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人物·地方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23290
- 條形碼:9787220123290 ; 978-7-220-12329-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抒情·人物·地方 本書特色
★32開平裝,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活字文化出品
★書稿以“抒情”作為主題來寫文學史,不僅可以存“史”,還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可供認識、了解、研究現代文學史者閱讀、參考。
★本書聚焦文學與文化,以“抒情史”為文學史的側面。
★作者陳國球,歷任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與香港教育大學教授,現任臺灣清華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曾在捷克、美國、加拿大、日本與中國大陸各地講學。
本書是一部文學評論集,記錄了作者陳國球多年來對文學與人情、地方、世變的一些思考,可說是他“從事現代中國‘抒情傳統’研究凡二十年的集大成之作”。全書分四輯,從抒情、人物、地方三個角度立意,以“抒情”為經,以“人物”為緯,立足“地方”香港,來進行爬梳、認識、評說,形成一部獨*的抒情文學論著。書稿以“抒情”作為主題來寫文學史,不僅可以存“史”,還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可供認識、了解、研究現代文學史者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陳國球,歷任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與香港教育大學教授,現任臺灣清華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曾在捷克、美國、加拿大、日本與中國大陸各地講學。主要著作有《明代復古派唐詩論研究》《文學史書寫形態與文化政治》《文學如何成為知識?》《抒情中國論》與《香港的抒情史》等,主編《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
抒情·人物·地方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文學評論集,記錄了作者陳國球多年來對文學與人情、地方、世變的一些思考,可說是他“從事現代中國‘抒情傳統’研究凡二十年的集大成之作”。全書分四輯,從抒情、人物、地方三個角度立意,以“抒情”為經,以“人物”為緯,立足“地方”香港,來進行爬梳、認識、評說,形成一部獨*的抒情文學論著。書稿以“抒情”作為主題來寫文學史,不僅可以存“史”,還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可供認識、了解、研究現代文學史者閱讀、參考。
抒情·人物·地方 目錄
導論“抒情”的傳統——一個文學觀念的流轉i
輯一“傳統”的流轉
通往“抒情傳統論”之路——陳世驤論中國文學3
異域文學之光——陳世驤論魯迅與波蘭文學27
詩意的追尋——林庚文學史論述與“抒情傳統”說40
“抒情精神”與中國文學傳統——普實克論中國文學56
從律詩美典到中國文化史的抒情傳統——高友工“抒情美典論”初探75
輯二現代文學與抒情論述
左翼詩學與感官世界——重讀“失蹤詩人”鷗外鷗的三四十年代詩作121
放逐抒情——從徐遲的抒情論說起165
“梁文星”與“林以亮”的因緣194
詩意與唯情的政治——司馬長風文學史論述的追求與幻滅204
輯三抒情與地方
南國新潮——香港早期文學評論與境外文學思潮279
情迷中國——香港五六十年代現代主義文學的運動面向293
詩里香港——從金制軍到也斯345
詩人劉以鬯——讀劉以鬯《淺水灣》作品札記369
抒情在彌敦道上——香港文學的地方感386
輯四書寫浮城“文學大系”與“香港文學”——《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總序409
書寫浮城——論葉輝與香港文學史的書寫444
我城景物略——三序陳智德香港文學史論473
附錄原刊出處486
抒情·人物·地方 節選
抒情·人物·地方 作者簡介
陳國球,歷任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與香港教育大學教授,現任臺灣清華大學中文系講座教授。曾在捷克、美國、加拿大、日本與中國大陸各地講學。主要著作有《明代復古派唐詩論研究》《文學史書寫形態與文化政治》《文學如何成為知識?》《抒情中國論》與《香港的抒情史》等,主編《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