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重塑心靈(2022新版)/李中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233470
- 條形碼:9787572233470 ; 978-7-5722-3347-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重塑心靈(2022新版)/李中瑩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李中瑩公認暢銷代表作
※國內心理學入門普及書,暢銷21年,再版20余次,內容精心修訂
※全面提供多種簡單實用、快速有效的心理技巧,幫助每個人締造成功、快樂的人生!
※怎樣使用本書
1.本書分為十章,每章都有其獨立的主題。讀者可以逐章看下去,也可以挑選自身*有興趣的題目先看。書中的內容組織已經有相應的安排,每一章都能夠被獨立閱讀。
2.本書提供了少量NLP技巧,都是簡單易做、很安全又容易產生實效的技巧。讀者可以自己運用,也可以在輔導者的幫助下運用。
3.本書的概念與技巧可以運用到人生的很多方面,包括運用在企業管理中,使企業在很多方面有所提升。
4.本書所介紹或引用的學術資料,包括心理學、腦神經科學、生理學、社會學、運動機制學、管理學等多方面的內容。
重塑心靈(2022新版)/李中瑩 內容簡介
“為何我總是不開心?”
“只有你才能給我快樂!”
“我沒有資格享有美好生活。”
“你怎么就是不聽我的呢?”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自己和別人發出類似的聲音,其實這是個人的信念系統、溝通方式和情緒管理出現了問題。
閱讀本書,你將學會
●做情緒的主人,充分享受、接近擁有正面情緒,恰當處理負面情緒;
●利用大腦的工作規律,運用潛意識引導我們相信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建立和諧的信念系統,改進對待同類事情的想法與做法,化解內心沖突;
●通過制造機會不斷肯定自我,提高自我價值,自尊、自信、自愛;
●立足于自己理想的身份,制訂出改變環境及行為層次的計劃,激發個人潛力;
●正確運用內感官的知識改變與別人的溝通方式,改善自己的人際關系網絡;
●恰當地使用正面詞語,掌握大腦接收語言的規律,擁有充滿力量的健康心理!
重塑心靈(2022新版)/李中瑩 目錄
推薦序??《重塑心靈》:保持慣有的務實與落地之態 / 01
推薦序??絕佳的NLP參考書 / 05
自 序??我們如何擁有健康的心理 / 07
再版序??NLP的未來在中國 / 15
怎樣使用本書/ 20
**章 什么是NLP
NLP是門什么樣的學問 / 002
今天的NLP仍會快速發展 / 004
NLP對人生的多個方面都能帶來正面影響 / 009
NLP的基本精神:12條前提假設 / 011
NLP部分基本術語簡釋 / 019
美國人對NLP的理解 / 022
第二章 信念系統
什么是信念 / 024
什么是價值 / 035
什么是規條 / 038
信念、價值觀、規條的相互關系 / 040
改變信念系統的技巧 / 043
輕松管理的十大要訣 / 061
“阿Q精神” / 061
“拜木頭現象” / 064
第三章 自我價值
身份、角色與自我價值 / 068
自信、自愛與自尊的關系 / 072
自我價值不足的行為模式及原因 / 075
自我價值與人生品質的關系 / 079
*快建立自我價值的方法 / 082
健康心理的思想和行為模式 / 090
第四章 系統與理解層次
系統和三贏 / 094
系統性在不同人群與場合的運用 / 098
大腦處理事情的邏輯層面:理解層次 / 101
理解層次貫通法 / 109
企業文化與團隊和諧 / 117
第五章 大腦的運作與潛意識
認識我們的大腦 / 120
意識與潛意識 / 124
如何與潛意識溝通 / 134
如何消除壓力 / 139
四種腦電波狀態 / 145
兒童學習的苦與樂 / 145
第六章 內感官與經驗元素
內感官 / 148
判定內感官類型的方法 / 150
三種內感官的強弱傾向 / 157
判定內感官類型的意義 / 159
內感官能力提升方法 / 162
經驗元素 / 164
如何改變經驗元素 / 170
事情在大腦里的位置——時間線 / 175
選人、用人的訣竅 / 178
第七章 溝通
溝通的含義及前提條件 / 180
什么決定了溝通的效果 / 184
溝通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 194
有效溝通的八點啟示 / 200
第八章 檢定語言模式
恰當使用正面詞語 / 203
檢定語言模式 / 205
扭曲類語式 / 209
歸納類語式 / 214
刪減類語式 / 217
運用檢定語言模式的注意事項 / 221
有效的談判技巧 / 223
第九章 情緒
什么是情緒 / 226
如何管理情緒 / 232
處理本人情緒的方式 / 234
處理他人情緒的方式 / 236
對情緒的進一步認識 / 240
從認識到管制 / 245
第十章 締造成功、快樂的人生
自我整合與力量提升 / 248
選擇、焦慮、風險、時間的處理技巧 / 256
目標與人生 / 272
如何駕馭逆境(AQ) / 280
重塑心靈(2022新版)/李中瑩 節選
NLP的基本精神:12條前提假設
NLP的理論及技巧建立在一些前提假設上。學員無須絕對接受這些前提假設,只要暫時假定它們成立——世界上的人、事、物就是這樣的,并且以這個假定的態度去處理需面對的情況,然后根據產生的效果去決定下次是否再用同樣的假定態度。
NLP不是追求“真理”或“真相”的學問。NLP追求效果——在三贏(我好、你好、世界好)基礎上的效果。NLP也不相信絕對,它不是拒絕或者否定“絕對”存在,而是不會花時間去尋找或者證明“絕對”是否存在。NLP有一句名言:“沒有事情是絕對的,包括這一句話。”
