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享受機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6113
- 條形碼:9787500876113 ; 978-7-5008-761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享受機器 內容簡介
從電視到個人電腦,再到智能手機,人類從機器設備中獲得了快樂。社會所有階層的休閑活動都依賴多種形式的技術,那么,科技如何成為享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本書中,作者研究了快樂和技術之間的諸種關系,探討了快樂和休閑如何依賴多種形式的技術,以及我們如何設計技術來支持享受。他們通過記錄諸多享受的體驗,描述了支持這些活動的技術的原型系統。
享受機器 目錄
**章 為什么快樂很重要?
考察快樂的緣起
我們為什么需要探討快樂?
計劃的目標
結構概述
第二章 什么是享受?
快樂本質的歷史探尋
快樂是世俗的
快樂是一種技能
快樂是平凡的
快樂是感覺到的
享受的實證計劃
第三章 游戲和享受
游戲在現代文化中的角色
游戲研究的概念
網絡游戲:生死攸關的射擊
狩獵:利用動物進行游戲
游戲和狩獵的對比
第四章 文獻中的享受
休閑研究的基礎
作為大腦事件的享受
經濟學與心理學中的幸福
幸福哲學與美好生活
經典社會學作品中對幸福的恐懼
對享受型社會的心理分析
對快樂的實證研究
人機交互的樂趣
第五章 家庭和朋友帶來的快樂
一種技術與兩個環境
定位家庭
關于友誼
家人和朋友的快樂
第六章 移動和流浪體驗
在移動中出現的享受
流浪者的概念
作為享受的旅游
流浪與駕駛的快樂
流浪的技術
恢復移動中的享受
第七章 媒體
看電視的樂趣
電視:沙發對面的盒子
看電視的快樂
備受喜愛的直播節目
第八章 政治與享受
享受是當代國家政治的一部分
作為公共問題的享受
增加享受的政治
結束語
參考文獻
享受機器 節選
1 為什么快樂很重要? 現代技術*大的好處,并不在于它使我們變得多有效率,或多么徹底地改變了我們的工作環境,而在于它多么令人愉快。社交網絡、計算機圖形學、無線網絡等新技術的成功之處在于,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創造了快樂。人們在森林中散步時通常使用GPS設備來定位,在觀看游戲時用手機來記錄游戲的視頻剪輯。在世界范圍內人們使用技術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進行戰爭或提高生產力,而是為了享受。各種休閑活動如體育和電視,沒有技術是不可能存在的。 本書考察了各種休閑形式的發生、其依賴于技術的方式,以及我們如何設計技術以便更好地支持享受。如果我們對享受感興趣,我們自然也應該轉而去理解我們與技術之間的關系——我們的享受中充滿著技術。在本書中,我們考察了這種關系,以及技術如何成為我們的享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研究享受體驗、調查人們的享受場所并記錄其行為,我們描述了快樂的實質。我們的主要論點是:快樂在本質上是社會性的——我們不僅和他人一起享受,還需要和他人一道去理解什么是令人愉快的。我們從他人那里學習如何享受事物:要想享受觀光假期或者體驗玩電子游戲的興奮感,你需要從別人那里學會欣賞和取得成就感的技能。結合理論和實證研究,我們梳理了支持享受的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的形成原因和方式。為什么這么多*新技術的應用都支持享受?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還將梳理現代形式的享受概念、它與休閑的互動形式,以及商業和國有企業的作用。我們的目的既是概念性和經驗性的(我們想了解什么是享受,但也要研究休閑所采取的形式),也是實用性的(我們想找出如何更好地設計令人愉快的技術)。 為了這次考察,我們將廣泛借鑒*新的研究,這些研究已經批判性地審視了享受和休閑在一系列環境中的作用。這項工作涵蓋了一系列領域,包括經濟學、心理學和休閑研究。這些領域以不同的方式把“為什么我們喜歡某些活動?我們有多喜歡它們?以及這些經驗對我們所做的決定有哪些更廣泛的影響?”