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華文全球史045·奧匈帝國史(全二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554663
- 條形碼:9787507554663 ; 978-7-5075-5466-3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華文全球史045·奧匈帝國史(全二冊) 本書特色
“蘭克學派”在法國的代表學者“年鑒學派”的精神導師中歐史學術權威保羅·路易·萊熱經典名著 奧匈帝國是神圣羅馬帝國的“法定繼承人” ,但它的存在就像一個怪胎:不同民族糾纏在一起,不同文明攪拌在一起。它看上去很強大,但經不起風吹雨打。德意志帝國既不能疏遠它,也不能親近它。疏遠它,它就讓德意志帝國陷入危險;親近它,它就會把德意志帝國拖垮!——奧托·馮·俾斯麥 奧匈帝國是中歐的巨人,卻是俄羅斯帝國面前的矮子!郴誓峁爬
華文全球史045·奧匈帝國史(全二冊) 內容簡介
《奧匈帝國史》是一部史料翔實、內容完整、結構安排巧妙、引人入勝的佳作,系統地講述了奧匈帝國的前世今生與來龍去脈,跨越古代史、中世紀史和現代史,涉及民族史、政治史、軍事史、文化史等多個單元,深刻剖析了奧匈帝國奠基、建立、發展、興盛與衰落的全過程。
華文全球史045·奧匈帝國史(全二冊) 目錄
第1部分 奧匈帝國各成員國的起源與形成
(遠古時期—1272年)
第1章
君主政體:性質與組成
第2章
遠古時期、羅馬占領時期和日耳曼入侵(公元前 365 年到 565 年)
第3章
斯拉夫人的擴張與民族信仰(450 年到 650 年)
第4章
摩拉維亞起源和斯拉夫使徒(658 年到 903 年)
第5章
匈牙利王國的建立(892 年到 1038 年)
第6章
圣斯蒂芬的繼任者統治下的匈牙利(1038 年到 1301 年)
第7章
波希米亞的起源與普熱米斯爾王朝(894 年到 1278 年)
149
165
第8章
奧地利的早期歷史—巴本堡王朝(973 年到 1246 年)
第9章
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地利(1273 年到 1493 年)
第2部分 國王選舉制下的波希米亞和匈牙利
(1310年到1526年)
第 10 章
盧森堡王朝統治下的波希米亞(1310 年到 1415 年)
第 11 章
波希米亞的宗教與胡斯戰爭(1415 年到 1437 年)
第 12 章
波杰布拉德和雅蓋隆統治下的波希米亞(1437 年到 1526 年)
第 13 章
安茹王朝統治下的匈牙利及君主選舉制(1308 年到 1444 年)
第 14 章
匈雅提·亞諾什及匈牙利與土耳其戰爭(1444 年到 1526 年)
第3部分 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兼并波希米亞和
匈牙利及君主統治下的政體統一
(1493年到1740年)
第 15 章
奧地利君主(1493 年到 1740 年)
第 16 章
波希米亞的**批哈布斯堡王朝國王(1526 年到 1619 年)
第 17 章
三十年戰爭與波希米亞王國的衰敗(1618 年到 1648 年)
第 18 章
匈牙利大分裂(1526 年到 1564 年)
第 19 章
匈牙利擺脫土耳其統治與奧地利重歸于好(1629 年到 1746 年)
第4部分 爭取君主政體的統一
(1740年到1792年)
第7章
波希米亞的起源與普熱米斯爾王朝(894 年到 1278 年)
第8章
奧地利的早期歷史—巴本堡王朝(973 年到 1246 年)
第9章
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地利(1273 年到 1493 年)
第2部分 國王選舉制下的波希米亞和匈牙利
(1310年到1526年)
第 10 章
