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當代文學對話錄:一米寂靜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59211
- 條形碼:9787559859211 ; 978-7-5598-592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文學對話錄:一米寂靜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本書賣點 1.集中性——這是一部匯集了當代文學名家的對話錄,選取了十六位作家,從他們近期出版的圖書或是代表作以及文壇評論出發,探討寫作技法、個人特色、對文學的認知等內容,總有一個作家能擊中讀者的心。 2.廣度性——在對話中針對作家個人以及時代文學等做出提問,從作家到時代,從點到面,選取的作家從老一輩的莫言、馬原到文壇中堅畢飛宇、蘇童等人,既有經過沉淀的時代的目光,又有時代變化中當代的擔當。 3.深度性——涉及文學領域多個主題的內容,既有時代感,也探討了其中具有永恒性的內容,以見證者的角色梳理了當代文學史的有關脈絡。 4.實力派——作者傅小平作為資深記者和文學評論家,在文學評論領域頗有建樹,其訪談內容與觀點獨到,具有深度和可讀性。 編輯推薦 1.文字無聲,寂靜中碰撞思想的萬頃火花;小到字句,大到人生,品讀16位大家創作中的現實百態。 2. 任何訪談其實都是訪談自已。傅小平文學視野開闊,見識高邁,他的提問風生,被訪者也就水起。 ——賈平凹 3. 小平是文壇上一雙敏銳且誠實的眼睛,他的視角、洞察力,都堪稱一流。深入地探究與悟想,遠視與近觀,溫良而執著,是與作家們交談時的*好對手和可信友伴。他注重大的方向,不放過細部,能夠于胸中放置穩定的思想文化坐標。強烈的文學心和責任感,則是他的另一品質,也正因此,他走向了思與詩的核心地帶。 ——張 煒
當代文學對話錄:一米寂靜 內容簡介
《一米寂靜》是一部訪談錄,通過口述歷史般的采訪與文學對談的形式匯聚了當代中國具有代表性的文學大家以及海外華文文學名家,他們以小說家、文學評論家、詩人、思想家的身份解讀自己的作品,又從其作品切入時代與社會,談理想,談人生,談藝術,談文學創作,就史詩性、現實主義、都市文學等文學母題與思潮進行了富有樣本意義的探討。傅小平通過自己深刻的閱讀體驗和獨特的思維方式構筑對話,從而進入一個個文學現場,形成不同看法的交鋒、不同聲部的和聲,在思想的交織碰撞中探尋當代文學的意義,讓人得以深入作家豐富的內心以及變幻的文學世界。
當代文學對話錄:一米寂靜 目錄
當代文學對話錄:一米寂靜 節選
用幽默的筆調寫沉痛人生,是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經驗 傅小平:看了相關資料,無論是新聞或評論,都聚焦在《蛙》有哪 些新的特點上。出版社寄來的試讀本則干脆一一列舉了新書的六大特點。但我覺得你自己說得更實在,如果“姑姑”這個人物形象塑造成功了,這部小說就有它面世的價值。其實也是大白話,絕大多數經典的小說都是由活生生的典型人物給撐起來的。此外,你說的另一句話讓我印 象深刻, 就是用輕松的筆調寫出非常痛苦的現象。換一種說法就是,用喜劇的形式表現出悲劇的內容。 莫 言:用輕松和幽默的筆調,寫沉重、痛苦的人生,實際上是我從多年生活中提煉出來的一種經驗。回首幾十年來經歷的現實生活,我本人的感受就是這樣的。其實,老百姓的生存又何嘗不是這樣。在他們沉痛的生活內核之外,你總能看到飽含民間智慧的幽默的“外殼”。無論歷經多少肉體的、 精神的痛苦,借助幽默的、輕松的,或是阿Q的精神,他們總能獲得幸福的感覺,汲取到一種生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傅小平:有一種觀點認為,喜劇是悲劇的*高形式。我們的作家寫苦難、 寫痛苦總是喜歡刻意地寫得讓人壓抑。你的小說反其道而行之,書中寫王仁美被強制墮胎意外身亡,還有姑姑率領小獅子水上追捕王膽的章節就充滿了喜劇性,同時讓人讀后有欲罷不能的強烈的痛感。遺憾的是,隨著故事情節往前推進,這種充沛的閱讀張力沒有維持下去。讀完全書再去回味,盡管對那兩個章節印象深刻,但總體上感覺不到沉痛。我們說嚴肅的喜劇,都包含了一種崇高的悲劇精神。在這本書里,感覺這種悲劇性被過于喧囂的喜劇感消解了。 莫 言:小說的后半部,故事開始進入當下生活,也就是進入了一種相對荒誕的生活狀態,隨之而來的就是悲劇精神的消解。雖然我們依 然能感覺到那種痛感,比如敘述人蝌蚪退休后從北京回鄉定居,發現觸目所及已不再是他記憶中的高密東北鄉了。而他曾經如此熟悉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當年的癡情少年王肝,變成了耍貧嘴的人;郝大手、秦河這樣的民間藝人,處于半仙魔法的狀態;曾經的萬 元戶陳鼻成了酒店里的一個道具;小學同學袁腮開起了牛蛙養殖中心兼嬰兒生產車間;而蝌蚪自己因為救濟陳鼻的錢被一個邪惡的少年竊走, 在追趕過程中反過來被其追殺……他痛苦地回想著種種不堪回首的個人 經歷。