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靠自己去成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872102
- 條形碼:9787544872102 ; 978-7-5448-7210-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靠自己去成功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13歲以上★超過100個走心醒腦的青春成長話題,讓你搞定學業,從容社交,擁抱夢想…… ★累計銷售超過100萬冊,歷經時間考驗,經久不衰 ★勵志大師劉墉化身老朋友,陪你領略青春期的魅力,撕掉青春期中的負能量標簽
靠自己去成功 內容簡介
口才出眾的劉墉也有說不過孩子的時候。說不過,那就寫給他們。于是有了“劉墉青春修煉手冊”系列,本書是系列之四。怎樣看待偶像?怎樣與老師相處?怎樣克服焦慮?如何正確地看待生死等人生重大課題?在本書中,劉墉以女兒的成長歷程為參照,講述了年輕人的自我實現之法。用劉墉的話說,我們應該走出去,找自己所想找的,發現自己所想發現的,靠自己去成功。本系列作品,事例通俗,卻寓意深刻;語言幽默,又不乏嚴謹;其中交織的父愛,真實而熱烈。從任意章節里,我們都能找到相似的成長體驗與青春話題,獲得關于社交處世、品格塑造、讀書寫作等方面的不二法門與溫暖鼓勵。
靠自己去成功 目錄
前言
自己去成長 ?? 自己去成功 / 001
**章?? 煩惱
解決煩惱,需要聞過則喜后的努力。
睡眠?? 誰不希望睡到自然醒 / 003
自衛?? 小心怪叔叔 / 010
獨立?? 做自己的主人 / 016
謹慎?? 當習慣成了自然 / 021
師生?? 恨老師 / 026
失敗?? 向前走 別回頭 / 032
自由?? 你有酷的資格嗎 / 037
焦慮?? 焦躁就是浪費時間 / 042
偶像?? 當偶像摔倒的時候 /
穿著?? 穿出你的品位 / 052
成長?? 離開父母的時候 / 057
第二章?? 人生
人生如果是一根平平的線,多沒意思。
應變??“9??11”的一場噩夢 / 065
死亡?? 向遠方揮揮手的時候 / 072
緩急?? 你能不能睡柴房 / 076
恐懼?? 在生死之間選擇 / 081
勝敗?? 有贏有輸才是人生 / 086
時間?? 事半可以功倍 / 091
公德?? 馬桶與電視 / 096
責任?? 小心 這里有個臺階 / 100
慎行?? 人生路 小心走 / 105
公益?? 只因為我看到 / 111
幽默?? 幽人生一默 / 117
處世?? 鏟雪奇案 / 123
第三章?? 讀書
讀了一本壞書,也就浪費了能讀一本好書的時間。
出頭?? 拼命做個人上人 / 131
鎮定?? 平常心 心常平 / 136
自然?? 院子里的萬靈丹 / 141
中文?? 打開一扇門 / 146
天才?? 誰是真天才 / 150
公平?? 這世界公平嗎 / 155
寫作?? 寫作一點也不難 / 159
精簡?? 正一與負一之間 / 165
作弊?? 心里有鬼的時候 / 170
比賽?? 多抓幾把豆子 / 175
考試?? 堅持做你自己 / 180
后記 Education 是“愛到開心”/ 185
附錄 大頸南初中畢業旅行的行為規則 / 193
靠自己去成功 節選
