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金瓶梅》任務形象評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510026
- 條形碼:9787522510026 ; 978-7-5225-1002-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瓶梅》任務形象評說 內容簡介
《人物形象評說》基于《金瓶梅》文本研究,以社會學、心理學、藝術學等理論為指導,對《金瓶梅》人物形象塑造進行綜合評說,對主要人物形象進行分析評論。分為上下編兩大部分: 上編為總論:闡明了《金瓶梅》人物形象研究的總體思路和人物形象的研究方法、評論原則等;對《金瓶梅》人物形象進行詳細統計,并整理出人物姓氏、社會角色、人物關系簡譜,分析總結了《金瓶梅》人物形象塑造的多樣性、豐富性;概括分析《金瓶梅》人物形象塑造的藝術成就,對人物性格刻畫特色進行總體把握;分析評述了《金瓶梅》人物形象塑造的歷史地位和文學影響;對影響《金瓶梅》人物形象評說的問題,特別是小說中的性愛描寫問題進行了辨析等。 下編為分論:對《金瓶梅》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進行分析評說,如武大郎、西門慶、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吳月娘、陳敬濟、應伯爵等。吸納前輩藝術形象研究成果,運用社會學、心理學、藝術學理論逐個分析人物獨特的性格表現,論述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動因,分析了《金瓶梅》刻畫人物形象的藝術技巧和表現手法;對《金瓶梅》中類型化的人物形象進行典型性評說,補充與豐富了《金瓶梅》人物形象研究的理論和資料,對《金瓶梅》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提出了新見解和評價。
《金瓶梅》任務形象評說 目錄
**章 “原型人物”形象塑造:《金瓶梅》所描寫的人物形象
**節 《金瓶梅》人物形象簡譜
第二節 《金瓶梅》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就
第二章 原則與方法:怎樣評說《金瓶梅》人物形象
**節 評說《金瓶梅》人物形象的意義
第二節 評說《金瓶梅》人物形象的原則
第三節 評說《金瓶梅》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三章 不可回避的問題:《金瓶梅》的性愛描寫
**節 《金瓶梅》在小說目前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節 《金瓶梅》性愛描寫的社會動因
第三節 《金瓶梅》性愛描寫的心理學觀照
第四節 《金瓶梅》性愛描寫的文學史意義
第五節 創作意圖與道德說教的矛盾
下篇
第四章 武大郎:傳統倫理秩序中的小丈夫
**節 大丈夫形象的肉體失落
第二節 陰陽倫理秩序的傾覆
第三節 人情人欲的覺醒與肯定
第四節 敘事藝術的結構功能
第五章 潘金蓮:女性解放的先行者
**節 心靈手巧又風情萬種
第二節 嫉妒成性且心狠手辣
第三節 幽怨苦情并命運悲慘
第六章 西門慶:世俗文化中的大丈夫
**節 世俗社會的成功者
第二節 隨心所欲的淫蕩生活
第三節 男權家庭的愛情生活
第七章 李瓶兒:追求真愛的犧牲品
**節 她為愛情傷透心
第二節 銀瓶欲上絲繩絕
第八章 龐春梅:真性老練的見證者
**節 丫鬟身子小姐命
第二節 縱然做鬼也風流
第三節 世態炎涼結轉者
第九章 吳月娘:老謀深算的守門人
**節 老練持重的正頭娘子
第二節 “綿里藏針”的罪案
第三節 怎樣理解“柔”與“奸”
第十章 西門府里的陪襯妻妾
**節 李嬌兒:悄無聲息的家庭配角
第二節 孫雪娥:粗俗任性的廚娘
第三節 孟玉樓:冷眼旁觀的和事佬
第十一章 西門慶媾合的淫婦
**節 宋惠蓮:賠了性命又折夫的蕩婦
第二節 王六兒:靈魂扭曲的賣淫者
第三節 如意兒:為奴隸的母親
第四節 林太太:掛羊頭賣狗肉的暗娼
第十二章 市井文化中的男人
**節 陳敬濟:惡俗透頂的紈绔子弟
第二節 應伯爵:狡詐機變的中山狼
第三節 韓道國:廉恥喪盡的吃軟飯人
第四節 武松:道德說教的悲情榜樣
第十三章 市井文化中的女性
**節 薛姑子王姑子卦姑
第二節 王婆薛嫂文嫂馮媽媽蔡老娘劉婆子
第十四章 其他人物形象
**節 相面先生吳神仙
第二節 專制社會的貪官污吏
第三節 正直官吏及其他
后記
《金瓶梅》任務形象評說 節選
其次,評說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性格,要用全面的、多維的、聯系的、發展的思維方式來進行分析研究。一部作品里的人物性格組合是一個整體,他不是孤立的、簡單的表現,一個人物的性格是整體人物性格組合的一部分,是性格運動鏈上的一個成分,因此分析人物性格要用全面的、聯系的、發散的、運動的思維方式。正確理解某一個人物性格表現在作品人物性格組合中的作用,在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時是十分重要的。可能一個人物性格表現的某一點都能引起整個性格組合鏈的變化,成為作品故事情節發展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敘事作品的人物性格分析,既要全面綜合,又要看具體的情節、細節表現,還要看敘述結構中的每一個小系統即敘述語境的具體狀況。按照生活的邏輯,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人,處于各種關系中的人,任何一個人物形象都不是孤立的。在一部作品中,某個人物形象與其他形象、與敘事環境是聯系的。印度文學大師泰戈爾說:采集花瓣的人,得不到花的美麗。黑格爾《美學》**卷里通過有機生命和無機生命堆積物的比較,把藝術中人物性格的組合系統的美學生命給予清晰明確的肯定。缺乏整體有機聯系的石堆里,每塊石頭保持著純然的獨立性。