這樣的問題擺在了中心位置。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年里,人們對于享受在我們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重新進行了認真的審視。我們還將回到十九世紀的研究中去,當時的實用主義哲學家們爭論了應該如何組織社會以*大限度地獲得快樂。這些關注和爭論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關于“美好生活”的論點。 近年來,各個學科都以自己的方式來研究快樂。心理學試圖測量快樂,并試圖發現它與大腦活動的關系以及關于不同活動與愉快程度的對應關系。對與快樂相關的大腦化學研究已經詳細地揭示了一些大腦狀態(或過程)是如何與快樂相關聯的。享受的組織結構也得到了相當大的關注,人們尤其關注“流態(flow states)”——即人們完全投入到一項活動中時的精神狀態。經濟學側重于這個一般性結構的社會層面,特別是衡量國家和整體人口的享受情況。根據全國范圍的調查我們可以選擇什么樣的政府政策來鼓勵不同人群的享受?當人們變得更富有時,享受和快樂是如何改變的?經濟學家們已經記錄了一些悖論,在這些悖論中,我們所做的決定要么是集體性的(比如傾向于經濟增長而非平等),要么是個人性的(比如長途通勤去工作),*終導致個人和社會都處于次優狀態。 在社會學中,我們發現了“虛假需求(false needs)”的說法。它借鑒了馬克思的“虛假意識(false consciousness)”一詞,意思是我們被引導去渴望我們所不能擁有的東西——正如馬爾庫塞所說的“不快樂中的快感”。正如在這種批判性分析中時常會出現的情況一樣,我們發現從真正的快樂中傳播虛假信息的工作落在了受過學術訓練的人身上,而我們對他們在這件事上的專長有所懷疑。 在這些不同的研究領域,這些關注總的來說是有效的,但我們的興趣稍有不同——既更狹窄又更寬泛。它們更狹窄,是因為我們將關注于愉快的技術在我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然而,我們的關切也更為普遍,因為大部分研究都沒有對享受的概念進行深入發掘。心理學和經濟學都有關于享受的假設,我們發現這些假設令人費解且頗有問題。其中的享受概念——作為一個變量,首先可以理解為個人,然后是個人的融合——在許多方面是存在困難的。正如我們將要爭辯的那樣,我們對享受程度的描述不能簡單地依賴于這個概念,而要去參與享受本身,看看它是如何組織的。這樣做是有價值的,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對享受的描述取決于享受者。我們得到的關于享受的答案本身就是管理自己和他人享受的一部分。通常,對“你在享受自己嗎?”這個問題的回答不是對大腦內部變量的某種解讀,而是一個平衡的答案,既要符合禮貌、關心和關注他人的要求,也要符合我們自己對下一步能做什么的愿望。 我們將試圖避免這些陷阱——我們試圖避免將休閑降格為一個容易測量的“變量”,以及避免將參與者對休閑的描述視為理解這些現象所需的一切。我們也將讓自己遠離懷疑,遠離快樂——在當代社會所做的許多事情中,快樂是顯而易見的。我們不需要陪審團來告訴我們自己是否喜歡喝一品脫的啤酒,或者海洛因成癮是有問題的。因此,從經驗上講,本書的出發點是直截了當的:我們將與在不同情況下享受自己的人一起旅行,了解他們是如何認識享受的,并觀察他們的行為。我們所關注的是所謂的“休閑”,但我們將尋求對休閑的盡可能廣泛的描述。通過描述享受和技術的復雜世界,我們也將尋求在我們的生活中創造一個更復雜的對享受的描述。 十年來,我們一直在研究和建立支持娛樂和休閑活動的技術,建立支持各種休閑活動的系統——包括體育、旅游、游戲、狩獵和電視。我們仔細研究這些活動的方式和內容,參加活動以了解享受的來源,繼而建立了支持這些活動的技術,使它們更加令人愉快。但同時我們也吸取了教訓,以建立能夠支持新的休閑追求的系統。我們已經建立了一些系統,允許用戶以新的方式分享音樂、在線訪問網站并分享和討論他們所錄制的視頻。我們還進行了類游戲的創新——即所謂的普及游戲,它不同于目前的游戲模式,它們主要是在家里進行的,面對著玻璃屏幕。我們的方法有些不尋常,背離了不打擾研究對象的原則。我們盡可能地建立定制的計算機系統,并把它交給我們的研究對象,然后看會發生什么。我們認為,關注所涉及的細節(會使任何支持該活動的嘗試失敗)對于社會科學和技術目的都是有意義的。 