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紹興魯迅研究2021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36275
- 條形碼:9787552036275 ; 978-7-5520-362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紹興魯迅研究2021 本書特色
《紹興魯迅研究2021》是一部有關魯迅研究的論文合集。本書稿由紹興魯迅紀念館編纂,主要研究者為紹興市和浙江省的魯迅研究人員,同時包括其他省市的魯迅研究力量,作者多為研究魯迅的專家。本書立足于紹興市和浙江省的魯迅研究, 同時團結全國乃至國外的魯迅研究力量, 以期展現*新的魯迅研究成果和動態。
紹興魯迅研究2021 內容簡介
本書為年度連續性出版物,由紹興魯迅紀念館主編。主要內容分“紀念魯迅誕辰140周年”“書跋·書評”“史海鉤沉”“域外擇枝”“紀念《阿Q正傳》發表100周年”“館藏一斑”“紀念”七個專欄。這些文章有對魯迅文學思想、方法的探討,有對魯迅或有關魯迅研究作品的評析,還有與魯迅有關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考證和挖掘,等等。這些文章或具有理論新意,或具有珍貴的史料價值,進一步豐富了魯迅研究的成果。
紹興魯迅研究2021 目錄
紀念魯迅誕辰140周年
魯迅的遺產和價值 黃 健
做“傻子”不做“巧人” ——魯迅“巧人”文化批判對大學生“學以成人”
的啟示 靳新來 程 夏
魯迅與中國文化的現代復興 蔡洞峰 殷洋寶
獨特的文體與悲郁的情懷 ——魯迅小說教學閱讀札記(下) 李生濱 倪文琴
立人從誰開始? ——從《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看魯迅的啟蒙路線 王雨海
論魯迅的學識儲備與文學創作之間的內在聯系 ——以《阿長與〈山海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瑣記》《藤野先生》為中心 呂周聚
走在魯迅研究的路上 劉運峰
淺析魯迅與翻譯 陳 哲
《野草》所受中國古典文學的影響 趙獻濤
新時期重溫魯迅對方言的研究與運用 孫可為
祖父之死與魯迅對中醫的批判 李城希
魯鎮苦人論——從孔乙己到祥林嫂 谷興云
史海鉤沉
魯迅學筆記(六題) 顧 農
書信中的魯迅與徐懋庸: 翻譯·雜文·“左聯” 葛 濤
魯迅與《白蛇傳》 周玉兒
新版《魯迅全集》注釋補正二十三則 吳作橋 王 羽
憶對李何林先生的一次訪談及其他 王吉鵬
《魯迅與他的鄉人》補遺五 裘士雄
域外折枝
周樹人《中國地質略論》(中) ——關于李;舴业鹊拿禾锏难哉
[日]丸尾 勝
紀念《阿Q正傳》發表100周年
“戀愛的悲劇”之細讀 ——紀念《阿Q正傳》發表100周年 管冠生
俞乃大與《漫畫阿Q正傳》 ——紀念魯迅先生《阿Q正傳》發表100周年
楊堅康
論《阿Q正傳》與傳統章回體小說的關系 楊 宇
論《阿Q正傳》的悖論藝術 黃 婷
館藏一斑
館藏《西岳華山廟碑》拓本考 徐曉光
書跋·書評
個性化的魯迅研究——讀何信恩著《我觀魯迅》 陳漱渝
見解獨特 顛覆舊說——讀谷興云先生的專著《發現孔乙己》 李明軍 馬 琳
紀念
紹興鄉土文化研究的開拓者之一——深情緬懷周芾棠先生 何信恩
溫暖的愛——記周芾棠老師 徐曉陽
編后記
紹興魯迅研究2021 節選
祖父之死與魯迅對中醫的批判 李城希 魯迅以小說藝術、文化反思、生活回憶三種不同方式對中醫展開的嚴厲批判引起了持續廣泛的關注和討論[1],但迄今為止尚未見到人們對魯迅批判中醫的原因及其合理性提出質疑。據周建人回憶,何廉臣1904年替初病的祖父首診即下驚人的死亡結論并拒絕作任何治療的努力。如果周建人的回憶屬實,何廉臣的行為就可謂相當殘酷,隱含著人性惡,無論與中醫還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都構成嚴重沖突,這或許才是魯迅批判中醫的重要原因。 一、 “藥引奇特”: 魯迅批判中醫的理由難以成立 1922年魯迅在《〈吶喊〉自序》中從自己少年時代替父尋醫問藥的經歷與體驗出發對中醫展開了空前嚴厲的批判,認為“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2],不僅對曾經為其父親治病的醫生的努力和付出毫不留情地一筆勾銷,更重要的是對千百年來以懸壺濟世為使命的中醫的能力作了徹底否定,如周作人所說,這是“對于江湖派的舊醫生下了一個總攻擊,其意義與力量是不可以小看的”[3]。