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日本興亞論研究(精)/抗日戰爭專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60413
- 條形碼:9787214260413 ; 978-7-214-26041-3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日本興亞論研究(精)/抗日戰爭專題研究 本書特色
日本的侵華戰爭,以“東亞聯盟”“東亞協同體”“大東亞共同圈”等“興亞”理論為文化侵略中國的急先鋒,盡管披著“理論”的文明外衣,但仍然改編不了其為野蠻侵略戰爭張目的本質。
日本興亞論研究(精)/抗日戰爭專題研究 內容簡介
明治維新日本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后,在如何看待東西方文明,如何定位日本與亞洲鄰國、與西方關系上,產生了“興亞”與“脫亞”兩種思潮。這兩種思潮的內容不盡一致,但其根本目標是相同的。近代日本明確提出了“脫亞入歐”政策,要學習和追趕西方,成為與西方列強瓜分亞洲的“食者”;而當日本在對外侵略中接連獲利、國力不斷增強時,其“獨霸”亞洲的野心膨脹,更強調“興亞”。20世紀30年代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興亞”演變為“東亞聯盟”“東亞協同體”“大東亞共榮圈”等侵略理論,從思想上呼應日本政府的“建設東亞新秩序”政策。盡管披著“文明”的外衣,但仍然改變不了“興亞”論為野蠻侵略戰爭張目的理論本質。本書以侵華戰爭文化侵略,來分析和認識中國抗日戰爭全局。
日本興亞論研究(精)/抗日戰爭專題研究 目錄
目 錄
導論 .........001
一、 “亞洲”的由來與“興亞”論 .........001
二、 “興亞”論的主要特征 .........008
三、 “興亞”論的演進 .........012
四、 “興亞”論與各種侵略理論之關系 .........016
**章 “興亞”思想之源起 .........019
**節 古代日本與亞洲的交流 .........019
一、 日本與中國交流的起始 .........019
二、 隋唐時期日本的對外交流 .........025
三、 元明時期中日往來與征戰 .........028
第二節 古代日本吸收中國文化的基本特征 .........031
一、 努力汲取中國物質文化,推進列島經濟進步 .........032
二、 選擇性吸收中國制度文化 .........035
三、 努力爭取與中國對等的政治地位 .........038
第三節 從“鎖國”到“開國”日本人亞洲觀的轉變 .........043
一、 日本“鎖國”體制的建立 .........043
002 日本“興亞”論研究
二、 “黑船”叩開日本國門 .........046
三、 學習“實用”的西方文明 .........051
第二章 亞洲主義——“興亞”論的發展 .........056
**節 亞洲主義的萌芽與“興亞”團體的建立 .........056
一、 “興亞”團體的出現 .........056
二、 《大東合邦論》 .........062
三、 非主流的“興亞”論 .........064
四、 日本早期“興亞”論的特點 .........070
第二節 甲午戰爭與亞洲主義的形成 .........073
一、 效仿西方向亞洲鄰國擴張 .........073
二、 中日兩國東亞地位的逆轉 .........079
三、 甲午戰爭期間的“興亞”論 .........088
四、 以“興亞”為目標的東亞同文會 .........092
第三節 日俄戰爭時期的“興亞”論 .........099
一、 渲染東西方對立,制造對俄開戰輿論 .........099
二、 擴張軍備挑起對俄戰爭 .........101
三、 日俄戰爭時期的“興亞”論 .........105
第四節 “興亞”論的演進與20世紀初日本的對外擴張 .........110
一、 “亞洲一體論” .........110
二、《大亞細亞主義論》 .........118
三、 一戰期間的“興亞”論 .........126
四、 亞洲門羅主義之頓挫 .........134
五、 “協調”名義下推進大陸政策 .........139
目 錄 003
第三章 “興亞”論和著侵略的節拍前行 .........146
**節 九一八事變前后的“興亞”論 .........146
一、 以“興亞”之名轉移社會矛盾 .........146
二、 “滿蒙生命線論”的提出與傳播 .........149
三、 “興亞”論配合日本的輿論宣傳 .........155
四、 以“興亞”構建殖民統治秩序 .........167
第二節 “興亞”團體協和會的建立及活動 .........174
一、 “協和”幌子下的侵略 .........174
二、 助力文化侵略政策 .........180
三、 配合日軍向關內的擴張 .........187
第三節 “興亞”論助力日本向關內擴張 .........192
