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華帝國的專制制度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3906
- 條形碼:9787100203906 ; 978-7-100-20390-6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帝國的專制制度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經濟思想史、中國經濟魁奈認為“中國的學說值得所有國家采用為楷模”,他像儒家一樣主張“以農為本”。《中華帝國的專制制度》的出版,讓魁奈贏得了“歐洲孔子”的稱號。他*有名也是*有爭議性的一句話是,“一部《論語》即可以打倒希臘七賢”。
中華帝國的專制制度 內容簡介
《中華帝國的專制制度》一書,系魁奈在對中國不甚了解的情況下撰寫的關于中國的一本書,共分為八章。主要介紹了中國的基本法、實在法、租稅、行政管理以及統治上的缺點等,此外還將中國的法律同自然原則作了比較。該書的第八章標題即為“中國的法律同作為繁榮政府的基礎的自然法則相比較”,是搶先發售系統提出了重農學派的政治和經濟理論。魁奈認為“中國的學說值得所有國家采用為楷模”,他像儒家一樣主張“以農為本”。在他的影響下,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成功勸說國王模仿中國皇帝實行“耕田大典”。1769年,法國“重農學派”創始人魁奈出版了《中華帝國的專制制度》,該書讓他贏得了“歐洲孔子”的稱號。魁奈很有名也是很有爭議性的一句話是,“一部《論語》即可以打倒希臘七賢”。
中華帝國的專制制度 目錄
英譯本緒論
前言
**章 導論
**節 西方對中國的認識
第二節 中華帝國的起源
第三節 中華帝國的疆域和繁榮
第四節 公民的等級
第五節 軍事力量
第二章 中國的基本法
**節 自然法
第二節 **級圣書或正經
第三節 第二級經書
第四節 中國人的學問
第五節 教育
第六節 科舉
第七節 財產所有權
第八節 農業
第九節 依存于農業的商業
第三章 實在法
**節 基于倫理的法律正經孟德斯鳩先生
第二節 皇帝的絕對權力受到制約
第三節 帝國朝廷的機構
第四章 租稅
第五章 關于權力
第六章 行政管理
第七章 中國統治上的所謂缺點'
第八章 中國的法律同作為繁榮政府的基礎的自然原則相比較
人名譯名對照表
中華帝國的專制制度 節選
眾所周知,中華帝國有著極為豐富的各種產品的供應,由此很容易想象出這個國家的商業是相當繁榮的。但是,因為中國人在他們本國內部得到了所有的生活必需品(并且由于眾多的人口提供了一個市場,可以保證在這個國家以內消費掉所有這些商品),所以他們的對外貿易與國家的規模相比,是很有限的。主要的貿易活動是在這個帝國內部進行的,同樣的東西在帝國內各個地區的供應情況并不一樣。由于每個省都有它的需求并且有它自己的地方特產,如果不是因為這個事實,即各省相互交換它們各自的有用產品,那么,所有省份都將陷于貧困。在一個周圍邊境長達1800里格的國家里,現有的流通范圍顯然已經提供了一個非常廣闊的商業領域;而且據史學家們說,在中國國內所進行的商業交易活動是如此巨大,以致全歐洲的貿易活動都不能與之相比擬。一個純粹的國內貿易對于那些認為國家為了增加貨幣財富必須與外國人進行貿易的人來說,似乎是完全不適當的。他們也許未曾注意到,*大可能的富裕存在于*大可能的消費之中。這種消費的來源存在于每個國家的領土之內,而國家的領土甚至是金銀的來源,無論金銀是采自礦山還是用其他產品來購買。擁有礦山者為了擴大他們的消費而出售其金銀礦產,利用這就其本身而言并沒有什么用處的金屬物;未擁有這種金屬物品的那些人購買它,僅僅是為了使他們在購物過程中的交易活動更為便利,除了這一用途以外,他們也不讓它成為自己的負擔,因為購買金銀所用的財富,比起這些金屬物本身更加為人們所必需,并且因為一個人購買金銀越多,他減少自己的消費也就越多,而消費才是真正的富裕。