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藥膳良方
-
>
先思而后語
-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
>
痰濕一去百病消
-
>
當癌癥來敲門
-
>
男孩生長發育保健JD
-
>
貓和狗的生活哲學
探尋優秀與卓越:心理老師成長之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13863
- 條形碼:9787576013863 ; 978-7-5760-138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探尋優秀與卓越:心理老師成長之路 本書特色
一本讓普通教師蛻變為心理教師 讓心理教師進階為心理輔導專家的成長指南 ☆從工作室團隊學習、個別輔導與案例督導、學生心理危機處置、個人成長與修煉等方面探討如何加強心理老師的專業成長,探索本土化的有效培養路徑。 ☆提供了豐富詳實的案例,包括優秀心理老師的學習心得體會、成長故事、個案報告、心理課例、專業發展等,為讀者提供手把手的專業指導。 ☆作者從事心理輔導研究與實踐30年,培養出50多位優秀的心理老師,他不僅致力于為心理老師的專業成長提供指導建議,也希望為普通老師的心理輔導能力提供參考。 推薦篇目: 004 敘事:解讀心理老師成長歷程 051團隊學習效能 080心理課教學過程 157 當孩子說要“自殺”時 207 學生電子產品沉迷輔導
探尋優秀與卓越:心理老師成長之路 內容簡介
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30年來歷經從無到有,從悄然無聲的進入校園到如今成為全社會共識的局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心理專業力量還比較薄弱,尤其是高校的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學科建設與職前培訓體系尚在建立過程中,存在明顯的短板。如何加強心理輔導老師的專業成長,探索本土化的有效培養路徑,是一項緊迫而有意義的工作,本書就是這一實踐的成果。從 2013年至今,本書作者先后負責一個成長小組、四個名師工作室的帶教工作,培養出50多位優秀的心理老師,并積累了他們很多成長的素材,包括學習心得體會、成長故事、個案報告、心理課例、專業發展等。本書具有鮮明的敘事風格,通過生動鮮活的故事、案例展現了優秀心理老師如何做好學校心理輔導工作的方方面面,并還原了他們長期學習、實踐和探究的成長歷程,以期讓廣大的心理老師、班主任可以從中得到啟示和幫助。
探尋優秀與卓越:心理老師成長之路 目錄
心理老師面臨時代的挑戰 001
敘事:解讀心理老師成長歷程 004
工作室的使命與任務 007
第二章心理老師的成長階段
普通教師專業發展階段 031
心理老師的職責與任務 033
心理老師專業發展的不同階段 038
給心理老師的建議 050
第三章在團隊中學習
團隊學習效能 051
成熟型心理老師的學習方式 058
專家型心理老師的學習方式 066
給心理老師的建議 072
第四章心理課設計與教學
一堂優質心理課的前提 073
心理課內容設計 075
心理課教學過程 080
心理課媒材技術的運用 090
心理課教研活動的開展 095
給心理老師的建議 102
第五章個別輔導與案例督導
個別輔導的困惑 106
個別輔導規范 109
個案評估與分析 112
輔導技術的運用 119
案例督導 135
給心理老師的建議 137
第六章學生心理危機處置
校園心理危機干預系統 139
心理老師該做什么 144
危機應對的每一步都必須專業 146
校外心理援助力量怎么介入 149
危機面前敢擔當 154
當孩子說要“自殺”時 157
給心理老師的建議 163
第七章心理老師成為研究者
怎么設計學校心理課題方案 164
教研員如何帶領老師做課題 169
潛心細做“小學問” 175
專家型心理老師的科研之路 179
給心理老師的建議 186
第八章焦點問題解決
學生心理轉介服務 187
轉介案例的督導 191
拒學問題輔導 202
學生電子產品沉迷輔導 207
給心理老師的建議 217
第九章個人成長與修煉
個人成長的涵義 219
個人成長的重大主題 220
如何面對自我 222
輔導倫理 231
身心調節 236
給心理老師的建議 243
第十章收獲的季節:探尋優秀與卓越
成長之路的收獲 245
走向卓越的歷程 260
專業化發展路漫漫 273
附錄:考試壓力那些事 103