“絕對”是把焦點放在超越這一次(當下的情況),是把焦點放在每一次、很多次上面。這樣,我們便忘記了我們是在這一次、當下的情況里感到需要處理問題,而不是任何的其他一次。處理當下的情況,才是我們需要專注的事。當我們把焦點放在任何其他東西上,我們便無法活在當下了。
香港NLP之父徐志忠老師說:“前提假設是NLP的免疫系統。”無論什么思想或行為,你用12條前提假設過濾一次,便不會產生多大問題,并且已經是非常“NLP”了。
(1)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No two persons are the same.
(2)一個人不能控制另外一個人。
One person cannot change another person.
(3)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Usefulness is more important.
(4)只有由感官經驗塑造出來的世界,沒有絕對的真實世界。
The map is not territory.
(5)溝通的意義決定于對方的回應。
The meaning of communication is the response one gets.
(6)重復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
Repeating the same behavior will repeat the same result.
(7)凡事必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solutions to every situation.
(8)每一個人都選擇給自己*佳利益的行為。
Every one chooses the best behavior at the moment.
(9)每個人都已經具備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資源。
Every one already possesses all the resources needed.
(10)在任何一個系統里,*靈活的部分便是*能影響大局的部分。
In any system, the most flexible person has the control.
(11)沒有挫敗,只有反饋信息。
There is no failure, only feedback.
(12)動機和情緒總不會錯,只是行為沒有效果而已。
Intentions and emotions are never wrong, only the behavior has not been effective.
以下是比較詳細的解說。
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沒有兩個人的人生經驗會完全一樣,所以沒有兩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會一樣;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夠絕對一致,因此,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件事的反應會是一樣;沒有兩個人的態度和行為模式會完全一樣,也因此,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發生在另一個人身上也會有一樣的結果。一個人會做的事,另一個人不一定會做。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構成了這個世界的奇妙和可貴。尊重別人的不同之處,別人才會尊重你獨特的地方。每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都是在不斷演變中,所以沒有一個人在兩分鐘內是一樣的。兩個人之間即使信念、價值觀和規條不一樣,仍能夠建立良好溝通或者良好關系。給別人空間也就是尊重別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這樣才能有良好的溝通和關系。同樣,自己與別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在尊重別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的同時,我們也有權利要求別人尊重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
一個人不能控制另外一個人
一個人不能改變另外一個人,只能改變自己。每個人的信念、價值觀、規條系統只對本人有效,不應強迫別人接受。改變自己,才有可能改變別人。一個人不能推動另外一個人。每個人都只可以自己推動自己。找出對方的價值觀,創造、增大或轉移對方在乎的價值,對方便會產生推動自己的行為。一個人因此不能“教導”另外一個人,只能引導另一個人去學習。因此,一個人不能希望另外一個人放棄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而去接受另外的一套。好的動機只給一個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給他控制別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愿發生的權利。不強逼別人跟隨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別人便不會抗拒。同樣地,我們只能自己推動自己。