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軛下/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48776
- 條形碼:9787020148776 ; 978-7-02-014877-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軛下/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本書特色
★保加利亞著名作家伐佐夫代表作 ★翻譯家施蟄存譯本 ★《軛下》——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
軛下/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內容簡介
《軛下》是保加利亞著名作家伊凡·伐佐夫的一部不朽的長篇小說,是一曲民族解放斗爭的頌歌。問世一百多年來,一直以深刻的愛國主義內容、真實的生活畫面和動人的形象吸引著廣大讀者,有著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軛下/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目錄
目次
譯本序樊石
原序
**部
**章不速之客
第二章暴風雨
第三章修道院
第四章再說馬爾科家里
第五章當夜的事
第六章一封信
第七章英雄行為
第八章在尤爾丹財主家里
第九章釋疑
第十章女修道院
第十一章激動的拉達
第十二章鮑依喬·奧格涅諾夫
第十三章一本小冊子
第十四章到錫利斯特拉之路
第 十 五 章邂逅
第 十 六 章墳墓里出來的聲音
第 十 七 章演戲
第 十 八 章在甘科咖啡店里
第 十 九 章反響
第 二 十 章不安
第二十一章奸計
第二十二章在史塔夫利神父家做客
第二十三章甕中意外人
第二十四章天幸
第二十五章艱難的使命
第二十六章令人不快的訪問
第二十七章亡命者
第二十八章在維里戈沃村
第二十九章窘遇
第 三 十 章殷勤的熟人
第三十一章阿爾特諾沃村的縫紉會
第三十二章天高皇帝遠
第三十三章勝者宴請敗者
第三十四章狂風暴雪
第三十五章在茅屋中
第二部
**章白拉切爾克瓦
第二章索科洛夫醫生的病人
第三章兩個極端
第四章丈人和女婿
第五章叛賣
第六章一個女人的心
第七章委員會
第八章科爾喬的激情
第九章奧格涅諾夫主持會議
第十章一個一八七六年的特務
第 十 一 章維肯蒂
第 十 二 章綠錢包
第 十 三 章重逢
第 十 四 章櫻桃樹
第 十 五 章馬爾科的新祈禱
第 十 六 章一個民族的瘋狂
第 十 七 章一個耳光
第 十 八 章坎多夫
第 十 九 章清晨的拜訪
第 二 十 章坎多夫的疑團增大了
第二十一章安魂祈禱
第二十二章哲理和兩只麻雀
第二十三章治病良藥
第二十四章波瀾迭起
第二十五章起義
第二十六章茲利多爾的大炮
第二十七章盤查
第二十八章士氣沮喪
第二十九章洗禮
第 三 十 章斯特列瑪河谷燃燒了
第三十一章一個新的企圖
第三十二章阿甫拉姆
第三十三章夜
第三十四章晨
第三十五章戰斗
第三十六章拉達
第三十七章溪流和人流
第三部
**章覺醒
第二章牧人的面包
第三章往北去
第四章旗
第五章墓地
第六章送信的小姑娘
第七章瑪麗卡的失敗
第八章牧場
第九章一個同盟者
第十章愛情——英雄主義
第 十 一 章一個土耳其團丁