探尋優秀與卓越:心理老師成長之路 節選
當孩子說要“自殺”時 心理老師在對學生做輔導的過程中,有時會遇到來訪者流露出輕生的念頭,沒有經驗的心理老師馬上會緊張起來。張曉冬老師是怎么處理這種情況的呢?請看以下張老師的案例報告: 在孩子成長歷程中,會遇到很多挫折與挑戰,在別人眼中的優等生也許內心充滿了矛盾和沖突,家長以為孩子很乖、很好管教時,他們可能在內心慢慢孕育著“叛逆”的種子。當孩子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或者感受不到父母的關心,“自殺”也許是解脫的途徑,也是他發出的求救信號。 一、當事人基本情況 當事人李某,男,某重點中學高一理科班班長,從初中開始個性偏執,為人張狂,喜歡表現;存在較大情緒困擾,主要表現為狂躁易激怒,曾在考試時情緒失控將試卷撕得粉碎,嚇壞其他同學;也曾因某老師批評而揚言要把這位老師殺掉;學習習慣差,作業不能及時完成;缺乏學習動力,曾因喜歡某女生而奮發圖強努力學習,在遭到女生拒絕后,而變得頹廢沮喪。 與心理老師主動談起自殺念頭,并稱已經寫好遺書了,引起心理老師關注,經心理評估后,發現存在抑郁情緒,存在自殺念頭且有寫遺書等實施行為,遂啟動危機干預程序。 二、原因分析 1.父親教育方法簡單粗暴 李某父親脾氣暴躁,經常采用武力的方式打罵李某,當李某疼痛哭泣時,會被責罵不像男子漢,所以李某解決困擾的方式,經常也是采用暴躁的方式,如撕試卷、揚言“殺了老師”等。他試圖向父母反抗,但是卻得到了更嚴重的打罵。父母之間關系疏離,媽媽在家中地位不高,一直試圖保護孩子但是無效,在*近無故被父親用凳子毆打時,媽媽安慰李某的話“你為什么這么讓我難做,你表弟有時候被打的比你還厲害,他怎么沒事?”讓李某覺得很難逃脫,一方面心疼媽媽,另一方面又覺得媽媽根本不在乎自己;父母笑談如果他不乖就要生二胎,更讓李某覺得父母不在乎自己,對自己失望,想要遺棄自己;當李某在咨詢師的建議下和父母說起“死亡”話題時,其父認為這是懦夫才采取的行為,并說他膽子小,怎么可能敢去死,更刺激了他想要“死給父母看看”的念頭,想看看他們到底在不在乎自己。 2.自律意識差是從小養成的 從李某初中心理老師、初中班主任、同學、高中班主任和家長那里了解到,李某自小情緒容易失控,學習習慣不良,但是人比較聰明,所以經常能取得好的成績,因此,家人和老師會比較容易原諒他不做作業的壞習慣或者壞脾氣,一步一步助長了李某的暴躁情緒,因為只要他發火了,別人都會滿足他的一切要求。 3.內心深處的不自信容易導致逃避等行為 李某要面子,這是很多青春期孩子常見的心理現狀,所以喜歡在班級同學面前表現與炫耀,夸夸其談,顯得自己與眾不同。但是進入重點中學,尤其是進入理科班后,同學成績都很優秀,競爭意識也強,對李某來說,學習上有點力不從心,情緒上必然會失落。但是作為班長,又害怕同學們看出自己的不夠好,所以只能強作歡顏,其實內心壓力很大,越來越不自信,還不能為外人道,生怕別人看不起自己。所以這時候會很迷茫,甚至對未來充滿恐懼,不知道未來該怎么辦,萌生出“也許逃避也是一個辦法”的念頭。 4.主動提到“自殺”其實也是在發出一種求救信號 李某能主動找到心理老師,并主動提到“自殺”的時候,其實內心也是在掙扎的,他也是在救自己,他內心也是希望得到關注,得到幫助的。當心理老師告訴他要啟動危機干預程序的時候,他也是能接受的,當心理老師建議他和父母談談自己的想法的時候,他也真的去做了,只是在父母那里沒有得到對這件事情的回應,所以更感到絕望!案改覆粫懈淖,而且就算改變了他也不在乎了,如果父母早一點改變也許還來得及,現在來不及了”,因此,他對爸爸充滿了痛恨,對媽媽充滿了厭煩和憐憫,如果自殺,也許會讓爸爸感到內疚,也許會讓媽媽得到解脫。 三、干預措施 1.啟動危機干預程序 向由校長、德育主任、年級組長、班主任、心理老師等人組成的危機干預小組匯報情況,制定干預方案,各司其職開展危機干預工作。如校長出面約見家長,在心理老師在場的情況下了解情況并給出具體的建議,簽署家校聯系單,以書面的形式說明問題的嚴重性,說明學校會做的工作并給出家長防范、監護、教育以及轉介建議;德育主任負責收集更多建議;年級組長負責協調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與日常言行方面的關注;班主任在班級中對李某進行工作方法上的指導,增強其自我效能感,并動員指導與李某要好的同學關愛李某并密切陪護;心理老師對李某進行個別心理咨詢,聆聽李某心聲,給予李某情感上的支持,并協助其進行認知改變與行為調整。 2.采用家庭治療技術進行心理輔導 在李某心理問題與危機產生過程中,其父母的態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單獨約談家長,家長要么不愿意談及家庭問題,要么站在自己的角度抱怨其他人的不良作用。