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歲月靜好:蔣勛日常功課 精裝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59512
- 條形碼:9787020159512 ; 978-7-02-015951-2
- 裝幀:一般純質(zhì)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歲月靜好:蔣勛日常功課 精裝版 本書特色
美學大家蔣勛蔣勛全新散文集 看節(jié)氣,知緣起,內(nèi)觀自己! 在二十節(jié)氣中做日常的功課,我們身體與精神的秘密,藏在節(jié)氣中 二十四節(jié)氣,定義了中國人的生命周期,潛藏著著中國人的生命符碼,春分萌芽,寒露蟄伏……《歲月靜好:蔣勛的日常功課》是蔣勛2021全新散文集,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時序,書寫日常生活中面對人生、面對社會、面對大自然的省思。是蔣勛自己的功課,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功課。全書近百篇,每一篇都是一帖生活格言,每翻讀一帖,都能得到內(nèi)在的喜悅與安寧安慰的力量。
歲月靜好:蔣勛日常功課 精裝版 內(nèi)容簡介
二十四節(jié)氣,定義了中國人的生命周期,潛藏著著中國人的生命符碼,春分萌芽,寒露蟄伏……《歲月靜好:蔣勛的日常功課》是蔣勛2021全新散文集,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時序,書寫日常生活中面對人生、面對社會、面對大自然的省思。是蔣勛自己的功課,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功課。全書近百篇,每一篇都是一帖生活格言,每翻讀一帖,都能得到內(nèi)在的喜悅與安寧安慰的力量。 《歲月靜好:蔣勛的日常功課》是蔣勛全新散文集,以二十四節(jié)氣為時序,書寫日常生活中面對人生、面對社會、面對大自然的省思。二十四節(jié)氣不僅蘊藏著自然流變的節(jié)奏,也提醒著我們在時序更替中找回生命的秩序。立春聆聽春天的聲音,驚蟄使孤獨者從夢里醒來,清明安靜等待自己花季的時刻,在芒種相遇和告別,立秋專心凝視一朵花,小雪儲存隱忍……二十四節(jié)氣周而復始,不動聲色,靜看山靜云閑,靜聽鳥啼花開,山河歲月長,隨著萬物生長的頻率,內(nèi)觀自己,默默記錄生命的處變不驚。這是蔣勛自己的功課,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功課。 “蔣勛老師是我專享的偶像 。他的聲音是我的半顆安眠藥,能給予內(nèi)心安定的力量。” ——林青霞 “蔣勛是我們這個時代踏入藝術門檻的zui佳引路人。他為我們開啟的,不只是心中的一扇窗,更是文化與歷史長河上所有的悲喜真相。” ——席慕容
歲月靜好:蔣勛日常功課 精裝版 目錄
立春歡欣與溫暖一
雨水尊重土地一三
驚蟄等待蘇醒二三
春分解放自己三三
清明感恩與贊嘆四一
谷雨聆聽與悲憫五三
立夏活出豐盛六七
小滿滿足與自省八三
芒種慎重與珍惜九五
夏至回歸單純一○五
小暑靜默與微笑一二一
大暑靜定謙遜一三七
立秋專心凝視一五一
處暑記憶歲月一六九
白露讓心篤定一七七
秋分清明與謙卑一九五
寒露上善若水二○七
霜降自在喜悅二二三
立冬祝福生命二四五
小雪儲存隱忍二五九
大雪覺察與接納二七一
冬至根本的力量二八一
小寒溫和與包容二九一
大寒倍萬自愛三○七
歲月靜好:蔣勛日常功課 精裝版 節(jié)選
聽到春天的聲音 跟著田陌間的水圳走,就可以聽到春天的聲音。漫長的冬季,田里只剩下收割后孤寂沉默的稻梗,土塊干硬皴裂。水圳里也干干的,沒有一滴水。 立春過后,插秧前的訊號往往是水圳放水了。大的水圳嘩啦嘩啦,水聲湍急洶涌,分散流向不同的小水圳。小水圳像人身上的微血管,把主動脈的水分輸導流到不同的田土中去。 田地高低大小不一樣,水圳的設計也隨高低大小變化。水聲因此或緩或急,或快或慢,或潺湲或錚淙,像白居易《琵琶行》里的詩句“大珠小珠落玉盤”,有時像“弦弦掩抑”,有時像“銀瓶乍破”。池上田陌間的水聲也如此呼應著唐人詩句。 靜靜在田陌間走一回,聽水聲的歡欣與憂愁,知道春天也有它的心事。 如果是夜晚,水聲就貼在耳邊,一路陪伴你的腳步,比白日還要貼心。 走一條路,像走自己的一生 好久沒有到太魯閣了,這是青年時一走再走的一條路。 沿著立霧溪,兩側(cè)峽谷是zui震撼我的風景。一次一次走過,從少年到中年到進入老年,覺得也可以從奔騰激情嘯傲,一段一段懂了潺潺湲湲,像如歌行板,像溪流過了險峻陡峭高峰,可以慢慢在淺灘巨石間回旋搖蕩,不疾不徐。 