雖然我們將會談論我們對游戲的研究,但重要的是要意識到我們已經超越了游戲本身。游戲不是本書的主要焦點。雖然游戲是理解技術享受的一個重要部分,但如果只關注游戲的話,對于技術參與休閑和享受的所有不同方式來說將過于狹隘。事實上,如果我們想一想,在Facebook上的友誼是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得到支持的?或者一個電話為何能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樂趣?因為它將我們與老朋友聯系在一起。我們可以看出,游戲只是技術在我們快樂生活中發揮作用的一部分。因此,享受和技術包含但超越了游戲。如果說只把游戲視為享受生活中的技術的概念太狹隘,那么反過來只把享受視為在休閑期間所發生的事情也同樣太狹隘了。有一系列不同的術語在思考和談論我們將要記錄的活動中起著作用。例如,與朋友保持聯系可能不是我們所說的“休閑”,盡管它可以非常令人滿意,就像許多休閑活動有時在享受方式上也會有所欠缺一樣。 總的來說,我們記錄了“享樂生活”——我們所主要關注的這些活動在某種程度上是愉快的。談論享樂生活使人們注意到享受是一系列不同活動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那些收費的或在我們度假期間發生的活動。我們在本書中對我們在生活中享受技術的各種方式的追求將會把我們帶到更廣泛的地方,并非所有這些都會是明顯地令人愉快的。我們希望讀者對我們對休閑和各種形式的享受的寬泛考察感到滿意。 尼采指出,在某種程度上所有的哲學都變成了傳記,這本書當然會受到作者(作為社會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職業背景的影響。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對社會活動組織有著濃厚的興趣。為什么以及如何做事并不取決于“我們的內心”,甚至不取決于經濟運作。(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將不得不問,為什么世界范圍內名義上的資本主義國家有這樣的多樣性。)我們把社會學對我們生活中的社會組織的持久興趣作為推動經驗研究計劃的一種手段——我們會爭辯說,如果我們足夠小心地抓住機會去觀察世界,那么世界就在那里。我們的第二個影響來自那些關注多種技術形式的人——更確切地說,來自那些*直接關注技術設計的人,以及那些關注如何更好地設計技術以適應人類發現的技術所涉及的不同活動的人。這項研究通常是在一組研究領域中進行的,這些領域圍繞著“人機交互”(HCI)這個稍顯笨拙的名字而展開。正是在這里,我們將會借鑒一些*成熟的通過技術與我們的各種行為建立關系的研究。特別是這里存在一些新生的技術所支持的參與經驗,尤其是愉快的經驗。然而,我們從HCI領域得到的*有用的是一套研究技術和享受相互作用的不同方式的方法。 對于有些讀者來說,社會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結合似乎很特別。幸運的是(因為這不是我們預料到的事情),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技術才產生了*大的影響。電子郵件、手機和Facebook是支持連接和通信的社交技術。此外,近年來世界變革的推手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術性的。這不是一個確定性的論點,因為影響肯定是不同的。但如果人們想要了解媒體,就應該關注社交網絡技術;如果人們想要了解社會階層,就應該關注移動電話。 我們為什么需要探討快樂? 有批判精神的讀者可能會問:“我們為什么要把注意力放在享受上,而且是在享受與技術的關系上?”技術在這里可以發揮作用,但我們所做的幾乎每件事都是如此。對于某些人來說,休閑難道不是遠離科技嗎?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觀點,擺脫技術束縛的樂趣,其含義是很豐富的。我們不想讓人以為我們沉迷于系統和設備。現在我們只需注意到,技術可以是簡單的,即使在很多情況下它看起來并沒那么簡單。畢竟,椅子是我們生活中*基本的部分,我們不想離開它們。