為了看到李某家庭互動的方式以及對李某的可能動力,心理老師采用家庭治療的方式,引導問題,發現了其家庭互動的模式,如李某和媽媽之間的粘連關系,父親與李某之間的疏離對立關系?雌饋砑议L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承擔責任,都在愛的前提下對孩子進行教育,但是這樣的教育方式卻更讓李某產生不被認可的感受,他覺得自己讓父母失望了,因此也對自己徹底失望了,這更加讓李某覺得父母只是在乎自己的學習成績,在乎自己能不能讓他們有面子,而不是注重自己的感受。而現在自己越來越可能沒有學業上的優勢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當父母親耳聽到自己的行為對孩子造成的影響的時候,當父母意識到孩子真正想要的是尊重、孩子內心出現了對自己可能不再優秀的恐懼的時候,他們慢慢對孩子有了了解,也開始理解。孩子的問題還折射出他對父母之間關系的擔心,他認為都是因為自己才讓父母不合,所以也許沒有自己,他們也會過得很開心。這讓父母開始反思自己的夫妻關系,也開始注重和兒子的情感交流。 3.轉介到精衛中心進行專業評估與治療 根據李某的情況,心理老師意識到李某可能存在較大的情緒困擾。從初中起就不斷出現情緒管理問題,事實上他在初中也多次提到會自殺,只是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他很快可能因為一些快樂的事情而轉移注意力,所以也存在抑郁的可能性。加上其父親曾經在年輕時因抑郁癥服藥兩年,所以屬于抑郁癥易感人群。心理老師建議家長帶李某到上海市精衛中心進行專業評估,經醫生評估后,發現患有中度抑郁癥,后遵醫囑服用抗抑郁藥物,效果顯著。服藥后他堅持來校讀書,并且定期在學校心理咨詢室進行個別咨詢。 4.營造關愛、寬松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如在心理課“自我意識”一課中邀請李某參與“優點轟炸”活動,全班同學真誠地表達了對李某的班級工作、興趣、特長、為人處世的認可。李某很開心,他以為自己沒有優點,想不到同學們都看到他為班級的努力,也認可他。這種積極的情緒一直延續很久,他回家后還一直與媽媽分享這樣的感受,心情很好。 學校大型活動中,他擔任合唱隊的鍵盤手,在音樂的旋律中,在伙伴的合作中,在觀眾的歡呼聲中他覺得自己也是有特長的人,自己也很厲害,自信心大為提升。 在學科學習中,老師們更加因材施教,布置針對他的有效作業,進行個別指導,讓他慢慢轉變學習習慣,更注重學習的體驗和過程,而不是眼高手低只注重學習結果以及成績帶給自己的感受。 張老師通過對這個案例的處理,對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又有了新的思考,體現了一個成熟的心理老師的深入思考,案例報告*后的小結與反思如下: 在學校日常工作中,也會經常遇到危機事件,但是大多數家長都非常支持與配合,但是李某家長讓我們的工作一開始推進得特別困難,虛假的家庭教育信息、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忽略危機的風險等,甚至一度指責學校大驚小怪,因為孩子初中也一直說要“自殺”,不是也沒有發生事情嗎?現在何必把事情鬧大呢?這讓我們壓力巨大,回顧這一危機干預過程,對今后工作還是頗有啟示的。 首先,防患于未然更加重要。根據我們的經驗,很多學生在進入一所新學校時,更容易因為適應困難而出現危機事件,心理素質相對弱的學生就更容易產生困惑。通過心理普查,可以了解學生整體心理發展現狀,方便學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針對性強,心理輔導更有效。對特殊學生的關注和教育提醒也可以早一點讓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了解并配合。 其次,不要避諱與學生談死亡話題,事實上在李某事件后,學校在心理輔導課程中專門增加了生命教育系列課程內容,從生命的起點、生命歷程、生命曲線、幸福人生等方面協助學生以積極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生活,以樂觀的視角看待人生的磨練,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學生并不會因為你去談及死亡而主動選擇死亡,恰恰相反,避而不談只會讓他們覺得大人并不關心他的感受。