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知性改進論:并論最足以指導人達到對事物的真知識的途徑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20244
- 條形碼:9787100020244 ; 978-7-100-02024-4
- 裝幀:10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知性改進論:并論最足以指導人達到對事物的真知識的途徑 本書特色
我館歷來重視移譯世界各國學術名著。從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譯出版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古典學術著作,同時適當介紹當代具定評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賴著譯界鼎力襄助,三十年來印行不下三百余種。我們確信只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夠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社會。這些書籍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系統,匯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于研讀查考,又利于文化積累。為此,我們從1981年著手分輯刊行。限于印制能力,每年刊行五十種。今后在積累單本著作的基礎上將陸續匯印。由于采用原紙型,譯文未能重新校訂,體例也不完全統一,凡是原來譯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舊,個別序跋予以訂正或刪除。讀書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確的分析態度去研讀這些著作,汲取其對我有用的精華,剔除其不合時宜的糟粕,這一點也無需我們多說。希望每內外讀書界、著譯界給我們批評、建議、幫助我們把這套叢書出好。
知性改進論:并論最足以指導人達到對事物的真知識的途徑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關于方法論和認識論的著作,共分五個部分:論哲學的目的、論知識的種類、論知性、論想象、論界說。
知性改進論:并論最足以指導人達到對事物的真知識的途徑 目錄
譯者序言
預告讀者
一 導言:論哲學的目的
二 論知識的種類
三 論知性
四 論想象
五 論界說
譯后記
知性改進論:并論最足以指導人達到對事物的真知識的途徑 節選
《知性改進論/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三六)現在真理既然無須憑借標記,但只須具有事物的客觀本質,或者換句話說,只須具有事物的觀念就已經足夠驅除任何疑惑。所以真的方法不在于尋求真理的標記于真觀念既已獲得之后,而真的方法乃是教人依適當次序去尋求①真理本身、事物的客觀本質或事物的真觀念的一種途徑。(因為所有這些都是指同一的東西。) (三七)再則,方法必須涉及推理過程和認識能力(intellectus知性),這就是說,方法并不是認識事物的原因的推理本身,不用說,方法更不是事物原因的認識。而正確的方法就在于認識什么是真觀念,將真觀念從其余的表象(perceptiones)中區別出來,又在于研究真觀念的性質使人知道自己的知性的力量,從而指導心靈,使依一定的規范來認識一切必須認識的東西,并且在于建立一些規則以作求知的補助,以免枉費心思于無益的東西。 (三八)由此可見,方法不是別的,只是反思的知識或觀念的觀念。因為如果不先有一個觀念,就不會有觀念的觀念,所以如果不先有一個觀念,也就會沒有方法可言。所以好的方法在于指示我們如何指導心靈使依照一個真觀念的規范去進行認識。 而且兩個觀念之間的關系與這兩個觀念的形式本質之間的關系是同一的,因此能表示*完善存在的觀念的反思知識要比表示其他事物的觀念的反思知識更為完善。換言之,凡是能指示我們如何指導心靈使依照一個*完善存在的觀念為規范去進行認識的方法,就是*完善的方法。 (三九)因此可以容易明了,何以心靈獲得的觀念愈多,則同時它所獲得的工具也就愈多,有了更多的工具的輔助,則進行求知,就愈加容易。因為從上面所說的來看,必須首先有一個真觀念作為天賦的工具存在于我們心中。當心靈一旦認識了這個真觀念,則我們就可以明了真觀念與其他表象之間的區別。以上所述就是方法的一部分。心靈對于自然的了解愈多,則它對于它自身的認識,也必定愈加完善,這自然是不用說的,所以心靈認識的事物愈多,則這一部分的方法將必愈為完善,而且當心靈能達到或反思到*完善存在的知識時,則這一部分的方法亦*為完善。 (四〇)并且心靈認識的事物愈多,便愈知道它自身的力量和自然的法則。若心靈愈能認識自己的力量,則它就愈易于指導它自身,建立規則來輔助求知。如果心靈對于自然法則的知識愈增加,則它就更易于抑制它自身使它不要馳騖于無用的東西。以上所述,就是方法的全部。 (四一)此外我還要加以說明的,就是觀念之客觀地在思想世界與它的對象之在實在世界的關系是一樣的。假如自然界中有一件事物與其他事物絕無交涉或關聯,則它的客觀本質——即完全與它的形式本質符合的客觀本質,將與任何別的觀念無絲毫交涉或關聯,①換言之,我們將不能從它作出任何推論。反之,凡是與他物有關系的東西——因為自然萬物沒有不是互相關聯的——都是可以認識的,而這些事物的客觀本質之間也都具有同樣的關聯,換言之,我們可從它們推出別的觀念,而這些觀念又與另一些觀念有關聯。這樣,則進一步研究的工具便擴充增進了。這就是我想要證明的。 (四二)而且根據上面所說,真觀念既然必定完全與它的形式的本質符合,又可知道,為了使心靈能夠充分反映自然的原樣起見,心靈的一切觀念都必須從那個能夠表示自然全體的根源和源泉的觀念推繹出來,因而這個觀念本身也可作為其他觀念的源泉。 (四三)說到這里,也許會有人懷疑,我所謂完善的方法在于指示人如何指導心靈使依照一個真觀念的規范的說法,是根據理論來證明的。既然用理論來證明,這似乎就表明這種說法并非自明之理。因而人們就可以懷疑我們的推理是否正確。因為如果要推理正確,必須以一個給予的觀念為出發點,但是想要以一個給予的觀念為出發點,就必須加以證明,而這個用來證明的理論又須加以證明,證明之上,又須證明,如此遞進,以至無窮。 ……
知性改進論:并論最足以指導人達到對事物的真知識的途徑 作者簡介
斯賓諾莎(Benedictus Spinoza 1632年11月24日~1677年2月21日)荷蘭哲學家,西方近代哲學史重要的歐陸理性主義者,與法國的笛卡爾和德國的萊布尼茨齊名。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