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西方哲學史(增補修訂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07788
- 條形碼:9787100007788 ; 978-7-100-00778-8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方哲學史(增補修訂版) 本書特色
本書包括希臘哲學、中古哲學、近代哲學、增訂本補遺四部分。包括:自然哲學、知識和行為問題、重建時期、倫理問題的探討、斯多葛主義、基督教神學的興起、經院哲學的開端、經院哲學的唯實論的發展等內容。
西方哲學史(增補修訂版) 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希臘哲學、中古哲學、近代哲學、增訂本補遺四部分。包括:自然哲學、知識和行為問題、重建時期、倫理問題的探討、斯多葛主義、基督教神學的興起、經院哲學的開端、經院哲學的唯實論的發展等內容。
西方哲學史(增補修訂版) 目錄
序論
**編 希臘哲學
**篇 自然哲學
**章 早期希臘思想的起源和發展
第二章 前智者學派哲學的發展
第三章 實體問題
第四章 數的問題
第五章 變化的問題
第六章 變化的解說
第二篇 知識和行為問題
**章 智者時期
第二章 蘇格拉底
第三篇 重建時期
**章 柏拉圖
第二章 亞里士多德
第四篇 倫理問題的探討
**章 概觀
第二章 伊壁鳩魯主義
第三章 斯多葛主義
第四章 懷疑主義和折中主義
第五篇 宗教運動
**章 猶太希臘哲學
第二章 新柏拉圖主義
第二編 中古哲學
**篇 基督教神學的興起
**章 基督教的開端
第二章 基督教神學的發展
第三章 奧古斯丁的宇宙觀
第二篇 經院哲學的開端
**章 黑暗時期
第二章 中世紀的精神和基督教哲學
第三章 約翰??司各脫??伊里杰納
第四章 一般概念的問題唯實論和唯名論
第三篇 經院哲學的唯實論的發展
**章 坎特伯雷的安瑟倫
第二章 彼得??阿貝拉和十二世紀的經院哲學家
第三章 神秘主義和泛神論
第四章 不安的征兆
第四篇 經院哲學的鼎盛時期
**章 阿拉伯哲學
第二章 亞里士多德的卓越地位
第三章 托馬斯??阿奎那
第四章 反經院哲學的傾向:神秘主義、泛神論和自然科學
第五篇 經院哲學的衰落
**章 約翰??鄧??司各脫
第二章 唯名論
第三章 神秘主義
第四章 自由思想的發展
第六篇 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
**章新啟蒙思潮
……
第三編 近代哲學
增訂本補遺
西方哲學史(增補修訂版) 節選
智者這個詞原來指聰明而有才能的人而言,但是,在這個時期它指的是職業教師。他們周游各地,收費教授思維和辯論術,為青年人從事政治生活作好準備②。他們以熾烈的熱情從事這項工作。據說普羅塔哥拉對一個青年說,“如果你跟我學習,就在這一天,你回去時會比你來時變得更好。”蘇格拉底問他將怎能做到這一點,他回答說,“如果他來到我這里學習,他將學會他想要學的東西。這就是謹慎小心地對待公私事務。他將學會很好地處理家務,能使其言論行動符合國家事務的*大利益!雹蹫榱耸棺约哼m合一種事業,一個青年人必須精通辯論、文法、修辭和演說。智者開始抱有實用的目的來研究這類課題,從而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他們還注意道德和政治問題,促進對倫理學和國家學說作比較有系統和深入的研究。隨著這時代道德熱誠衰退,冒險求成的欲望加強,某些后期智者急于使其門徒有所成就,往往趨于極端。教學的目的變成了用正當方式或卑鄙手段在辯論中壓服敵手,混淆是非,使他為各式各樣的邏輯謬誤所困擾,在嘻笑的人群中顯得滑稽荒唐! ∧菚r代在很大程度上為哲學所培育的批判精神開始反過來影響哲學本身,一時引起對形而上學思辨的輕視。思維自行估量,發現自己有缺陷;哲學自掘墳墓。大家議論說,對實在的本質問題所作的答案,沒有兩個哲學家的意見一致。有的人說它是水,別的人說它是氣,說它是火,說它是土;還有的人說它是所有這些東西。有人說變化不可能,另外有人說,惟有變化,別無他物。