因為魯迅的巨大影響,深信他的嚴厲批判讓人們從此對中醫而不僅僅是“江湖派舊醫生”從無條件信任甚至依賴到多了一份懷疑與不安,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對中醫存在與發展的嚴重打擊。但是,深入分析魯迅的相關回憶和表達就會發現,魯迅批判中醫的理由很難成立,主要表現在: (一) 醫術與中醫的用藥 1922年魯迅首先在《〈吶喊〉自序》一文中指出曾經替他父親治病的中醫的用藥存在問題,其中主要是藥引奇特,“開方的醫生是*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藥引也奇特: 冬天的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對的,結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辦到的東西”[4],1926年在《父親的病》一文中他再次對這一問題作了詳細回憶和陳述。在他看來,中醫似乎是故意用這些奇特“藥引”來制造神秘感以掩蓋醫術的不足,由此對中醫產生懷疑并成為他批判中醫的核心理由。 但是,魯迅批判中醫的這一理由很難成立,關于用藥引奇特這一問題,如今有專業人士從中醫的角度對它們的性能作了一一具體的專業解釋: (1)“蘆根、甘蔗”,中醫認為“用藥以蘆根、甘蔗為引,可知是有肺熱。甘蔗經霜,如霜桑葉一樣,清熱之力增強,也非是故弄玄虛”[5]。(2)“蟋蟀與平地木”,中醫認為,“蟋蟀,又名‘促織’……性通利,治小便閉……何廉臣取其通利小便的功效治療周氏水腫是對癥的。平地木是一種常綠小灌木……《本草綱目拾遺》載其治吐血勞傷……何廉臣取其‘治吐血’的功效也無不可”[6]。應該說,從不斷變換方藥來看,當時為魯迅父親治病的兩位醫生都在盡力而為。 (二) 中西醫比較與中醫的局限 1898年魯迅到南京求學時開始接觸西醫知識,“生理學并不教,但我們卻看到些木版的《全體新論》和《化學衛生論》之類了”[7],這促成他與不久前親歷的中醫相比較,使他看到中醫的局限并由此得出對中醫的批判性認識和結論。 但是,魯迅在南京期間所接觸的西醫無疑是初級知識,這從1909年魯迅在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任教時所編《人生象敩》即可看出:“《講義》著重于生理學基本知識的普及教育”[8],七年前他在南京求學期間所閱讀的《全體新論》和《化學衛生論》之類當更是如此[9]。以這樣的初級西醫知識與歷經千年的中醫相比較并由此否定中醫顯然很勉強。與西醫相比中醫固然有其局限,但即使是西醫已有巨大發展的今天中醫仍然有其存在的空間,在治療疾病與維護人的健康方面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無法包醫百病。 (三) “騙子”與中醫的醫德 魯迅所說“中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不僅是對中醫醫術的否定,更是對中醫醫德的否定。但是,僅從先后為魯迅父親治病的三位醫生的行為來看,除**位姓馮的醫生“大概只來了兩三回,就不再請了”[10]之外,另外兩位醫生在治病過程中不僅竭盡全力而且態度誠實。如姚芝仙,周作人說他“醫方的花樣*多,仿佛是江湖派的代表”[11],其實不然,此人不僅醫術高超,“據說姚芝仙做過太醫,給慈禧太后治過病,紹興人稱之‘姚半仙’”[12],而且態度熱忱,在給魯迅父親治病大約兩年的過程中,與魯迅“漸漸地熟識,幾乎是朋友了”[13]。當時的魯迅不過是十三四歲的少年且家庭已“墜入困頓”[14],但作為醫生的姚芝仙只管治病,沒有偏見更沒有歧視,可見其醫德。從魯迅所說“‘藥引’的難得,新方一換,就得忙一大場”[15]來看,這正是姚芝仙針對魯迅父親不斷變化的病情臨癥用藥的表現。更重要的是,當他覺得“所有的學問,都用盡了。這里還有一位陳蓮河先生,本領比我高。我薦他來看一看,我可以寫一封信”[16],可見他的誠實和熱情,目的是治病救人。