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9-12世紀伊朗的棉花、氣候與駱駝 世界史上的一個重大時刻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31347
- 條形碼:9787301331347 ; 978-7-301-33134-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9-12世紀伊朗的棉花、氣候與駱駝 世界史上的一個重大時刻 本書特色
一部以全新視角探析伊朗黃金時代興衰的佳作
9-12世紀伊朗的棉花、氣候與駱駝 世界史上的一個重大時刻 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定量分析和新科學發現,首次將棉花產業、氣候、駱駝馴養與伊斯蘭伊朗的繁榮和衰落及突厥游牧部落的入侵聯系起來,并將這一時段的伊朗高原置于世界史的視野之下,探詢了伊朗黃金時代對世界歷史產生的復雜且持久的影響。作者認為,棉花生產和出口的繁榮使伊朗成為9-10世紀伊斯蘭世界生產力強盛、文化活躍的地區;而到11世紀,由于“大寒潮”的到來,棉花大繁榮在伊朗北部逐漸消失,伊朗經濟急速下滑,并促進了操突厥語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奠定了后者延續幾個世紀的政治統治地位。本書觀點大膽新穎,考證分析充實有力,援引資料扎實豐富,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9-12世紀伊朗的棉花、氣候與駱駝 世界史上的一個重大時刻 目錄
前言
**章 如何辨識棉花大繁榮
第二章 伊斯蘭教和棉花
第三章 大寒流
第四章 突厥人與駱駝
第五章 世界史上的一個重大時刻
索引
9-12世紀伊朗的棉花、氣候與駱駝 世界史上的一個重大時刻 節選
前伊斯蘭時期伊朗高原經濟發展、城市擴張或出口制造業的情況,歷史學家還不大清楚。不過,這個地區在公元9—10世紀(伊斯蘭歷3—4世紀)已經成為伊斯蘭世界生產力*強盛、文化*活躍的地區。這是在阿拉伯軍隊征服伊朗高原后一個半世紀中發生的。新興繁榮景象背后的推動力,正是棉花種植的熱潮。
公元11世紀(伊斯蘭歷5世紀),棉花繁榮在伊朗北部逐漸消失,農業經濟總體上遭受嚴重打擊。與此同時,突厥語游牧人群**次大規模遷移到伊朗。這導致了長期的經濟變化,以及持續很多世紀的突厥人政治統治。引發該地區農業衰落與突厥人*初移民的因素,就是伊朗氣候的顯著變冷,寒冷氣候持續了一個多世紀。
以上是本書的主要論點。盡管支持這些論點的證據集中在伊朗,但它們蘊含的意味非常深遠。伊朗的繁榮與蕭條,不僅影響整個伊斯蘭世界,而且通過向西與地中海貿易的聯系,以及東方印度穆斯林社群的發展,波及全世界的歷史。伊朗氣候惡化也產生了同樣的影響,不僅引發了突厥部族從歐亞草原向中東的**次重要遷徙,而且還引發了受過良好教育的伊朗人向鄰近地區的大規模移居,從而使這些地區開始受伊朗宗教觀、制度及波斯語的影響。更廣泛的影響和意義將在本書*后一章討論,此處先闡明這兩個以前還沒有人提出過的論點。
說伊朗曾經歷過一場具有革命性的棉花大繁榮,隨后又經歷了同樣具有革命性的氣候變化,如果證據充足、明晰且容易獲得,那么先前的歷史學家早就會加以利用了。因此,接下來的幾頁,我要展開的將不是一個簡單直接的敘事,而是一系列基于證據的論點,這些證據本身可能就有各種各樣的解釋。
關于后一個論點,即伊朗氣候變冷,關鍵的證據是明確的,但直到*近才有關于蒙古西部樹木年輪分析的研究發表。因此,問題不在于是否存在科學上可靠的數據,而是在多大程度上,適用于蒙古西部的信息可以用來分析1500 英里以外的伊朗北部。這個問題,將連同各種確證資料,在第三和第四章予以討論。
有關伊斯蘭世界早期棉花熱潮的依據是早已存在的出版資料,我會在本章和下一章用量化分析的方法揭示蘊含在這些資料中的秘密。將量化分析應用于已出版的傳記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ies)和其他文本材料的方法,構成了本書的第三個主題。 過去三十年來,研究世界歷史者都看重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對時間和因果關系的三重分法:事件(Event)、 情勢(Conjuncture)與長時段(Longue durée)。“事件”可以發生在任何給定時刻,宏觀史研究者一般不會太關注。當各種力量和體制以通常是復雜的方式匯聚,形成跨越數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的歷史新趨向,這就有了“情勢”!伴L時段”涉及時序上被拉長的多種趨勢,以至于當時很大程度上遭到忽視,即便它們能造成持續數世紀之久的影響。專注于后兩個歷史維度的敘事, 通常力求超越傳統的政治邊界和王朝年代。
這里所說的“世界史上的一個時刻”,并未遵循和局限于這三個維度。本書聚焦于一個特定的地點,即伊朗高原,以及一個特定的時間,即9—12 世紀(伊斯蘭歷3—6 世紀)。本書所討論的有時屬于“事件”:農業創業者決定投資灌溉和棉花種植;養駝人決定將牲畜轉移到溫暖的牧場,即使面對軍事抵抗。有時則屬于“情勢”:宗教教義與經濟利益的交織,以城市為中心的棉花產業發展中象征性的穆斯林優越論;農業衰落、鄉村游牧化和城市教派沖突的結合,促使伊朗的宗教領袖和知識精英流離外遷。有時涉及“長時段”因素,特別是大寒流,即假設中東北部經歷過持續一個多世紀的寒冷氣候。
置于世界史的視野之下,這一“時刻”的影響既復雜又持久。不過,本書故事主要發生在歷史學家通常不屑留意的時代。在伊斯蘭征服后的頭三個世紀里,棉花生產和快速城市化促成伊朗高原經濟與文化的繁榮,使得一切都與之前的伊朗有了很大不同?v然氣候變化終結了伊朗的農業繁榮和活躍的城市社會,但伊朗人的影響卻廣布遠傳,伊朗這片土地上也留下了城市生活的記憶與樣板,留待未來,當時機成熟時,伊朗將再度繁興。這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
9-12世紀伊朗的棉花、氣候與駱駝 世界史上的一個重大時刻 作者簡介
理查德.W.布利特(Richard W. Bulliet),哈佛大學歷史學與中東研究博士,哥倫比亞大學中東史教授,專長為中東史、伊斯蘭社會制度史、技術史等。著有《尼沙普爾貴族:中古伊斯蘭社會史研究》《駱駝與輪子》《伊斯蘭:從邊緣的視角來看》《大地與人:一部全球史》等,并出版過多本小說。
- >
我與地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