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重新思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45290
- 條形碼:9787521745290 ; 978-7-5217-4529-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重新思考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領導者、職場白領、學生對于很多問題來說,智力并不是解藥。 面對劇變, 重新思考不僅可以讓你為舊的問題帶來新的解決方案, 還能讓舊的解決方案適應新的問題。 《重新思考》來自沃頓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硅谷明星導師亞當·格蘭特,他此前的作品《另一種選擇》《沃頓商學院*受歡迎的成功課》《離經叛道》在銷售和口碑上都表現優異,新作自去年出版上市以來,已連續超過11個月蟬聯美亞暢銷書榜單,收獲超過10000條評論,總評分4.5星。中文版由長江商學院副院長張曉萌領銜翻譯,目前在豆瓣上已收獲了近1500個想讀,是一本還未出版就已在中國讀者中積累了高人氣、高熱度的作品。 在這本書中,亞當·格蘭特以其一貫大膽、生動、嚴謹的研究方法與寫作創意為我們揭示了在劇變時代突破自我,創造更多信心與可能的方法與智慧。我們將重新理解犯錯、質疑與分歧,用科學家的思維學會接納、說服和迭代,并在這個不斷重新思考的過程中獲得真正的卓越表現與終身成長。 面對當下世界復雜多變的經濟、社會環境,無論是依然雄心勃勃主動選擇乘風破浪的企業家、創業者,還是被動卷入大勢唯有披荊斬棘才能突出重圍的普通人,《重新思考》都是一本不得不看的書,因為它將讓我們真正明白,知道我們不知道什么遠比我們知道什么更重要,知所未知才能一往無前。
重新思考 內容簡介
智力通常被視為思考和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種能力,但在如今瞬息萬變的世界中,重新思考和忘卻已知可能才是*重要的技能。全球形勢和政治的急劇變化,迫使很多人不得不重新評估自己的觀念和決策。然而,我們仍然喜歡待在確信的舒適區,拒絕懷疑帶來的不適。我們更偏愛讓我們感覺良好的觀點,勝過那些需要艱難思索的想法。對于很多問題來說,智力并不是解藥,甚至可能成為一種詛咒。越是聰明的人,就越容易對自身的局限視而不見。 在本書中,沃頓商學院的明星教授、暢銷書作者亞當·格蘭特提供了大膽的論點和嚴謹的證據,向我們展示了如何擁抱犯錯的喜悅;如何鼓勵他人重新思考諸多廣泛的議題,比如種族歧視、氣候變化等等;如何打造有利于激發重新思考的學校、工作場所和終身學習者社區。你將了解到:一位辯論世界冠軍是如何贏得爭論的,一個黑人音樂家是如何說服白人放棄種族仇恨的,一個疫苗“耳語者”又是如何說服反疫苗人士同意為孩子接種疫苗的!吨匦滤伎肌废M軌蛄钅戕饤夑惛^點,不再固守愚念,珍視思維的可塑性、保持謙遜和好奇心。如果知識帶來力量,那么知所未知就是當下不可或缺的智慧。
重新思考 目錄
前言 重新思考 1
**部分 個人的重新思考:不斷迭代自我觀點 4
第1章 你的四種心理模式:傳教士、檢察官、政客和科學家 5
第2章 扶手椅四分衛和冒充者:找到自信的平衡點 21
第3章 犯錯的喜悅:為不相信而激動 43
第4章 有益的“搏擊俱樂部”:建設性沖突的心理學原理 65
第二部分 人際間的重新思考:啟迪他人心智 81
第5章 與對手共舞:如何贏得辯論和影響他人 82
第6章 鉆石上的仇怨:動搖刻板印象,減少偏見 106
第7章 疫苗耳語者和溫和的訊問者:如何用正確的傾聽方式促使人們做出改變 127
