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唐伯虎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66316
- 條形碼:9787214266316 ; 978-7-214-2663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伯虎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采取知人論世的方法對目前學界唐伯虎研究中的薄弱環節做出深入探討。在唐伯虎的生平考述中, 對唐伯虎的理想、唐伯虎豫章之行的史實做專題研究。在唐伯虎的交游考述中, 主要從地域特色、身份特點、交游關系來分析探討唐伯虎交游圈的情況。在唐伯虎的文集版本考述中, 重點梳理明版唐伯虎集之間的關系, 并探討各個版本的優缺點。在唐伯虎的詩文研究中, 主要探討唐伯虎對待詩歌的創作態度, 以及《詩經》對唐伯虎詩歌創作的明顯影響。在唐伯虎曲詞文賦研究中, 主要探討這些體裁的不同藝術價值。
唐伯虎研究 目錄
**章 唐伯虎的人生理想與豫章之行
**節 唐伯虎的人生理想辨析
第二節 唐伯虎豫章之行考辨
第二章 唐伯虎交游考述
**節 唐伯虎交游特點
第二節 唐伯虎交游方式及交游活動對唐伯虎之影響
第三節 唐伯虎交游與科舉考試
第四節 《致納齋》考述
第三章 唐伯虎文學著述考
**節 明代刊刻的唐伯虎集
第二節 同一系統各版本之間異同、優劣及其關系
第三節 不同系統本之間的關系
第四節 幾種署名唐伯虎著作真偽考辨
第四章 唐伯虎詩歌研究
**節 唐伯虎的詩歌創作態度辨析
第二節 唐伯虎詩歌對《詩經》的借鑒
第三節 唐伯虎詩歌的主題取向
第四節 唐伯虎詩歌的藝術風格
第五章 唐伯虎曲詞文賦研究
**節 唐伯虎的散曲
第二節 唐伯虎的詞文賦
后記
參考文獻
附錄
唐伯虎研究 節選
《唐伯虎研究》: 唐伯虎是如何反應的呢?關于此點,徐咸、何良俊、王世貞的記載未涉及。袁袠說:“伯虎堅辭,不可。”可知唐伯虎對此請是推辭的,但沒有成功。 寧王以謙恭之禮豐厚之金把唐伯虎請到了豫章,唐伯虎在豫章都做了什么呢?何良俊說:“既至,處以別館,待之甚厚。”看來寧王待唐伯虎不薄,給唐伯虎安排了專門的住處,待遇也很優厚。雖然我們不知道待遇優厚到何種程度,但從同時被請去的章文身上,或許也可以推測一二。章文(1491-1572),字簡甫,長洲人。其先祖為閩人,后徙吳。章家趙宋時已負善書名,兼工鐫刻。章文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有名的鐫刻藝術家,章文的鐫刻藝術成就更高。寧王也把章文請到了豫章,王世貞《章篔谷墓志銘》中記有:“寧庶人國豫章,慕叟能,而羅致邸中。與故知名士唐伯虎、謝思忠偕。”①可知唐伯虎與章文、謝思忠等人在寧王處有交往。寧王謀反時曾挾章文、謝思忠同行,二人想脫身“不得,至中道,乃盡出所賜金帛予守者,弛之夜分,借跳宵行亂軍中,幾死者數矣。裸袒二千里而歸”。②章文在寧王叛亂時被挾持同行,中道以寧王所賜金帛打通守者得以脫身,可知金帛數量應當相當可觀,不然守者豈能冒險將兩人放走。由此可推測,寧王經常賞賜給章文他們不菲的財物。后來章文在寧王死后十年重游豫章寧王府,還“徙倚嘆息,歌《黍離》之章,作羊曇慟”。③“《黍離》之章”,典出《詩經·王風》,此篇歷來被視為是悲悼故國的代表作;“羊曇慟”,典出《晉書·謝安傳》,歷來也是被視為感念舊恩的典故。章文在經歷了亂離中裸袒兩千里歸家的慘痛遭遇后,還能做出如此之舉,可見寧王當時對待他是非常之優厚的。章文僅僅善鐫刻,就得以如此優待。寧王對唐伯虎的優待,應該是比章文還要高的。寧王都讓唐伯虎做什么呢?徐咸說:“日與賡詩論畫。”從《明史》卷一一七記寧王“善以文行自飾”①來看,寧王也是個風雅之人,每天和唐伯虎和詩論畫也是有可能的。但和詩論畫顯然不是正務,無奈諸多筆記史料都對唐伯虎在豫章的政治行為未作記載。黃周星《補張靈崔瑩合傳》中說寧王請唐伯虎去,是因為寧王選了十位美女要送給好色的正德皇帝,請唐伯虎是為了讓他畫“十美圖”,唐伯虎的仕女畫在明代確實堪稱一流,或許小說家所言也并非完全子虛烏有,可能也是有依據的。但唐伯虎在豫章確實也很受歡迎,他游覽風景名勝滕王閣和許旌陽的道觀,曾作有《許旌陽鐵柱記》。他還對主動修筑荷蓮橋為民造福的內相喻公大為贊嘆,作有《荷蓮橋記》。他還去拜會過同年參加進士考試的王秩。可見除了寧王的公干以外,唐伯虎在豫章也有一些交游活動。 唐伯虎如何知道寧王有反意的呢?徐咸說寧王于“酒間語涉悖逆”。談著談著就說到他未竟的事業上去了,看來唐伯虎曾經歷過寧王的語言暗示。袁袠說“至則陰知將有淮南之謀”。“陰知”指暗地里知道,但對于如何暗地里知道的卻未作交代。結合乾隆本《昆山新陽合志》卷二十人物所記來看:“王秩字循伯,弘治己未進士。官江西副使備兵南贛時,寧庶人有異志,秩謂家人日:‘王志滿氣揚,必且為亂,不出十年矣。’時唐寅客王所,秩微示意,寅始佯狂以歸”。②看來是王秩暗示給了唐伯虎,王秩是己未年進士,唐伯虎則是己未年科場案的犧牲品,二人或許在參加進士考試時相識。袁袠所說的“陰知”,或許指的是王秩的暗示。何良俊說:“六如居半年余,見其所為多不法,知其后必反。”據此說唐伯虎是親眼目睹了寧王的諸多不法行為之后,自己作出的判斷。結合當時的史實來看,這種情況也是很可能發生的。正德九年(1514)六月,寧王密令劉吉等招募大盜楊清、李甫、王儒等百余人人府,稱為“把勢”。收買鄱陽湖大盜楊子喬等人,縱容他們劫掠商民。八月,他還無理要求巡撫以下的地方官穿戴朝服參見,遭到巡撫俞諫的拒絕。這些事情雖然發生在唐伯虎去豫章之前,但可見寧王已經在護衛再度恢復后開始有不法行為了。我們相信,這種行為在唐伯虎秋天到來之后很可能有愈演愈烈之態勢。這使得唐伯虎有條件做出自己的判斷。 當唐伯虎知道寧王的不法用心之后,如何遠禍全身應該是他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怎樣才能遠禍全身呢?徐咸說寧王一跟他談謀反之事“寅即佯狂不答,或作喪心狀,遇人若泄其謀者”。看來唐伯虎采取的是裝瘋賣傻的方式,變被動為主動,以瘋傻的狀態“遇人若泄其謀者”,逼得寧王不得不趕緊把他清理出去。 ……
唐伯虎研究 作者簡介
買艷霞,女,文學博士,現為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曾在《文獻》《東南大學學報》《山西大學學報》《文史知識》《名作欣賞》等刊物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