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巖中花樹:十六至十八世紀的江南文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053164
- 條形碼:9787547053164 ; 978-7-5470-5316-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巖中花樹:十六至十八世紀的江南文人 本書特色
《巖中花樹》的故事時間,從王陽明出生的明成化六年(1472)至章學誠去世的1801年,凡二百余年,跨越明中葉-晚明、清初-清中葉這三個階段的社會歷史時期。本書選擇了王陽明、黃宗羲、張蒼水、全祖望、章學誠等人物為個案,試圖從時代和個人生活的鋪陳中,呈現出16至18世紀江南文人思想、學術的嬗變軌跡和各自的精神肖像。
本書中,讀者可以看到一代代江南文人之間精神與思想的傳承,也會看到他們或以身殉道,或在書籍與學術中銷磨終生,或在現實世界的失敗中寄情于感官世界的聲色,或在人生的中途低徊于內心世界的成長與衰敗,無一不在道德與人性的沖突與糾纏中扮演各自的角色。
巖中花樹:十六至十八世紀的江南文人 內容簡介
第十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趙柏田力作
作者以文觀物,以史證心,生花妙筆描繪故國山河,帶你感受300年前的人文中國。
源自先鋒派,旁涉新史學,被稱為“史景遷與黃仁宇的合體之作”
巖中花樹:十六至十八世紀的江南文人 目錄
巖中花樹——王陽明白畫像
一 泛海
二 至圣
三 夜宴
四 明心
附錄一 書信錄
附錄二 向內的把握與重建
感官世界——晚明士人的物質生活
一 芳香的年代
二 舌頭的傳奇
三 一本叫《長物志》的書
四 紙上園林
五 袁氏兄弟
六 崇禎二年中秋夜的那出戲
七 一個享樂主義者的早年生活
道德劇——走出神話的張蒼水
一 沒有懸念的開場
二 虛假的高潮
三 不是結局的結局
四 甲辰年間那出戲的回聲
從雪交亭到續鈔堂——黃宗羲在1649年后
一 逃跑
二 復仇
三 黃竹浦
四 隱與顯
五 為書籍的一生
六 死之儀式
雙城記——在路上的全祖望
一 北京
二 揚州
失敗之書——章學誠與他的時代和敵人
一 心是一張團皺了的宣紙飄過十八世紀的門廊
二 寄讀國子監
三 兩只刺猬
四 書院講席
五 漫游與著述
六 一個道德保守主義者的憤怒
江湖寥落爾安歸——汪輝祖的游幕生涯
一 夜航船
二 一代名幕的草根年代
三 走縣過府白了頭
四 “莽知縣”
五 敘述意味著生命
揚州一夢——張潮自述
一 從徽州到揚州
二 在語詞的密林里
三 共同寫作的書
四 撒向京城的網
五 我的出版生涯
六 樹猶如此
本書部分人物事件系年
參考征引文獻
跋
巖中花樹:十六至十八世紀的江南文人 節選
《巖中花樹:十六至十八世紀的江南文人》:
就在這樣一個蠻荒之地的黃昏,那個男子進到了我眼里。準確地說,他們是三個人。透過驛站院子的籬笆,這三個小黑點轉過一個山角,順著驛路慢慢走近了。中間一個年長,走得有些踉蹌,邊上攙扶著他的兩個年齒小些的,看樣子是他的仆人或者子侄輩。那男子臉上不加掩飾的悲哀和沉郁一下就擊中了我。我還發現他的臉是青色的,只有垂死之人才會有的那種青。
從他們的衣著和神情我一眼就可以斷定,他們不是土著,而是來自北方中原一帶。萬里投荒所為何?就像我三年前從帝國的京城放逐到此一樣,這個看上去要比我大上一輪的來自中原的男子(我猜想他是一個級別不會太高的下級官吏)又是遭受了什么不走運的事呢?
這就是我與他——一個我連名字都不知道的放逐官員——的唯一的交往:我透過驛站院子里的籬笆墻望了他一眼,就一眼。我看著他,他也看著我,他的眼是茫然的,空空的,那種沒有了生氣的空。我那時當然不知道,這是我**次,也是*后一次看到他,要不然,我怎么著也要把他拉進驛站,讓他用溫水燙腳洗塵,喝一盅土法燒制的辛辣的苞谷酒祛祛身上的寒氣。
作為一個政府驛站的負責人員——我的官職是龍場驛的驛丞——如果他提出下榻在此我是斷斷沒有理由拒絕的,因為我的工作職責就是照料往來的行客,為他們提供服務。但這個可憐的人可能是礙著自己是戴罪之身,竟然在我的注視下走過驛站大門。就在我片刻的猶豫之際,他已經走過驛站,投宿到了對面不遠處的一戶土著人家。
現在你們已經知道,正是因為我那天的片刻猶豫,沒有出門去挽留他,使得這個北來的行客生命中*后一個晚上被迫在一戶苗家度過。在這一點上我承認我有著不可推脫的責任。可是……可是即便我留宿了他,我能改變他走向終焉的命運嗎?太多的事實已經告訴我們,命若琴弦,生如螻蟻,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預先知道死亡這只獨角獸會在何處跳將出來,擄走我們的生命就像摘下樹上的一枚葉子。我這么說是在為自己開脫嗎?
本來那天晚上我是想去看望那三個中原人的。離京三年,音訊阻隔,北方中原對我來說已如另一個星球一般遙遠。有客遠來,坐談帝京舊事風物,在這荒蠻之地也不失為一樁難得的賞心樂事。
吃過晚飯,我都已經穿上了蓑衣,提上了馬燈,可是一打開門,肆虐的雨水又讓我的腳步在門邊滯住了。那雨就像一條條狂暴的鞭子,抽在臉上生疼生疼的。天氣實在是太糟糕了。我取消了夜間的造訪,卻因為牽掛著那三個中原客人,一夜都沒有睡好。后半夜,雨聲小了下去,山野間的風,卻像貓爪子一樣不住地在門上抓撓。
我接連做了好幾個噩夢,先是夢見姚江邊我的老家進了大水,我的父親抱著一卷書札在雨水中沉浮,大聲哭泣。
……
巖中花樹:十六至十八世紀的江南文人 作者簡介
趙柏田,當代作家,學者。1969年8月生于浙江余姚。
著有長篇小說《赫德的情人》《買辦的女兒》,文集《南華錄:晚明南方士人生活史》《巖中花樹:十六至十八世紀的江南文人》《歷史碎影:日常視野中的現代知識分子》《帝國的迷津:大變局中的知識、人性與愛欲》《明朝四季》《私家地理課》等十余部,曾獲第十四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2015年“騰訊•商報”華文好書評委會特別大獎、2016年中央電視臺《讀書》欄目推薦作家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