第三部分 群體層面的重新思考:創造終身學習者社區 143
第8章 激烈的對話:消除分歧的討論 144
第9章 重寫教科書:教會學生質疑知識 164
第10章 這不是我們的一貫做法:在工作中構建學習文化 182
第11章 避免隧道視野:重新考慮我們的完美職業生涯和生活計劃
尾聲 217
行動建議 222
致謝 229
參考文獻 234
注釋 235
重新思考 節選
人們在思考何為“心智健康”的時候,通常首先想到的是智力。一個人越聰明,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越強,解決問題的速度也越快。智力一直被視為思考和學習的能力。但是,在一個變化莫測的世界,還有一套更重要的認知工具:重新思考和忘卻之前所學的能力。 假設你剛完成一次選擇題測試,你發現某道題可能做錯了。在時間還很充裕的情況下,你會堅持**感覺還是會改答案?大約有3/4 的學生堅信改答案會影響得分。大型教育服務機構卡普蘭(Kaplan )曾經這樣提醒考生:“如果你決定更改答案,一定要慎之又慎。經驗表明,很多改答案的學生反而改錯了! 在尊重經驗教訓的同時,我更傾向于尋找嚴謹的證據。有三位心理學家對33 個研究進行了回顧分析。他們發現,在每一項研究中,大部分情況都是由錯改對。這個現象被稱為“**直覺謬誤”。 以其中的一項研究為例,心理學家對伊利諾伊州1 500 名學生考卷上的修改痕跡進行了統計。其中只有1/4 的情況是由正確答案改成了錯誤答案,一半是由錯誤答案改為正確答案。我每年都會在我的班級發現同樣的情況:期末試卷的修改痕跡少得驚人,但是那些能夠打破執念、重新思考答案的學生,*終成績會因此提高。當然,修改后的答案很有可能并非*優解,之所以修改后成績更好,是因為學生們通常只有在相當確信時才會修改答案,而非隨意修改。但是*近的研究指向另一種解釋:成績的提高不在于改了答案,而在于思考是否應該修改的過程。令我們猶豫不決的,并不是改答案,而是是否“重新思考”本身。在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從幾百名大學生中隨機選擇了一些,對他們進行有關“**直覺謬誤”的介紹。讓他們了解轉變思維模式的價值,并對何時應該轉變給出了建議。然而,在接下來的兩項測試中,這些大學生還是沒有增加修改答案的次數。部分原因在于認知惰性。心理學家指出,我們都是心智層面的守舊者:通常情況下,與其和新觀念費力搏斗,不如固守舊觀念。然而,我們抗拒重新思考還有更深層的原因:質疑自身會令世界變得更加不可預測。質疑讓我們不得不承認,一些事實已經改變,昨日是今日非。重新思考我們深信的事物可能會威脅我們的身份,讓我們感覺失去了一部分自我。 在人的一生中,重新思考并不總是一件困難的事。對于物質財富,我們滿懷熱情地想要更新換代。如果衣柜和廚房的樣式過時了,我們就會換掉或翻新。但是,如果過時的是知識和觀念,我們往往選擇堅持己見。心理學家稱這為“抓取和凍結”。與懷疑帶來的不適相比,我們更喜歡能帶來舒適感的信息,而事實上,觀念往往比骨骼更早變得脆弱。我們嘲笑那些還在使用Windows95 系統的人,而自己還守著1995 年形成的觀念。與傾聽那些讓我們費力思考的觀點相比,我們更喜歡那些讓自己覺得舒服的想法。你可能聽過溫水煮青蛙的比喻:如果把青蛙放在滾燙的熱水中,它馬上就會跳出來;但是如果把青蛙放在溫水中,逐漸提高溫度,青蛙就會死掉。青蛙不會思考自己的狀況,意識不到生命正在遭受威脅,就這樣慢慢走向死亡。 *近,我對這個廣為流傳的故事進行了研究,并且有了新的發現:這不是真實情況。當青蛙被扔進滾燙的水中時,它會被嚴重燙傷,可能會逃出去,也可能逃不出去。事實上,青蛙在溫水中的狀態更好:當溫度上升感到不舒服時,它會馬上從水中跳出來。沒能重新評估危險的并不是青蛙,而是人類。