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人間有所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65313
- 條形碼:9787559465313 ; 978-7-5594-653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間有所寄 本書特色
1.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在滾滾紅塵中奔走的每一個身體和靈魂,都有屬于自己的棲息之地嗎? 2. 匯聚當代中國散文界超強實力,與著名作家和經典作品“悅”相逢。本書作者為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人民文學獎、冰心散文獎、孫犁散文獎、三毛散文獎、大地文學獎等各大文學獎項得主,為人為文,各領風騷。多位作家有作品選入學生語文課本、中高考試卷、課外閱讀篇目。邂逅名家,共享經典! 3. 作家,也是生活家,更是思想者,他們結合各自不同的人生際遇,以溫暖感人的文字,深沉博愛的情懷,為我們共同解讀: 人生的安靜與從容,豐盈與幸福,在于對身邊的人、事、物保持深情與熱愛。 每一次孤獨或悲傷來襲,都賴這些溫柔且堅韌的力量,為我們抵擋。 4. 珍貴禮物,驚喜收藏——著名書畫家書畫作品 隨書贈送: ·著名作家、“文化散文”大家、書法家卞毓方先生書法作品——超值收藏,機遇難得 ·精美書簽——卞毓方先生親筆題寫 隨機掉落: ·書法家手寫單字書法——紙短情長 ·畫家精心創作藏書票——給有故事的你 5. 愿你此生的此時此地,心有所念,情有所寄!
人間有所寄 內容簡介
本書是王蒙、張煒、阿來、肖復興、韓少功、劉亮程、周曉楓、蘇滄桑等46位當代著名作家和文學實力新人聯手創作的解讀“人生幸福,寄于有所深情與熱愛”的散文集。這些作家曾獲得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人民文學獎、冰心散文獎、孫犁散文獎、三毛散文獎、大地文學獎等各類文學獎項。全書內容分五章,分別是: 身著白衣,心有錦緞——有所感悟,寄“心動” 星海橫流,歲月成碑——有所回憶,寄“往事” 飛鴻雪泥,煙雨平生——有所傾心,寄“美好” 閱盡人間,落筆是你——有所深情,寄“親愛” 迷途漫漫,終有一歸——有所思念,寄“故鄉” 作家們以真切感人又富含哲思的文字,分享生命的種種有情,讓我們明了:人生的安靜與從容,豐盈與幸福,在于對身邊的人、事、物保持深情與熱愛,每一次孤獨或悲傷來襲,都賴這些溫柔且堅韌的力量,為我們抵擋。
人間有所寄 目錄
壹 身著白衣,心有錦緞
王 蒙 人生就是一次生命的燃燒 002
肖復興 即使你沒去過卡薩布蘭卡 005
卞毓方 *優秀的人因缺點而造就 009
阿 來 成功,在高曠荒原上突然闖入的詞 014
馮積岐 把菜和草分開 020
劉江濱 聰明的兩面 024
劉荒田 縱身一躍 028
張麗鈞 注意,此時此地! 031
劉世芬 坐姿里有靈魂的樣子 034
張亞凌 臉面 037
貳 星海橫流,歲月成碑
陳世旭 自省錄 042
劉亮程 遠路上的新疆飯 052
李修文 山桃花 065
王國華 地鐵里的“他們” 069
高 寒 六十件旗袍 077