當我們離開這座城市時,即使是走路也會被我們的防水鞋追蹤和測量。我們的鞋子和走的路都是由電腦規劃和產生的。我們的快樂很難擺脫技術,無論好壞,我們的享樂生活中都有技術貫穿始終。 享受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基本部分。我們基于享受來決定我們要做什么、為什么要做,至少這就是我們如何向他人描述這些決定的。在工業界,以享受為基礎的企業——媒體、旅游、酒店、酒吧、餐館——當然占主導地位;我們會粗略地猜測(在就業分類等詳細文件的協助下),我們中的大多數人以某種方式受雇于致力于提供享受的企業。即使在那些不提供基本需求和商品的企業中,或者在那些幫助組織更加注重效率的企業中,我們也常常發現人們會在工作中獲得樂趣,或者在某種技巧上使一種產品或服務比另一種產品或服務更成功。 此外,忽視快樂意味著失去了生命中太多的東西,也意味著放棄了讓生活變得平穩和可理解的決定。這幾乎就像一個人有著更適合世紀之交的社會生活的研究——*低限度、沒有匱乏是生活的首要任務。然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情況并非如此。當然,雖然生活水平的分布不均已到令人不快的程度,但世界上超過四分之三的成年人擁有手機,而且世界上只有很小一部分人的卡路里攝入不足,比那些攝入過多的人少很多,我們要怎么看待這些事實呢?這應該使人們認識到,這個世界的問題總的說來并不是對基本需要的基本滿足,盡管這種需要對某些人來說是緊迫的。不幸的是,痛苦仍然普遍存在,但我們很可能會發現,這不是需要更多的食物來解決,而是需要更微妙地理解生活中快樂的來源(比如親密關系的存在)。 我們認為,對于許多社會科學研究領域來說,對快樂缺乏興趣會使其迷失方向,從而無法理解其研究中的許多現象。例如,家庭社會學關注的是家庭在社會中扮演的功能性角色,而很少關注家庭團聚時,探望兄弟、父母或孩子時的快樂。關于家庭在社會中的作用我們可以寫很多,但我們也必須注意家庭給人們帶來了多少快樂。 我們對快樂的興趣在某種程度上貫穿了近來社會科學工作的主旨。例如,舒爾(Schüll)的《設計上癮》(Addiction by Design)(2012)。這本書以令人耳目一新的細節記錄了賭博機在賭博中所占主導地位的方式,對問題賭徒產生的令人不安的影響。很明顯,賭博業正在榨取那些窮人的錢。然而,《設計上癮》中幾乎完全沒有提及的是,人們可以合法地享受賭場。這本書幾乎沒有承認,這些機器的大多數用戶將它們作為更廣泛的社會活動的一部分來享受。舒爾將快樂定義為機械操作的產物,給使用者帶來痛苦的后果。然而,這是對社會科學的歪曲:一個抹去了享受的世界,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隱喻了貪婪的利潤動機的社會科學寓言。這種對快樂的厭惡扭曲也可以在格拉齊安(Grazian)的大學生夜生活的人類學研究(2008)中看到。而且我們認為任何享受都是這些活動中有價值的部分,而這些價值被抹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標準”的社會科學對生活——在此案例中是夜生活——的敘述,將生活視為公司治理。正如對格拉齊安著作的一位書評人(Rigakos 2008)所說,如果他所研究的學生是他所認為的毒品,那么我們都是毒品。 雖然我們對社會科學缺乏關于快樂研究有很多批判,但本書定位于技術和社會科學的領域之間,我們對于享受對計算機科學的重要性也很感興趣。然而,快樂對計算機科學有什么重要意義呢?這似乎是一個不尋常的應用,難道計算機科學不是更關心算法和效率嗎?我們將首先論證認真對待計算機科學技術應用的重要性,并將這些應用與計算機科學的作用聯系起來。這在計算機科學中向來不是一個特別流行的方法,計算機科學是一個試圖以客觀科學的形式(很像數學)來處理基本原理和普遍性或處理如何以及怎樣進行“計算”這樣復雜的工程問題的科學。然而,政府資助通常伴隨著某種需求,即至少要努力與純科學之外的世界對話,或為自己的研究尋找用途。這鼓勵了計算機科學家們努力為他們*喜歡的事業或裝置提供應用或建議,證明它們不僅僅是一個狡猾的數學游戲或拼圖,而是有可能被用來(比如)加速某種特殊的通用計算,或組合和管理武器或貨幣等。 不惡搞地說,我們應該認真對待這些舉措,有關計算機科學應用的研究應該成為計算機科學的一部分。不僅僅是為了吸引資金,也不僅僅是因為擔心我們的“社會責任”。