這一階段的學生大多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如果產生迷茫,任何一件小的事件都可能成為壓垮他的*后一根稻草。 再次,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需要聯合起來,學生生活在家庭與學校共同營造的場域中,評價方式、人性觀、教養態度都會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也會影響學生的情緒感受,積極、有愛的良好環境更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消極、缺愛、冷漠甚至是暴力的環境很可能會導致學生心理扭曲,甚至出現危機事件。 *后,有危機干預制度及流程,大家各司其職,才能*大限度發揮其作用。在出現危機事件時,學校還需要做好應對干預失敗的預案,考慮如何應對媒體、如何安撫同學、如何應對家長、如何對教師進行輔導以及開展全校性的生命教育等。 張曉冬老師對這位學生的危機干預和輔導是比較成功的,有以下幾點值得大家學習: 一是學校危機干預機制及時啟動。面對學生李某主動表示有自殺想法時,張曉冬老師**時間向學校危機干預小組匯報,啟動危機干預程序,從校長、德育主任、年級組長、班主任到心理老師分工明確,各司其職。重點是做好對李某的陪伴和對家長的約談。 二是著力做好家長輔導工作。本案中李某的輕生念頭也與家庭親子沖突有關,因此做好家長咨詢工作是關鍵的一步。張老師運用家庭治療技術讓父母和孩子開始相互理解,讓父母開始反思夫妻關系和與孩子情感交流的缺失,促進了家庭教育環境和親子關系的改善。 三是轉介工作及時。張老師對李某的心理評估工作做得細致,該生初中時也多次提出自殺,父親年輕時有抑郁癥病史,抑郁障礙的可能性很大,符合轉介的條件。后經精衛生中心醫學診斷,發現有中度抑郁癥,服藥后癥狀減輕。同時心理老師后續輔導跟進。 四是在學校里建立了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學生在學校里*重要的人際關系是同學關系和師生關系,這是學生重要的社會支持系統。融洽的學校人際環境對抑郁的學生就是一副良藥,鼓勵他積極參加學校文娛活動,激活他對學校學習、生活的熱愛,從認知行為治療的角度,這就是一種行為激活技術的運用,對緩解學生的抑郁情緒很有效。 給心理老師的建議 ◎ 要明確心理老師在校園危機干預中的角色定位,即在校長領導下發揮心理專業支持的作用。學校領導要明白自己是校園危機的**責任人,心理老師要為學生危機預防和干預提出專業建議。 ◎ 心理老師要學習和掌握有關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和干預的專業技能,如哀傷輔導怎么做,有應激反應的學生情緒怎么平緩,有自殺風險的學生輔導怎么做等。張曉冬老師能夠從容處理有自殺意念學生的輔導工作,就是她心里有底氣,這需要不斷地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不斷地進行專業學習。 ◎ 心理老師要學會善于調動資源,做好學生危機預防和干預工作。盡管校長是責任主體,但許多專業工作還是需要心理老師來處理,心理老師要與德育主任、班主任合作,有些與家長溝通的工作就需要德育主任和班主任來做。 ◎ 心理老師要做好在危機干預工作中對自己的心理防護。如前文章學云老師的案例,心理老師接連處理學生危機事件,沒有注意自己的應激反應。因此,心理老師要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有所覺察,發現問題要及時進行專業求助和接受督導。
探尋優秀與卓越:心理老師成長之路 作者簡介
吳增強,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長期從事學校心理輔導與兒童青少年心理的研究。曾經承擔教育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委托多項重點課題。多項成果獲國務院、教育部、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獎。出版《班主任心理輔導實務》《學校心理輔導實用規劃》《學習心理輔導》《青少年心理輔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發展性心理輔導:理論與實務》等作品。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