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清華社會科學(第3卷第1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4187
- 條形碼:9787100204187 ; 978-7-100-20418-7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華社會科學(第3卷第1輯) 內容簡介
清華社會科學》第3卷輯共分四個模塊,分別為“靠前政治專題”“國家治理的歷史維度專題”“民國政治與社會思想專題”和“論文”,共收錄了“回望民國靠前關系研究”“靠前組織的‘去政治化’:制度理性與謙抑性品格”“論郡縣制國家的縱向約束機制”“再造縣政:中國現代國家興起中的縣政治理”“忘情政治:論蕭公權的低調憲制觀”“學科新造:中美社會學先驅嚴復與吉丁斯比較研究”“但丁政治哲學中的四座城”“宗族文化與地域商幫貿易模式——明清時期徽商興衰分析”等多篇論文,共約30萬字,分別從不同領域詮釋和解釋了中西方社會中不同領域的各種理論和經驗現象,回應了各學科的經典命題,問題意識明確。
清華社會科學(第3卷第1輯) 目錄
專題:國際關系研究的回望與展開
3 回望民國國際關系研究 /任 曉
37 中、美、俄三邊關系的演進現狀與前景 /馮紹雷
59 拜登執政、美對外政策調整與中美關系 /刁大明
82 國際組織的“去政治化”:制度理性與謙抑性品格 /劉蓮蓮 姜孜元
專題:國家治理的歷史維度
129 論郡縣制國家的縱向約束機制 /曹正漢
151 再造縣政:中國現代國家興起中的縣政治理 /狄金華
專題論文
213 但丁政治哲學中的四座城 /吳 飛
261 宗族文化與地域商幫貿易模式——明清時期徽商興衰分析 /孫圣民 洪靜瀾
291 學科新造:中美社會學先驅嚴復與吉丁斯比較研究 /陳心想 董書昊
清華社會科學(第3卷第1輯) 節選
《清華社會科學(第3卷第1輯)2021》: 五、邊疆和涉邊疆外交的研究 近代以來,歐美列強紛紛闖入中國,攫取權益,致“邊患”和邊疆問題日益突出,這一情形延續至民國時期,不能不引起學人的關注和研究。學者張鳳岐有云,“近年以來,國人漸知中國邊疆問題之重要,僉以我國領土喪失,均起于邊疆;而外侮之來,又以邊患為*烈!推言其故:則人事因循與環境阻礙,各居其半。言人事,則政府忽于殖邊與國人缺乏邊疆之認識;言環境,則交通梗阻,種族復雜,強鄰侵略,實為萬階”。張維翰序文則指出,“數年以來,政府與國人已漸注重邊疆問題,唯關于云南對外關系尚無系統之著述”。張鳳岐感于此,欲于西南邊疆,進行一系統的論述,撰成《云南外交問題》。該著以歷史之眼光,作云南外交實際問題之探討。材料則取自中西官書檔案,旁征各家權威作品,再留心滇省實況,觀察訪問。滇緬界務、滇越商約之材料,則采自主持地方外交當局之官方報告。總計研討調查,前后凡十余年,五易其稿而成,為一部力作。 在西北方向上,則有劉伯奎著《新疆伊犁問題研究》,1943年出版。該書對于帝俄時代的遠東政策,及俄國占領伊犁及其交涉之始末,均有很詳盡的論述。在當時,中國已面臨一個新的時代,就對外言,英美各國已與我國訂立平等新約,中國已躋于強國之林;就對內言,積極建設新疆,得以早日完成抗戰建國的偉業。伊犁問題,于此闡明。 東北是“邊患”中十分突出的部分,殆無疑問。在北方學人中,*早注意到東北問題的,乃是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他于民國十六年組織了一個東北考察團,南開教授蔣廷黻、蕭淑玉等十余人參加,到東北考察了一個多月,歸來后組織了一個東北研究會。蔣廷黻之對東北邊患著手研究,與此次東北考察大有關系。‘九一八’事變發生后一年又三個月,蔣的《*近三百年東北外患史》也在《清華學報》出現了。