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富國策 晚清西學叢書(第二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123223
- 條形碼:9787549123223 ; 978-7-5491-2322-3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富國策 晚清西學叢書(第二輯) 內容簡介
出版《晚清西學叢書》這套叢書,是希望能搜集、整理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晚清西學譯撰著作,填空補缺,為還原晚清思想全貌做一些添磚加瓦的工作。 我們希望《晚清西學叢書》這套叢書能促進對晚清西學的研究和重新評估,將之作為明末清初至今完整的“西學東漸”上的重要一環,予以獨立的突顯。
富國策 晚清西學叢書(第二輯) 目錄
**章 總論
第二章 論生財有三要
第三章 論人功
第四章 論資本
第五章 論三要滋生之力
第六章 論制造多寡之異
第七章 論增益財用之理
第二卷 論用財
**章 論制產之義與均富之說
第二章 論財所自分
第三章 論地租角逐之道
第四章 論工價
第五章 論利息
第六章 論小農躬耕之法
第七章 論興鄉學以維工價
第八章 論齊行罷工
第九章 論合本同功
第三卷 論交易
**章 論價值之別
第二章 論物價貴賤之理
第三章 論農田物產貴賤之理
第四章 論人功制造之貨物及其貴賤之由
第五章 論錢幣
第六章 論錢幣貴賤之理
第七章 論邦國通商
第八章 論金銀流通各國之理
第九章 論邦國貨幣互易之法
第十章 論稅斂之法
富國策 晚清西學叢書(第二輯) 節選
《晚清西學叢書:富國策》: 人知資本之無定物,即知一國之資本,不盡見諸運用也。試以谷論。大抵今年之所入,備明年之所出。或問此所入之谷,應以若干分為資本,日,舉田主所欲用之于有益者,資本之數也。然人無恒心,今日欲用之于有益者,明日或用之于無益,故一國資本,初無常數,惟通一年計之,庶幾可核而知耳。 說者日,食為民之天,人即奢侈,斷無暴殄其谷者。審是則一國所有之谷,何不可盡視為資本乎?曰,否。田主不難貨其谷以姿揮霍也。說者又謂谷貨于人,谷之用仍在。殆物之類乎谷者,其能否為國之資本?并非物主所得而主歟?惟然而又一難義生矣。要之資本之理,未可更端問難,使學者苦于捍格而不通,是貴有以辨之,何以辨之?曰,假如田主收谷百石,以五十石易銀,供其嗜好之費,則五十谷之所值,已耗于無益矣。此五十石之谷,能視為資本乎?不然也。蓋就谷而論,雖經易主,其足以為人朝夕饔飧之需者,曾不少異。然使田主以所易之銀,不耗于無益之嗜好,而用于有益之經營,則其國之資本,不更多此五十石之谷乎?或謂此嗜好之物,既有業之者,必有售之者。即不售于田主,亦必售于他人,其業本無益之業,似損國之財者,不在售主而在業主也。不知人無嗜好,何以有嗜好之物。業主成之,實售主有以啟之。是故國之資本,增損在民,奢侈則損,節儉則增。所謂資本者撙節之余也。撙節云者,非藏之于勿用,乃用之于有益,以為生財之本耳。適言凡人奢侈,則損國之財,節儉則增國之財,由是知人之耗其財以恣嗜好者,不獨無益于國家,并無益于工賈。其有益工賈者,乃銖積寸累,經營植產之流也。此說世俗咸非之,世俗于紈绔之子,揮金如土,則日彼雖損己,而實利人,其濟世之功有足多者。若躬行節儉之人,則反無此美譽,而一遇荒歉,輒為眾怒之所歸,比比然也。 不知一國之資本,百工所賴以贍養者也。資本愈多,則工食愈富,興作愈眾。今試有人于此,初則貨其谷以恣揮霍,繼則改行,以揮霍之資傭工人,一變易間,其所系于工人者為何如乎?當其揮霍也,惟美食鮮衣之是務。就其一端言之,設以千金制華服,在織匠多售干金之貨,必增雇織造之工。是若人以千金制美衣,不啻以千金傭織工,似有益于織業也。然而其衣一敝,則千金立盡,衣之者雖炫耀于一時,而要不能更有所滋生。假使逕以千金傭工作,則所作之工,皆滋生之財,而國必益富矣。 或者謂此就一國之所系而言則然,若第就工賈而言,亦有以異乎?夫舉百工而合計之,損于此必益于彼。若人以傭佃之資而制衣,天下少一佃工,即多一織匠;以制衣之資而傭佃,天下多一佃工,即少一織匠。誠無所出入于其間。然織匠因制衣之人少而汰其工,工汰則本輕,本輕則有余資,有余資則將別托一業以營利。是天下少一織匠,不獨多一佃工也,故雇工之人愈多,則役工之人愈眾,有必然者。 獨是前言人之嗜好,并無益工,工賈其說至不易明,欲急索解人不得焉。試申論之。有人以千金之產,變價而市繡,宜其有益于業繡之工,而與無端毀其干金之產者異矣。不知人而毀其市繡之金,業繡者必將汰其工,必將有余資以別托一業,如前所言然,其經營也如故,其獲利也如故,曾不以市繡之人少而有所損也。少之既無所損,多之豈有所益哉!然則嗜好信無益于工賈,而民之足以富其國者,乃斷斷在節儉而不在奢侈也。 夫耗其財以適一己之口體者,信與國計民生,兩無裨益矣。若出資雇工,以為無益之舉,如造苑囿、鑿池沼等事,不獨有裨于工匠乎?試論之。設人以百金鑿一沼,天下固多此百金之工價也。故就工價而言,則較諸口體之是適者,耗財同而公與私有間矣。顧與適口體者較,則此為愈;與作有益者較,則此究為無益之耗費也。何也?作有益者,所成之工,必更有滋生之效,而此則無之也。是故用財之道,凡分三等:一、用財于有益之工。既可贍養工人,又可滋生物產。凡業農、業賈之類是也。二、用財于無益之工。雖亦贍養工人,而不能滋生物產。如筑亭鑿沼之類是也。三、用財于嗜好之物。既不能滋生物產,又不能贍養工人。凡役志于口體者皆是也。(或富國策為教人以為我之書,夫為我者,正以娛耳目、適口體為事者也。 ……
富國策 晚清西學叢書(第二輯) 作者簡介
亨利·法思德(Henry Fawcett,1833-1884),19世紀中期英國經濟學的主要代表人物。 汪鳳藻(1851-1898),同文館算學副教習。 張錦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