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020181162
- 條形碼:9787020181162 ; 978-7-02-018116-2
- 裝幀:精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蘇東坡傳 本書特色
內(nèi)容比林語堂《蘇東坡傳》更加信實的蘇軾傳;內(nèi)容重新修訂,設(shè)計全面升級,含有蘇軾本人書畫真跡等高清插圖
蘇東坡傳 內(nèi)容簡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是藝術(shù)上的全才和天才。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充滿波折。他晚年曾以“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總結(jié)自己的一生,這是他對自己長期貶謫生涯的自嘲,從中我們可以領(lǐng)略其詼諧的個性和坦蕩的胸懷。蘇軾通達時入居中樞,為帝王師,為文壇領(lǐng)袖;落魄則屢遭遷貶,以致萬里投荒,潦倒無依。這本傳記以蘇軾傳世作品為依據(jù),結(jié)合對宋代歷史文化的分析,忠實而生動地敘寫蘇軾的人生軌跡、政治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以及他領(lǐng)悟人生的思想升華過程,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金句
1. 在王安石眼中,蘇軾不過一介書生,但蘇軾卻擁有巨大的輿論聲勢。
2. 宜興是他心靈的慰藉,是他魂牽夢縈的桃花源。
3. 他看到了清瘦的子由,在某個凄涼的雨夜,獨自面壁,黯然神傷……唉!“夜雨對床”的舊約就這樣永遠地飄逝了!
4. 這場從天而降的禍事(烏臺詩案),使蘇軾對外界產(chǎn)生了一種莫名的恐懼和戰(zhàn)栗。
5. 他需要時間來慢慢修復心靈的巨大創(chuàng)傷。
6. 鄉(xiāng)愁就是這樣一些瑣碎的日常經(jīng)驗,一種遙遠的親切溫暖的感覺,它融化在思鄉(xiāng)者的視覺、聽覺乃至味覺之中,與故鄉(xiāng)有關(guān)的任何的人和事都有可能成為懷鄉(xiāng)的誘因。
7. 《前赤壁賦》正是蘇軾在厄運中,堅持人生理想,超越苦難的心靈縮影。
8. 蘇軾無論走到哪里,都有非凡的自信和本領(lǐng),把“地獄”變成“天堂”。
9. 我們堅持“無一'事'無來歷”,卻不主張“無一'字'無來歷”,也就是說,在追求某一時間、故事、情節(jié)在時、地、人的真實性的基礎(chǔ)上,允許做一些合理的想象和推演,以表示筆者對這些事件等的個人理解,也使此書具有生動性與可讀性。
10. 本書基本上是一部蘇軾傳記的“信史”,讀者可以放心地“信以為真”,但也存在有限度、有節(jié)制的虛擬。
蘇東坡傳 目錄
目 錄
引言 物華地靈鑄偉才 1
**章 奮厲當世雄鷹出 15
歐陽修的熱情獎掖,使蘇軾一時之間名滿天下 15
時隔三年,第二次遠游,蘇軾依然豪情萬丈 21
懷遠驛中,風雨之夕,蘇軾兄弟相對而坐,握手盟約 26
懷著致君堯舜的火熱理想,蘇軾踏上征途 28
下車伊始,蘇軾便勤謹踏實地開展工作 30
來到處處藏寶的鳳翔,酷愛文物的蘇軾恰似魚兒得水 35
抱著遠大理想走上仕途的蘇軾,時時感到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差異 39
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 42
第二章 世事惟艱力難任 46
宋朝統(tǒng)治者因勢利導的必然選擇,同時存在著無法克服的內(nèi)在矛盾 46
神宗銳意求治,富國強兵,雷厲風行的王安石受命執(zhí)政 49
神宗與王安石,沖破一切障礙向前走,卻犯下一個戰(zhàn)略性錯誤 52
蘇軾無條件地站到了反變法派的一邊 57
在王安石眼中,蘇軾不過一介書生,但蘇軾卻擁有巨大的輿論聲勢 61
在舍身報國的崇高精神鼓舞下,蘇軾為他所認定的真理進行倔強的爭執(zhí) 66