第 十 二 章一個沒有起義的城市的故事
第 十 三 章故事續
第 十 四 章一番重要的談話
第十五章會合
第十六章毀滅
軛下/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節選
**部**章不速之客 在五月里的一個美好的晚上,馬爾科財主土耳其人統治保加利亞時期有錢有地位的保加利亞人,類似富紳。光著頭,穿著睡衣,正在院子里和他一家人坐著吃晚飯。餐桌照例放在葡萄架下;一邊是清冷的溪泉,泉水像一只燕子似的呢喃著日夜流過;另外一邊,是一大片茂密高大的黃楊樹,終年青翠地遮蓋著墻壁。一盞燈從一株丁香樹的橫枝上照下來,而那些丁香花則在這一家人的頭頂上發散著濃郁的香氣。這是一個大家庭。在馬爾科、他的老母親和他的妻子的四周,圍了一大群孩子,大的小的,都揮舞著刀叉準備在他們的肴饌上作一次殘酷的殺伐,他們簡直成了土耳其俗語中所謂的“糧秣的仇敵”。他們的父親不時地看他們一眼,好像非常贊賞這些有著尖利的牙齒和堅韌的胃的、喘著粗氣的勞動者,同時還向他們微笑著,鼓勵他們道:“吃呀,孩子們,快快長大吧!把酒壺再斟斟滿,佩娜。”于是那女用人就走到泉邊,從浸在冷水里的大酒樽里倒出酒來,把一個陶器酒壺灌得滿滿的。馬爾科把酒壺遞給孩子們的時候,總是興高采烈地說:“喝呀,你們這些淘氣鬼!”于是那酒壺就在餐桌上巡行著。大家眼睛里閃著亮光,兩頰都變得紅紅的。他嘴微張,露出了一個心滿意足的微笑。這時,馬爾科轉向妻子,看見她有點不大高興,就神態嚴肅地說:“讓他們在我面前喝點兒吧——只是別讓他們貪酒……因為我不愿意他們將來長大了變成酒鬼。” 馬爾科對于教育有一套合乎實際的看法。他的文化程度雖然不高(因為他是個老派人物),但是由于天賦的常識,他很懂得人的脾氣,知道人常常對于越是不準做的事就越是想做。為了這個理由,他常常把錢柜鑰匙交給兒子們,這樣來防止他們起偷竊的歹念。“戈喬,去把那杉木柜子打開,把我的錢包拿來!”或者,他對另一個孩子說:“孩子,從小笸籮里數出二十個小金幣,等我回來的時候交給我。” 當時社會上的習俗,在吃飯的時候,為了表示尊敬長輩,孩子們只能立著吃。馬爾科卻不理睬這種規矩,他準許他的孩子們坐著一起吃,就是有客人在座也是如此。“我要讓他們交際交際慣,”他總是這樣說,“不要變野了,看見陌生人就羞得無地自容,像安科·拉斯波切一樣。”安科·拉斯波切一見穿黑呢長褲的人就害羞得要命。 因為整天忙于營業,馬爾科只有在吃晚飯的時候,才能和他全家的人見到一面,所以,也就是只有在這個時候,他才有機會實行他那套特別的教育制度。 “迪米特爾,你祖母還沒有吃呢,你可不能先吃——你都要變成一個共濟會中古時代的反宗教秘密團體,以互助友愛為目的。當時在保加利亞,這個詞差不多與新教徒同義,指反對東正教的人物,無神論者,或自由思想者。會員了!”“伊利亞,你不要像一個屠夫似的拿刀子呀;好好地切面包,不要亂砍亂剁的。”“戈喬,你怎么像個鄉巴佬那樣敞開衣襟呀?坐下來吃飯的時候不要忘記把帽子摘掉。怎么,你的頭發長得像一個都脫拉干都脫拉干是索波特附近的一個城市,那地方的人以鄙野粗俗著稱。的農民了,快去甘科那里剪剪短,要哥薩克式的。”“瓦西爾,把你的胳膊靠攏些,整個桌子都要給你占掉了。在田里可以這樣,在這里可不行。”“阿甫拉姆,你吃完飯站起來的時候總是不畫十字,我這里不準有這種新教徒的樣子。” 不過這只是當馬爾科興致好的時候才如此;如果他不高興,吃飯時就沒有一個人敢開口了。 馬爾科非常之虔信與嚴格,他竭力用一種正規的宗教精神去教育他的兒女。每天晚上,全家的大人都必須在神龕前一起念祈禱文。