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只強調做法正確或者有道理而不顧是否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在三贏(我好、你好、世界好)原則的基礎上追求效果,比堅持什么是對的更有意義。“講道理”往往是把焦點放在過去的事上,注重效果則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來。效果是計劃的基礎,也是所有行動的指針。因為沒有兩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是一樣的,所以沒有兩個人的“道理”是一樣的。那么,堅持道理,只不過是堅持一套不能放在另一個人身上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真正推動一個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邊,要有效果就要加上理性方面的認同。因此,有效果需要一個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鳴。沒有效果的道理背棄了信念和價值的規條,需要加以檢討。有效果和有道理往往可以并存,但必先從相信有這個可能的信念開始。只追求有道理但無效果的人生,難以獲得成功、快樂的體驗。
只有由感官經驗塑造出來的世界,沒有絕對的真實世界
每個人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把資料攝入頭腦,因為不可能,也不需要捕捉所有資料,所以感官運用總是對客觀世界的資料進行主觀選擇。攝入的資料經由我們自身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過濾而決定其意義,也因此能儲留在頭腦中。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是主觀形成的,過濾出來的意義也是主觀的。我們每一個人的世界都是用上述方式一點一滴地塑造出來的,因此是主觀的。我們只能用這種方式建立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沒有其他的方法。這就導致一個結果——對于特定的一個人而言,沒有絕對的真實,只有主觀的真實,或者相對的真實。每個人的世界都在他的腦子里,我們是憑大腦中對世界的認知去處理每一件事。因此,改變一個人腦子里的世界,這個人對世界中事物的態度便會改變。改變主觀經驗在大腦里的結構模式,便會改變事物對我們的影響和我們對事物的感受。因此,無須改變外面的世界(我們無法知道它是怎樣的),只需改變我們自己(腦里的世界),人生便有所改變。事情從來都不會給我們壓力,壓力來自我們對事情的判斷和反應。情緒從來不是緣于某人的言行或環境里出現的轉變,而是緣于我們對那些言行或轉變的態度,也就是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
溝通的意義決定于對方的回應
溝通沒有對與錯,只有“有效果”與“沒有效果”之分。自己說得多么“正確”沒有意義,對方收到你想表達的信息才是溝通的意義。因此,自己說什么不重要,對方接受什么才重要。話有很多種表述方法,使聽者能夠接受說話者想要傳達的全部或大部分信息的表述方法,便是正確的方法。在溝通過程中,以言語和身體語言進行溝通比文字更有效。在潛意識層面發出與接收的信息比意識層面的信息多得多。沒有兩個人對同樣的信息有完全相同的反應。說話的方法由講者控制,但是效果由聽者決定。改變說話的方法,才有機會改變收聽的效果。溝通成功的先決條件是和諧氣氛。聽者的抗拒是對講者說話方式不夠靈活的指控。
重復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
做法不同,結果才會不同。如果你做的事沒有效果,那么請你改變你的做法。任何具有創新思維的做法,都會比舊有的多一分成功機會。希望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須用與昨天不同的做法。改變自己,別人才有可能改變。世界上每樣事物本來都在不停地改變,不肯改變的便感到壓力越來越大,*終面臨淘汰或失敗的威脅。因此,只有不斷地改變做法,才能與其他事物保持理想的關系。“做法”是規條,目的是取得效果,把焦點放在取得效果之上,就要不斷地修正做法。改變是所有進步的起點。有些時候,必須把全部舊的想法放下,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過分專注于問題本身,便會看不到周邊的眾多機會。
凡事必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
陷入困境的人,就是處理事情只用一種做法,并固執地認定除此之外別無選擇。對事情有兩種做法的人也會陷入困境,因為他給自己制造了左右兩難、進退維谷的局面。有了第三種做法的人,很快便能找到第四種、第五種甚至更多的做法。有更多的做法,就會有更多的選擇,有選擇就是有能力。現在不成功,只是說明現在用過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沒有辦法,只是說明已知的辦法都行不通。世界上尚有很多我們過去沒有想過,或者尚未認識的方法。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會有機會找到它并使事情改變。不論什么事情,我們總有選擇的權利。“沒有辦法”使事情畫上句號,“總有辦法”則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沒有辦法”的想法對你既然沒有好處,你就應停止想它;“總有辦法”的想法對你有好處,你就應堅持這樣想。為何不使自己成為**個找出辦法的人呢?
