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讀書·讀人·讀物——金克木編年錄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21215885
- 條形碼:9787521215885 ; 978-7-5212-158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讀書·讀人·讀物——金克木編年錄 本書特色
以小學學歷而北大教授而一代大家 金克木先生近九十載人生集撰編年 個體經(jīng)受時代洪流之顛簸沖刷 展現(xiàn)自強精神之頑韌豐沛 現(xiàn)實材料精心剪裁為成長小說 體會學習方式之靈活多變
讀書·讀人·讀物——金克木編年錄 內(nèi)容簡介
金克木先生以一代大家而尚無詳細年表或研究性傳記,實為憾事。黃德海以時日為序,理出金克木一生線索,取其本人文字,佐以考證、參校所得,而撰成此自述為主、稽核為輔的獨特編年錄。全書作上中下三編,分別名為學習時代、為師時代、神游時代,寫實又傳神,勾勒出個人精進與時代激蕩交錯而成之“學人”的精神肖像。筆墨間,金克木的人生經(jīng)歷、交友游歷、冥想頓悟、獨對宇宙……面面俱到,但重點關(guān)涉其自學而成的方法,讀書、讀人、讀物的思想,使得本書另具成長小說與思想點化的神采。
讀書·讀人·讀物——金克木編年錄 目錄
說明 001
上編 學習時代(1912—1945) 001
中編 為師時代(1946—1981) 135
下編 神游時代(1982—2000) 205
后記 292
讀書·讀人·讀物——金克木編年錄 節(jié)選
上編 學習時代 (1912~1945) 這里必須根絕一切猶豫; 這里任何怯懦都無濟于事。 ——但丁《神曲》 明末清初 農(nóng)民大起義,遠祖自四川流落至安徽壽州鳳臺縣。“在明末清初的農(nóng)民大起義中,他的遠祖一家從四川出來,*后流落到安徽S州的F縣。這名為屬于州官管轄的縣,其實縣治只是河岸邊的小鎮(zhèn),同所屬的鄉(xiāng)間集鎮(zhèn)差不了多少。離縣治不過五里路就是一些小山頭環(huán)抱的谷中盆地。這家人就在這里定居下來。大概是依靠全家人的勤勞開荒,這片山地居然漸漸變成生長糧食和果樹的小桃花源。這家人也繁殖成為一族人。”(《舊巢痕》第二回) 道光年間 高祖遷至壽州城內(nèi)。“大約在清朝道光年間,鴉片戰(zhàn)爭之前,這一族中有一小戶搬了出去。這是一家五兄弟中*小的弟弟。說不清究竟當時為了什么原因,也許是家務(wù)糾紛,這個讀過一點書的小兄弟遭到歧視,就帶著家眷搬到了三十里外的S州城里。逢年過節(jié)他們還回來祭掃祖先墳?zāi)梗麄冊谶@山窩里已沒有田地房屋,再不回來種地了。”(《舊巢痕》第二回) 太平天國末期 曾祖歿于苗沛霖攻打壽州之役。清朝獲勝,明令褒獎。祖父恩賞為貢生。父考取秀才,補稟生。“太平天國末期,這一帶的仗打得很厲害。皖北出了一個反復無常的苗沛霖。他是個舉人,卻投了太平軍,見清軍得勢又投清軍。當他打著太平軍旗號攻打S州城的時候,城里的州官集合人守城,把一些紳士,包括教書秀才,也拉來幫助守城指揮作戰(zhàn),以壯聲勢。這位從山中來的農(nóng)民族中的秀才也在其內(nèi)。城一破,他死了,尸骨無存。清朝一勝利,撫恤為皇帝效忠的人,他當然在內(nèi)。除列入縣志,明令褒獎等等以外,還給他的獨子一個恩賞的功名,一個未經(jīng)考試而得的秀才頭銜,貢生。這個獨子卻也奇怪,竟不肯借此進一步應(yīng)考,也不肯利用這個去走動官府,卻躲在家里不出來,只極力培養(yǎng)他的下一代獨子。他自己四十多歲就死了。他的獨子卻考取了秀才,又補上了稟生,每月有官費,而且有資格給考秀才的童生作保人以取得報酬。他于是成了教私塾的教師,還常常做些詩文,有了點名氣。菜園當然是雇工去種了。”(《舊巢痕》第二回) 1894年 父金沛田受老師邀赴軍中,未至而邀者已隨丁汝昌、鄧世昌殉國。為師理喪,結(jié)識軍門,謀得“卡子”,獲錢捐班。“甲午年(一八九四)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了。他有個不知什么關(guān)系聯(lián)上的老師,姓戴,在軍中做官,邀他前去。他自認是‘驛馬星動’,欣然上路往天津趕去轉(zhuǎn)海道。不料人還未到,那位老師已隨丁汝昌、鄧世昌殉國而死了。……不過他這一趟路也沒有白跑。因為他遠來為師理喪,幫助老師的家屬和親友做了點事,竟由此得到與已故老師有關(guān)聯(lián)的人推薦給一位S‘軍門’去教家館。……他在這位軍官家中當了家庭教書先生兼做點私人秘書的業(yè)余工作。……很快他就得到了這位‘軍門’的賞識。有一次談話中,這位S大人竟關(guān)切地問他的理想前途,慨然答應(yīng)給他謀一個‘卡子’。……有個‘軍門’的旗號做后臺,他連干了兩三處‘卡子’。盡管地方都小得可以,收入總是比教書大得多。……這位包稅人卻連年撈了一筆錢,就照當時清朝的公開賣官條例,花錢‘捐班’,買到了一個縣官之職。”(《舊巢痕》第二回) 甲午戰(zhàn)爭起。
讀書·讀人·讀物——金克木編年錄 作者簡介
黃德海 《思南文學選刊》副主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特聘研究員。著有《世間文章》《詩經(jīng)消息》《書到今生讀已遲》《馴養(yǎng)生活》等。曾獲第八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第十七屆“華語文學傳媒盛典·年度文學評論家”、第三屆“山花文學雙年獎·散文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