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最能促進人類幸福的財富分配原理的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23740
- 條形碼:9787100023740 ; 978-7-100-02374-0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最能促進人類幸福的財富分配原理的研究 本書特色
在本書中,作者以功利主義為*高指導原則,以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為依據,尖銳地批判了資本主義的分配制度。作者將人類勞動劃分為三種形式,即強迫的勞動、在不受限制的個人競爭情況下進行的勞動,以及互相合作的勞動,并對三者進行了比較,初步論證了合作社制度在增加生產和保證人類幸福上的相對優越性。
最能促進人類幸福的財富分配原理的研究 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作者以功利主義為很高指導原則,以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為依據,尖銳地批判了資本主義的分配制度。作者將人類勞動劃分為三種形式,即強迫的勞動、在不受的個人競爭情況下進行的勞動,以及互相合作的勞動,并對三者進行了比較,初步論證了合作社制度在增加生產和保證人類幸福上的相對優越性。
最能促進人類幸福的財富分配原理的研究 目錄
原編者序
作者前言
**章 從我們的本性以及我們周圍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來研究一切公平的財富分配應該依據的自然原理、原則或法則
**節 財富是由勞動產生的
第二節 分配財富的目的和用勞動來生產財富的目的一樣
第三節 社會上所有的成員(畸形的人除外)既然在身體構造上相同
第四節 多數人的幸福優先于少數人的幸福
第五節 被稱為財富的那些生活享受手段或者謀求幸福的手段是在知識的指導之下
第六節 按照自然之理
第七節 財富品的一切自愿交換
第八節 把勞動生產品、財富品和謀求幸福的手段
第九節 從任何一定數目的個人手里
第十節 沒有一個人的勞動產品
第十一節 物質財富、勞動生產品的分配應該完成雙重目的
第十二節 為了完成這個公平的分配
第十三節 只有一種財富分配上的不平等是應該被支持的
第十四節 所有其他種分配上的不平等不僅是不必要的
第十五節 勞動生產者在生產時使用的物品叫作資太
第十六節 從上述前提得出來的一般結論
第二章 強迫的財富不平等實際造成的弊害
**節 強迫的財富不平等所造成的道德方面的弊害
第二節 強迫的財富不平等所造成的經濟方面的弊害
第三節 強迫的財富不平等所造成的政治方面的弊害
第三章 分配的自然法則即“自由勞動、完全享用勞動產品和自愿交換”,也就是為同樣有保障所限制的平等所帶來的利益
**節 從分配的自然法則產生的政治方面的利益
第二節 從分配的自然法則產生的經濟方面的利益
第三節 從分配的自然法則產生的道德方面的利益
第四章 知識的獲得和傳播是提高生產和增加享受以及使分配的自然法則獲得鞏固的一種手段
**節 知識與勞動和財富的關系
第二節 作為傳播知識或者壓制知識的手段之一的社會制度
第三節 傳播或壓制知識的第二種手段
第四節 傳播知識的第三種手段
第五章 現在從無保障的法律制度中產生的財富分配的情況和怎樣把現存的造成不平等分配的強迫手段變成為自愿的在保障原則限制之下的平等方式
**節 用政治權力抽取勞動產品而沒有得到生產者或所有者的同意所造成的一般弊害
第二節 顯然會造成強迫的財富不平等
第三節 顯然會把強迫的財富不平等固定下來的那些特殊制度或手段
第四節 顯然會既造成強迫的財富的不平等又把它永久化了的那些特殊制度或手段
