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薄伽梵歌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22644
- 條形碼:9787100022644 ; 978-7-100-02264-4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薄伽梵歌論 本書特色
《薄伽梵歌論》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系統,匯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于研讀查考,又利于文化積累。為此,我們從1981年著手分輯刊行,至2000年已先后分九輯印行名著360余種。現繼續編印第十輯。到2004年底出版至400種。今后在積累單本著作的基礎上仍將陸續以名著版印行。希望海內外讀書界、著譯界給我們批評、建議,幫助我們把這套叢書出得更好。
薄伽梵歌論 內容簡介
《薄伽梵歌》是印度教很重要的經典,本書為印度有名思想家、“三圣”之一室利·阿羅頻多(1872-1950)對《薄伽梵歌》所做的研究。全書分為兩部分,主要討論了以下方面的內容:神圣行業之原則、智慧意志之瑜伽、神圣出生與神圣行業、涅槃與世間行業、行業瑜伽要義、二分自性、提婆與阿修羅、三德、本性與自法等。書后附有《薄伽梵歌》原文的翻譯。
薄伽梵歌論 目錄
薄伽梵歌論
**系
一、大綜合論
二、教義中心
三、俱廬之地
四、戰斗與人生
五、僧怯與瑜伽
六、僧怯、瑜伽與韋檀多
七、智慧意志之瑜伽
八、行業與犧牲
九、犧牲之意義
十、犧牲之主
十一、神圣行業之原則
十二、降世論
十三、神圣出生與神圣行業
十四、神圣工作者
十五、平等性
十六、平等性與知識
十七、自性決定論
十八、超出自性之三德
十九、涅槃與世間行業
二十、行業瑜伽要義
第二系
**部
一、二分自性
二、敬愛與智識之綜合
三、至上神圣者
四、秘密中之秘密
五、神圣真理與大道
六、行業,誠敬與智識
七、《薄伽梵歌》之至言
八、變是權能中之上帝
九、神能論(Vibhuti)
十、世界精神觀(上篇)——時間為毀滅者
十一、世界精神觀(下篇)——論其雙方面
十二、道與敬愛者
第二部
十三、田與知田者
十四、超出三德
十五、三補魯灑
十六、精神作用之充實
十七、提婆與阿修羅
十八、三德、信心、工作
十九、三德、心思、工作
二十、本性與自法
二十一、趨向無上秘密
二十二、無上秘密
二十三、《薄伽梵歌》義理核心
二十四、《薄伽梵歌》之使信
附:薄伽梵歌
1988年中譯本序言
1957年海外初版序言
**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注釋
釋辭(義譯)
釋辭(音譯)
釋名(人名)
釋名(神名)
釋時
釋器
釋木
征引(一)
征引(二)
薄伽梵歌論 節選
《薄迦梵歌論/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進者,求上帝而唯求其世間之錫賜,或以為憂患中之皈依處,而非為“神圣者”本身之故,此種誠敬,何得謂之高尚?自私,弱點,欲望,豈非寓乎此等崇揚,又豈非屬于低等自性耶?甚焉者,若無智識,則信士接近“神圣者”,不以其包舉一切之真理,見遍是渦蘇提婆,但建造“神主”不完善之名稱形相,此等名色,僅皆其自我需要,氣質,性情之反映,其所以敬拜之者,為有助或慰足其自然期望也。彼則為上帝創造因陀羅(lndra)或阿祗尼(Agni),或維師魯( Vishnu),或濕婆(Shiva),等名色,或為神化之基督或佛陀,或否則為自然德性之某種綜合,視為一慈愛悲憫而寬大之上帝,或為正義公道威猛之上帝,或為憤怒,恐怖,炎烈懲罰可畏之上帝,或此等任何結合,于是而建其神壇于外,求禱之以情心思心于內,祈斯世之福善安樂,或治療其創傷,或對一錯誤,教條,屬智識而不寬容之教理,加以宗派之認可。凡此,至于某一限度,信皆真確已。知遍在之“本體”即渦蘇天,是凡此群有,斯巨靈唯難得焉。凡人皆被各種外表欲望所牽引,此皆奪其內中智識,故日:“彼正智為此情彼欲所奪,”遂趨赴其他天神,即神道不完善之形式,有以應其情欲者也。如是者,誠屬愚昧,于是修立此此彼彼法戒,皆為有限,有以饜其本性之需求而已。凡此內中,皆為一強迫性之個人決定,其自我本性之狹隘要求,乃其所服從而視為至上真理者,——尚未堪此無限者及其廣大性也。在此等形式中之“神主”,若其信心為完全者,亦應其所求,但此等結果及滿愿皆屬暫時,而以追求此等結果為宗教原則及人生原則者,其智慧誠屬微小,理智亦未成形。若以此道而有精神造詣者,此僅達諸天神;僅為“神圣者”在變易自性之形成中,作為愿果之施與者,乃為彼等所證會。然有崇揚超上大全之“神主”者,則包舉此一切而轉變之,尊上其天神至于極高,“自性”至于極頂,超出之而歸于真正“神主”,證會且臻至“超上者”也。故日:“敬諸天者歸諸天,敬我者乃歸于我。”(柒,二十三) 雖然,至上“神主”初不以此等信士所見不全,遂加拒斥。蓋“神圣者”在其至極超上本體中,未生而無減,較凡此局部顯示為優越,固未易為任何有生者所知。彼自隱于此莫大“摩耶”外衣內,即彼瑜伽之摩耶,以此而彼與世界為一,然而超上,內在,然而隱藏,居于眾生之內心,但非顯示于任何或每一有體。“自性”中人,視此等“自性”中一切顯示,皆為“神圣者”,實則皆彼之工事,權能,隱障。彼知一切過去現在未來諸存在者,但尚無知彼者。(柒,二十六)若使其如此以“自性”中之工事迷惑凡人,而全然不在其間遇之者,則人或摩耶中之任何心靈皆無神圣希望。是故一如彼等接近之方,各隨其性而受其敬愛,而答之以神圣之愛與慈悲也。要之此等形相,皆顯示之一種,不完善之人類智慧可由此而接觸之,此等欲望皆*初工具,吾人之心靈因而轉向彼者;任何誠敬不為無效能或無價值,不論其范限為何。然此有一偉大必需品,即信心是也。故日:“任何信士于此何相,愿以虔誠而敬拜者,我則使其敬信安而無傾。”(柒,二十一)以其道與敬拜中信心之力,彼乃得其欲望及其精神證會,在斯時于彼為合者。自“神圣者”而尋求一切幸福,終必尋求彼之一切幸福于“神圣者”中。依于“神圣者”而得其快樂,終必學知固定一切快樂于“神圣者”中。 ……
薄伽梵歌論 作者簡介
室利??阿羅頻多(1872-1950),印度 “三圣”(圣雄甘地、圣詩泰戈爾、圣哲阿羅頻多)之一,居印度近代以來*著名的精神哲學家之列。民族主義者,自由斗士,詩人,哲學家,瑜伽修行者。 阿羅頻多一生著述有一百多種,其代表性的著作有《神圣人生論》、《薄伽梵歌論》、《綜合瑜伽論》等。 徐梵澄(1909—2000) 原名徐詩荃,梵澄為其筆名,晚年始用徐梵澄為通名。湖南長沙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哲學家、翻譯家。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