每逢休假日,文同總是邀請?zhí)K軾一道寫字作畫 69
文同“字畫病”的話頭啟發(fā)了蘇軾的靈感 71
蘇軾與變法派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了 75
蘇軾深感人心險惡,再也不愿在這是非之地待下去了 76
七月,蘇軾攜帶一家大小乘船離京 78
蘇軾一路上意興闌珊,深深沉浸在對人生意義的思考之中 81
第三章 德澤雅韻滿余杭 88
蘇軾情不自禁地陶醉在湖光山色之中 88
每到賞花觀潮之日,杭州城里萬人空巷,熱鬧非凡 94
層出不窮的游宴活動中,蘇軾留下無數(shù)浪漫的故事 97
蘇軾經(jīng)常漫步名山古剎,與許多高僧結(jié)為至交,尋得心靈的安憩與慰藉 101
杭州三年,蘇軾盡心盡力,為民造福 104
面對人民的苦難,蘇軾無法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110
盡管對現(xiàn)實深感不滿,蘇軾卻不能不在現(xiàn)實中履行他的通判職責 115
來到向往已久的宜興,一種親切、安寧、恬適的感覺在蘇軾心頭升起 118
送別陳襄,蘇軾滿懷離情,寫下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詞作 121
現(xiàn)存蘇軾詞集表明,他從通判杭州開始填詞 123
蘇軾此時的詞作雖與傳統(tǒng)詞作沒有本質(zhì)差別,但已表現(xiàn)出新的傾向 126
蘇軾啟程離杭,楊繪、張先、陳舜俞等同船遠送 128
第四章 惟有憫農(nóng)心尚在 131
抵達密州任所,蘇軾開始調(diào)查蝗災受害情況 131
身為一郡之守,蘇軾認為有責任挺身而出,為民請命 136
和在杭州相比,密州的生活艱苦了許多,也寂寞了許多 140
重讀《莊子》,蘇軾豁然開朗,開始重新面對并接納密州的生活 144
蘇軾的詞的創(chuàng)作邁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步 148
帶著遺憾,帶著依戀,蘇軾離開密州,奔赴新任 152
蘇軾身披蓑衣,腳穿草鞋,親自指揮并參與抗洪搶險的戰(zhàn)斗 155
稍事休整之后,蘇軾又未雨綢繆地籌劃著加固防水工程 158
石潭之行的所見所聞,就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令人神往 160
這一時期,蘇軾的業(yè)余生活安排得有聲有色,逍遙寫意 164
似真似幻的夢境,使蘇軾想起了許多許多 167
不僅徐州本地的文人爭相與蘇軾交往,外地的士人也紛紛向他靠攏 169
三月,朝廷令下,蘇軾移任湖州知州 173
第五章 柏臺霜氣夜凄凄 176
滄桑往事引發(fā)的情感洪流,使蘇軾陷入關(guān)于人生終極性問題的哲理思考 176
蘇軾成為一幫小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180
一個周密的圍剿計劃,在某個月黑風高之夜出籠了 182
蘇軾渾然不知厄運已經(jīng)逼近 185
頃刻之間,拉一太守,如驅(qū)犬雞 188
將近兩個月的審訊中,蘇軾經(jīng)受了難以言喻的凌辱和折磨 192
代表公道與正義的救贖活動在民間展開時,朝中也有少數(shù)士大夫仗義執(zhí)言 194
在囚禁整整一百三十天之后,蘇軾終于從幽暗的監(jiān)牢里走了出來 198
蘇軾在御史臺差役的押送下,啟程前往黃州貶所 202
第六章 吟嘯徐行迎風雨 208
這場從天而降的禍事,使蘇軾對外界產(chǎn)生了一種莫名的恐懼和戰(zhàn)栗 209
雖然出獄已近半年,受創(chuàng)的心靈依然悸痛不已 214
蘇軾所尋求的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救贖 216
超然曠達的胸懷氣度,使蘇軾能于常人難耐的苦境中自得其樂 219
蘇軾身邊又簇擁了一大群年齡不等、地位懸殊、性情各異的朋友 221
不少老友至親,頻頻來信問候,甚至千里相尋,專程來黃州探望 228
蘇軾帶領(lǐng)全家早出晚歸,開荒墾地 231
