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物質(zhì)的迷醉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262258
- 條形碼:9787305262258 ; 978-7-305-26225-8
- 裝幀:精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物質(zhì)的迷醉 本書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勒克萊齊奧被認為是當代偉大的法語作家之一。他繼承了法蘭西的人文主義傳統(tǒng),善于以抒情詩意的文字表達對人生與世界的沉思,早期創(chuàng)作表達對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反叛,注重新文學形式的探索,20世紀70年代后特別關注異質(zhì)文明與他者,關注人的存在。
★1963年,勒克萊齊奧出版部小說《訴訟筆錄》并獲得雷諾多文學獎。1980年,小說《沙漠》獲得由法蘭西學術院頒發(fā)的保羅·莫朗文學獎。2008年,勒克萊齊奧獲諾貝爾文學獎,瑞典學院在頒獎詞中用“新的斷裂、詩意的冒險和感官的狂喜”來形容勒克萊齊奧的文學歷險及其作品的詩學特征。自1983年《沙漠》中文版首次為國人閱讀開始,勒克萊齊奧的作品始終以其嚴肅的文學追求和堅守的人文立場在中國文壇上受到好評。
★1967年,距27歲的勒克萊齊奧發(fā)表部小說《訴訟筆錄》 不過4年,這個叛逆的年輕作家想要用一本書探尋世界的樣貌和存在的本質(zhì)這些終極問題。他不加掩飾地懷疑一切,無論既有的思想、體系、語言,還是他自身。《物質(zhì)的迷醉》就此誕生,它是勒克萊齊奧早期重要的散文作品,在作家的作品中獨樹一幟。
★內(nèi)容上看,本書重新思考自我、存在、文化與文明等概念,深入探討了寫作的本質(zhì)與目的,與勒克萊齊奧的其他虛構類作品構成互文,有助于進一步理解其創(chuàng)作思想。
★從形式上看,本書以詩意的語言闡述哲理思考,又在思考中塑造新語言。它通過豐富、具體的詞語與平白的句式重構日常生活經(jīng)驗,為讀者帶來獨一無二又煥然一新的審美體驗。
★這是一本拒絕一切體系的散文集,關乎一場永恒世界與人的短暫相遇,它始于“我”未生之時,終于“我”死后之時。勒克萊齊奧在這本書中言說了語言邊界外無可言說的存在,攪動讀者固有的觀念和習以為常的事物,于微末之物中探求宏大世界的謎。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勒克萊齊奧被認為是當代偉大的法語作家之一。他繼承了法蘭西的人文主義傳統(tǒng),善于以抒情詩意的文字表達對人生與世界的沉思,早期創(chuàng)作表達對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反叛,注重新文學形式的探索,20世紀70年代后特別關注異質(zhì)文明與他者,關注人的存在。
★1963年,勒克萊齊奧出版部小說《訴訟筆錄》并獲得雷諾多文學獎。1980年,小說《沙漠》獲得由法蘭西學術院頒發(fā)的保羅·莫朗文學獎。2008年,勒克萊齊奧獲諾貝爾文學獎,瑞典學院在頒獎詞中用“新的斷裂、詩意的冒險和感官的狂喜”來形容勒克萊齊奧的文學歷險及其作品的詩學特征。自1983年《沙漠》中文版首次為國人閱讀開始,勒克萊齊奧的作品始終以其嚴肅的文學追求和堅守的人文立場在中國文壇上受到好評。
★1967年,距27歲的勒克萊齊奧發(fā)表部小說《訴訟筆錄》 不過4年,這個叛逆的年輕作家想要用一本書探尋世界的樣貌和存在的本質(zhì)這些終極問題。他不加掩飾地懷疑一切,無論既有的思想、體系、語言,還是他自身。《物質(zhì)的迷醉》就此誕生,它是勒克萊齊奧早期重要的散文作品,在作家的作品中獨樹一幟。
★內(nèi)容上看,本書重新思考自我、存在、文化與文明等概念,深入探討了寫作的本質(zhì)與目的,與勒克萊齊奧的其他虛構類作品構成互文,有助于進一步理解其創(chuàng)作思想。
★從形式上看,本書以詩意的語言闡述哲理思考,又在思考中塑造新語言。它通過豐富、具體的詞語與平白的句式重構日常生活經(jīng)驗,為讀者帶來獨一無二又煥然一新的審美體驗。
★這是一本拒絕一切體系的散文集,關乎一場永恒世界與人的短暫相遇,它始于“我”未生之時,終于“我”死后之時。勒克萊齊奧在這本書中言說了語言邊界外無可言說的存在,攪動讀者固有的觀念和習以為常的事物,于微末之物中探求宏大世界的謎。
★勒克萊齊奧是本書譯者施雪瑩的博士導師,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多次直接請教作者,而勒克萊齊奧總能以作家與批評家的雙重視角為翻譯帶來啟發(fā)。譯者的疑問主要集中在對多義詞的處理上,勒克萊齊奧先生的回復簡短清晰,若是確實記不起為何使用某個詞,也會補充說明可能的情形,及他試圖營造的效果。了解創(chuàng)作目的對翻譯大有裨益,由此本中譯本能夠為讀者保留這種解讀空間,成為讀者與作者交流的橋梁。
物質(zhì)的迷醉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是2008年作者創(chuàng)作較早期的散文集。在本書中,勒克萊齊奧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現(xiàn)了自己對存在本質(zhì)的思考,討論意識、語言與存在,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勒克萊齊奧在本書中將意識的產(chǎn)生過程分為兩個步驟:“同化”(assimilation,我是一個人)和“分化”(différenciation,我不是隨便哪個人),即要通過內(nèi)在自我與外在他者之間的關系類比來完成。然而自我與他者的相遇并不和平。因此,勒克萊齊奧得出結論:“自我意識或許首先是他者的意識”,即虛假的意識。“迷醉”是貫穿勒克萊齊奧作品的一個關鍵詞,本書即理解勒克萊齊奧創(chuàng)作的一把鑰匙。本書同時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物質(zhì)的迷醉 目錄
物質(zhì)的迷醉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勒克萊齊奧(J. M. G. Le Clézio),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40年生于法國尼斯,擁有法國與毛里求斯雙國籍,迄今為止共出版小說、散文、游記、譯作等50余部,被翻譯成40余種不同語言。代表作有《訴訟筆錄》《沙漠》《流浪的星星》等。 譯者簡介: 施雪瑩,博士,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法語系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法語國家(地區(qū))文學研究、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譯有《三孔橋》([阿爾巴尼亞]伊斯梅爾·卡達萊)、《天空之藍》([法]喬治·巴塔耶)等作品。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jīng)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