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戰略與路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49854
- 條形碼:9787521749854 ; 978-7-5217-498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戰略與路徑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相關職能部門,企業,普通讀者讀懂中國發展路徑,必須讀懂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這么看、這么干! ★蔡昉領銜之作,深入解讀中國式現代化 蔡昉,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絲綢之路研究院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 ★立足中國現代化科學內涵,闡述落地實踐路徑 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任務使命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從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本質要求等科學內涵出發, 揭示基本實現現代化必須補足的短板,從具體舉措方面提出相關建議。 ★中國未來發展路徑,每個人都要看懂! 中國式現代化錨定下一個五年航標,其中關于實體經濟、全國統一大市場、雙循環格局、鄉村振興、人才發展、教育公平、收入分配等等內容,與我們息息相關。 ★讀懂頂層設計,科學制定決策,把握個人發展和財富機遇
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戰略與路徑 內容簡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我們正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要堅定不移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堅定走中國式現代化之路的自信與自覺,不斷開辟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境界。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蔡昉領銜之作,從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內涵出發,立足于高質量發展,從現代化經濟體系、創新治理、共同富裕等維度探討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部署與發展路徑,幫助讀者讀懂中國發展方向,為未來行動和決策提供有益參考。
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戰略與路徑 目錄
前言 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序章 中國式現代化的頂層設計與關鍵路徑
**章 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與本質要求
中國現代化道路及其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路徑
把握經濟體系現代化的內涵和要求
中國式現代化如何成功規避“發展陷阱”
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評價指標體系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時空特征與實踐邏輯
第二章 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
我國經濟現代化的路徑選擇與戰略布局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與新格局
從新發展格局看清下沉市場新趨勢
雙循環新格局下的經濟、政策與投資
第三章 全國統一大市場與中國式現代化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國策級戰略
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意義與潛在影響
把握建設統一大市場指導思路的精神實質
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點任務和舉措
全國統一大市場中的市場主體行為
統一大市場建設與專業化分工的內在邏輯
第四章 創新治理與中國式現代化
廣義數字治理與平臺治理難點
中國政府治理的變革與現代化
企業創新模式:從國企創新談起
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資本
第五章 共同富裕與中國式現代化
邁向共同富裕的三大途徑
促進共同富裕應全面融入人的現代化
“一體兩翼”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
結語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實現的新超越
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戰略與路徑 節選
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如何錨定未來三十年航標?黨的二十大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給出了答案。報告中系統闡述了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提出了黨在今后的中心任務、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與本質要求,以及戰略安排與重大原則。 那么,中國式現代化是如何提出并深化的?有哪些內涵特征和內在要求?應怎樣理解其戰略部署和首要任務? 中國式現代化的提出及內涵特征 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下探索出的新道路,是在全面深刻總結貫穿百年黨史主題主線時提出的重大新論斷、新概括和新命題。 在2021年“七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4個月后召開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又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全會決議明確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22年7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迎接黨的二十大”專題研討班上,習近平表示,“我們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強調“必須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事實上就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斷推進的過程。如今中國式現代化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被系統論述,這就進一步要求我們對它的內涵特征要有更為充分的認識。 首先,中國式現代化是民族復興的實現路徑。報告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其次,中國式現代化體現共性與個性的結合。報告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后,中國式現代化有五個重要的基本特征。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與人類文明新形態 從根本上講,中國式現代化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現實路 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發展道路上的具體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目標的必然選擇與必由之路。 面向未來,中國式現代化包含九個方面的本質要求。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 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值得一提的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進行總結和專門概括,尚屬首次。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上述本質要求的落腳點。從中國式現代化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本邏輯出發,二者之間的關系應 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道路選擇,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追求。 從兩步走戰略安排到系統協同路徑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會一蹴而就、一勞永逸,應當蹄疾步穩、有序 推進。 戰略安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報告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 與此同時,還需要做好必要而充分的風險預案。報告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前途光明,任重道遠。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 考驗。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過程中,要堅持五大原則,并使用更多的策略方法。報告指出,前進道路上,必須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要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統籌發展和安全,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困難和挑戰,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 中國式現代化,無疑是一項需要多方協同的系統工程。為 此,報告在其他部分相應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高質量發展是首要任務,教育、科技、人才是基礎性、戰略性 支撐,人民民主是應有之義,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內在要求。報告還強調,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頂層設計中,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雙循環則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戰略的必然要求和關鍵路徑。國內大循環作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主體部分,其內生動力和可靠性亟需增強。具體而言,需要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一步深化改革開 放,錨定高質量發展航標,統籌發展與安全,協同需求側管理,擴大內需戰略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深挖國內市場空間與潛力,以市場化法治化持續激發經濟增長動能,不斷夯實中國式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 當前越來越重視國內大循環,加快構建內循環為主、外循環賦能、雙循環暢通高效的新發展格局,是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安排。這背后也預示著,中國的內需和外需將出現一定的結構性變化。一方面,在全球經濟格局調整的大背景下,外需將面臨長期結構性調整;另一方面,這種調整給擴大總需求帶來較大挑戰,擴大內需的重要性隨之躍升。這種結構性變化影響深 遠,再加上數字化的迅速發展,二十大之后的5~10年,中國外貿發展尤其是商品貿易對拉動中國經濟增長貢獻將有所下降,但服務貿易的比重將逐步提升,全球貿易結構也將呈現分化趨勢,新興市場進一步成為中國主要貿易伙伴。 中國只有重點解決制約國內需求的堵點和難題,才能在極端情況下確保國內大循環高水平順暢循環。未來內需潛力的釋放,要通過進一步改革開放,練好內功,實現消費、制造、科技、投資、服務、金融等全方位循環,重點是推進科技與消費的同頻 共振。 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上,應充分發揮“鏈主”企業的作用,在供應鏈安全、敏捷柔性、價值創造、生態協同等方面多維推進,系統帶動產業鏈上下游自主創新,不斷提升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通過強大、可控、有韌性的供應鏈體系與產業鏈深度融合,促進我國企業增強綜合國際競爭力,推動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確保產業鏈核心環節留在國內的同時借好國際分工的“力”,進一步促進內外雙循環,實現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中國企業應抓住高質量發展機遇,以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發展為契機,找準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打造“有數企業”,提升“戰略母產業”,加快建設一批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特別是一些投資規模大、輻射領域廣、引領帶動強的企業,要發揮自身優勢,推動供應鏈上下游、產供銷有效銜接協調運轉,為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作為引領未來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路徑,中國式現代化錨定下一個三十年航標。面向未來,應堅持和深化改革開放,持續以市場化法治化推動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和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
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戰略與路徑 作者簡介
蔡昉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十四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 主要研究領域為勞動經濟學、人口經濟學、經濟改革與經濟增長、收入分配和貧困、“三農”問題的理論和政策等。著有《讀懂中國經濟》《從人口紅利到改革紅利》《四十不惑: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經驗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的世界意義》等,編有《中國改革開放:實踐歷程與理論探索》《中國智慧》等,發表學術論文和理論文章數百篇。曾獲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孫冶方經濟科學獎、中華人口獎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