一家人勤勤懇懇地過起了農(nóng)家的日子 234
深刻的鄉(xiāng)土之戀是蘇軾終身難解的情結(jié) 239
蘇軾對道家養(yǎng)生之術(shù)的興趣達到了極至 243
蘇軾將道家珍愛生命的意識與儒家推己及人的思想、佛家眾生平等的觀念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246
蘇軾躲在書齋,著書立說,以期有補于世 249
第七章 三詠赤壁成絕唱 254
在自然的懷抱中蘇軾無憂無慮,享受著官居時不可能擁有的自在與閑逸 254
三月七日,蘇軾在幾位熟識的朋友陪同下,前往沙湖相田 257
隨著人生思考的逐步成熟,蘇軾的書畫藝術(shù)也日益煥發(fā)出動人的光彩 260
面對滾滾東去的長江,蘇軾寫下千古絕唱《念奴嬌·赤壁懷古》 264
《前赤壁賦》正是蘇軾在厄運中,堅持人生理想,超越苦難的心靈縮影 267
空靈奇幻的《后赤壁賦》是對天地萬物與我一體的自然妙旨的形象注解 274
十二月十九日,朋友們在赤壁之下擺酒設(shè)宴,慶賀蘇軾四十七歲生日 277
雪堂之中,高人滿堂、奇士盈庭,三教九流如百川歸海,匯聚于蘇軾麾下 279
春夏之間,蘇軾臥病不出,閉門謝客,于是謠言頓起 284
蘇軾善于從普通生活中發(fā)現(xiàn)美感,從而實現(xiàn)了從現(xiàn)實人生到藝術(shù)人生的轉(zhuǎn)化 287
蘇軾不僅享受著自然的慷慨賜予,而且享受著家庭生活的幸福與和美 291
四年中,神宗曾多次打算起用蘇軾 296
讀過詔令,蘇軾百感交集 299
第八章 投老江湖終不失 302
蘇軾即將離開黃州的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前來話別的人絡(luò)繹不絕 302
初入廬山,蘇軾心中蓄滿了驚嘆與喜悅 308
......
展開全部
蘇東坡傳 作者簡介
王水照,1934年生,浙江馀姚人。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1960年畢業(yè)后進入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工作。1978年春,調(diào)入復旦大學中文系任教。先后擔任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復旦大學首席教授、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兼任復旦大學中文系學術(shù)委員會主任,中國宋代文學學會會長、名譽會長等。王先生的主要學術(shù)論著最近匯編為十卷本《王水照文集》出版。
崔銘,復旦大學文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后,現(xiàn)任教于同濟大學,兼任中國歐陽修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蘇軾研究會理事、上海市古典文學學會理事。已出版《蘇軾傳》《歐陽修傳》《王安石傳》《張耒年譜及作品編年》《中國古代文學經(jīng)典導讀》等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是藝術(shù)上的全才和天才。蘇軾的一生,起起伏伏,充滿波折。他晚年曾以“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總結(jié)自己的一生,這是他對自己長期貶謫生涯的自嘲,從中我們可以領(lǐng)略其詼諧的個性和坦蕩的胸懷。蘇軾通達時入居中樞,為帝王師,為文壇領(lǐng)袖;落魄則屢遭遷貶,以致萬里投荒,潦倒無依。這本傳記以蘇軾傳世作品為依據(jù),結(jié)合對宋代歷史文化的分析,忠實而生動地敘寫蘇軾的人生軌跡、政治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以及他領(lǐng)悟人生的思想升華過程,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