每一個禮拜日或是節日,全家人都要到教堂里去——這是一個絕不容許打破的老規矩;任何一個人破了例,就會在家里引起一場風波。有一年的圣誕節前夕,馬爾科吩咐基羅到教堂里去辦神功,因為他要在第二天早晨領圣體。基羅從教堂里回來,早得可疑——他實在沒有參見神父。“你辦了神功沒有?”他父親不信似的問。“辦過了。”“交誰辦的?”“交——埃紐神父辦的。”基羅著了慌,訥訥地說。這一下就明白了,他是在撒謊,因為埃紐神父不過是一個年輕的神父,他還沒有權利給人家赦罪。馬爾科立刻就戳穿了這個謊話,大發雷霆地扭著他兒子的耳朵,拖到街上,然后一直把他拖到教堂里,交給史塔夫利老神父,說道:“神父,給這個驢子辦神功吧。”于是他就坐下來等著,一直等到神功辦完為止。 如果他的兒女有偷懶逃學等事情,那么他就更為嚴厲了。雖然他自己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但是他卻喜愛學問和學者。當時有許多熱心于新教育運動的愛國志士,在短短的時間里就使保加利亞到處開滿了學校,馬爾科也就是這些志士中間的一個。不過,對于一個在當時差不多只有農民、工匠和商人的國家,知識到底會有些什么實在的好處,這個觀念在他卻是很模糊的。馬爾科很歉疚地看到那些從學校里畢業出來的學者既找不到工作,又沒有飯吃。但是他覺得,他心底里知道一定有一種秘密的力量潛伏在學問里,它會改變整個世界。他信賴學問正如他信賴天主一樣——是毫不懷疑的;因此他就盡他的能力去提倡它。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被選舉為白拉切爾克瓦即巴爾干山南麓的索波特城,是伐佐夫的出生地,現已改名為伐佐夫格勒。在土耳其人統治保加利亞時期,土耳其人叫它白教堂,保加利亞語為“白拉切爾克瓦”。這座小城的一個校董,由于各方面對他的尊敬和器重,所以他的確一直就被選任著這個職務。在這個卑微的社會職務上,馬爾科一點不偷閑,毫不厭煩地工作著;但是他很小心地避免與官僚們發生別的關系。尤其是那些衙門土耳其行政首長的官邸。里的人物。 餐桌收拾干凈之后,馬爾科就站起身來。他的年紀五十左右,身材很高,略微有些駝背,可是體格還很勻稱。他那紅紅的臉(因為常常往來于剪羊毛場和市集,已經被風吹日曬而變得粗糙和黝黑了)有著一種嚴肅而冷漠的表情,即使在微笑的時候也如此。兩道橫臥在他的藍眼睛上的濃眉毛,又給他的豐采增加了一些莊嚴。但是另外有一種溫和、坦率和誠懇的神情緩和了那嚴肅的調子,使得他整個容貌還是顯得可親可敬的。 馬爾科在黃楊樹叢中鋪著紅色坐墊的凳子上坐下,吸著他的長煙管。孩子們分散在四下里自由自在地玩,女用人把咖啡端了上來。 這個晚上,馬爾科興致很好。他很起勁地看著他那些吃得好、養得胖的孩子們喧嘩嬉鬧。他們玩耍的花樣時時在改變,而他們的腳步聲和嬉笑叫囂聲也愈來愈響,正像一群麻雀在樹叢里游戲。但是這個天真而快樂的游戲不久就發展成為一種嚴重的狀態;叫聲變得憤怒起來了,小手激烈地伸起來威脅著了,小拳頭你打過來,我打過去,一個愉快的音樂會登時變作一場七嘴八舌的爭吵。于是勝利者和失敗者——大家都奔向他們的父親,急于去替自己辯護,或者訴苦。一個奔到祖母身邊去尋求保護,另外一個就奔向他母親身邊去找幫手。這時候,馬爾科就從一個不偏不倚的旁觀者的地位,忽然擔任起審判官的職務來了。他有權利和責任判斷誰是誰非。但是,他完全不顧一切法律的程序,對于原告被告雙方的控訴全都不要聽,干脆就宣布并執行了他的判決——撫摸幾下這個孩子的腦袋,以示安慰;扭扭那個孩子的耳朵,以示懲罰。