盧森堡王朝統治下的波希米亞(1310 年到 1415 年)
第 11 章
波希米亞的宗教與胡斯戰爭(1415 年到 1437 年)
第 12 章
波杰布拉德和雅蓋隆統治下的波希米亞(1437 年到 1526 年)
第 13 章
安茹王朝統治下的匈牙利及君主選舉制(1308 年到 1444 年)
第 14 章
匈雅提·亞諾什及匈牙利與土耳其戰爭(1444 年到 1526 年)
第3部分 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兼并波希米亞和
匈牙利及君主統治下的政體統一
(1493年到1740年)
第 15 章
奧地利君主(1493 年到 1740 年)
第 16 章
波希米亞的**批哈布斯堡王朝國王(1526 年到 1619 年)
第 17 章
三十年戰爭與波希米亞王國的衰敗(1618 年到 1648 年)
第 18 章
匈牙利大分裂(1526 年到 1564 年)
第 19 章
匈牙利擺脫土耳其統治與奧地利重歸于好(1629 年到 1746 年)
第4部分 爭取君主政體的統一
(1740年到1792年)
第 20 章
瑪麗亞·特雷莎(1740 年到 1780 年)
第 21 章
瑪麗亞·特蕾莎統治時期的奧地利(1740 年到 1780 年)
第 22 章
約瑟夫二世與約瑟夫主義(1780 年到 1790 年)
第5部分 反法同盟戰爭時期與拿破侖時代的奧地利
(1792年到1815年)
第 23 章
弗朗茨二世與反法同盟戰爭(1792 年到 1804 年)
第 24 章
弗朗茨二世與反拿破侖戰爭(1804 年到 1815 年)
第6部分 奧地利的反革命時期與各民族的覺醒
(1815年到1848年)
第 25 章
弗朗茨二世與克萊門斯·馮·梅特涅(1815 年到 1835 年)
第 26 章
匈牙利王國和斯拉夫人的國家(1790 年到 1835 年)
第 27 章
斐迪南一世與 1848 年革命前夕的奧地利(1845 年到 1848 年)
第7部分 奧地利的革命與反革命運動
(1848年到1867年)
第 28 章
奧地利本土革命運動(1848 年到 1849 年)
第 29 章
匈牙利革命(1848 年到 1849 年)
第 30 章
1848 年維也納革命
第 31 章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統治初期—反動時期(1848 年到 1860 年)
第 32 章
奧地利的憲政嘗試(1860 年到 1867 年)
第 33 章
二元制的確立(1867 年到 1871 年)
第 34 章
爭取聯邦制的議會之爭(1871 年到 1878 年)
第8部分 奧匈帝國的建立與發展
(1867年到1910年)
第 35 章
奧匈帝國兼并波斯尼亞與黑塞哥維那(1878 年到 1894 年)
第 36 章
近代奧匈帝國(1894 年到 1910 年)
考據 1
神圣羅馬帝國歷代皇帝
考據 2
法國歷代君主
考據 3
俄羅斯歷代君主
考據 3
俄羅斯歷代君主
譯名對照表
華文全球史045·奧匈帝國史(全二冊) 節選
盡管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有著古老的傳統,但奧匈帝國仍是歐洲*年輕的國家之一。目前來看,奧匈帝國歷史只能追溯至1867年,即奧地利帝國與普魯士王國那場注定會失敗的戰爭之后的那一年。這場戰爭結束后,奧地利從德意志分離出來,被迫在多瑙河流域的民族和領土中尋找自己的命運。在多瑙河流域的所有民族中,匈牙利人強有力地發展了自己的民族。從**次與奧地利帝國建立聯盟時起,匈牙利人與波希米亞人就開始表現得與眾不同。他們享有各種權力和特權,并受到所有哈布斯堡王朝統治者的尊重,至少從原則上講是這樣的。 因此,奧匈帝國的歷史并不是統一的、同一民族的歷史。幾個世紀以來,各民族間僅靠一條紐帶相連,那就是哈布斯堡王朝。然而,即便哈布斯堡王朝的歷史也不能為偉大的奧匈帝國的輝煌歷史鉤織一針一線。