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西方哲學史:從古希臘到當下(修訂版)//2023新定價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770168
- 條形碼:9787532770168 ; 978-7-5327-7016-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哲學史:從古希臘到當下(修訂版)//2023新定價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在校的人文類學科的大學生及社會上對于西方哲學發展脈絡感興趣的人士。1.著名學者哈貝馬斯、阿拉斯泰爾??漢內、陳嘉映親自撰文,高度評價。
2.哲學史、思想史和大學通識教育讀本。本書原版于1972年推出,以后基本上每四年修訂一次,其作為教材和參考讀物的使用價值已經得到了數十年時間近十個語種的檢驗。上海譯文出版社于2016年大幅修訂出版。
西方哲學史:從古希臘到當下(修訂版)//2023新定價 內容簡介
奎納爾·希爾貝克、尼爾斯·吉列爾所著的《西
方哲學史(從古希臘到當下修訂版)》是一部經典長銷
、影響深遠的哲學思想史作品。初版于1972年,以后
屢次修訂、充實。除了兩個挪威語版本(尼諾斯克語
和博克馬爾語)、三個北歐其他語言的版本(瑞典語、
丹麥語、冰島語)之外,還相繼被譯成德語、俄語、
英語、烏茲別克語、漢語、塔吉克語、土耳其語、阿
塞拜疆語、法語、阿拉伯語,*近還推出了波斯語和
阿爾巴尼亞語的版本。作為教材和參考讀物,本書已
得到數十年間近二十個語種的檢驗。
本書作者是當代北歐哲學家,在哲學史和哲學理
論兩方面皆有深厚造詣,其運思以融會分析哲學傳統
和大陸哲學傳統為特征。本書通過對諸多哲學傳統的
比較來展現西方哲學的概貌,通過對哲學歷史的敘述
來揭示哲學思維的特點,通過結合社會政治和科學人
文的背景來勾畫各哲學流派的發展脈絡。全書圍繞哲
學核心問題,不僅著眼于歷史語境,與過去的哲學家
展開對話,而且將視線延至當下,與羅爾斯、羅蒂和
哈貝馬斯等當代哲學家進行對話。
本書的中譯本(2004,2012)根據2001年勞特利
奇出版社的英譯本A Histry of WesternThought:
From Anclent Greece to theTwentieth Century
譯出,并根據作者建議,把2000年挪威語版所收原著
的中譯附在各章末尾。201 5年作者對原書有關章節
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和補充,譯者也梳理了讀者對
前兩版中譯本的反饋意見,對有關譯文作了仔細修訂
。
西方哲學史:從古希臘到當下(修訂版)//2023新定價 目錄
導論
**章 前蘇格拉底哲學,附帶瀏覽古代印度思想和古代中國思想
**節 古希臘城邦——共同體中的人
泰勒斯
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
赫拉克利特、巴門尼德和芝諾
居間的立場: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薩戈拉
德謨克利特
畢達哥拉斯學派
第二節 古代印度思想和古代中國思想之一瞥
印度哲學的背景
《奧義書》
佛教哲學
《薄伽梵歌》
孔子
道家哲學
思考題
進一步閱讀的建議
原始文獻
二手文獻
原著選讀
注釋
第二章 智者派和蘇格拉底
**節 智者派
高爾吉亞
色拉敘馬霍斯
普羅泰哥拉
第二節 蘇格拉底
思考題
進一步閱讀的建議
原始文獻
二手文獻
注釋
第三章 柏拉圖——理念論和理想國
**節 知識和存在
理念和知識
理念和善
愛和教育
對理念論的一些批評
理念和整體
幾個類比
理念論和人的角色
第二節 柏拉圖的《理想國》和善
教育和社會分層
權力和能力
男子和婦女
第三節 藝術的倫理責任
思考題
進一步閱讀的建議
原始文獻
二手文獻
原著選讀
注釋
……
第四章 亞里士多德——自然秩序和作為“政治動物”的人
第五章 后期古典時期
第六章 中世紀
第七章 自然科學的興起
第八章 文藝復興與現實政治——馬基雅佛利和霍布斯
第九章 懷疑和信念——處于中心的人
第十章 作為一個體系的唯理論
第十一章 洛克——啟蒙和平等
第十二章 經驗主義與知識批評
第十三章 啟蒙運動、自由主義和功力主義
第十四章 康德——哲學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第十五章 人文學科的興起
