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印度茶葉百年風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73028
- 條形碼:9787568073028 ; 978-7-5680-730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印度茶葉百年風云 本書特色
◆ 非傳統意義上的茶葉歷史,全新視角梳理茶產業興衰 目前圖書市場上僅有零星幾本描述茶葉風靡世界情況的圖書,而關于茶產業的發展軌跡與歷史變革幾乎空白。本書從多維視角分析茶產業發展的興衰史,將英國種植茶葉的起源和歷史事件按照時間的進程和空間的拓展加以敘述和詮釋,力求為讀者提供準確和通俗易懂的百年茶葉發展歷史。 ◆ 宏大視角下的細致闡述,從一片茶葉命運透析世界格局的變化 本書將世界茶葉發展史的研究置于英帝國茶葉史的坐標系中,以英國茶產業興衰透視世界茶產業格局的變化,解讀“茶葉全球化演變與發展”,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在印度殖民地時期茶葉百年跌宕起伏的過程和社會風貌的巨大變化,英帝國之光為何逐漸黯淡?看似遙遠的歷史都與今日世界息息相關。作者在宏大的視角下進行了細致的闡述,使此書真正達到了可以“以史為鑒”的效果。 ◆ 精裝典藏 從全書品質到裝幀設計,作者均親自把關,嚴謹校訂。裸脊鎖線精裝,潘通色印刷,進口雅質紙,以松木紙漿為原料,擁有植物纖維,紙色護眼,精致雙封呈現。
印度茶葉百年風云 內容簡介
《印度茶葉百年風云》是“印度茶史兩部曲”的完結篇。兩本書組成了一幅完整的英屬印度紛繁復雜的百年茶葉發展歷史的畫卷。本書系統論述了東印度公司和英國人在現西孟加拉郊大吉嶺地區、杜阿爾斯和特菜地區、南印度半島地區拓展茶葉種植的情況,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解讀印度殖民地時期茶葉資本及貿易和英國茶葉科學研究的發展,以及在印度茶產業開發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早期英國茶葉種植者、中國茶工和印度茶園勞工群體和個體的命運。18—19世紀國家之間的貿易競爭不僅是經濟命脈的競爭,也涵括個人命運的奮斗和掙扎。從植物或商品傳播的角度來看,幾百年的茶葉優選化歷史,留下痕跡和影子的大多是英國人、荷蘭人等。中國茶工參與英帝國茶園開發中的一段晦暗歷史痕跡都已經被殖民者抹去,或者只留下模糊的虛影。在混亂的社會洪流之中,已難以尋找中國參與者清晰的軌跡。這本書不僅僅是了解英國、印度茶產業歷史,更重要的是,如何審視鄰近大英帝國曾創立的帝國茶園興衰故事,對我們這樣一個擁有千年茶葉歷史、經歷過坎坷滄桑的偉大民族來說,意義尤為深遠。
印度茶葉百年風云 目錄
**章 大吉嶺茶葉種植
一、被騙走的大吉嶺
二、大吉嶺種茶的起源
三、多族群的大吉嶺人
第二章 杜阿爾斯和特萊地區茶葉種植
一、森林砍伐和拓展茶區
二、鐵路建設和茶園勞工
第三章 南印度半島茶葉種植
一、肥沃富饒的南印度半島
二、妖嬈的藍山——尼爾吉里山脈
三、叢林處女地瓦亞納德地區
四、阿奈默萊和高維威斯山脈
五、自然的天堂蒙訥爾
六、*南端茶區辛伽姆帕提
七、南印度半島茶葉貿易
八、尼爾吉里的中國人
第四章 殖民地時期茶葉資本和貿易
一、強勢的英國管理代理公司
二、茶葉經紀和茶葉拍賣
三、孟加拉商會和印度茶葉協會
第五章 英國茶園的開拓者
