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石黑一雄訪談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788378
- 條形碼:9787532788378 ; 978-7-5327-8837-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石黑一雄訪談錄 本書特色
本書精選了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的十八篇訪談,包含他與來自紙質新聞媒體、廣播和學術機構的全球各地采訪者之間或是輕松的交談,或是深入系統的哲學對話,形式多樣,風格迥異,充分展現出作家跨度長達四分之一世紀的寫作生涯中的重要方面。如果你對石黑一雄的文學世界饒有興趣,那就肯定不能錯過這本書!
石黑一雄訪談錄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生平大事記、石黑一雄訪談格列格里·梅森/1986年、對話石黑一雄克里斯托弗·畢格斯比/1987年、戴維·塞克斯頓對話石黑一雄戴維·塞克斯頓/1987年、動態速遞: 石黑一雄格雷厄姆·斯威夫特/1989年、石黑一雄在多倫多蘇珊娜·科爾曼/1989年、當今世界的小說家: 對話石黑一雄和大江健三郎/1989年等。
石黑一雄訪談錄 目錄
目 錄
引言
生平大事記
石黑一雄訪談
格列格里·梅森/1986年
對話石黑一雄
克里斯托弗·畢格斯比/1987年
戴維·塞克斯頓對話石黑一雄
戴維·塞克斯頓/1987年
動態速遞:石黑一雄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1989年
石黑一雄在多倫多
蘇珊娜·科爾曼/1989年
當今世界的小說家:對話
石黑一雄和大江健三郎/1989年
訪談石黑一雄
艾倫·沃達和基德·赫辛格/1990年
唐納德·斯威姆訪談石黑一雄
唐納德·斯威姆/1990年
石黑一雄對話瑪雅·雅吉
瑪雅·雅吉/1995年
石黑一雄:混亂的隱喻
皮特·奧利瓦/1995年
石黑一雄:扎根一隅之地
迪倫·奧特·克里德/1998年
石黑一雄:索邦大學講座
弗朗索瓦·加利/1999年
石黑一雄
羅恩·霍根/2000年
石黑一雄訪談
布萊恩·謝弗/2001年
石黑一雄訪談:理想主義之于才智
辛西婭·黃/2001年
石黑一雄
路易斯·伯奇·弗魯姆克斯/2001年
莫失莫忘:石黑一雄印象
約翰·弗雷曼/2005年
與石黑一雄漫談人生和藝術
辛西婭·黃和格蕾絲·庫拉米特/2006年
石黑一雄訪談錄 節選
格列格里?梅森/1986年 石黑一雄訪談 ◎ 格列格里?梅森/1986年 原載于《當代文學》,第30卷,第3期(1989年秋季刊)。威斯康星大學出版社授權轉載。 1987年1月,石黑一雄確立了在英國青年小說家中的領軍地位。憑借第二部小說《浮世畫家》,他摘得英國現金獎勵*高的文學獎項——惠特布萊德年度*佳小說獎。石黑一雄1954年出生于長崎,五歲離開日本,至今再未返回故國。在很多方面,他已經成為徹頭徹尾的英國人,但是身為作家,他還是大量取材于童年時代早期對日本的記憶和他的家庭教育,并從五十年代優秀的日本影片中借鑒良多。 在發表一些短篇故事后,很快石黑便在1982年以小說處女作《遠山淡影》聲名鵲起!哆h山淡影》獲得英國皇家學會頒發的溫尼弗雷德?霍爾比獎,并被翻譯成了十一種語言。石黑一雄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人稱敘述者——中年日本女性悅子。她在二戰結束后背井離鄉移居英國三十來年。受到不久前長女自殺的重創,悅子講述了她的親身經歷和一位神秘朋友的故事,這位朋友是悅子戰后離開長崎前結識的。悅子詭秘的回憶充滿了跳躍和內在的前后矛盾,撲朔迷離,引人入勝,慢慢引出的真相令人不安卻又欲罷不能,而這一真相與敘事者的視角巧妙地融為一體。 石黑的第二部小說《浮世畫家》以四十年代晚期日本為背景。主人公小野是位上了年紀的畫家,在日記的撰寫過程中慢慢領悟到早年的虔誠信仰使自己深陷日本近代史中無法自拔的荒謬之處。結尾淡淡的諷刺既羞辱了小野,又使其不失尊嚴,他代表的是一類滑稽的世人形象,悵然囿于自我的眼界。再一次,**人稱視角幫助石黑巧妙化解了線性情節的束縛。作者又一次展現出過人的風格掌控能力,使一部純正英國基調的作品中流露出神秘的東瀛味道。 本次訪談于1986年12月8日在石黑先生位于倫敦南部的家中進行。整個訪談中,石黑對自我進行了*敏銳的詮釋和*嚴苛的評判。他對小說的創作技巧精益求精,對自己的創作目的和手法有著清醒的認識,這使得本次訪談成為了解和解讀其作品的寶貴資料。 