 新質生產力視角下交通運輸部門綠色發展存在的問題
3.2.4 新質生產力視角下交通運輸部門綠色發展的政策建議
3.3 農村能源綠色轉型
3.3.1 新質生產力與農村能源綠色轉型的邏輯關系
3.3.2 中國農村能源利用現狀及問題分析
3.3.3 新質生產力賦能農村能源綠色轉型的挑戰
3.3.4 新質生產力賦能農村能源綠色轉型的政策建議
3.4 企業ESG體系
3.4.1 中國特色ESG體系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路徑
3.4.2 中國ESG體系的發展現狀
3.4.3 中國ESG體系促進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3.4.4 中國ESG體系保障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建議
3.5 綠色食品產業鏈
3.5.1 低碳食品轉型視角下新質生產力的角色
3.5.2 中國食品產業鏈環境影響現狀
3.5.3 新質生產力視角下中國食品產業低碳轉型的挑戰
3.5.4 中國綠色食品產業鏈轉型升級的政策建議
3.6 家用電器能效
3.6.1 新質生產力是家用電器能效提升的關鍵所在
3.6.2 新質生產力促進居民家用電器能效提升的現狀
3.6.3 新質生產力視角下家用電器能效提升面臨的挑戰
3.6.4 新質生產力完善家用電器能效提升的政策建議
3.7 零碳產業集群
3.7.1 零碳產業集群:發展新質區域能源生產力的重要實踐場
3.7.2 中國零碳產業集群的發展現狀
3.7.3 中國零碳產業集群發展面臨的挑戰
3.7.4 未來中國區域新質能源生產力發展的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第4章 “一帶一路”合作:新質生產力的多維溢出
4.1 可再生能源國際市場
4.1.1 可再生能源國際市場如何推動能源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
4.1.2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可再生能源國際市場發展現狀
4.1.3 依托“一帶一路”培育可再生能源國際市場面臨的現實挑戰
4.1.4 依托可再生能源國際市場發展能源新質生產力的政策建議
4.2 中國綠色投資
4.2.1 新質生產力與“一帶一路”中國綠色投資的雙向促進機制
4.2.2 “一帶一路”中國綠色投資的發展現狀
4.2.3 新質生產力與“一帶一路”中國綠色投資雙向促進的意義
4.2.4 新質生產力與“一帶一路”中國綠色投資發展面臨的挑戰
4.2.5 新質生產力與“一帶一路”中國綠色投資協同發展的政策建議
4.3 礦產資源國際合作
4.3.1 新質生產力視角下“一帶一路”礦產資源合作的意義
4.3.2 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礦產資源合作的現狀
4.3.3 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礦產資源合作面臨的挑戰
4.3.4 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礦產資源合作的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新質生產力引領下的綠色轉型 作者簡介
林伯強,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Santa Barbara)經濟學博士。現任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能源經濟與能源政策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是2008年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新華都商學院教授。其目前主要的研究和教學方向為能源經濟學和能源政策。國內兼任國家能源委員會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價格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能源學會副會長,新華社特聘經濟分析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特約觀察員。國際方面現兼任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能源顧問委員會委員和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全球議程低碳能源理事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