一旦聽到并相信這個故事,我們就不再費力去質疑了。 在極端壓力下,人們通常會做出自動的、習得的反應。這是進化產生的適應性:只要你發現自己處在同樣的環境中,這些反應就是必要的。我們的思維方式變成了習 慣,這些習慣會壓垮我們,等到開始質疑時已經晚了。比如,剎車時汽車嘎吱作響,你還指望它繼續行駛,直到在高速公路上剎車失靈;分析師預測房地產泡沫即將來臨,你還相信股市會繼續上漲;你認為婚姻還過得去,而另一半正逐漸在情感上疏遠你;盡管一些同事被解雇了,你還是覺得自己的工作很穩定。 本書要闡述的就是重新思考的價值。重新思考讓道奇靈活地調整了原本的想法,因此救了自己一命。同時,本書也希望你能做到道奇沒有做到的事:鼓勵更多人擁有同樣的靈活性。你手中可能沒有斧子或鏟子,但是必然有某些經常使用的認知工具。它們可能是你了解的事物,你做出的假設或持有的觀點。這些認知工具不僅是你工作的一部分,還構成了你的自我價值。 你可以想象這樣一群大學生,他們創立了哈佛大學首個在線社交網絡平臺。在到大學報到之前,他們已經在線上和1/8 的大一新生建立了聯系。但這些創立者在進入哈佛大學后不久就放棄并關閉了這個社交網絡平臺。5 年之后,同樣是在哈佛大學,馬克·扎克伯格創立了臉書公司。臉書的成功讓當初那個在線社交網絡平臺的創立者時常感到失落和后悔。我很了解這種感受,因為我就是創立者之一。 需要澄清的是,我確實沒有預見到后來臉書的發展。事后分析發現,我和朋友們錯過了很多重新思考我們平臺潛力的機會。我們的本意是用在線群組結交朋友,并沒有考慮其他學校的同學或校園以外的人是否對這個平臺感興趣。我們熟練掌握的習慣是用在線工具去聯系物理距離很遠的人,一旦對方住在步行所及的地方,我們就覺得不需要在線群組了。在我們這群創立者中,有位同學是計算機專業的,還有位同學是一家成功的科技創業公司的創始人。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做出了錯誤的假設:在線社交網絡已經是一種過氣的愛好,而不是未來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不懂如何寫代碼,因此我沒有能力讓平臺產品更加精巧。而創業者也不是我的個人身份,我只是把自己看成一名大一新生,而不是一位成長中的企業家。 從那時開始,“重新思考”就成為我個人價值的核心。作為心理學家,我并不是弗洛伊德的擁躉。我不進行心理治療,辦公室里也沒有沙發。作為沃頓商學院的組織心理學教授,在過去的15 年中,我一直在進行基于實證的管理研究和教學。作為數據和思想領域的創新者,我受谷歌、皮克斯、NBA (美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蓋茨基金會等企業和機構邀請,幫助其重新思考如何設計出有意義的工作,打造充滿創意的團隊并形成激發合作的文化。我的職業就是重新思考我們如何工作、領導和生活,也幫助其他人擁有這樣的能力。 對于重新思考來說,當下是空前重要的時點。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世界各國的很多領導者都未能及時重新思考他們的錯誤觀念,比如認為病毒不會影響自己的國家,病毒的致命性不如流感,只有可見癥狀的人才能傳播病毒,等等。與此同時,新冠肺炎導致的死亡人數還在不斷增長。 2020 年以來,我們每個人的心理適應性都在經受考驗。我們被迫質疑那些長久以來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想法:無論是去醫院、外出就餐,還是擁抱家人,我們都是安全的;我們始終能在電視上看到體育賽事的直播;大多數人都不會遠程辦公或者讓孩子在家里上網課;衛生紙和消毒洗手液隨時隨地都能買到。