再者,各國進行貿易活動,其目的僅僅是為了消費,但它與商人的貿易活動混淆在一起,商人經商作為一種服務性行業,是很賺錢的,而且隨著他們的經商活動向遠處擴展,賺的錢也就更多。各國越是能夠大量地節省這筆費用,甚至不惜侵害商人們的巨量財產,它們為消費以及為必要支出而獲得的利益,也將越多,這種必要支出用于各種財富的不斷再生產,而這些財富產自土地并且為國家和君主提供各種收益。 在中國,許多條運河溝通了各個省份,所以各種商品貨物的運輸非常容易。交通運輸和市場銷售十分迅速;自利心支配著中國人民的情感,促使他們不停地從事經營活動;城市和鄉村里的一切都處于運動之中;公路上人流的擁擠猶如我們商業城市的街區,而這整個帝國看起來就像是一個龐大的集市。 不過,據說他們的商業活動有一個缺陷,即缺乏良好的信義:中國人不滿足于盡可能地貴賣,他們還制造偽劣商品。他們的信條之一就是,購買商品的人總是盡可能少付錢,如果可以的話,他甚至連一文錢也不愿付。他們由此從另一方面做出推論,如果購買者在為商品支付時十分糊涂和無知,那么商人也可能索取和獲得*昂貴的金額。他們說:“這不是商人在進行欺騙,而是購買者自己在欺騙自己;賣主沒有使用暴力,他所獲得的利潤是他辛勤勞動的收獲。” 旅行者們曾在歐洲傳播這樣的觀念,使人相信中國人在他們的貿易活動中確實具有這種掠奪行為;他們甚至舉出在那里弄虛作假的各種例證。根據這些例證來看,情況是相當嚴重的,應當受到指摘,因而人們很可能由此得出結論,認為在中國進行搶劫和掠奪可以不受到懲罰。可是,在那里,公眾對*微不足道的罪過都要實行*嚴厲的懲罰,這種懲罰甚至被擴大到用于監督民間的慶典活動,唯恐慶典活動毫無節制。散布這類傳聞的那些人依我看來,他們肯定是把中國人在廣州口岸同歐洲人所進行的買賣交易,也就是將這種交易雙方都在企圖從中欺騙對方的新興生意活動,與這個帝國國民之間的貿易活動混淆起來。這個政府對國外貿易沒有什么興趣,它容忍那里的欺詐行為是因為它難以懲治那些遠離本國達3000里格,一旦賣掉他們的商品便消遁而去的外國商人。我們有許多例子表明,一些很值得稱贊的國家被對外貿易的污染腐蝕了。看來在這場貿易爭奪中,中國人已經變得比歐洲人更加精明,他們運用這一競爭技巧更加沉著得多;而且他們來到我們的口岸進行貿易活動從未失手,這些商人定期來訪,為人們所熟知,并且在那里建立起良好的信譽。不能想象在一個國家內,居民之間可以靠相互弄虛作假來進行貿易。相互欺詐的雙方有何利可圖呢?這只會引起令人棘手和非常麻煩的紛亂,從而使日常的商業活動變得十分困難,幾乎不可能進行。甚至更不能想象這種欺詐現象是發生在像中國這樣的一個文明國度中,在那里貿易方面的良好信譽和誠實、正直一直是令人矚目的;這是孔子倫理學的主要論題之一,而在這個帝國內,倫理就是法律。
中華帝國的專制制度 作者簡介
魁奈,法國經濟學家,重農主義的領袖、政治經濟學體系的先驅。被稱為“歐洲的孔子”。1758年完成著名的《經濟表》,開創性地用圖表來說明社會各經濟階級和部門的相互關系,以及在它們之間支付的流通,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經濟平衡的假說。 譯者簡介: 談敏,上海人,現任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上海市社聯副主席,曾任上海財經大學校長、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會長。師從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胡寄窗教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虎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