賈志紅 奔跑的烏力 088
明前茶 **次出差 096
阿微木依蘿 我的鍋 100
許 靜 我的青春從那個房間啟程 106
程則爾 青春也可以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112
叁 鴻雪泥,煙雨平生
李曉君 未竟之旅 118
胡竹峰 與古為徒 130
董改正 大宋的雪 141
奚學瑤 人間仙曲 148
綠 窗 美麗宛如一場多重的相遇 152
玄 武 冷漠而溫柔的夜晚 156
朱成玉 年輕的四滴眼淚 164
張佳瑋 乘風涼 168
澆 潔 活著讓我驚訝 173
肆 閱盡人間,落筆是你
豐南穎 豐意青 祖父豐子愷和父親豐華瞻 188
張 煒 只要月亮還在天上 196
胡曉明 在臺風來臨的日子,寫一封信 199
徐海蛟 萬物帶來你的消息 206
周紀鴻 媽媽給我買把傘 216
虞 燕 海上的父親 220
嘉 熙 暫住的媽媽 227
伍 迷途漫漫,終有一歸
韓少功 遍地應答 234
周曉楓 潮汐 237
蘇滄桑 知章村三疊 241
陸 梅 尋美的旅程 246
劉誠龍 柳蔭中的朦朧戀 254
林江東 千年古蓮情韻 258
楊清汀 種蘭于渚 263
劉云霞 時光碼頭 267
鄭世忠 有條叫童年的小河流過 272
人間有所寄 節選
一 父親,你在每一段行程里,一程山水,一程云煙。你是我走出月臺時,抬頭遇見的那一片云。那一刻,出發的汽笛已響過,一片云朝我揮手,在輕緩的動作中,我看見別樣的深意,那是父親臨別時才有的表情。你是我返回故園時望見的**縷炊煙。我小時候,大家都還在,家里的人滿滿當當,聲調各樣的腳步聲帶著蓬蓬勃勃的朝氣。每當炊煙升起,祖母便站到家門前喊外出勞作的人吃飯。祖母喊聲嘹亮,對面遠山傳來回音,整個村莊都能聽見,隨后,家人便自各處匯集而來。父親,你早就讀懂了炊煙寫在天空的寓意,你又重新變出了這個我熟知的戲法,讓我在多年以后與故鄉相視一笑,讓我相信故鄉是我的故鄉,也是你的故鄉,這是我們生命的應許之地。 一程山水,一程云煙。父親,無盡歲月,我們都是長河里的一朵浪花,我們永遠地別離,我們又無數次以另外的形態重逢。我坐在秋天的水邊,面前一束束湖光逐水而來,父親,這是你在爽朗地笑,你總是那樣笑著逗引孩子們。我走在陌生的城市街頭,人群中有一個背影,讓我的腳步不由自主停了下來,我喜歡讓目光追隨一個陌生背影,直至他消失在黃昏街角,我相信那一個熟悉的背影或許就是你。 你是黎明的晨曦,是八月山野里我能望見的*亮的星辰,是大海上風暴來臨前,那一只一直在我船前徘徊的白鳥,你像閃電割開被烏云遮擋的航程。 你是我的猶疑不定,是我揮刀也斬不掉的優柔寡斷。你是我的膽怯,是我的張揚,是我正直的部分,你是我那部分多余的愛。你是我搖擺不定的現實,是我對世界蓬勃的想象,你是我與生俱來的矛盾。你是我根深蒂固的人間欲望,又是俗世上那片不肯落入凡間的云彩。父親,你借我的命繼續活著,我是你一次一次的重生。在每個清晨,你醒來,在每個夜晚,你仍然不肯睡去,你進入我的夢里,你在我的呼吸里游蕩,在我舒展開四肢的時刻綻放。 父親,你是我另一個部分,既是遍尋不見的上游,又是擺脫不掉的宿命。你消逝于世俗的人間,消逝于柴米油鹽酒菜面飯,又皈依于萬物。你在我的每一段行程里,在我每一個置身的時空,悄然出現,又悄然離開。 你是我無影無蹤的父親,你是我無處不在的父親。 ——徐海蛟《萬物帶來你的消息》 二 多年以前,為了寫一部電影劇本,我一個人來到陜北角落里一座名叫“石圪梁”的村莊。