每一個人都選擇給自己*佳利益的行為
每一個人做任何事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一些需要。每一個人的行為,從他的潛意識來說,都是當時環境里*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因此,每個行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動機。了解和接受其正面動機,才容易引導一個人去改變他的行為。動機不會錯,只是行為有時不一定能達到效果(滿足背后正面動機的效果)。接受一個人的動機,這個人便會覺得我們接受他。動機往往是在潛意識的層面,不容易被說出來。找出行為背后的動機,*容易的方法是問:“希望從該行為中得到的價值是什么?”任何行為在某些環境中都會有其效用。因此,沒有不對的行為,只有在當時環境中沒有效果的行為。
每個人都已經具備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資源
每個人都有過成功、快樂的經驗,也就是說已擁有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能力。人類只用了大腦功能的極少部分,提升大腦的運用效率,很多新的突破便會出現。現在已有大量運用大腦功能的技巧發展出來,人類比以前更容易提升大腦效率。每一個人都可以憑改變思想去改變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因而改變自己的人生。每天中遇到的事物,都可能含有帶給我們成功、快樂的因素,取舍全由個人決定。所有事情或經驗里面,正面和負面的意義同時存在,究竟是我們的絆腳石還是踏腳石,須由自己決定。成功、快樂的人所擁有的思想和行為能力,都是經過一個過程而培養出來的。在開始的時候,他們與其他人所具備的條件一樣,有能力替自己制造出困擾,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擾。情緒、壓力、困擾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事物,而是由自己內在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產生出來的。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或有可能,是自己得不到成功、快樂的*大障礙。
在任何一個系統里,*靈活的部分便是*能影響大局的部分
靈活便是有一個以上的選擇,選擇便是能力。因此*靈活的人便是*有能力的人。靈活來自減少執行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多通過觀察來充分運用環境所提供的其他條件。靈活就是適應,就是接受。靈活是使事情更快產生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人生成功、快樂的重要因素。靈活也是自信的表現,自信越不足,堅持某個模式的態度會越強硬。允許有不同的意見和可能性,便是靈活。在一個群體中,固執使人們緊張,靈活使人們放松。靈活不代表放棄自己的立場,而是允許自己找出三贏的可能性。在溝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棄立場)。“流水”是靈活學習的*好老師。靈活是用自己的行動去做出改變,而固執則是在被逼的情況下做出改變。
沒有挫敗,只有反饋信息
挫敗只是指出過去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果,是提醒我們需要改變的一個信號。挫敗只是在事情畫上句號時才能用上,如果想讓事情繼續得到解決,那么這二字便不適用。挫敗是把焦點放在過去的事情上,“怎樣改變做法”是把焦點放在未來。挫敗是過去的經驗,而經驗是讓我們提升的踏腳石,因為經驗是能力的基礎,而能力是自信的基礎。每次挫敗,都只不過是學習過程中修正行動的其中一步。人生中所有的學習,都是經由不斷地修正而臻于完善。
想要成功,首先要相信有成功的可能。如果把每次挫敗帶來的教訓掌握了,也就轉化成了學習的過程。自信不足的人,其潛意識里總是在找“不用干下去”或者“我就是不行”的借口,“挫敗”二字便很容易冒出來。不愿意接受有挫敗的可能,便沒有資格享有成功的機會。
動機和情緒總不會錯,只是行為沒有效果而已
動機在潛意識里總是正面的。潛意識從來都不會有傷害自己的動機,只是誤以為某行為可以滿足某些需要,而又不知有其他做法的可能。情緒總是給我們一種推動力,讓我們在事情中有所學習。學到了,情緒便會消失。沒有學到,同樣的事情還會再來。我們可以接受一個人的動機和情緒,而不接受他的行為。接受動機和情緒,便是接受那個人。那個人也會感覺出你對他的接受,因而更愿意讓你去引導他做出改變。不接受一個人的行為,是因為其行為沒有效果,而不是因為那個人本身。因此,找出更好的做法,把這當作兩人的共同目標,便能使兩人有更好的溝通和關系。找出更好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動機背后的價值觀。
重塑心靈(2022新版)/李中瑩 作者簡介
李中瑩先生很早就把NL P完整地介紹到國內,因而被譽為“華人世界的國G級NLP大師”。他發展出大量獨到而實用的理論和行為技巧,可以有效地幫助一個,人培養出良好的心理素質。同時,李中瑩先生在心理治療方面的造詣頗深,尤其在運用NLP技巧引導人們快速提升身心健康方面,不僅享譽國內心理學界,近年在歐洲的國際心理治療大會中也得到-致肯定。近年來,李中瑩先生致力于推廣與NLP相關的學問,開設包括親子關系、企業家心智模式、跳出雙人舞、幸福人生等多門品牌課程,以“三贏”一我好、你好、世界好為準則,向個人、企業及社會提供服務,傳遞智慧。
其他著作:《李中瑩婚姻心理課》《李中瑩親密關系全面技巧》《簡快身心積極療法》
- >
朝聞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