這些都不無痛感,但都充滿了荒誕色彩。 因為荒誕,痛感注定要被消解。舉個例子吧,馬爾克斯寫《百年孤獨》,他寫的是拉丁美洲大地上*為沉痛的歷史經驗。因為荒誕的介入,無論多少死亡事件,多少悲慘體驗,給人的感覺都只是一個鬧劇,一場夢境。那肯定不能給我們像王仁美走進手術室之前,表面上很幽默、讓人笑, 實際上卻讓人哭的尖銳的痛感。其實,不只是你讀到的這部 《蛙》,我的幾部小說都有這樣的情況。像《豐乳肥臀》,到后半部也有些泄氣。因為進入現實社會,比如豐乳大賽的荒誕表演,不能不消解悲劇感。現在的社會太豐富,生活的變化太快,人的感受也越來越遲鈍、麻木。對此,我也無能為力,因為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傅小平:小說人物,都以人體器官命名,這絕對是破天荒的一個創舉。可以和拉什迪的《午夜的孩子》媲美。不同的是,在《午夜的孩子》里, 這些午夜出生的孩子都被賦予了特異功能。在你的小說里,用器官命名盡管在一定程度上能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命運走向,但實際上只是你假設的某地的一種風俗。有意思的是,你小說中的陳鼻和《午夜的 孩子》里面的薩里姆·西奈一樣長了個奇特的鼻子,不同的是,西奈的鼻子能呼風喚雨,陳鼻的鼻子到后來只是讓他成了酒店里扮演堂吉訶德的一個道具。兩相對照,看似是一種反諷。 莫 言:都說賤名好養。在農村,我們偶爾能看到以人體器官命名 的名字,比如張眉、李耳之類,我在小說中把這種現象擴大化了。當 然,這并不是說,人體器官賤,但命名似乎能產生一種暗示,冥冥之中 暗合了人物的命運走向。陳鼻之所以這樣取名,因為他可能是一個中西混血兒,長了這么一個奇特的鼻子。因為有這么一個鼻子,后來才會陰 差陽錯成為那么一個道具。這個問題我也沒想得特明白,不見得這樣取 名有什么深意,就是感覺比較有意味。 傅小平:用書信體這一歷史悠久的小說模式,是你這本書的一大特點。這自然給小說敘事帶來了便利,許包含了你恢復小說敘事傳統的一種努力。 莫 言: 2002 年我剛開始動筆寫這部小說時,并沒打算用書信體。當時寫的初稿是,我作為一位劇作家在劇場觀看一部叫作《蛙》的話劇, 在觀看的過程當中,我在回憶、聯想,中間接受記者的采訪,同時接到小說的人物原型姑姑的長途電話,她對我提出批評和指責。但寫了十幾萬字之后,我就覺得太復雜了,給閱讀帶來障礙,于是放棄,另寫 了《生死疲勞》。直到三年多前我才重新拾起這個小說,我想應該盡量地使這部作品回到樸素的敘述。所以*終采用書信體的結構,但是在末尾還是用了話劇的形式,給樸素的敘述插上兩個翅膀,因為這個話劇里 注入了很多超現實的元素。看小說的主體部分,我們就會發現,蝌蚪剛開始給杉谷義人寫信,就是要告訴他姑姑的故事。但信寫著寫著,他就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放進去,借機抒發自己的感受。到*后,講述他自己的故事的沖動,甚至淹 沒了講姑姑傳奇經歷的熱情,姑姑的故事反而變成了一種附帶。 傅小平:用書信體這種形式,就意味著必得給敘述人寫信或者是寫 小說找到一個強烈的動機。寫信的動機越強烈,小說就越有力量。小說中,日本友人杉谷義人來到高密,拜訪了姑姑,對她印象深刻。他鼓勵蝌蚪以寫信的方式,告訴他姑姑的故事。這不失為一個很好的動機,但我感覺這個動機不夠強烈,也就是說這個動機沒有給敘述人蝌蚪非寫不可的理由。 相比之下,我覺得蝌蚪以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渴望悔罪,或許是一個更強烈的動機。因為他不說出來會很憋悶,說出來就自然希望有能理解他的人傾聽。遺憾的是這不是小說的主體。因此,我感 覺書中蝌蚪給杉谷義人寫的信和他講姑姑的故事兩個部分,在形成一種 間離效果的同時,也給人感覺有些游離。 莫 言:說到動機,或許你還會問我為什么把寫信對象設置成一個日本友人。有人以為他的原型是大江健三郎。其實不是。大江確實就在我開始寫這部小說的那年去了我的故鄉,也見過小說中姑姑的原型,我 對他說了以姑姑為原型創作一部小說的想法,他表示了濃厚的興趣。但 他并不是杉谷義人的原型。因為,我和他從來沒有通過書信,倒是有一次很長時間的對話,一切都要借助翻譯進行,常是答非所問,與其說是對話,更可說是各人說各話。當然你可以說大江啟發了我。其實我讓蝌蚪寫信給外國友人,只是說明了一個常識:我們不會把內心的隱秘告知自己特別熟悉的人;離自己遠的人, 卻很有可能成為傾訴的對象, 因為 他不會對自己構成威脅。
當代文學對話錄:一米寂靜 作者簡介
傅小平,著有對話集《時代的低語》,隨筆集《普魯斯特的凝視》《去托爾斯泰的避難所》,文論集《角度與風景》等。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兼職教授、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現供職于上海報業集團文學報社。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