一、 日本向長城一線及華北擴張 .........192
二、 盧溝橋事變日本擴大侵華戰爭 .........198
三、 日本的戰爭動員與戰爭狂熱 .........205
第四節 “興亞”論與日本侵華政策的調整 .........211
一、 日本戰爭狂熱再度興起 .........211
二、 日本建設“東亞新秩序”政策的提出 .........214
三、 “興亞”論為“大東亞共榮圈”造勢 .........217
第四章 “東亞聯盟”之“興亞”主張與活動 .........224
**節 “東亞聯盟”之“興亞”主張 .........224
一、 東西方文明對立下的世界*終戰爭論 .........224
二、 “東亞聯盟”論之“指導理念” .........230
三、 “國防共同”之剖析 .........236
四、 “經濟一體化”的內容與實質 .........243
五、 “政治獨立”與“文化溝通”的欺騙性 .........253
004 日本“興亞”論研究
第二節 日本的“東亞聯盟”運動 .........261
一、 “東亞聯盟”運動的興起 .........261
二、 “東亞聯盟”協會的主要活動 .........264
三、 “東亞聯盟”運動配合日本侵華政策 .........279
四、 近衛新體制下的“東亞聯盟”運動 .........288
五、 “東亞聯盟”與“大東亞共榮圈” .........302
第三節 汪偽政權的“東亞聯盟”運動 .........308
一、 汪精衛偽國民政府的建立 .........308
二、 汪精衛以“東亞聯盟”作為投敵依據 .........313
三、 汪偽統治區“東亞聯盟”運動的興起 .........320
四、 “東亞聯盟”中國總會的活動 .........330
五、 日、偽“東亞聯盟”運動之異同 .........351
第五章 “東亞協同體”之“興亞”分析 .........356
**節 “東亞協同體”論的產生與基本內容 .........356
一、 昭和研究會的成立 .........356
二、 “東亞協同體”論的提出 .........364
三、 “東亞協同體”論之“興亞”觀 .........368
第二節 “東亞協同體”論的解決戰爭之道 .........383
一、 以協同主義解決盧溝橋事變 .........383
二、 用“東亞協同體”瓦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390
三、 在“東亞協同體”論下建設“共榮圈” .........397
第六章 “大東亞共榮圈”的“興亞”主張與實施 .........403
**節 “大東亞共榮圈”論的提出 .........403
一、 “大東亞共榮圈”論的提出與內容 .........403
目 錄 005
二、 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建設 .........409
三、 “興亞”旗號下的戰爭動員 .........415
第二節 “大東亞共榮圈”的覆滅 .........426
一、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的發展 .........426
二、 日軍在戰場上接連失利 .........430
三、 “大東亞共榮圈”覆滅 .........432
終章 對“興亞”論的反思與批判 .........435
**節 戰后處理日本發動戰爭的責任 .........435
一、 清算日本發動戰爭的罪行 .........435
二、 美國轉換對日政策 .........442
第二節 戰后“興亞”論的存續與影響 .........447
一、 為侵略戰爭助力的“興亞”論未被徹底批判 .........447
二、 日本否定侵略戰爭的思潮及表現 .........452
三、 日本為“興亞”論“正名”的表現 .........457
四、 對日本“興亞”理論的幾點思考 .........463
主要參考文獻 .........467
索引 .........476
后記 .........480
日本興亞論研究(精)/抗日戰爭專題研究 作者簡介
史桂芳,博士,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首都師范大學東亞歷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日本史學會常務理事兼現代史分會會長。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中日關系史等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出版《東亞聯盟論研究》《中國的對日戰略與中日關系》等著作,翻譯《盧溝橋事件》《張學良》等著作,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當代中國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