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大家精要- 許 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387368
- 條形碼:9787561387368 ; 978-7-5613-8736-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家精要- 許 慎 本書特色
“大家精要”叢書以近300位對人類文明有卓越貢獻的大師為對象,濃縮其生平與思想精粹,涉及文學、史學、哲學、軍事學等領域,旨在“啟迪生活智慧,開悟人生哲學”。 叢書作者都是相關領域的研究專家,以淺顯易懂的語言,清晰、簡練、嚴密地闡述“大家”生平與思想,讓讀者能快速讀懂“大家”。
大家精要- 許 慎 內容簡介
許慎撰《說文解字》,奠定了中國語言文字學的基礎。
時人有“五經無雙許叔重”的贊語,后世有“讀遍天下書,不讀《說文》,不如不讀”的。
但《說文解字》不是一本字書,也是了解上古社會和自然的一部百科全書?
這本小書,帶你走進許慎,讀懂《說文解字》,了解《說文解字》所包含的文化。
大家精要- 許 慎 目錄
一、炎帝神農氏的后裔
二、由許地遷往召陵定居
三、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
第2章 勤奮而忘我的求學經歷
一、故鄉小學的基礎教育
二、學習儒家經典
三、入選“高才生”
四、進京師從賈逵問學
第3章 平凡而恪盡職守的仕宦經歷
一、始任汝南郡功曹
二、再任太尉府南閣祭酒
三、被任命為洨長而沒有就職
第4章 嚴謹求實的學術研究活動
一、《淮南鴻烈間詁》的創作
二、《五經異義》的創作
三、東觀校理群書結識馬融
四、回到故鄉繼續修訂《說文解字》
五、奉上《說文解字》
六、隱居鄉里講授傳播五經
第5章 《說文解字》的創作與內容
一、創作背景和目的
二、首創我國歷史上部體例完備的字典
三、對漢字形、音、義的說解與“六書”理論
第6章 《說文解字》與許慎的學術思想
一、《說文解字》與許慎的文字學思想
二、《說文解字》與許慎的語言學思想
三、《說文解字》與許慎的經學思想
第7章 《說文解字》的價值和影響
一、《說文解字》的流傳和研究
二、《說文解字》是漢語言文字學研究的根柢
三、《說文解字》是記錄自然和歷史文化的百科全書
四、《說文解字》的局限
附錄
年譜
主要著作
參考書目
大家精要- 許 慎 節選
許慎是東漢中后期學術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他在古文字研究和經學研究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為中華文明史的傳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一直以來都受到后人的景仰。他淳厚質樸的品性,也得到世人的尊敬。他的離世,是整個東漢文字學和古文經學研究的巨大損失。許慎去世以后,就被埋葬在了他的家鄉汝南郡召陵縣的萬歲里,也就是現在河南郾城的許莊。在那里,現在還保存著許慎和許沖的墓葬。后人為了紀念許慎的功績,還專門修建了許慎祠堂。同時,人們還賦予了許慎許多殊的稱謂:因為他做過太尉南閣祭酒,人們就尊敬地稱他為“許祭酒”;因為他曾經被任命為洨長,人們就尊敬地稱他為“許洨長”;因為他創作了《說文解字》一書,奠定了漢語言文字學的基礎,后代的學者就尊敬地稱他為“許君”“許公”“許圣人”,而《說文解字》一書也被尊稱為“許書”,后代還產生了專門研究《說文解字》的學問,人們也把這種學問稱為“《說文》學”,或“許學”。
在語言學界,1985年和年分別在漯河市舉辦了“首屆全國紀念許慎學術研討會”“首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以此來紀念許慎,并研究他的學術成就。東漢一個普通的文字學和經學研究者,在他去世之后,能夠獲得如此多的雅致稱號,并且產生了專門研究他的學問,這是許慎的榮耀,而這種榮耀絕不是憑空產生的。沒有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忘我的耕耘,沒有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沒有帶病創作和傳授經學的偉大的獻身精神,像《說文解字》這樣偉大的著作是不會誕生的,因此而賦予許慎的榮耀也就不會存在了。即使在普通人的心中,許慎也成了他的家鄉河南漯河的文化標志,我們走在漯河的大街上,可以見到許慎小學、許慎廣場、許慎賓館等以“許慎”命名的單位和場所。許慎的文化影響是極其深遠和廣泛的,不同知識層次、不同行業的人們正在以各種方式和活動紀念著這位文化圣人。
大家精要- 許 慎 相關資料
“大家精要”叢書以近300位對人類文明有卓越貢獻的大師為對象,濃縮其生平與思想精粹,涉及文學、史學、哲學、軍事學等領域,旨在“啟迪生活智慧,開悟人生哲學”。
叢書作者都是相關領域的研究專家,以淺顯易懂的語言,清晰、簡練、嚴密地闡述“大家”生平與思想,讓讀者能快速讀懂“大家”。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