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給教師的建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131456
- 條形碼:9787519131456 ; 978-7-5191-3145-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給教師的建議 本書特色
在我國中小學教師中,知名度高的外國教育家無疑是蘇霍姆林斯基,而《教師的建議》則是蘇霍姆林斯基眾多教育專著中尤為廣大教師稱道的一部。該書是教育理論研究與教育實踐經驗完美結合的典范,被譽為“活的教育學”。無論是在城市學校還是在農村學校,《給教師的建議》跨越時空,影響了幾代中國教師,被視為教師的案頭工具書。
給教師的建議 內容簡介
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蘇聯有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精心列出了100條建議,不僅包括教師如何聽課、備課、上課、評課、布置與檢查作業整個教學過程的要求與技巧,也包括如何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如何實施差異教學,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愿望,怎樣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怎樣提高學生的尊嚴感,如何通過勞動發展學生的智力,還談及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原則和措施,教師增強自身修養、提高專業水平、促進自我發展的途徑和方法。每一條建議都有精辟的理論分析、生動的實際事例闡釋,充滿教育智慧,令人茅塞頓開。
給教師的建議 目錄
2 空閑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
3 教師的時間和各教學階段的相互依存性
4 使學生牢記基礎知識
5 把握住“兩套教學大綱”,發展學生的思維
6 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
7 知識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8 如何獲取知識
9 怎樣把學生從思考事實引導到掌握抽象原理上去
10 新教材的**次學習
11 思考新教材是上課的一個階段
12 怎樣使檢查家庭作業成為有效的腦力勞動
13 評分應當是有分量的
14 不要把學習之母變成“后娘”
15 怎樣檢查練習本
16 學科教學中學生積極活動的內容
17 教會學生觀察
18 怎樣通過閱讀拓展知識
79 閱讀是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20 不要讓能力和知識相互脫節
21 興趣的秘密何在
22 爭取學生熱愛你教的學科
23 怎樣使思想同自尊感融為一體
24 談談學生的智力生活
25 要解決學業負擔過重問題,就得使學生有自由活動時間
26 要教會兒童善用自由活動時間
27 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喜歡做的事
28 用勞動的愛好來教育學生
29 怎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
30 談談直觀性教學問題
31 給準備教一年級的教師的建議
32 怎樣在學齡前期研究兒童的思維
33 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教師的幾點建議
34 怎樣發展兒童的思維和智力
35 怎樣培養記憶力
36 要愛惜和發展青少年的記憶力
37 培養兒童對圖畫的愛好
38 怎樣訓練兒童流利地書寫
39 教導兒童用左右手工作
40 動手和智慧
41 智育的真諦
42 怎樣學習借鑒其他教師的經驗
43 怎樣才能使兒童愿意好好學習
44 給開展復式教學的教師的建議
45 教師應當制訂哪些計劃
46 關于寫教師日記的建議
47 怎樣在腦力勞動中培養自律
48 要善于思考,不要死記硬背
49 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工具
50 學業負擔過重的癥結在哪里
57 要使知識“活起來”
……
資料來源
給教師的建議 節選