不管這些王室家族有多么輝煌顯赫,各國都是獨立于這些王室家族而存在的。16世紀初(1526年),匈牙利王國和波希米亞王國把王冠獻給奧地利大公斐迪南一世之際,并不知道自己正將本國之獨立交付給一個外國“偽集團”。 在經歷了曾經的自由和輝煌后,匈牙利王國和波希米亞王國在各自君主的帶領下分別與奧地利大公國建立了聯盟,以尋求抵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入侵所必需的力量。無論是在奧匈帝國還是在神圣羅馬帝國的統治下,這兩個王國都未考慮過會喪失自由。斐迪南一世只帶來了一些世襲州,即上奧地利和下奧地利、施蒂里亞、卡林西亞、卡尼奧拉、戈里察、格拉迪斯卡及伊斯特里亞半島和蒂羅爾的部分地區。即便現在,這些地方的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人口總數也只有約七百萬,不及奧匈帝國總人口的六分之一。由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組成的群體并不能因其重要性、輝煌的歷史或文明的優越性而聲稱有權吞并或同化波希米亞王國和匈牙利王國。在接過圣瓦茨拉夫和圣斯蒂芬王冠之際,斐迪南一世承諾會尊重兩個王國的權力和特權,并對克羅地亞做出類似保證(克羅地亞之前被匈牙利王國兼并)。因此,波希米亞王國、匈牙利王國和奧地利大公國各世襲省彼此按照自由意愿達成了一系列協議,并宣布服從同一君主的統治。但我們不應忽視這樣一個事實,即當時形成今日奧匈帝國的幾個省依然屬于諸鄰國,比如說,加利西亞仍是波蘭王國的一部分,直到1773年才從波蘭脫離出來,達爾馬提亞仍由威尼斯共和國管轄。1859年和1866年,奧地利帝國因戰敗而分別喪失了占領半個多世紀的倫巴第和威尼西亞。 因此,不難看出,從本質上說,奧匈帝國是一個基于歷史權力建立的國家。這些權力并未因征服或壓制一些并未獲得成功的叛亂而被放棄。與法蘭西或德意志不同,奧匈帝國這個復雜國度在其歷史上并未出現一個偉大民族穩步崛起的現象。地理統一是影響民族發展的重要因素,意大利的情況便是如此。奧地利也不像瑞士那樣存在永久的共同利益和抱負。奧匈帝國沒有自然疆界。在領土擴張過程中,奧地利之前由海洋、山脈和河流形成的自然邊界在很大程度上都可忽略不計。多瑙河的中部盆地及其周圍的迪納拉山脈形成了一大片地形良好的地理單元。從地理角度看,這里很可能成為緊密團結的同一種族的棲息地。然而,奧匈帝國幾乎向四面八方拓展其地理邊界。埃利澤·勒克呂說:“從水文角度看,多瑙河及其支流確實將奧地利的山脈和匈牙利的平原匯聚于一個盆地之中,但奧匈帝國統轄下的大部分地區都位于多瑙河流域外,位于易北河、維斯瓦河、第聶伯河和阿迪杰河的盆地!敝劣谏矫}體系,則很少與奧匈帝國的邊界相吻合。與奧匈帝國東北邊界毗鄰的喀爾巴阡山脈并未將布科維納、加利西亞和西里西亞環抱在內。因此,這些地方完全暴露在北方,受到德意志人或俄羅斯人的攻擊。波希米亞周圍幾乎全是小山脈,因此,其自身形成了一個地理單元,成了易北河盆地的一部分。西南方向的阿爾卑斯山脈、亞得里亞海和同向而流的薩瓦河與德拉瓦河則更好地界定了奧地利邊境。但即便這里,也不包括伊斯特里亞半島
華文全球史045·奧匈帝國史(全二冊) 作者簡介
?? 作者簡介 保羅·路易·萊熱(Paul Louis Leger,1843—1923),法國歷史學家,擅長中歐史和東歐史研究,同時是法國研究斯拉夫語先驅,代表作有《奧匈帝國史》《奧地利危機》等。 ?? 譯者簡介 李為為,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現就職于河北科技學院,講師。長期從事英語教學和翻譯實踐活動,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與實踐,主持省級課題一項,發表論文數篇。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