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氣候文明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30389
- 條形碼:9787520730389 ; 978-7-5207-3038-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氣候文明史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對氣候和歷史感興趣的讀者,溫鐵軍粉絲等。在日本,本書被譽為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相融合的一部名著。作者結合古氣候學的研究成果,深入淺出地向讀者講述了氣候變化對于人類歷史的走向所產生的影響。人類與氣候變化的斗爭開始于8萬多年前人類從誕生地非洲大陸進入歐亞大陸之后,而現代人類對抗氣候變化的斗爭或許正在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多項研究顯示,人類從未經歷過的高溫期即將到來,這又將給人類帶來哪些改變?鑒以往而知未來,這或許也是我們此時閱讀這本書*重要的意義所在。
氣候文明史 內容簡介
人類的起源乃至于文明的孕育都始于氣候變化,作者從亨廷頓的問題意識和蘭母的觀點出發,展示了塑造人類歷史的8萬年氣候變遷。新版在2010年版基礎上根據近期新的研究成果更新了一部分結論,并更正了一些錯誤的說法。
世界進入工業文明以來頻頻遭遇特別氣候事件、荒漠化加劇、糧食和能源危機,人類開始意識到我們不僅需要反思工業文明,還發現我們對氣候的研究和認識都不夠充分。中國率先提出生態文明戰略轉型,將生態文明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寫入憲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還提出了具體的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在這一背景下,推出《氣候文明史》的新版,不僅契合時代主題,而且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寫作風格也會收獲一批讀者。
氣候文明史 目錄
序 篇 人類進化與氣候變化
**篇 黎明:氣候變化養育人類
第 1 章 在寒冷的氣候中
1 末次冰期的氣候與人類的生活
2 劇烈的氣候變化
3 末次冰期時的日本列島
4 大型哺乳動物滅絕的原因
第 2 章 末次冰期的終結和新仙女木事件
1 溫暖時代的開始
2 突如其來的回寒:新仙女木事件
3 農耕的開始
第 3 章 “漫長夏季”的到來
1 溫暖時代的到來
2 導致氣候變化的地球軌道變化
3 地貌改變和海面水位上升
4 洪水傳說
第二篇 古代:氣候變化催生了文明
第 1 章 “長夏”的結束和古代文明的興盛
1 5500 年前開始的氣候變化
2 美索不達米亞的灌溉農業
3 北非的沙漠化
4 集體生活的代價
第 2 章 反復的寒冷化,突如其來的干旱
1 距今 4200 到 4000 年:蘇美爾王朝和埃及古王國的滅亡
2 距今 3200 到 3000 年:亞洲東西部帝國的滅亡
3 距今 2800 到 2300 年:民族大遷徙
4 日本列島:氣候變動和繩文、彌生時代
第 3 章 羅馬的興衰和其所處的時代
1 受溫暖化恩惠的羅馬
2 東亞的混亂
3 “謎之云”帶來的古代終結
第三篇 中世紀 ·近代:氣候變化改變了歷史
第 1 章 中世紀溫暖期的繁榮
1 發現溫暖時代
2 歐洲人口的增加與哥特式建筑的興起
3 日本的情況:平安時代國風文化的發展和東日本的崛起
4 維京的格陵蘭島移民
第 2 章 寒冷時代的到來
1 寒冷化的預兆
2 格陵蘭移民地的貧困
3 消失的太陽黑子
4 小冰期是怎樣的時代
第 3 章 小冰期的氣候和歷史
1 草原擴張、冰河前進:史波勒極小期(1420— 1530 年)
2 北大西洋振蕩和北極振蕩
3 嚴重的饑荒和農業革命:蒙德極小期(1645— 1715 年)
4 火山頻繁噴發和“無夏之年”:道爾頓極小期 (1790— 1830 年)
后記 與氣候變化的斗爭仍在繼續
氣候文明史 節選