第五節 怎樣把現存的強迫造成不平等分配的手段變成為合于分配的自然法則的自愿方式
第六章 個人競爭原則和互助合作原則在財富生產與幸福方面的利弊的比較
第七章 財富分配的自愿平等。互助合作的勞動和個人競爭的勞動的對比
**節 財富的自愿平等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 財富的自愿平等制度的利益
第三節 自愿平等的制度所不能消除的或者似乎將使之變得更為嚴重的對于人類進步的障礙
第四節 財富的自愿平等制度是否實際可行
第五節 對于財富的自愿平等制度的一般反對意見的研究
第六節 財富的平等只有靠理智來建立
結束語
人名對照表
最能促進人類幸福的財富分配原理的研究 節選
實行一種簡單的交換對于一個能夠欣賞真理的人告訴他一些什么事情呢?在指出來的許多事情當中,他看到了他和他的同伴們彼此之間的合作對于彼此的幸福來說是必要的;他對于他們的共同勞動的成功感到興趣;他對于他們的努力抱有同情;在這種*初的和*簡單的勞動交換上,他的感情已經被引出他的自我天地。當他發現,在新的勞動獲得新的供應之前,他所生產出來的任何物品已經超過了滿足他自己當前需要所必需;當他發現另外一個人擁有他所需要的一件物品,而對于那個鄰人卻是一個多余的東西;而當*后他做了一個交換,以自己的剩余換別人的剩余,為自己的一個欲望的對象付出一個別人的欲望的對象;于是這里又產生了相互的滿足,引起了彼此的同情,雙方由于同一原因,同時感到喜悅,因而形成了愉快的關系,并且發現別人的幸福并不一定與自己的幸福相沖突,而且是常常與自己的幸福不可分地聯系著。這種彼此互利的交換越多,人們就越變得互相依存,同情心就越來越發展,人也就越來越變得和藹可親,越來越能加惠于人。他發現:這種互助精神在他的鄰人身上產生了善良的性格,并且因此在遇到機會時還能產生善良的行為。他自己也要分享有一個同樣的性格;于是由于看到了真正的明顯的利益,那些不近人情的孤立的跡象完全歸于消滅。 所以,可以看到,一切勞動產品的交換不僅能增加幸福,從而增加生產財富的動機,而且是社會道德和生產的基礎,如果沒有交換,勞動本身就不會有多大用處。 是不是有必要問一問,所有這些交換應該是自愿的呢,還應該是強迫的呢?是不是在任何情形下應該用強迫的交換來代替自愿的交換呢?如果不是自愿的交換,這些交換還有什么好處呢?自愿這個條件是不是交換的本質呢?從交換中把“自愿”這個條件取走,沒有得到勞動生產者的同意就把他的勞動產品拿走,將會有什么結果,這種行動不就是野蠻的暴力和搶奪么?一切的自愿交換都能給交換的雙方以同樣的幸福和促進生產與增加仁愛精神;所以一切非自愿的交換都將破壞生產和道德。這兩種交換在各方面都是截然相反的,一個是彼此諒解,使意欲屈服于理智,一個是不講道理,用強力奪走所需要的東西。當一個人勞動的剩余產品被拿走時,也許根本就不準備假作給他以任何回報或者交換的等價物,也許給以強有力的一方認為適當的等價物。前一種情形我們在上一節里已經討論過,并且表明在全部享用勞動產品上有保障就是對于保證*初的簡單生產也是必要的。當勞動的一部分剩余生產品在違反它的所有者的意愿的情形下被拿走,而假作給以等價物以為交換時,這就有兩種情況:或者這個等價物事實上是一個真正的等價,勞動生產者如果認識到他自己的利益就應該認為滿意;或者它不是一個真正的等價,事實上沒有價值,或者與拿走的東西不相稱。首先,我們假設這個等價物在真正價值上與拿走的東西完全相等,但由于勞動生產者的固執和愚昧,認為它并不完全相等,并且認為不滿意;在這種情形下,強迫這個勞動生產者接受這個真正的等價物的人應該做些什么呢?他的工作簡單容易得很。他只須開導這個愚昧無知的勞動生產者,說明真實的情況,把他自己的利益向他所提議的交換一定會對其有幫助的那個人說清楚。 ……
- >
月亮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