格列格里?梅森:1960年你們全家從日本移居英國,這對你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什么樣的影響? 石黑一雄:我的父母在行為處事方面仍然相當日本化。由家人撫養長大意味著你會以家族的方式行事。我仍然和父母用日語交流,只要一踏入家門,我就會立刻切換成日語。不過我的日語不太好,和五歲小孩的水平差不多,夾雜著英語單詞,詞語的形式總是錯誤百出。除此之外,我接受的是典型的英式教育。我在英格蘭南部長大,就讀于典型的英國學校。在肯特大學,我學習哲學和英語;在東英吉利大學,我讀了創意寫作的碩士課程。 梅森:你是否覺得自己遵從某種特定的創作傳統? 石黑:我認為很大程度上我遵從的是西方傳統。每次看到有評論家對于我的日本身份大作文章,試圖提到兩三個他們偶有耳聞的日本作家,并把我和三島由紀夫之類的日本作家相提并論時,我就覺得很好笑。這樣的做法似乎很不妥當。我從小閱讀的都是西方小說,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夏洛蒂?勃朗特和狄更斯的作品。 梅森:你是否也受到日本傳統的影響呢? 石黑:谷崎潤一郎、川端康成、井伏鱒二,也許還有點來自夏目漱石的影響。但是我可能受日本電影的影響更大。我看了很多日本影片,日本的視覺影像深深觸動了我,尤其在諸如導演小津安二郎和成瀨巳喜男拍攝的日本影片中。它們以戰后時代為背景,而這正是我記憶中的日本。 梅森:你的**部小說《遠山淡影》同樣講述了日本回憶,但這些回憶是被壓抑的,留白處必須要由讀者自己去填補。 石黑:是的。在那本書中,我嘗試了相當怪異的敘述方式,主要手法就是留出一大片空白。故事講述的是日本婦女悅子,人到中年背井離鄉來到英國,生活中曾經歷巨大的痛楚。這種痛楚與她移居西方有關,也和移民經歷對她女兒的影響有關,她的女兒后來選擇自殺。悅子轉彎抹角地說了一通,但將其留作空白,轉而講述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她回憶起了過去,談起了多年前她曾經認識的一個人。所以,這本書整體的敘事手法就是人們*終如何通過別人的故事來敘述自己無法直面的遭遇。我嘗試深入探討那種語言,即人們如何利用語言自我欺騙和自我防御。 梅森:這部小說有些地方有點像亨利?詹姆斯的《螺絲在擰緊》,充滿了未解謎團。比如,在猶疑橋上關鍵性的一幕,悅子和她的朋友佐知子的女兒萬里子正在交談,毫無征兆地,悅子和孩子的說話方式變得似乎她就是孩子的母親,在很大程度上,那會使讀者懷疑這兩個女人是否就是同一個人。 石黑:我想要表達的是:因為實際上悅子講述的正是自己的故事,其他人,比如佐知子,有可能存在,也有可能是子虛烏有,所以悅子賦予佐知子生活的意義顯而易見與她(悅子)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不管佐知子和她女兒萬里子的故事真相究竟如何,現在這些事之所以引起了悅子的興趣,是因為她可以借此來談及自己。所以你會看到他人的故事里有著悅子的影子。在*高潮處,我想暗示的是悅子此刻卸掉了偽裝。無意之間脫口而出,她現在不用再費力地以第三人稱的方式談論自己。 梅森:我覺得這一幕的效果相當震撼。 石黑:是的,那一幕本身可圈可點,要是書中的其他部分渲染足了那種含混性的話。但問題在于書中的倒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交待得過于清楚,似乎帶上了某種現實主義小說的權威性,也就少了一種我所想要的當人們掙扎于往昔的回憶,試圖操控回憶而產生的撲朔迷離之感。小說對于往日場景的處理方式有問題,不像是回憶,因此結局并不成功,過于突兀。我原本設計這個場景是為了讓讀者*終能夠順理成章地明白:“當然,沒錯,她終于說出來了!”結果卻相反,這個結局卻讓人大吃一驚。當時的我寫作技巧不夠爐火純青,沒有徐徐引出結局,因而有點讓人費解。好在很多人挺喜歡燒腦的結局。就像你說的,結局讓你目瞪口呆,你覺得必須把小說重讀一遍才行,這是不一樣的效果。
石黑一雄訪談錄 作者簡介
石黑一雄,英籍日裔作家,1954年出生于日本長崎,5歲時隨父母移民英國。自1982年發表處女作《遠山淡影》以來,共出版了八部長篇小說和一部短篇小說集,每一部都堪稱當代經典,被翻譯成五十多種文字,累計銷量達數百萬冊,并包攬各大文學獎項,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1989年的布克獎(獲獎作品為《長日將盡》),以及2017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