他于日患之外,又強調了東北的俄患,……” 當然,以東北問題之突出,注意研究的不乏其人,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中東鐵路問題。中東鐵路系依照1896年中俄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授予華俄道勝銀行承辦中東全路建筑事宜。換言之,是由俄人所組織的華俄道勝銀行,向中國政府承辦這條鐵路的建筑事宜,而非由俄國政府經營。合同訂立以后,于1897年開始建筑,至1903年7月1日,便能全路通車。……當俄人建筑中東路,在俄人心目中,并非以商業的性質視之,而是當作東方侵略的通路,軍事交通的工具。就此相關的問題,世界周報社編成《中東路事件》一書,敘其來龍去脈,并加評述。 此外,更有華企云撰述總論性的《中國邊疆》。該書為新亞細亞學會“邊疆叢書”之一種。根據出版者的說法,自從晚近日侵東北,俄攫外蒙古,英寇康藏,法窺滇邊以來,國中人士都高瞻遠矚地把目光移到了邊疆方面,寢假而“到邊疆去”的呼聲洋溢盈耳地經人鼓吹起來。不過到邊疆去是有先決條件的,就是中國邊疆無論其以往情形、現在狀況、四周環境、國際關系以及日俄英法等帝國主義為對于滿蒙康藏怎樣的垂涎覬覦、乘隙蠶食,都非要有確切的認識不為功。因此,而有該書對整個中國邊疆實況的撰著,甫一出版,大受歡迎,首印5000冊不數月間即售罄,可見邊疆問題受到社會關注的程度。不止此也,著者華企云還撰有《滿蒙問題》《新疆問題》《西藏問題》《云南問題》《實業計劃之邊疆建設》《滿洲問題》《蒙古問題》等專論性著述,其對中國邊疆諸問題的廣泛研究,于此可見。 而在劉思慕看來,中國關于邊疆問題的新書,他認為遺憾的地方,**就是大多數的著作不免帶有偏狹的民族主義的觀點,對于邊疆問題的因果關系,未能作充分的、嚴正的剖析。第二,有一部分著作又嫌蕪雜,雖可供給我們以相當的材料,但未能給我們以一個明了的觀念。他因而提筆撰寫了《中國邊疆問題講話》(生活書店,1937年),其特點是提綱挈領、簡明扼要、敘述清楚。 抗戰期間,四川的華西大學與因戰事綿延而遷來的金陵大學、金陵女子大學、齊魯大學和燕京大學在成都華西壩聯合辦學,五大學為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推動了邊疆研究的復興,改變了中國邊疆研究的格局。其中的代表是以李安宅為首的華西大學邊疆研究所。 以上五個方面,大體反映了民國時期國際關系研究的主要狀況,當然并沒有窮盡。總體而言,民國時期是中國國際關系學的初創期,產生了若干優秀的學術產品,同時也出現過不少較一般的產品。這種情形,在任何一個國家和任一特定國家的不同時期都是正常的。得益于民國時期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氛圍,民國國際關系學人的確做出了若干杰出的學術工作,今人應該看到并予足夠的肯定。正如學者彭國翔所說,“在我看來,假如民國學術至今仍然值得追慕,或者說需要在效法的基礎上力求發揚,*根本的一點就是‘融匯中西’這一為學之方”。正因了“融匯中西”四字,民國國際關系學人尤其在兩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 ……
清華社會科學(第3卷第1輯) 作者簡介
應星,男,1968年生于重慶市,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研究生學歷,博士生導師,教授,著名政治學者。現任《清華社會科學》主編,主要著作有《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氣”與抗爭政治》《村莊審判史中的道德與政治》《農戶、集體與國家》《新教育場域的興起:1895—1926》等,在《社會學研究》《社會》《開放時代》等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