第十六章 黑格爾——歷史和辯證法
第十七章 馬克思——生產力和階級斗爭
第十八章 克爾凱郭爾——生存和反諷
第十九章 關于我們對人的看法的爭論
第二十章 社會主義和法西斯主義
第二十一章 社會科學的興起
第二十二章 自然科學的新進展
第二十三章 當代哲學概觀
第二十四章 現代性和危機
西方哲學史:從古希臘到當下(修訂版)//2023新定價 節選
這些原子被認為是物理上不可分割的(希臘語:atomos)。它們的屬性僅僅是量上的,也就是我們可以用物理概念來描述的屬性,比方說廣延、形狀和重量,而不是像顏色、滋味、氣味和疼痛這樣的質。原子極小,以至于無法被知覺到。因此我們談論的是對可感對象(一幢房屋、巖石、魚兒,等等)的解釋,因為原則上我們對這些事物無法感知,而只能加以理智理解。所有的原子都屬于同一種質料。它們在形狀和大小方面彼此不同。但每個特定的原子的形狀和大小是恒定的。因為不同的原子有不同的形狀,有些原子可以輕易地結合起來,有些則不容易結合起來。不同原子“結成一塊”的時候,物體就形成了,因為機械的碰撞會造成原子組合成群,又因為相互碰撞的原子會結合在一起。當構成物體的原子彼此離開的時候,這些物體就消解了。這些原子運動沒有一個是由神圣的理性或人類的理性所決定的;它們都是機械地發生的,就像彈子的運動一樣。我們的詮釋到此為止。 這里我們看到,希臘自然哲學的內在發展是如何導致一個對于實體和變化的**流的解釋模型形成的。這個模型與近代的化學理論驚人地相似。 但是,既然希臘人并不從事實驗以確認像這樣的理論——指望他們運用實驗方式幾乎是一種年代倒錯——所以,人們把原子論與其他可能的理論放在一起,看作是種種自然理論之一。許多人傾向于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學而不是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因此就并不是出人意料的事情。畢竟亞里士多德談論的是我們可以觀察到的事情——土、水、氣和火——而德謨克利特則談論無人能感覺得到的東西。但是,即使亞里士多德直到文藝復興為止一直具有更大的影響,但在文藝復興期間,在古典物理學的建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卻是經由伊壁鳩魯和盧克萊修發展的德謨克利特的理論。 但是,這樣一個優美的模型必須為它的原則的簡單性和經濟性付出代價。有許多現象是難以用這樣一個模型來加以說明的。我們毫無疑問經驗到的那些質的屬性,比如花的顏色和氣味,或者對我們的同伴的憤慨和同情,它能說明嗎?如果凡是存在的東西都是量上的東西的話,我們怎么可能經驗到這樣的東西呢?德謨克利特提出一個感官知覺理論,設法以此來解釋為什么世界顯得比原子的屬性所允許的更“富有色彩”。他或許認為,所有物體都發射出一種居間的原子。當這些原子與感官中的原子相遇時,就產生出一些我們覺得是屬于這些物體的屬性的特殊結果。它們似乎具有顏色、滋味和氣味,但它們本身并不具有這些屬性;這些屬性是我們加上去的。物體本身只具有像廣延、形狀和密度這樣的屬性,而不具有顏色、氣味或溫暖這樣的屬性。物體自身內在具有的屬性和由我們的感覺歸之于這些物體的屬性之間的這種區別,后來在近代哲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們可以提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怎么可能知覺到物體亦即原子實際上并不具有的一些屬性,而與此同時我們也不過是原子而已?這是否也同樣是一種從量的屬性到質的屬性的跳躍?如果我們堅持一個前后一致的原子理論——認為只有原子的量的屬性存在著——的話,這種跳躍是我們無法給出說明的。 ……
西方哲學史:從古希臘到當下(修訂版)//2023新定價 作者簡介
尼爾斯·吉列爾,1947年出生,挪威卑爾根大學榮休教授,著作有《巫師與人文主義者》等。 奎納爾·希爾貝克,1937年出生,當代北歐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20世紀60年代曾擔任著名哲學家赫爾伯特·馬爾庫塞的助教,現為挪威卑爾根大學榮休教授、挪威科學院院士、德國柏林大學和中國華東師范大學客座教授。從《虛無主義?》到《現代性的實踐學》,再到近期出版的《時代之思》、《多元現代性:一個斯堪的納維亞經驗的故事》等,希爾貝克已經用挪威語、德語、英語和法語出版了十幾部著作。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