在美國,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發生的多起警察施暴事件,讓很多人開始重新思考他們對種族的不公正態度,以及在消除不公正中所扮演的角色。 本書的目的是探究如何“重新思考”。我找到了大量令人信服的證據,也尋訪了多位全世界*富經驗的思考者。本書**部分專注于進行“不設界”式思考。你會看到,為什么一位頗有前瞻性思維的企業家,會被過去的成就縛住手腳?為什么一名獲勝希望渺茫的公職候選人,會把自己的“冒充者綜合征”視為一種優勢?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是如何接納犯錯的喜悅的?全球*優秀的預測者是如何更新他們的判斷的?獲得奧斯卡獎的制作人是如何從團隊的沖突和斗爭中取得成就的? 本書第二部分闡述了我們如何鼓勵他人重新思考。你將了解到,一名世界級辯論冠軍是如何取勝的,一位黑人音樂家是如何讓白人至上論者放下仇恨的。你還會看到,通過一種特殊的傾聽方式,醫生是如何在訪談的過程中讓家長同意給孩子注射疫苗的,一名立法委員是如何令烏干達的軍閥加入和平談判的。如果你是紐約揚基隊的球迷,那么你可以看看我能不能說服你支持其死對頭波士頓紅襪隊。本書第三部分闡述了如何創造終身學習者社區。在社會生活領域,我們怎樣才能在墮胎、氣候變化等容易出現觀點分歧的議題上更好地交流?一家關注高難度溝通的實驗室將帶給我們迪。在學校里,你將發現教師是如何教學生重新思考的:他們把 教室變成了博物館,帶領學生做木工活兒,重新編寫那些歷史悠久的教材。在工作中,你將探索組織是如何構建學習型文化的:我們跟隨首位進入太空的西班牙裔女宇航員走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她在哥倫比亞號爆炸事故后上任,致力于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第三部分的*后,我會重新思考完美計劃的重要性。對消防員這一群體來說,學習重新思考的代價是巨大的。 本書請你放下那些不再對你有益的知識和觀點,并請你將自我價值根植于靈活性而非持續性。如果你能掌握如何重新思考,那么我相信你將在工作中獲得更大的成功,在生活中獲得更多幸福。重新思考可以讓你為舊的問題找到新的解決方案,還能讓舊的解決方案適應新的問題。重新思考也讓你從他人身上學到更多,從而遺憾更少。擁有智慧的標志,是知道何時放下你視若珍寶的工具和那些你身份中*珍視的部分。
重新思考 作者簡介
智力通常被視為思考和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種能力,但在如今瞬息萬變的世界中,重新思考和忘卻已知可能才是最重要的技能。全球形勢和政治的急劇變化,迫使很多人不得不重新評估自己的觀念和決策。然而,我們仍然喜歡待在確信的舒適區,拒絕懷疑帶來的不適。我們更偏愛讓我們感覺良好的觀點,勝過那些需要艱難思索的想法。對于很多問題來說,智力并不是解藥,甚至可能成為一種詛咒。越是聰明的人,就越容易對自身的局限視而不見。 在本書中,沃頓商學院的明星教授、暢銷書作者亞當·格蘭特提供了大膽的論點和嚴謹的證據,向我們展示了如何擁抱犯錯的喜悅;如何鼓勵他人重新思考諸多廣泛的議題,比如種族歧視、氣候變化等等;如何打造有利于激發重新思考的學校、工作場所和終身學習者社區。你將了解到:一位辯論世界冠軍是如何贏得爭論的,一個黑人音樂家是如何說服白人放棄種族仇恨的,一個疫苗“耳語者”又是如何說服反疫苗人士同意為孩子接種疫苗的!吨匦滤伎肌废M軌蛄钅戕饤夑惛^點,不再固守愚念,珍視思維的可塑性、保持謙遜和好奇心。如果知識帶來力量,那么知所未知就是當下不可或缺的智慧。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