一、英國茶葉開拓者和種植者
二、阿薩姆和西北部的中國茶工
三、被奴役的阿薩姆茶園勞工
第六章 英國茶葉科學研究及作用
一、學術爭論和東北部茶葉研究
二、南印度半島茶葉研究
第七章 五十周年茶禧
附錄1 單位換算
附錄2 十九世紀英國生產的茶葉等級名稱
主要參考文獻
印度茶葉百年風云 節選
被騙走的大吉嶺(節選) 19世紀初之前,大吉嶺區域至西孟加拉邦西里古里丘陵和平原均屬于錫金王國的領土。錫金王國北接中國西藏,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就矗立于兩國邊境;南臨孟加拉平原,東西兩側分別與不丹和尼泊爾接壤。起源于喜馬拉雅山脈的朗格特河和蒂斯達河流經錫金王國后在大吉嶺匯合,穿越大吉嶺地區奔騰流向杰爾拜古里平原。另外一條巴拉松河也穿越大吉嶺流向杰爾拜古里平原。錫金王國正是處于這樣重要的戰略位置和貿易重地,被視為是從孟加拉平原和恒河平原通往中國西藏及內地的*好通道,而大吉嶺正處于這必經之道中。 18世紀下半葉,由于清朝采取閉關自守的政策,英國東印度公司試圖從東南沿海打開中國大門的策略受到重重阻礙,促使英國東印度公司企圖從中國西藏打開商貿通道。西藏的亞東與錫金相鄰,歷史上一直是不丹、尼泊爾、錫金、孟加拉地區與中國邊境貿易的商貿重鎮,也是五國之間傳統的商貿通路。英國東印度公司主張把西藏看作通往中國內陸市場的潛在后門,企圖通過這條商路,開拓發展印藏貿易,將西藏和內地變成英國商品的銷售市場。因此,從18世紀70年代,英國東印度公司一直窺伺西藏地區,并加快了對西藏地區滲透和擴張的步伐。然而,由于當時英國東印度公司對西藏地區情況幾乎一無所知,基于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尼泊爾、錫金、不丹等王國在歷史上同中國西藏形成了密切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和邊境貿易關系,也存在著區域之間的利益沖突,東印度公司便一方面處心積慮地尋找機會,利用科學考察或者貿易合作等名義進入西藏境內,拜訪班禪和達賴,妄圖通過簽訂所謂的“通商友好條約”來打開西藏大門。另一方面,東印度公司積極地介入喜馬拉雅山脈各部落王國之間的斡旋、調解、沖突與戰爭,趁機擴大英國的勢力和影響力,從而坐收漁利,為*終打開西藏大門創造條件。當時的大吉嶺僅僅是錫金王國領土下一座人跡罕見、茂密森林覆蓋的山峰,散落著幾個雷布查人居住的村莊。由于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介入,近代大吉嶺地區的復雜歷史便這樣與錫金、尼泊爾、不丹、中國和英國的不斷爭奪和沖突糾纏在一起。那么原先默默無聞的大吉嶺是如何*終落入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手中的?大吉嶺又是如何變成世界上*著名的紅茶產區的呢? 這里不能不提及命運坎坷的錫金王國。19世紀前的錫金王國古稱哲孟雄,是1642年來自西藏康巴地區的普提亞貴族蓬楚格.納穆加爾與錫金當地雷布查族部落組合建立的王國。普提亞族在藏傳佛教中*古老的教派寧瑪派(紅教)喇嘛的支持下征服了雷布查族,在錫金建立了普提亞人和雷布查人聯合統治的納穆加爾王朝,蓬楚格.納穆加爾自稱法王,納穆加爾王朝從此統治錫金三百多年,直至20世紀70年代被印度吞并,錫金王室被迫流亡海外。1645年,西藏第五世達賴喇嘛封錫金法王平措南杰為錫金國王,并封賜印章,認可了法王在錫金的地位,從此確立了藩屬關系。 