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所有的橋都孤獨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74225
- 條形碼:9787020174225 ; 978-7-02-017422-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所有的橋都孤獨 本書特色
巴赫曼的詩歌是“當代德語抒情詩的高峰”。 ——約阿希姆·凱澤 這是我們這個世紀*偉大的詩歌成就之一,它描述了存在于一切可以被思考和感知的事物中的美。 ——《新蘇黎世時報》
所有的橋都孤獨 內容簡介
所有的橋都孤獨,
而聲望對它們而言是危險
對我們也如此,我們卻誤以為
在我們的肩頭感受到了
恒星的腳步。
可是在消逝者的落差之上
還沒有夢為我們搭起拱頂。
——英格博格·巴赫曼《那些橋》
《所有的橋都孤獨》按時間順序,收錄奧地利詩人英格博格·巴赫曼各個時期的詩歌創作,有“青春年代的詩”“1948年至1953年間的詩”“《延宕的時光》”“《大熊座的呼喚》”“1957年至1961年間的詩”“1964年至1967年間的詩”這幾部分,讀者可以一覽詩人詩歌創作的全貌。
李雙志
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德語系教授。譯有《現代詩歌的結構》《浪漫派的將來之神》《荒原狼》《風景中的少年:霍夫曼斯塔爾詩文選》《德意志悲苦劇的起源》(合譯)《比利時的哀愁》等。
所有的橋都孤獨 目錄
“我”
選自《心之動》
在灰色的時日之后
仰望之際
我問
在夏季
□限
向一個冬季逆行……
1948 年至 1953 年間的詩
[傍晚時分我問我母親]
[我們前行,心在塵埃里]
[這其中也許有深意]
疏離
醉了的黃昏
在墻背后
[在深夜的馬蹄聲里]
對黃昏說
幻景
無人之境
我該如何稱呼我?
[ 眾港口打開了]
[ 世界廣大]
[ 我還在擔憂]
無所證明的證據
延宕的時光
一
出行
告別英格蘭
落下吧,心
訴說黑暗之語
巴黎
大貨車
輪舞
秋日演習
延宕的時光
二
三月里的星
在晨光里
木與木屑
主題與□調
初到中午1
所有的日子
致一位統帥
訊息
三
那些橋
夜航
詩篇
在玫瑰的風暴里
鹽與面包
維也納郊外的巨大風景
大熊座的呼喚
一
游戲結束
關于一片土地、一條河和那些湖
大熊座的呼喚
我的鳥兒
二
土地征收
生平經歷
歸途
霧之國
藍色時辰
解釋給我聽,愛情
碎片山丘
浸入白色的日子
哈勒姆
廣告牌
死港
言談與言誹
那為真的
三
□□出生的國度
關于一座島的歌
北方與南方
兩個版本的信
羅馬夜景
在葡萄藤下
在阿普利亞
黑色華爾茲
許多年以后
影子玫瑰影子
且留下
在阿克拉加斯
致太陽
四
逃亡途中的歌
1957年至1961年間的詩
兄弟情誼
[必給這支族裔規定信仰]
和平旅館
流亡
在這場大洪水之后
米利暗
河流
去吧,思想
愛情:黑暗的大洲
你們這些詞
1964年至1967年間的詩
真切
波希米亞坐落于海邊
布拉格1964年
一種失去
謎
并非美食
詩人生平
所有的橋都孤獨 節選
“我”
我無法忍受奴役
我始終是我
若有什么要將我折彎
我情愿裂斷。
若有命運的艱苦
或是人類的強力來臨,
來吧,我存在于此,我堅守于此
我堅守至*后的力氣枯竭。
因而我始終只是此一種
我始終是我
我若上升,便向高處升
我若墜落,便徹底墜落。
那些橋
風在那些橋前把帶子繃得更緊
在橫梁邊上天空
磨碎了它*暗的藍色。
在光中我們的影子
從這邊換到那邊。
米拉波橋……滑鐵盧橋……
這些名字怎么能忍受,
背負這些無名之徒?
受那信仰負載不了的
失落者所碰觸,
河中的鼓蘇醒。
所有的橋都孤獨,
而聲望對它們而言是危險
對我們也如此,我們卻誤以為
在我們的肩頭感受到了
恒星的腳步。
可是在消逝者的落差之上
還沒有夢為我們搭起拱頂。
還不如,在河岸的委托中
生活,從一個到另一個,
整個白天都醒著,
于是受召喚者分開了繃帶。
因為他在霧中抵達了
太陽之剪,當它讓他目眩,
下降的霧將他環繞。
所有的橋都孤獨 相關資料
巴赫曼的詩歌是“當代德語抒情詩的高峰”。
——約阿希姆·凱澤
這是我們這個世紀最偉大的詩歌成就之一,它描述了存在于一切可以被思考和感知的事物中的美。
——《新蘇黎世時報》
所有的橋都孤獨 作者簡介
英格博格·巴赫曼Ingeborg Bachmann(1926-1973),奧地利詩人、劇作家。出生于奧地利的克拉根福特,先后在因斯布魯克大學、格拉茨大學和維也納大學學習并獲得博士學位。大學期間就開始發表短篇小說和詩歌,195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延宕的時光》,獲得四七社文學獎,1956年出版詩集《大熊座的呼喚》,獲得當年不來梅文學獎。除了詩歌,英格博格·巴赫曼還創作了多部廣播劇和歌劇,如《曼哈頓的好上帝》《洪堡親王》《少主》等,短篇小說集《三十歲》《同聲傳譯》等。 1968年,英格博格·巴赫曼獲得奧地利國家文學大獎。1973年,因羅馬家中發生火災,重傷不治而去世。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