從石頭堆里拿出一塊石頭,被拿出的石頭性質上仍然是石頭,發生變化的只是數量,特性和功能卻沒有發生變化。生命有機體則不一樣。從馬的生命整體上砍下一條腿,馬不能奔跑、騰躍了,生命的質和量都發生了變化。②一個文學形象是通過描寫這個文學形象的文學作品來彰顯的,同時這個文學形象又是這部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又與其他形象相互聯系,影響著其他文學形象的性格發展和塑造,甚至與其他文學作品中的文學形象也有著聯系。人物形象在比較中突出個性,在相互依存中豐富多彩。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中國古代文學中沒有了武大郎、潘金蓮、西門慶等形象,我國的文學藝術將失去多少色彩,我們的古代文學人物畫廊哪有現在這樣的飽和狀態! 當然,我們也不要完全脫離社會環境、歷史背景來只求文本內容,把文學作品孤立于社會歷史環境之外。“如果作家脫離人物性格的社會因素和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去故作艱深地描寫人物的朦朧心理、人物無邏輯可循又大幅度跳動的潛意識,不僅人物性格難以反映深廣的社會內涵,甚至人物性格本身也會變得模糊難辨。”①就像符號學美學的理論所主張的,只在文本里尋找文學價值,尋找審美意義,也不免偏頗。完全脫離歷史的文學分析是沒有社會意義的,也不會有真正的審美意義。同時,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也要注意他的形象系統,挖掘其他文學作品對另一部作品的影響,也要看到一個人物形象與其他作品人物形象的關系。一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形成系列的,一個形象的發展變化也會影響到其他形象的發展變化。我國文學理論的弊病之一是站得太前,離作品太近,一葉障目,見木不見林。研究人物性格,往往忽視其存身之中的性格系統,研究一部作品的性格系統則忽視其他作品對它的影響。原型研究可以幫助我們糾正這一弊病,跳出傳統的凝同思路,以反復顯現的原型為紐帶,把我們的文學經驗統一成一個整體,揭示出文藝作品中對人類具有巨大意義和感染力的基本文化形態,達到對文學總體輪廓和普遍規律的清晰把握。②分析人物必須放在藝術作品的整體中去觀察,隨著作品環境的改變,人物的性格也會得出不同的評價。作為讀者,隨著閱讀環境及其自身經歷的變化,也會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和原則,對人物的評說也會是千姿百態。性格的系統化否定了人物性格的獨立性存在,但更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個性特征,肯定了他的獨立功能。也就是說,典型形象具有個性,但又是類型的,是能反映歷史屬性和社會屬性的普遍形象。 人物性格具有穩定性,又具有可變性。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是活動的人,其性格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所以,在分析人物形象性格時,要分析人物性格的運動、激蕩、爆發等情節。在敘事作品中,人物性格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發生變化。但應該清楚,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是緩慢的。一般來說,人物性格一旦形成,就具有較強的穩定性,隨著社會環境和人物關系的變遷,在人物的具體行動中人物性格會發生一定的變異,表現出與他性格本質不一樣的性格,違背他性格的內在實質,產生多樣化的性格組合。這也是符合生活在具體社會環境中人的性格發展規律的。《金瓶梅》中潘金蓮的性格發展,張竹坡《批評**奇書讀法[二三]》說:“再至林太太,無不知作者之心,有何千萬憤懣,而于潘金蓮發之。不但殺之割之,而并其出身之處、教習之人,皆欲致之死地而方暢也。何則?王招宣府內,古金蓮賣入學歌學舞之地也。今看其一腔機詐,喪廉寡恥,若云本自天生,則良心為不可必,而性善為不可據也。吾知其二三歲時,未必便如此淫蕩也。使當日王招宣家男敦禮儀,女尚貞廉,淫聲不出于口,淫色不見于目,金蓮雖淫蕩,亦必化而為貞女。奈何堂堂招宣,不為天子招服遠人,宣揚威德,而一裁縫家九歲女孩至其家,即費許多閑情,教其描眉畫眼,弄粉涂朱,且教其做張做致,喬模喬樣。其待小使女如此,則其儀型妻子可知矣。”①是說潘金蓮的性格變化與王招宣府的那段生活不可分割,如林太太這樣的大家閨秀尚如此淫蕩,在其家當過丫頭的潘金蓮怎能不耳濡目染。可見,社會生活環境對人的性格的變化發展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從哲理的角度講,每一個人的性格流變、心路歷程都是客觀的、合理的,因為人的性格絕非先天即定。所以在分析敘事作品的人物形象時,也應是動態的、多面的。如潘金蓮,從她的性欲被壓抑的角度來說,她鐘情于武松、勾搭西門慶、媾合陳敬濟都是合于性格發展邏輯的,金蓮的性格表現是合情合理,是值得同情的。 ……
《金瓶梅》任務形象評說 作者簡介
范正生,男,1962年8月出生于山東泰安。1985年畢業于聊城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2008年獲山東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現為泰山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出版《屈賦創作論》專著,參編《中國古代文學史》教材多部,在《江漢論壇》《黑龍江社會科學》《東岳論叢》《山東社會科學》等期刊,發表屈原及楚辭、明清小說、中國古代史等研究論文70余篇。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