近年來,大量令人瞠目結舌的科學研究成果不斷出現,我基于這些學術研究成果,加入了許多頗有意思的逸聞趣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序篇從氣候變化的角度來探討人類進化。關于在非洲的人類進化,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法國人類學者伊夫·科龐(Yves Coppens) 所提出的“東邊故事假說”席卷了整個非洲:東非大裂谷的地 殼變動在西邊留下了熱帶雨林,而在東邊則留下了草原,在 熱帶雨林里留下了大猩猩和黑猩猩等類人猿,之后在草原上誕 生了直立行走的人類。但是近年來的發掘調查顯示,這一假說不合邏輯,關于人類進化的契機發生在何時的討論又回到了原點。本書將介紹2010年前后提出的“氣候周期性變化假說”:人類的進化,特別是腦容量的增加,源于非洲大陸東部劇烈的氣候變化。
**篇講述末次冰期時代和全新世前期。1.29 萬年前左右 發生的急劇寒冷化事件被稱為“新仙女木期事件”,其契機是 北美洲大陸上裝滿雪水的廣闊的阿加西湖崩壞。阿加西湖的這一過程仍然留有謎團,*近有了*新的研究成果。同時,這一篇介紹了近年來關于“新仙女木期事件是亞洲西部新月沃土地區農業開始的契機”這一假說的討論。
第二篇聚焦于古代文明的興起與滅亡。從撒哈拉沙漠化的過程和遺跡分布的變化來看,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埃及文明的推手來自哪里。有意思的是,在 4200 年前開始的全球氣候變化中,阿卡德帝國和埃及古王國的滅亡與日本三內丸山遺跡的衰退是同時發生的。3200 年前到 3000 年前左右,亞洲西部以制鐵技術成為大國的赫梯滅亡,而亞洲東部發生了從商朝到周朝的王朝交替。在地理上完全不同的赫梯和商的滅亡是偶然的一致嗎?
第三篇是關于維京人遷入格陵蘭后的繁榮與滅絕的內容,根據從遺跡中獲得的骨頭的碳同位素和氮同位素可以看出他們的食物變化與生活的貧困。此外,還詳細敘述了 1600 年秘魯的埃納普蒂納火山和 1815 年印度尼西亞的坦博拉火山作為小冰期巨大火山爆發而造成的全球氣候異變。
人類與氣候變化的戰爭,是在 8 萬多年前人類從誕生地非洲大陸進入歐亞大陸之后正式開始的。而現在人類對抗氣候變化的戰爭或許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對全球變暖的預測,21 世紀末全球氣溫可能比現在高 2 到 4 攝氏度。201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耶魯大學教授威廉 ·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其獲獎理由是舉出了應對全球變暖的經濟模式。諾德豪斯在其著作《氣候賭場》中,對氣溫比現在上升 2 攝氏度以上的現象敲響了警鐘。這個水平意味著氣溫的上升超過了 12 萬年前艾木間冰期的高溫期,也意味著我們人類從未經歷過的高溫期即將到來。艾木間冰期長達 1.5 萬年左右,是一個非常溫暖的時代。 歐洲西北部棲息著河馬、犀牛、斑馬,格陵蘭的萬年積雪、冰層甚至海岸周邊的洼地都融化了。因此,海平面也比現在高出 3 到 6 米。自 30 萬年前現代人類登上非洲大陸以來,艾木間冰期是氣溫*高的時期。
在攻防游戲中,*后登場的敵人似乎被稱為“終極大 Boss”。自 8 萬年前末次冰期正式開始以來,現代人類從非洲 大陸經由歐亞大陸向世界各地擴散,并始終與氣候變化作著斗 爭。此外,IPCC 的氣溫預測顯示,21 世紀末人類有可能面臨 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強敵。這是一個敵人來自我們內部的故事, 讓人想起古代的傳說、中世紀的寓言或者好萊塢制作的科幻電影。為了預測未來,我認為通過本書重新回顧過去人類與氣候變化的斗爭過程是很有意義的。
氣候文明史 作者簡介
田家康,1959年生于日本神奈川縣,1981年橫濱國立大學經濟學專業畢業,日本氣象預報員協會東京支部部長。著有《氣候讀懂日本史》《改變世界史的異常氣候》《異常氣象改變人類歷史》等。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