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日涉居筆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214774
- 條形碼:9787512214774 ; 978-7-5122-147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日涉居筆記 本書特色
《日涉居筆記》是一部長篇筆記體散文。“日涉居”是作者的書齋名。該書以“日涉居”為中心,以秋、冬、春、夏四季為時序,從一位老鳳城人的視角,鋪敘和描寫了鳳城(海陵城)的風景、風物、風俗和風情,展現了鳳城的歷史文化和現實生活的獨特魅力。作者融入鳳城,走遍鳳城,在水城慢生活中欣賞千年古城的旖旎風光,在世俗煙火中窺見這座城市的靈動生機,在尋常巷陌中感受百姓生活的可近可親,字里行間流露出對這方水土的喜愛之情。作者在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付諸筆端的同時,還生發出對自然、歷史、文化和人生的諸多感悟,文思睿智敏捷,用筆灑脫自如,鋪陳豐富詳實,描寫精煉生動,文辭斐然,獨具風格。
日涉居筆記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的一部散文作文集,書中有朝花夕拾的拾趣,人間至味的煨燉,深秋韻味的老巷,青藜說菁的今古,尋本土丹青翰墨真味,或半雅半俗生活,或山高水長追思。生活總是愛的表達,愿在這桃紅花黃的故鄉,因為文字,截留住生命里的美與深情。
日涉居筆記 目錄
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花圃也是我的樂土
數枚野花,無需吟詩
深秋*懂老巷
靜穆是*原始的力量
落葉是世間*安靜的死亡
從前的時光都與吃有關
看書是修補靈魂*好的選擇
冬雪鐘情于蠟梅
*留戀世俗的風情
尋常巷陌總關情
人因俗物而美
茶是有靈魂的俗物
早春是四季的初戀
你在春天里應該選擇囂張
鐘樓巷是鳳城里*初的流韻
日子不會怠慢風姿綽約的你
你的生活能讓歲月留戀
花圃也是有靈魂的
鳳城人的血脈里流淌著戲韻墨香
水是鳳城的靈魂
蔬果*得人間之俗趣
一酌一飲一人生
鳳城的清夏*得意趣
鳳城的消夏*得閑趣
消夏的美味猶有可親
盛夏的鳳城*具包容之心
等待是一場心靈之旅
鳳城的凈地從未遠離過你的視線
佛語禪言宛如飄蕩的祥云
鳳城的秋天就像人生的中年
跋:走遍鳳城,也不過是為了找到一條通向內心的路
日涉居筆記 節選
晴秋聽蟲鳴 早晨起來,竟然聽到了幾聲蟲鳴。 時值深秋,昆蟲幾乎已經絕音。辨不出是什么秋蟲,蟋蟀不再纏綿,金蛉子不再婉轉,莎雞不再唧唧,但我分明聽到低微、嘶啞而冷靜的蟲鳴。有時我們聽不清人類的聲音,但能聽清蟲鳴,因為它真實。我撥開衰草,試圖找到這只秋蟲,但杏無蹤跡。它聽得見我的腳步聲,甚至呼吸。我看到一只蚱蜢,翼褐而腹綠,伏在藍鶯花的葉子上,神態肅然。我又看到一只彩蝶,當我靠近它的時候,它并沒有即刻飛走,似乎是在故意讓我欣賞它的斑斕。昨天的午后,我還看到一只黃色的蝴蝶,輕盈地飛在半空中,在繁花已謝的草地上盤旋一陣后,依依地消失在我的視線。 終于,我聽到了幾聲鳥鳴。仰頭望去,一只麻雀立在枯黃滿枝的一棵柿子樹上。這只麻雀的羽毛特別的新鮮,前頸處綴著一綹兒純白的秋毫;其翅褐色,印著些黑色的斑點,尾羽像一把正欲打開的檀香扇;雙腿很長,紫紅色,像暮秋霜后的藤莖;特別是它的眼睛,圓而凸,黑而亮,宛若兩粒黑豆。曾經在城南的某個空間,雜樹和野草都在恣意地瘋長。那里有幾棵皂角樹,一個鳥巢便坐落在其中一棵皂角樹的枝杈間。我不能確定那就是麻雀的窩。但每到黃昏時分,我總能看到倦鳥飛還的情景。我曾因為能有幸領略到這樣的一幕而激動不已。而那時的我正準備去很遠的地方喝酒,盡管我的家還在溫馨地等著我。 不過,麻雀是不能籠養的,但它們又喜歡跟人親近。 跟人類一樣,麻雀也屬于古老的生靈,《詩經》中早就有“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的詩句。 我曾長久地觀察過它們的言行舉止,以為它們具有人類的諸多秉性,比如喜歡嘰嘰喳喳,喜歡看熱鬧,喜歡群居,喜歡打野食,喜歡一哄而上,喜歡你爭我奪,喜歡到處流浪。 當然,我會繼續搜尋那只鳴叫的秋蟲,因為我特別喜歡聆聽秋天的聲音。曾經在某個夏日的午后,這座城市*古老的一條巷子里,我見過幾只麻雀躲在屋檐下相互打鬧的場景。它們的嬉鬧聲傳至巷外,越過茂盛的瓦松和屋脊上的鴟吻,透過絲瓜藤和枇杷樹的空隙,又從一位赤膊老漢的蒲扇上掠過。我仍然記得那些嬉鬧聲,稚嫩、清新而涼快。而秋天里的麻雀之聲,則深沉且綿長多了。 此時,陽光已經灑滿花圃,一切變得明朗起來,萬物無處遁形。草叢里隱藏著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所有的小生靈都會視我為邪惡的化身,因為我是面目可憎的入侵者。 其實,我曾多次侵犯過它們的領地。夏末秋初的早晨,我企圖捕獲一兩只蟋蟀。但在接近它們之前,其叫聲就戛然而止,花圃里陡然靜得可怕,世界定格在這個詭異的瞬間。 終究,我未能捕捉到一只蟋蟀。不過,我曾捉到過一只三尾蟋蟀。那天晚上,一只蟋蟀試圖橫穿馬路,而我正在馬路邊跑步,彼此狹路相逢。我俯下身去,很敏捷地將它捉住,借著路燈,才發現這是一只三尾蟋蟀。在我的記憶中,似乎只有二尾蟋蟀才算得上是勇敢的角斗士,于是將它放生于黑暗中。 蟋蟀是初秋的寵物,正因為有了它的鳴叫聲,秋天才不至于單調和枯燥。每天晚上,我都是枕著蟋蟀的叫聲入眠的;次日清晨,又是在它的叫聲中醒來的。這種叫聲比鬧鐘更柔和,更婉轉,更貼心,也更有詩意。 其實,金蛉子的叫聲更加圓潤悅耳,且其體格嬌小玲瓏,形狀美麗可愛,顏值頗高,一直被視為諸多鳴蟲中的佼佼者。至于莎雞,即紡織娘,它的叫聲多少有些凄婉,蟈蟈的叫聲則有些單一,而油葫蘆的叫聲則像怨婦之嘆息。在所有的鳴蟲中,我以為,蟬是*得意境的小生靈。它是隱者,是忍者,也是智者。 我曾經在盛夏的某個傍晚,獨立于海曙園的涼亭,聆聽過蟬鳴。 P1-2
日涉居筆記 作者簡介
李曉東,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人,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2013年出版隨感錄《潤玉流翠》。2014年出版長篇小說《透明色》。2015年出版長篇小說“三部曲”《青桐時代》《紫檀時代》《白槐時代》。2018年出版長篇小說《千雪柏》。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