相反,我們可以思考自己所做的,這樣就可以學習如何做得更好。有趣的技術問題不僅僅是那些從計算、爭論或發現中抽象出來的問題。在我們看來,科學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為貫穿世界的實踐而存在的。我們認為這個世界既是物質的也是社會的,雖然這不是一個普遍的觀點。計算機科學的物理極限與使計算機科學問題得以解決的社會極限是平行的。安全問題和密碼學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社會中,其中個人、組織和國家之間自然存在著對各種資源和產品的競爭。這些競爭體現為各種形式的沖突——其中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是有益的——導致了社會中對各種密碼學的需求,進而導致一系列具有廣泛重要性和利益性的計算機科學問題。然而,這些需求并不是自然世界的結果,而是社會世界的結果。 因此,我們認為理解社會世界和“現實世界”問題對計算機科學項目是有積極意義的。有趣的問題不僅是那些來自內在的和計算機科學所關注的問題,而且來自不同技術系統應用的問題。事實上,幾乎每一個計算機科學的成功領域都可以追溯到特定發現的應用。因此,計算機科學從其技術的應用中獲益匪淺——事實上,如果不考慮其應用,人們就無法清晰地理解計算機科學。 我們的論點的第二部分是,如果我們開始考慮這些應用,那么我們很快就會發現享受可能是計算機科學*大的應用領域。游戲、電影、音樂、文件共享、社交網絡、網絡等等,我們甚至可以說,計算機科學的應用主要是支持各種形式的享受。作為一個直截了當的證據,去年美國出售的電腦更多是用于家庭而不是辦公室。這甚至不包括4000萬臺左右的游戲機,也不包括3億部的手機。當然,也許由于國家是計算機科學的主要資金來源,我們可能會看到一種不健康的偏袒,傾向于技術的應用(這一點我們在*后一章會再次提到)。然而,這不應讓我們誤解——因為計算機科學與幾乎任何其他科學一樣都與享受相關聯。因此,如果計算機科學認真對待信息系統的應用,而且計算機科學的應用與享受有關,那么我們就應該花些時間來理解什么是享受,并將其作為計算機科學中的一個關注點。計算機科學在一系列新的應用的問題領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產生了許多新的子領域,解決來自快樂的和技術研究的問題。因此,快樂對社會學和計算機科學都有意義。 另一個問題是,作為一個概念,快樂不足以分析我們所強調的眾多應用。這是一個足以進行分析的概念嗎?它(比如“活動”)是否如此寬泛,以至于幾乎涵蓋了我們的活動,它是否聽起來既有智慧又宏大,但卻只給了我們*低程度的分析?例如在社會學中,快樂似乎沒有“休閑”受到的關注更多,“休閑”對我們這個學科來說是不是一個更好的稱呼?當然,如果你想找點休閑,你可以去找一幫在休閑行業工作的人。人們可以用假期或在游樂園滿足自己的需要。然而,對休閑的關注卻有太多疏漏。以烹飪為例——烹飪假期會是休閑的一部分,但人們會認為做意大利面和粥的日常生活不是休閑。而且技術在這個圖景中的地位是不確定的,因為它有時適用有時不適用。正如我們在前面所說的,視頻游戲似乎屬于休閑,但Facebook或其它社交網絡卻不屬于。就我們的興趣而言,雖然休閑有助于我們把注意力從工作中轉移開來,但它本身太狹隘了。
享受機器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巴里·布朗(Barry Brown) 斯德哥爾摩大學人機交互理論教授,移動生活VINN卓越中心研究主任。 奧斯卡·朱林(Oskar Juhlin) 斯德哥爾摩大學計算機與系統科學系教授,移動生命優化中心的創始人。 譯者簡介: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講師,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史博士,研究方向為科學史、科學哲學與科技政策等。在《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科學與社會》《世界科學》等期刊發表論文數篇。譯著有:《制造自然知識:構建論語科學史》《模型與認知:日常生活和科學中的預測及解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