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協商民主與中國文化傳統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9134989
- 條形碼:9787209134989 ; 978-7-209-1349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協商民主與中國文化傳統 內容簡介
自從走上現代化道路以后,中國始終面臨著一個重大的命題,那就是如何理順傳統與現代化之間的關系。這一問題尤其因為中西文化傳統之間的巨大差異而更形復雜化,由此交雜為“古今中西問題”。 近代以來持續至今的文化焦慮很大程度上都發源于此一問題,《協商民主與中國文化傳統/統戰理論研究叢書》將以中國的協商文化傳統為切入點對此一問題做出回應。 《協商民主與中國文化傳統/統戰理論研究叢書》的結尾部分則結合歷史文化脈絡與當下語境,思考當前中國協商民主建設面臨的深層問題及其可能的出路。
協商民主與中國文化傳統 目錄
**章 民主與協商民主
**節 民主及其古今之變
第二節 西方現代民主制度及其主流理論模式
第三節 協商民主在西方的興起及其理論特質
第二章 中國的協商民主與協商文化傳統
**節 協商民主與中國的相遇
第二節 協商民主的中國特色
第三節 中國的協商文化傳統及其現代轉化
第三章 中國的協商治理傳統
**節 大一統政治秩序與協商治理
第二節 中央協商治理
第三節 地方協商治理
第四章 中國的協商文化理念
**節 整體關聯的思維方式與“大一統”“家國同構”
第二節 “和”文化
第三節 民本思想
第五章 現代協商因素的成長與社會主義協商民主
**節 政治重心的重建
第二節 現代協商因素的成長
第三節 政治協商與協商民主
結語
參考文獻
協商民主與中國文化傳統 節選
《協商民主與中國文化傳統/統戰理論研究叢書》: 第三,中西協商民主都追求公共利益實現和共識的達成,以此增強政治合法性。在西方,利益集團政治導致民主政治更類似一種討價還價的市場,由于不同集團的政治影響力不同,集團利益博弈的結果并不是公平的。另一方面,過分追逐私人利益和短期利益可能會導致公共利益、長遠利益被忽視。協商民主則致力于通過協商過程來尋求公共的善,在協商民主視域下,政治過程不是人們圍繞各自利益進行討價還價的過程,而是圍繞公共事務進行慎思明辨的過程。在這種辯論過程中,人們會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從而可以不斷向共識靠攏。就中國的情況來說,由于社會利益和價值觀念的分化,不同群體的訴求也出現了很大的差異,甚至出現了大量的矛盾和沖突,這迫切需要政治過程能夠包容和協調不同的利益訴求。但顯然中國目前還不具備利益集團政治的條件,黨的一元化領導仍然是中國社會主義*本質的特征和政治前提。因此在中國政治中對公共利益和共識的追求必須體現于黨的領導過程中。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中國共產黨要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顯然這種“根本利益”不會是個別利益的單純加總,而只能從社會公共利益、中國發展的長遠利益來理解。按照這種理解,中國共產黨必須超脫出各種具體利益,私人利益、群體利益、短期利益之上,代表公共利益,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就共識方面來說,黨的思想領導中的一個重要維度就是向人民群眾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的主張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使其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和黨的群眾路線要求,中國政治中的共識不僅僅是社會自下而上達成的,還要體現執政黨的意志,發揮執政黨的引領作用。正是基于此種政治邏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協商民主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黨的群眾路線包括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兩方面。從群眾路線來看,協商民主可以成為黨聯系群眾的一種重要制度形式,一方面是自下而上地吸收和整合群眾的意見,另一方面是自上而下地引領教育群眾。在利益和價值觀念多元分化的形勢下,中國共產黨必須克服權力過于集中的領導體制的弊端,加強政治過程中的社會參與和互動,通過發展協商民主來使黨和政府的決策更能凝聚社會共識,從而實現社會和諧的治理目標。因此,雖然中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背后的政治邏輯與西方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但在追求公共利益和凝聚社會共識方面還是存在一定共性的。 雖然中西協商民主存在著一些共性元素,但中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制度邏輯和社會基礎明顯不同于西方。 **,中西方協商民主的制度背景不同。西方的協商民主建立在西方基本的民主制度框架之上,而中國的協商民主則建立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之上。按照主流的認識,西方的協商民主并非對既有民主理論和制度實踐的替代,而是一種補充和修正。協商不可能取代投票,事實上當協商無法達成共識時,*終仍然不得不依賴多數決定規則。協商民主理論雖然在規范層面對現有民主理論和實踐提出了挑戰,但在制度建構方面并沒有超越西方現有民主制度框架,競爭性的政黨制度、選舉制度、代議制度、分權制衡制度這些基本的制度設施也構成了西方協商民主討論的制度背景。但在中國,協商民主發展的制度背景明顯不同。按照憲法規定,中國的國家性質是人民民主專政。人民民主首先體現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國的*高國家權力機關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也構成了我國的政體。中央人民政府、*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檢察院和國家監察委員會都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接受其監督。因此,中國并不實行三權分立,立法權與行政權、司法權之間并非并立的關系,也不是制衡的關系,而是由立法機關來產生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在政黨制度方面,中國實行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中國的政黨制度并非競爭性的政黨制度,而是合作型的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權被寫入憲法序言,憲法同時規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的特征。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政治中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這樣無論是人大、行政、司法還是監察機關都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可見推動中國政治制度運轉的關鍵力量是中國共產黨。 ……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