何廉臣也是如此,不僅醫術高超,“是清末民初的中醫名家,‘紹派傷寒’的代表人物,一生勤于診療,又致力于古籍整理……在紹興乃至中國近代醫學史上頗有醫名”[17],為魯迅父親“看了一百多天”[18],不僅盡力而為而且態度同樣相當誠實,“陳蓮河先生開方之后,就懇切詳細地給我們說明”[19]。由此,魯迅認為“中醫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顯然難以自圓其說。曾經為魯迅父親治病的這兩位醫生自始至終都沒有“騙”過魯迅的父親及家人。 (四) 診費昂貴與中醫的價值 魯迅在回憶少年時期替父尋醫問藥的經歷與體驗時特別強調當時的醫生診費昂貴,這涉及中醫的醫德更涉及中醫自身的價值。1926年魯迅在《父親的病》一文開篇即用列舉數據的方式詳談曾經替他的父親治病的中醫診費昂貴這一問題,如姚芝仙,“他出診原來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20],他特別強調“那時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張羅的了;又何況是隔日一次”[21],這給魯迅當時的家庭造成了沉重經濟負擔。但是,如果這位醫生是明碼標價且一視同仁,那就無可指責,同時這也是他作為一方名醫的價值表現,一定已為當地人所認可。因此,充其量只能說他對魯迅當時的家庭缺乏應有的同情,未能酌情減免,但不足以此斷定中醫就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 (五) 名醫與不治之癥 魯迅批判中醫的理由之所以難以成立,*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回避了一個無法回避的客觀情況,那就是他父親自身的病情。魯迅父親的病大約“起于甲午年的四五月間……*早的病象是吐狂血。因為是吐在北窗外的小天井里,不能估量共有幾何,但總之是不很少,那時大家狼狽的情形至今還能記得”[22],病發時“吐狂血”的狀態,可見病情初起即已相當嚴重并且不斷發展,“隨后腳背浮腫,漸至小腿,乃又作水腫醫治……終于腫到胸腹之間”[23],終成不治之癥。魯迅的回憶也顯示了這一點,“父親終于躺在床上喘氣了”[24],醫生的藥已經失去作用,“藥……灌下去,卻從口角上回了出來”[25]。今人據周作人的回憶分析,“周伯宜的疾病發展到*后,大概是肝硬化……本就難治,又加之情志抑郁、酗酒、吸食鴉片等,換做任何高明的醫生恐怕都難以妙手回春了”[26]。 (六) 孤證與批判的依據不足 魯迅對中醫批判的理由之所以難以成立,其原因還在于他的批判主要依據是少年時代替父尋醫問藥的個人經歷及體驗,無論經驗的范圍還是體驗的深度都有限,從邏輯論證來看近乎孤證,批判的依據顯然不足。同時,魯迅對中醫的批判更多的是久經壓抑的個人情緒情感的宣泄而不是歷數千百年來中醫故意誤人性命的案例,深入分析其原因并與西醫展開嚴格的科學實驗與比較,由此對中醫展開深刻的理性認識和批判。 盡管魯迅批判中醫的理由難以成立,但其中三個問題特別值得注意: (1)為何獨提何廉臣并持久關注他的行蹤。曾經為魯迅治病的醫生有三位,但魯迅在《父親的病》中卻用隱晦的方式獨提何廉臣并持續關注他的行蹤。(2)兩個“何醫生”的原型與何廉臣!犊袢巳沼洝泛汀睹魈臁分袃蓚“何醫生”形象的連續出現決非偶然,他們的原型與何廉臣是否相關值得注意。(3)魯迅對中醫的“私怨”。魯迅在《從胡須說到牙齒》中提到,“到現在,即使有人說中醫怎樣可靠,單方怎樣靈,我還都不信。自然,其中大半是因為他們耽誤了我的父親的病的緣故罷,但怕也很挾帶些切膚之痛的自己的私怨”。魯迅在這里所說的“切膚之痛”的“私怨”當是曾經的某個中醫的行為對魯迅以及他的家庭乃至家族構成了嚴重的精神創傷,是他批判中醫的根本原因。 然而,從魯迅及周作人的回憶中我們很難明白魯迅所說“私怨”的真實內容,但是,周建人的《魯迅故家的敗落》一書中有關何廉臣1904年替初病的魯迅祖父診斷的相關回憶中或許能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
紹興魯迅研究2021 作者簡介
紹興魯迅紀念館始建于1973年。2003年初,為恢復魯迅故里的傳統風貌,與環境尺度不協調的陳列廳被拆除,恢復為周家新臺門。 新建的紀念館位于魯迅故里東側,它東接魯迅祖居,西鄰周家新臺門,北毗朱家臺門,南臨東昌坊口,與壽家臺門隔河相望。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