《睡眠 誰不希望睡到自然醒》 你要用時間的緊迫逼自己有更高的效率,而非用惡性循環的拖延,使自己損失睡眠與健康。 早上七點,你媽媽的鬧鐘響,把我吵醒了,可是見她瞥了一眼鬧鐘,繼續睡,我猜一定時間還多,就沒吭聲。直到過了半個鐘頭,還不見她起床,才推她,問她要幾點起,你媽媽醒過來,看看鐘,立刻跳了起來,說:“糟了!怎么沒聽見鬧鐘響呢?”當時已經七點半了,而你必須七點五十分到校。 看你媽媽急著去浴室梳洗,我就先跑到你房間看,想你一定早準備好了。沒想到,你也還在被窩里。我問你為什么還不起床,你說馬上會起,我又說已經七點半都過了,你就哇的一聲立刻坐起來,一邊匆匆忙忙穿衣服,一邊怪媽媽為什么沒叫你——你自己又為什么把鬧鐘按了下去?看你抓了一根香蕉,頭發都沒來得及扎,就匆匆忙忙地跟媽媽出去,我覺得有必要跟你談談你的睡眠規劃。 *近常聽你抱怨睡眠不足,怪學校功課太多,有一堆考試,又怪自己為什么總需要睡八個小時才夠,還說羨慕那些一天只睡五六個鐘頭的同學。其實你不必為自己睡得多而自責,因為你正處在成長期,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需要較多的睡眠。生長激素多半在睡覺的時候分泌,所以如果你睡不好,就容易影響發育。而那些已經發育完全的大孩子,就不必有太多睡眠了。 我*近看到一個統計,說美國高中生一般只睡六個鐘頭,回想你哥哥高中時甚至一天還睡不到五個鐘頭,他們照樣發育得很好,可見當你度過這個“急速的成長期”,自然就不會那么愛睡了。由此可知,而今你睡下去就起不來,不一定是因為懶,而是由于生理需要。所以我建議你檢討一下,能不能在“醒著的時候”快一點,使自己能早點上床,而非 cut(削減)你的睡眠時間。 每個人都會拖——一生有一生的拖,中國人常講“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那是拖了少年時。相同地,一個月又有一個月的拖,你不是每到學期結束前,就特別忙嗎?那是因為前面大半個學期都比較放松,造成功課的堆積。往再小的地方看,其實一天也有一天的拖。 舉個例子,你因為參加學校社團活動,六點多才到家,先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卡通,接著去吃飯,吃完飯看你進房間了,我有事要問你,原以為你在做功課,卻發現你躺在床上睡著了,醒過來之后,又坐在那里發愣,還怪自己愛睡覺,直發脾氣。 好!讓我們回頭算一算:你剛回家時看電視花了多少時間?吃完飯打盹兒用了多少時間?打開書包,一邊懶洋洋地拿出書本,一邊開電腦看信箱又花了多少時間?如果你把這些時間濃縮一下,進門先把書包里的東西拿出來,看看有多少功課,心里有個計劃,同時看你的郵件。然后一邊吃飯,一邊看看電視,吃完飯趕緊上網查資料,開始寫報告。你會拖到一點多才睡覺嗎? 所以,總要拖到很晚才上床的人,常不是時間真不夠用,而是由于前面拖了。 人很妙。你會發現考試之前,讀書特別專心;你也會發現,如果一天有五樣作業,你做**樣花一個半小時,第二樣花一個小時,第三樣花五十分鐘,第四樣花四十分鐘,等你做第五樣的時候,看看時間,已經很晚了,極可能只花二十分鐘就完成了。 但是相反地,同樣的功課,你倒著來——先做第五樣,再做第四樣、第三樣……那第五樣可能就花你一個多小時,**樣卻反而只花三十分鐘。 這也是因為心情的輕松而造成拖。那拖你不一定明顯感覺到,只有當你細細比較之后才會發現。沿著這個思路想下去,如果你從一開始,就以“當時已經深夜十二點”的心情去面對,會不會就能效率特佳,省下不少時間呢? 我也曾經以一個中學生做實驗。他的功課比你還忙,每天覺都不夠睡,所以回家也常躺在沙發上就睡著了,被拉起來之后,也常要發呆個半天才能進入學習狀態。他媽媽來找我談,說孩子總睡不夠,如果不先小睡一下,讀書的效果很差;先讓孩子睡一陣,又會因為開始得太晚,拖到很遲才能上床。 我就建議她為孩子做個統計:“你試試看,孩子一進門就讓他先睡個覺,然后起來吃飯,再做功課,會造成幾點上床?相對地,你不準他先睡,叫他早早就開始做功課,又會幾點鐘上床?” 你猜結果是什么?結果是:她如果先讓孩子睡九十分鐘,孩子是一點上床;她如果不讓孩子先睡,孩子是十二點半上床。