第二,運用直觀性時,教師必須考慮怎樣由具體過渡到抽象,直觀教具在課的哪一階段不再需要,此時學生已經不會把注意力放在直觀教具上。這是智育的一條很重要的原則:直觀教具只是在促進思維活躍起來的一定階段上才是需要的。第三,應當逐步地由實物的直觀手段向繪畫的直觀手段過渡,然后再向能恰當描述事物和現象的直觀手段過渡。早在一、二年級,就應當逐步訓練兒童,使他能離開實物的直觀手段,但這絕不意味著可以完全擺脫它。有經驗的教師在所有學年(從一年級到十年級)的教學中都在運用直觀性原則,但是他們以越來越復雜的工作方法和方式逐年地體現這一原則。即使在十年級,有經驗的語文教師還是帶領自己的學生到樹林去、到河岸去、到春花怒放的花園去。在這里,可以說是對詞的情感色彩進行更精細的加工,加深和發展學生的情緒記憶。向繪畫的直觀手段過渡是一個較長的過程。這并不是說,教師簡單地把小貓的圖畫帶到課堂上來代替活的小貓。繪畫的直觀手段,即便它逼真地表現了實物的形狀、顏色和其他特點,但它總歸是一種概括。因此教師的任務就是,在運用繪畫的直觀手段時,應當逐步地向越來越復雜的概括過渡。特別重要的是,要教會兒童理解象征性圖形如草圖、示意圖等,這些手段對發展抽象思維起著很大的作用。結合這一點,我想就如何使用黑板的方法談幾點希望。教室里設有黑板,不僅是為了在上面寫字,而且是為了讓教師在講述、說明、演講的過程中可以在上面畫些草圖、示意圖和詳圖等。我在講授歷史、植物、動物、物理、地理、數學的時候,幾乎在所有的課堂上(大約80%的歷史課,90%的植物、動物和地理課,100%的物理和數學課),我都要使用黑板和彩色粉筆。在我看來,不這樣做,就不可能設想會有一個發展抽象思維的過程。我認為,繪畫的直觀性不僅是把表象和概念加以具體化的手段,而且是從表象的世界里解脫出來而進入抽象思維世界的手段。繪畫的直觀性同時也是一種使學生進行自我智力教育的手段。在二、三年級,我的學生總是把算術練習本從中間分成“兩半”,左邊的一半用來解答習題,右邊的一半則用來以直觀的、示意的辦法將應用題變為圖解的形式。在動手解答習題以前,學生先“把應用題畫出來”。教會學生把應用題“畫”出來,其用意就在于保證學生由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兒童開始時畫一些實物(蘋果、籃子、樹、鳥),然后轉到示意性繪畫,即用小方塊、小圓圈來代表它們。我特別關心的是那些學習困難學生是怎樣“畫”應用題的。假若不采用這種教學方式,這些學生未必能學會解答應用題和思考它的條件。如果哪一個孩子學會了“畫”應用題,我就可以有把握地說,他一定能學會解應用題。也有個別學生,在幾個月里還學不會用圖畫來表示應用題的條件。這就意味著,他們不僅不會抽象思維,而且也不會“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來思維。這就必須先教他們形象思維,然后再逐漸地引導他們進行抽象思維。如果你的小學班級里有一些對數學學習感到困難的學生,那就請你試一試,先教會他們“畫”應用題。應當引導兒童由鮮明的形象過渡到象征性圖形,再由圖形過渡到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和相互聯系。第四,要引導學生由繪畫的直觀性逐步過渡到詞的形象的直觀性。用詞表示形象,是由“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進行思維過渡到用概念進行思維的一個步驟。有經驗的小學教師們,不僅用詞來創造那些不可能直接看見的東西(如北極地帶的冰群、火山爆發等)的形象,而且用詞來創造那些在我們周圍的自然界和人的勞動中可以看見的事物的形象。這些詞的形象對于形成情緒記憶、豐富心理學上所說的內在語言,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這里還有必要談談對學習困難學生的工作。經驗表明,這類學生的智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由形象思維到概念思維的過渡究竟需要多長時間和經歷怎樣的步驟。個別學習困難學生,一直停留在毫無希望的境地,教師不知道該拿他們怎么辦,不知道怎樣才能激發他們的思維。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因為這些學生沒有經過一番長期的“形象思維”訓練,然而教師卻在催促他們快點轉到抽象思維,而學生對抽象思維卻絲毫沒有準備。學習困難學生常常不能把自己舉出的實例同費了很大力氣才背會的規則聯系起來,這種情況就是形象思維與概念思維相脫節的后果之一,是教師操之過急的結果。第五,直觀手段應當使學生把注意力放在*主要、*本質的東西上去。讓我們再說一遍,運用直觀性原則需要很高的技巧,需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心靈。
給教師的建議 作者簡介
B.A.蘇霍姆林斯基,蘇聯著名教育家,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長達32年。他一生寫出了40部專著、600多篇論文、約1200篇兒童小故事。蘇霍姆林斯基被人們稱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書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學校生活的百科全書”,他所領導的帕夫雷什中學被列為世界上著名的實驗學校之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