另外一支普提亞族信奉噶舉派(白教),他們遷移至錫金東部的高山地區建立了另外一個王國——不丹。不丹王國歷經發展,逐漸在經濟、軍事上成為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強國之一。此后,不丹一直對其西側的鄰邦錫金王國虎視眈眈,不時入侵騷擾,伺機吞并錫金的領土。 尼泊爾王國也對錫金王國的領土虎視眈眈。13世紀期間,尼泊爾一直在扎亞斯澀提.馬拉國王創立的馬拉王朝的統治之下。14世紀末,馬拉王朝被分為三個王國:加德滿都、帕坦和巴德岡(今巴克塔普爾)。至16世紀時期,馬拉王朝國力日益衰竭,內部逐漸分離形成割據一方的諸多土邦王國。1559年,印度西北部拉賈斯坦地區拉杰普特納王公的后裔德拉維亞.沙阿(拉吉普特人)一路向東征戰、遷徙,占領了尼泊爾西部廓爾喀區域,建立廓爾喀王國。1742年,該王國第10代君主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登上王位。他勵精圖治,王國逐漸強大起來。尚武的廓爾喀人繼續不斷征戰,很快逐個打敗各個土邦小國,領土不斷擴張,于1769年征服了尼泊爾馬拉王朝,*終統一尼泊爾,建立沙阿王朝并定都加德滿都,將尼泊爾改稱為尼泊爾王國。鼎盛時期,尼泊爾王國領土面積約為今天尼泊爾面積的三倍。沙阿王朝軍事上的一系列勝利讓廓爾喀人野心大大膨脹,不僅入侵鄰國錫金,而且后來還三次入侵中國西藏。 1788年“尼錫戰爭”爆發,尼泊爾廓爾喀軍隊入侵錫金,攻占錫金首府拉達孜,錫金國王越境逃亡到西藏熱日宗的春丕谷避難,廓爾喀軍隊繼續向西藏推進,挑起了**次“中廓戰爭”,廓爾喀軍隊一度入侵西藏,占領了中國西藏的聶拉木、宗喀和濟嚨等邊界重鎮。清朝緊急調遣成都將軍鄂輝和四川提督成德軍率部入藏。1789年2月,清軍擊退廓爾喀軍后,收回被廓爾喀軍占領的西藏領土。錫金王國本應收復其失陷的領土,但萬萬沒料到,錫金背后被不丹捅了一刀出賣了,本來支持錫金并參與尼錫戰爭的不丹軍隊突然掉轉槍口攻擊錫金,導致本已被廓爾喀軍隊打得潰不成軍的錫金腹背受敵,徹底潰敗。“尼錫戰爭”后,錫金南部的蒂斯達河谷兩側被尼泊爾和不丹兩國瓜分,蒂斯達河谷以西的大片領土落入廓爾喀王國之手,而蒂斯達河谷以東領土則被不丹占領,錫金只保有蒂斯達河上游的領土。1791年廓爾喀軍隊第二次入侵西藏,野蠻地占領整個后藏地區,并洗劫班禪喇嘛的駐錫地扎什倫布寺,迫使達賴和班禪向清政府請求援軍。清朝廷震怒,乾隆皇帝任命兩廣總督福康安和海蘭察統率清軍于1792年1月趕至拉薩,6月即收復所有失地,將廓爾喀人全部逐出西藏,并越境追擊,至8月中旬已逼近尼泊爾王國首都加德滿都城郊。尼泊爾國王立刻派遣使者去向清政府求和,表示愿意臣服大清,并定期朝貢,福康安將軍接受了尼泊爾國王的求和撤退回到中國。
印度茶葉百年風云 作者簡介
羅龍新 茶學研究員。現任深寶華城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華南農業大學客座教授。主要從事茶葉加工技術研究和茶葉歷史研究。曾任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制茶研究室主任。發表專業研究論文60多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0多項,9次獲得省部級科學進步獎。著有《茶葉加工》《制茶》《聞著茶香去旅行——斯里蘭卡紅茶故事》《尋茶斯里蘭卡》《帝國茶園:茶的印度史》等。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