前面睡了九十分鐘,才遲了半個小時睡覺,我請問你,那多出來的一個鐘頭跑到哪里去了? 相信你一定猜得出,因為拖掉了。當那孩子發現時間還多的時候,就慢慢做。反不如在先睡了一覺,“起步”晚,時間已經不早,心情緊張的狀況下,來得注意力集中。而且,你知道嗎——因為那孩子先睡了九十分鐘,不但加起來的睡眠時間比較多,而且因為精神好、頭腦清楚,反比不先睡一下、十二點半上床的成績進步快。 孩子!隨著你升入高年級,會愈來愈覺得時間不夠用,而不得不減少你的睡眠,如果你還希望睡得飽飽的,恐怕也得為自己做個睡眠和工作規劃了。你要用時間的緊迫逼自己有更高的效率,而非用惡性循環的拖延,使自己損失睡眠與健康。 注: 如果希望“小睡”能有“大睡”的效果,*好能一次睡六十到九十分鐘。據美國《世界日報》的綜合報道,由哈佛大學莎拉·梅德尼克教授領導幾位心理學家測試發現,午睡一小時至九十分鐘之后的視覺學習能力比不睡者高許多。 那份刊登在《自然神經科學》期刊上的分析報告中也提出,午睡的好處只有經歷“慢波睡眠”和“快速動眼期”(簡稱 REM 期,做夢時眼睛不斷在眼皮下轉動的那段時間)的人才能享受到。因為這兩種睡眠可以提神醒腦,并且有助于處理新學到的技能與資訊。 研究報告甚至說:“從行為改善的角度來看,午睡在直覺印象的學習上,跟晚上一夜安枕同樣有用。”午睡也使晚上睡眠的效果提高。實驗顯示,**天有午睡的受試者在二十四小時之后的記憶力,比沒午睡的人強百分之五十。 此外,根據許多睡眠專家的研究可以知道,“快速動眼期”有非常好的消除緊張及增強睡眠之前學習效果的好處。在 REM 期被叫醒,也比在REM 期之前的深睡期容易得多。而 REM 期一般都在入眠后六十到九十分鐘出現,所以如果可能,小睡*好能長達九十分鐘。 孩子放學回家,假使非常疲倦,讓他睡九十分鐘,要比只睡二十分鐘的效果好得多。此外,應該利用 REM 期增強記憶的好處,譬如在睡前看一下書,或背一段課文,接著去睡九十分鐘,起床后再回想睡前讀的東西或復習一遍,就可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考試 堅持做你自己》 你奶奶在世的時候常說我的考運好,又講:“這一定是因為祖上的陰功、父母的德行、自己的努力。”她還有個好笑的迷信,說我考高中的時候考場在成功高中,所以我考上成功;考大學的時候考場在師大附中,所以我進了師大——要是我的考場在臺大,就一定進臺灣大學了。 每次你奶奶這么說,我都回她一句:“不可能,因為我一共只填了四個志愿,根本沒填臺大!”當年大家都填幾十個志愿時,我確實只填了四個,而且其中有三個是美術系。好多老師都說我開玩笑,但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知道我要的是什么,別人很難影響我。 我念書也一樣。你一定聽說過,我以前因為搞社團、參加演講比賽,常休公假不上課,中間又因病休學一年,所以成績很爛,初中高中都常常不及格,要靠暑假補考及格才能免于留級。 我參加學校的模擬考試,也從來沒上過榜,唯一一次榜上有名,還是備取。問題是,高中我考上成功,大學上了師大,那些每次模擬考試都金榜題名的同學,反而多半不如我。你猜,那是因為什么? 那也是由于我知道自己做什么、自己要什么,我有自己的讀書計劃。就像聯考填志愿,我不理會別人,只要自己認為對,就堅持走下去。譬如模擬考試,從初三上學期就開始考,每個月一次,每次都有一定的范圍。但因為學校的范圍太大,**個月,考一年級全部;第二個月,考二年級全部;第三個月,考一、二年級全部;第四個月,連三年級教過的一起考。但是我功課本來就爛,一年級、二年級沒好好念,不可能準備好,所以我讀書的進度總是落后,當模擬考試已經考五本教科書的時候,我才準備了兩本,也因此每次都落榜。