如果沒有變化,就不能有知識:我們不能說什么東西有什么性質,一怎能變成多?如果一切都在變化,也不能有知識;沒有什么東西一成不變,我們怎么能說什么東西有什么性質?如果像某些人所主張的,只有事物影響我們的感官時,我們才認識事物,我們還是不能得到知識,因為我們不能把握事物的本性。所有這些論點歸結為我們不能解決宇宙之謎。智者開始懂得這樣的真理,人的思想是認識過程中的重要因素。在他們以前的思想家認為人類的理性能夠獲得真理。盡管他們有批判的銳敏的眼光,他們卻忘記了批判智慧本身。現在智者著眼于能認識的主體,并得出結論,肯定知識有賴于具體的認知者。在一個人看來是真的,對他來說就是真的;沒有客觀真理,只有主觀意見。所以普羅塔哥拉這樣教誨人,“人是萬物的尺度”,那就是說,在知識方面,人以自己為準則。這種理論上的懷疑主義很快導致倫理上的懷疑主義,導致在行為上人以自己為準則的觀點。如果知識不可能,關于是非的知識就不可能,就沒有公認的是非;良知無非是由主觀來確定的。這樣的結論不是早期智者如普羅塔哥拉(約生于公元前490年)和高爾吉亞等人所作的,而是由某些比較年輕的激進派如波拉斯、特拉西馬庫斯、卡利克勒斯和歐提德穆斯得出的,他們是柏拉圖《對話》中的發言人。在他們看來,道德不過是協約,代表那些有權力把自己的要求強加于其同代人的意志。道德法規違反“自然”。有些人認為,法是由弱者、大多數人制定的,用來約束強者、“*優異者”,阻撓*適宜的人取得應有的東西:因此法侵犯了自然正義的原則。自然權利是強者的權利。另外一些人認為法是一種階級立法,是由少數,強者和有特權的人制定的,用來保護他們自己的利益。那就是說,別人守法,對超人一等的人有利,使他們犯法而能夠得到更多的好處。 在柏拉圖對話《高爾吉亞》中,卡利克勒斯說:“法的制定者是占人口大多數的弱者。他們制定法規,進行表揚和譴責,著眼于自己和為自己的利益威脅那些較強的和能夠勝過他們的人,使其不能超越他們。他們說不誠實是可恥和非正義的,所謂非正義一詞是指一個人想得到比他鄰人較多的東西而言。他們自知處于劣勢,我猜想他們十分喜歡平等。因此,要比大多數人多有所得的奮發的干勁照例被認為可恥和不正當的,被稱為是非正義的。而自然本身卻揭示應該讓優秀者比卑劣者、強有力者比弱者多有所得;她還多方證明在人和動物中間,確實在各城市和各民族中間,正義在于優秀者統治卑劣者,比卑劣者擁有較多的東西。如波斯王薛西斯入侵希臘,或者他的父親侵犯西塞亞國人,是根據什么正義的原則?(不要說還有其他無數的例證。)沒有。他們遵循自然行事,出乎天理,依據自然法規:大概不是依據人為的法規,人為的法規是由人創造出來而強加于人的。從青年時起抽出*優秀*強壯的人,像馴養小獅子一樣來馴養他們,用這種言辭來誘導他們,告訴他們必須滿足于平等,平等是光榮和正義的。如果有人有足夠的力量,他就會掙脫、沖破和逃出這一切,踐踏所有那些信條、魔法和符咒以及違反自然的法規:奴隸會起來造反,變成我們的主宰,自然正義之光將照射于四方。” ……
西方哲學史(增補修訂版) 作者簡介
弗蘭克??梯利(1865-1934),美國著名哲學家和哲學史家,曾任教于密蘇里州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康乃爾大學。在大學講授哲學史多年。以其講義為基礎編寫的哲學史著作《西方哲學史》一書在西方哲學界頗受好評,已成為美國各大學哲學系廣泛采用的哲學史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譯者簡介: 葛力,教授。1941年獲燕京大學哲學碩士學位。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先后在四川大學、成都燕京大學、南京金陵女子大學任都教。1953年獲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1954年任中共中央馬列學院教員。后任中共中央學校教授、中華全國外國哲學史學會顧問、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著有《十八世紀法國唯物主義》,主編《現代外國哲學》,譯有《西方哲學史》。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