走一條路,像走自己的一生。 知道上游源頭已遠,到達出海口也還需要時間。這一條穿山越嶺的溪流,有過飛瀑,有過急流,有過險灘,有過深潭和漩渦,有過涓涓細流,也有過驚濤駭浪,在兩山之間,它記錄著歲月一日一日頓挫侵蝕的痕跡。 走下慈母橋,在荖西溪與立霧溪合流的地方,白色巨巖上全是水紋。水的嫵媚婉轉(zhuǎn),水的糾纏牽連,水的憤怒,水的纏綿,像洪荒以來的愛與恨,一一書寫烙印在巖石上。 我坐下來,細細閱讀巖石,閱讀水幾億年間在巨石上留下的歲月紋身。 民間紅,明亮而大氣 從小住在大龍峒保安宮廟口,對于廟宇的紅墻有很深的記憶。一種很特殊的紅,只有民間百姓庶民的生活里有這樣明亮而大氣的顏色。溫潤、柔軟、包容,好像不只是一種色彩,更是漫長歲月積累的世世代代信仰的厚重溫暖。 許多老的廟宇拆除重建,那古老歲月的紅就消失了。 重建的廟宇,紅得很貧乏,紅得很死,少了生命和時間的溫度。 古老傳統(tǒng)建筑的死亡并不只是指結(jié)構形式,也是指色彩。色彩常常是信仰的本質(zhì),像古代祭祀中的“歃血”為盟,有血,才有溫度與痛癢。 早春的喜悅 下過一場雪,天晴了,草地上冒出一片白色小花。初看以為是鈴蘭,但是鈴蘭通常是四月以后才開,歐洲復活節(jié)的花。 查了一下,原來是雪蓮花(snowdrops),花白如雪,一滴一滴,花苞圓滿,不是鈴鐺形狀。這是初春zui早的花了,開在樹林草地上,一大片一大片,真像雪花紛飛,純凈明亮,使人停留贊嘆。 立春過后,節(jié)氣就要到雨水,生命度過寒冬,可以感覺到早春醒來的喜悅了。 誓言保護zui后的凈土 二○一五年新春,我趁在池上駐村之便,走訪了鹿野布農(nóng)族的鸞山部落。去之前要通過網(wǎng)站申請,申請通過,主辦單位要每位到訪的游客帶小米酒、檳榔。 我問:“做什么?”對方說:“進入部落,要先祭拜祖靈! 我們依規(guī)定到了現(xiàn)場,看到如同電影《阿凡達》一般巨大的數(shù)株白榕,枝柯交疊,覆蔭廣大,好像一下子進入了古老的神話世界。我心里贊嘆著:部落的孩子是可以這樣在樹蔭庇護下長大的,他們因此會比都市的兒童更懂得土地與自然的信仰吧! 然而,很快有人告訴我這幾株古老白榕差點被砍光了!盀槭裁矗俊蔽殷@訝極了。“都市財團看上這片土地,要砍樹開發(fā)做靈骨塔! 啊,我懂了,無所不在的惡質(zhì)商業(yè),食品污染、空氣污染、水源污染,都市土地被破壞殆盡,現(xiàn)在魔怪的手要伸進山林、海域,占取、掠奪zui后住民部落的凈土。 那一次拜訪,我見到部落的英雄阿力曼,是他,以個人的力量呼吁部落團結(jié),對抗財團,合力保護下了老榕樹,也保護了傳統(tǒng)部落領域。 一天的學習,使我知道住民傳統(tǒng)領域必須被護衛(wèi),自然、土地必須被尊重,傳統(tǒng)部落不能再任意被買賣、被糟蹋、被污染。傳統(tǒng)部落的倫理,人與自然相處的方式不但是住民的傳統(tǒng),也將是這滿目瘡痍的島嶼zui后的救贖吧。 那一天黃昏要下山前,zui后一個儀式是和部落青少年一起為自然祈禱,一起種下一棵樹。 我記得阿力曼,記得鸞山部落,記得那一片白榕樹林。因此,我愿意和住民朋友一起爭取立法:傳統(tǒng)部落領域不得私自買賣,官商勾結(jié)要被揭發(fā),惡質(zhì)商業(yè)必須被禁止,島嶼不能毀了zui后的凈土。
歲月靜好:蔣勛日常功課 精裝版 作者簡介
蔣勛,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長于寶島臺灣。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yè)。1972年負笈于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臺后,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聯(lián)合文學》社社長。蔣勛先生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shù)十種,并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注兩岸美學教育推廣,他認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代表作:《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美的沉思》《吳哥之美》《舍得,舍不得》《蔣勛說》《孤獨六講》《生活十講》《漢字書法之美》《美的曙光》《蔣勛說唐詩》《蔣勛說宋詞》等。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