只是,我并不在乎同學嘲笑,也不理會老師罵,我自己有計劃好的進度。我用“剩下的日子”除以要準備的每個科目,算出每一科能用多少時間復習,到考試正好可以看完。 結果,我成功了。那些天天上補習班,好像很棒的同學反而有很多失敗了。后來我和那些失敗的同學討論,得出個結論——他們失敗,敗在沒有自己的計劃,而一味趕模擬考試的進度。他們拼命趕、拼命念,好像都念得很熟了,模擬考試也都得到高分;問題是他們沒有精讀,每次復習時,翻一翻課本,畫得紅紅藍藍、寫得密密麻麻,好像都沒問題;等到真正“上戰場”,卻發覺對許多東西已經不那么確定。加上好多同學每天趕兩班車去老師家補習,還要到學校上課,體力透支太多。老師有時間考,沒時間教;學生有時間“學”,沒時間 “習”——好像只顧吃,卻沒本事消化,當然不可能健康。 那些去老師家補習的同學,又因為老師放水,把學校將考的題目先做過一遍,每次都考得好,在學校可以傲視群儕。他們甚至活在一個假想的“已經金榜題名”的世界,等到面對真正的考卷,才發現好多東西沒念到。 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是反對學校辦太多模擬考試的。我覺得模擬考試固然該辦,但不能早早辦;就算早辦,也要細細規劃,不能一次考太多,寧可讓學生像砌磚墻,一 塊一塊來,到時候正好砌成一堵好墻,也別早早就做成像入學考試一樣,涵蓋全部三年教學的內容,造成學生拼命趕進度,結果博而不精。 我在臺北學乒乓球,也有這樣的感觸。剛去的時候,我自以為已經打得不錯,只要學學削球、搓球、殺球就成了。沒想到教練一切從頭來,連我哪只腳應該在前都管。打球的時候更麻煩,什么“大臂小臂”“大框架”“松執拍活運腕”“卡磨提舉”……一堆術語,我甚至覺得他把我像小娃娃一樣教。問題是一路學下來,我硬是有了新的領悟;回到紐約,跟老球友比畫,硬是令人刮目相看。想想,教練按部就班的教法,不也跟我準備高中和大學入學考試一樣嗎? 求學*忌躁進,為學*忌隨俗,處世*忌盲從。我非常欣賞美國人常說的“I know what I am doing(我知道我在做什么)”。那句話不是在別人勸說時用來做擋箭牌的“自以為是”,它真正的精神是認定目標,鍥而不舍地做下去。 孩子,你知道我為什么說這許多嗎?那是因為我聽你媽媽講,你聽宿舍里別的同學練習, 發現他們進度比你快,你怕自己太慢,有些憂慮,所以我隔海傳真這封信給你。 只要你自認盡了*大的力,只要你有自己的計劃、一定的進度和自我的要求,就不用管別人。我又要引一句你奶奶的話了—— 一聽打鼓就上墻頭的孩子,不可能有了不得的成就。 靠自己去成功! 你是你,堅持做你自己,*后的成功一定屬于你。
靠自己去成功 作者簡介
劉墉,作家、畫家、教育家。 他很有天賦,卻信奉“謹慎從事,決不玩票”。他寫作,處女作《螢窗小語》一炮而紅,而后出版多部暢銷作品,成為暢銷書作家;他畫畫,作品經常進入蘇富比國際拍賣行;他教書,執教名校,曾任美國紐約圣約翰大學駐校藝術家、圣文森特學院副教授、中國廈門大學客座教授;他育兒,兒女皆就讀于名校,兒子畢業于哈佛大學,女兒畢業于哥倫比亞大學。 他用無畏對抗人生,突破家貧的桎梏,考入電視臺當記者。然而,如果人生是一條平平的直線,那多沒意思!于是他放棄所有,前往美國闖蕩,迎來事業的又一次高峰。 劉墉之子劉軒,寫作、心理咨詢、演說、主持、音樂樣樣精通。哈佛大學心理學學士、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碩士、哈佛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研究博士候選人。劉軒不僅是心理學家,而且曾經就讀于茱莉亞音樂學院,在林肯中心舉辦獨奏會。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