站在村口,眼前景象讓我欲說還休:干旱、風沙,村莊空寂,為數不多的老人。我住的那一口窯洞,滿墻透風,窗戶幾近朽爛。到了夜晚,甚至會有實在挨不住寒冷的狐貍奔下山來,從窗外騰空躍入,跳到我的身邊。 多虧了那滿坡滿谷的山桃花!那一晚,北風大作,“倒春寒”明白無誤地來臨,雪粒子紛砸入窯洞,我心頭生出一股巨大的悔意。我決定就此離開——不是等到天亮,而是現在就走。 我拎起行李,爬上了窗外那座山的山脊。我大概記得,在山脊上一直走到天亮,就會看見山下公路上的大客車。就在此時,我看見那些司空見慣的山桃花好像被雪粒子砸得清醒了。雪粒子像攜帶著微弱的光,照亮了我身旁西坡上一片還未開放的山桃花,看上去,好似它們在天亮之前就會被凍死。 我蹲在它們身邊看了一會兒,嘆息一聲,接著往前走。哪知道,剛走幾步,身后便傳來一陣含混的轟鳴聲。我回過頭去,一眼看見途經的西坡好似蟄伏多年的龍王在此刻出世,沙塊、黃土、斷巖和碎石,瀑布一般,泥石流一般,不由分說地流瀉、崩塌和狂奔……猛然間又平靜下來。唯有塵土四起,穿過雪粒子,在山巔、山坡和山谷里升騰。 也不知道為什么,塵霧里,我卻心疼起那些快要被凍死的山桃花:經此一劫,它們恐怕全都氣絕身亡了吧?我不禁返回去,走近山體滑坡的地方,想再看它們一眼。果然,那些山桃花全都被席卷而下,連根拔起,散落在地。我靠近了其中的一簇,伸手去撫一撫它們,看上去它們像是早已對自己的命運見怪不怪。 哪里知道根本不是——突然,像是雪粒子瞬時綻放成雪花,一顆花芭,對,只有一顆,輕輕地抖動了一下,然后,葉柄開始輕微地戰栗,萼片隨即分裂。我心里一緊,死死地盯著它看。我看著它吞噬了雪粒子,再看著花托竟然在慌亂中定定地穩住了身形。 我知道,一樁莫大的事情就要發生了,即使如此,花開得還是比期待的更快:是的,一朵花,一朵完整的花,閃電般開了出來。在塵霧里,它被灰塵撲面;在北風里,它靜止不動,小小的,但又是囂張的。災難已然過去,分散的河山,失去的尊嚴,必須全都聚攏和卷土重來!我看看這朵花,再抬頭看看昏暗的天光,一時之間,震驚、激奮和倉皇全都不請自來。 就在我埋首在那一朵花的面前時,更多的花,一朵一朵,一簇一簇,像是領受了召喚,更像是*后一次確認自己的命運,呼啦啦地開了。哪怕離我*近的這一簇,雖孤懸在外,也開出了五六朵,而葉柄與花托又在輕輕地抖動,更多的花,轉瞬之后便要在這“倒春寒”的世上現身了。 可是,就在此時,山巔上再次傳來巨大的轟鳴聲。轟鳴聲越來越近,越來越近,塵霧愈加濃烈,所謂兵荒馬亂,所謂十萬火急,不過如此。但我還是置若罔聞,屏住呼吸等待著發落——是的,*后那幾朵還未開出來的花,我要等它們來發落我。 它們終歸沒有辜負我:就在即將被徹底掩埋時,它們開了。我迅疾跑開,遠遠站在一邊,看著它們盛放一陣子,隨即,被轟隆隆滾下的黃土和碎石吞沒。 所以,天人永隔之后,它們并未見證我對自己的發落——*終,我沒有離開那座名叫“石圪梁”的村莊,而是在越來越密集的雪粒子里返回了自己的窯洞。 是啊,我當然無法對人說明自己究意遭遇了一樁什么樣的因緣,可是,我清清楚楚地知道,我目睹了一場盛大的抗爭。這場抗辯里,哪怕*后仍然被掩理,所有的被告們,全都用盡氣力變成了原告。 也許,我也該像那*后時刻開出的花,勇敢地迎戰。每個人都有必須面對的命運,它來了,你就走不掉,必須面對。 這么想著,天也快亮了,遠遠地,我又看見了我的窯洞。我的鼻子一酸,干脆發足狂奔,跑向了我的命運。 ——李修文《山桃花》 三 那是很多年前的盛夏,22歲的我**次履行出差任務,從南京去哈爾濱——27個小時的長途列車。 得知我將一個人走那么遠的路,不僅父母再三囑托“不可把自己的底細隨便交代給人”,連我的部門主任都殷殷囑托:不可隨便相信旅途上認識的人;不可將自己的任務與電話號碼告訴對方;離開座位時,要么你帶走自己的水杯,要么,等你回來將余下的水倒掉,重新清洗杯子,再續上開水。 末一句話,我在做有機化學實驗時,我的教授也囑咐過。 總之,師長們的交代讓我緊張起來,輕松遠游的心態一掃而空,出行前更是把隨身所帶的錢和文件分裝在三個包里,像一只微微拱起背的母貓,不知要如何藏匿自己的貓仔。為了安全,我特意買了上鋪的票。火車票代售點的出票人奇怪:“上鋪坐不直的,舉手就能摸到車頂,有點像睡在大口徑的水泥管道里。你運氣好,我這里中鋪和下鋪都還有。”我謝絕了——上鋪就像高踞于頂的鳥巢,朝那里一躲,給我莫名的安全感。 誰知,火車開動后,我遇見了極其自來熟的中鋪。他自稱姓翟,與對座的上鋪是廠銷售科的同事,剛上車那會兒他還是下鋪,看到買到中鋪的長者腿腳不便,就與他換了鋪位。姓翟的中鋪有著一副譯制片演員童自榮一樣的男中音,也像童自榮一樣帶了一點華麗的后鼻音。就這點后鼻音像上海人,而他其余部分的表現,與我頭腦里的上海人實在太不相像了:他的褲縫沒有熨燙得筆挺,沒有帶著書和老大昌的點心上車;相反,他安頓完行李,就將一只燒雞與兩瓶啤酒放在了小茶幾上。 我冷眼旁觀,中鋪麻利撕下雞肉,用嘴接著歡快噴涌的啤酒泡沫,就像電影里的江湖大佬。除我之外的四位旅客,人人接過了他熱情遞上的一只雞腿,或一個雞翅膀,而他*后以手腕敲擊我的床板,要遞給我一大塊雞脯肉,我尷尬地搖頭謝絕。中鋪尤不死心,他說:“干凈的,你瞧,我戴著一次性手套。” 他們熱熱鬧鬧坐在一起,先是喝酒、吃燒雞,后來又去列車員那里租了車載DVD。在那個沒有智能手機的時代,火車上的時間顯得格外漫長,兩場電影看過,窗外的火燒云竟然還在熊熊燃燒,黃昏遲遲沒有落幕。 為了打發臨睡前的好幾個小時,中鋪建議大家來打牌,每一局,輸了牌的人要講一件自己這輩子*懊悔的事,并請大家吃橘子或香蕉。這個建議讓浮動在黃昏光線中的疲倦面孔都興奮起來。 中鋪又一次敲了敲我的床板,建議我下去與他們一同打牌,這是他第三次邀請我,他遞上來的水蜜桃還端端正正放在我的枕頭旁。說實話,我已經躺得腰酸背痛。為了提防有人來問我詳盡的行程,我每次下鋪去上廁所,都會在遠離自己臥鋪的靠窗活動座椅上獨自坐一會兒。此時,列車已經行進到燕趙大地,近處高大的槐樹與楊樹朝后退,而遠處的民居似乎正在跟著車輪緩緩行走,列車仿佛走在自然這張開闊無垠的唱片上,很少在南方人心中駐扎的蒼涼與憂傷在我心頭浮起,好像蒙古人的長調。 與其將自己*懊悔的事說給素不相識的人聽,不如我一個人待著。這樣當然會無趣,然而不交出底牌,就不會被騙。我裝作看書,躲開了中鋪的邀請。 他們圍繞小茶幾慢悠悠打起了牌,各種各樣的故事像一顆顆石子投進水面,激起漣漪,與旅伴們的驚嘆。“你不說,誰都猜不到你20歲時還有這心思!”“你掙脫人家的挽留走了,心里的委屈多過憤怒吧。”“說出來輕松多了,要不是碰上我們,你心里這缸老酒,要裝到幾時?” 我靠在高高的上鋪,豎起耳朵聽他們的對話,聽他們洗牌時刷啦啦的輕響,聽他們凝視往日選擇時的嘆息,聽他們突如其來的傷感與互相安慰,那情形,就像是莫泊桑短篇小說的開頭一樣:打獵人吃完了他們的晚飯,曾經的他們,吼著說話,像野獸嗥著一般地大笑,像蓄水池一般喝酒,現在,他們的嗓子低了下去,說起了他們一生中永不再來的際遇。 