但是對于那幾個小的(受了委屈的孩子們)往往就親吻一下來適應這種情況的需要。 于是一切又都歸于平靜,但那已被喧嚷聲驚醒的睡在祖母伊凡妮查懷里的*小的孩子哭了起來。“別作聲,寶寶,別作聲,要不然土耳其人就會來把你抓走的。”祖母伊凡妮查一邊輕輕地搖著那孩子,一邊低低地說。可是這又引起了馬爾科的不快。他說:“媽,可別再拿土耳其人來嚇唬孩子們,你這樣就只會把他們養成一些膽小的人了。”那祖母說道:“是啊,是啊,我就是這樣子,為什么我不該這樣說呢?那些土耳其人不是夠可怕的嗎?讓老天爺把他們消滅干凈吧!我已經七十歲,快要入土了,看來,我是活不到那幸福的一天了,真是死也難瞑目啊!”于是小彼得就接口說:“啊!奶奶,等我和瓦西爾哥哥,還有格奧爾基哥哥長大起來,我們一定拿鐮刀去把土耳其人殺個精光!”“你一個都不留下他們嗎,親愛的?” “小阿森怎么了?”馬爾科問剛從屋子里出來的妻子。“現在他退燒了,已經睡熟了。”她回答說。“為什么讓他去看這種事情?現在弄得他生病了。”那老祖母埋怨著說。 馬爾科皺著眉頭,一聲都不響。在這里,著者必須交代明白,原來小阿森是在學校窗子里望見了人們把那個沒有頭的尸體,那個漆匠甘喬的兒子,從田野里抬到教堂院子里的時候嚇壞了,因此得了驚風癥。馬爾科趕忙改變了話題,對孩子們說:“好吧,孩子們,我要你們大哥哥給我們講一個故事,然后你們一起來唱個歌。瓦西爾,老師今天教了你些什么,講給我們聽聽。”“今天講了一課世界歷史。”“好的,講給我們聽。”“是關于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法蘭西王路易十四為了他孫子繼承西班牙王位而與西歐諸國進行的戰爭,起于一七○一年,訖于一七一三年。“什么,講那些西班牙人嗎?別說了,我的孩子,那沒有什么意思……給我們講些俄國的事情吧。”“哪些事情?”瓦西爾問。“譬如,關于伊凡雷帝的故事,或者那個放火燒掉莫斯科的波拿巴即拿破侖。的故事。” 馬爾科還沒有說完話,院子的黑暗角落里忽然有了窸窸窣窣的聲音,墻上有好幾片瓦噼噼啪啪地砸下來。大大小小的雞都嚇醒了,咯噠咯噠地叫起來,到處亂飛亂撲。那個正在把晾在外面的那些洗過的東西收進去的女用人驚喊著:“有賊,有賊!” 院子里的情景立刻變得非常慌亂。婦人們都躲進了屋子;孩子們也不見了;只有馬爾科,他不是一個膽小的人,站了起來,對那發出響聲來的黑暗角落察看了一眼之后,就跑進屋里,每只手抓了一管手槍,立刻反身出來,急忙向馬廄奔去。 他這個與其說是果斷,不如說是魯莽的動作,敏捷得使他的妻子來不及細想和攔阻他。她所能做到的只是低聲叮囑他小心些,但就連這個聲音也被那條驚怒得閃在井邊的看家狗的狂吠所掩蓋了。
軛下/外國文學名著叢書 作者簡介
作者: 伊凡·伐佐夫(1850—1921)保加利亞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和詩人。1872年發表第一首成名詩篇《松樹》。著有杰作長篇小說《軛下》(1894)。他的作品題材廣泛,語言生動,描寫細膩,充滿激情。他認為“真正的詩人是人民和時代的忠實反映者。” 譯者: 施蟄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原名施德普,字蟄存,常用筆名施青萍、安華等,浙江杭州人。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教育家,曾任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