突然,我覺得自己的胸口被懊悔頂得生疼——我其實是可以加入他們的。我生長于一個孤僻又清高的知識分子家庭,父母從來都是矜持又刻板,將我和妹妹管得筆管條直。很多青春期的暗戀故事與叛逆情感,還有大學時代選擇專業的錯誤,都淤積在我心里,好像一缸發酵壞了的酒釀,在汩汩冒泡。說給旅途上萍水相逢的陌生人聽,其實是無傷大雅的——大家都有卑微、憤慨、不安或忐忑的時候,都有被人誤解又百口莫辯的時候,都有熾熱地遙望卻只能靜靜走開的時候。我打量旅伴們,從30歲到70歲都有,他們可以鞭撻自己的虛榮與一時昏聵,將人生中的疤痕展露,我為什么不可以? 但是,我顯然已經失去機會了,我沒有與他們一起喝酒吃燒雞,沒有與他們一起喝茶看電影,也拒絕了打牌。我就像初次出門的唐僧,帶著一個“生人勿近”的保命圈出行,那個保命圈可不是孫悟空用金箍棒“嗤啦”一聲畫出來的,而是我自己用戒備畫的,我幾次三番謝絕跨出這個圈,現在,突然發現,至少在這趟火車上,我是暫時出不去了。 ——明前茶 《**次出差》
人間有所寄 作者簡介
主編—— 卞毓方 1944年生于江蘇,畢業于北京大學東語系日語專業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新聞專業,文學碩士。著名作家,教授。長期從事新聞工作。他的作品或如天馬行空、大氣游虹,或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其風格如黃鐘大呂,熔神奇、瑰麗、嶙峋于一爐,長歌當嘯,獨樹一幟。 作者—— 王蒙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學者, 1934年10月生于北京。1953年開始文學創作。著有《青春萬歲》等作品,2020年出版《王蒙文集》(新版)50卷。曾任中共中央委員、全國政協常委、文化部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等職。現為中央文史館館員。 阿來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壩藏區的馬爾康縣。現任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主要作品有:詩集《棱磨河》,小說集《舊年的血跡》《月光下的銀匠》,長篇散文《大地的階梯》《草木的理想國》,長篇小說《塵埃落定》《格薩爾王》《瞻對》《云中記》等。 劉亮程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62年生,新疆沙灣縣人,現任新疆作家協會副主席,被譽為“20世紀中國最后一位散文家”“鄉村哲學家”“自然文學大師”。著有詩集《曬曬黃沙梁的太陽》,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在新疆》,長篇小說《捎話》《虛土》《鑿空》《本巴》等。曾獲第二屆馮牧文學獎、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等獎項。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