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精力管理:與其管理時間,不如提升精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085712
- 條形碼:9787518085712 ; 978-7-5180-8571-2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力管理:與其管理時間,不如提升精力 本書特色
想要提升精力,本書還有更多簡便易行的錦囊 養成有效的儀式習慣,可以減少動用自控力消耗的精力 體能好的人,精力總是很旺盛充沛 食物是精力的燃料,會吃很重要 失控的負面情緒是一場場重大精力消耗 每天頻刷手機,過度購物,泛濫的信息也會消耗精神能量
精力管理:與其管理時間,不如提升精力 內容簡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高效能人士,在有限的時間內,高質高效地完成任務,留出閑暇來享受生活。然而,當我們為了這個目標煞費心思地進行時間管理時,卻發現效果并不理想,因為我們忽略了一個事實:實現高效的基礎不是時間,而是精力;如果精力跟不上,時間安排得再合理也是枉然。《精力管理:與其管理時間,不如提升精力》結合精力的金字塔模型,從習慣、體能、情緒、思維、生活等多個方面,幫助讀者認識精力管理,學習如何擁有充沛的體力、飽滿的狀態,掌握精力恢復與再生的方法,減少不必要的消耗,收獲自身的價值感與生活的意義感。
精力管理:與其管理時間,不如提升精力 目錄
Q1:為什么嚴格的自律會讓人疲憊不堪?
壓制欲望實現的自律,崩掉是早晚的事 002
Q2:精英們的自律,是靠什么堅持下來的?
低級的自律靠強迫,高級的自律靠習慣 006
Q3:為什么習慣的力量,遠遠勝過意志力?
自控要消耗精力儲備,習慣是自發的行為 010
Q4:怎樣才能讓自己養成有效的儀式習慣?
養成儀式習慣須掌握六個核心要點 013
Q5:怎么越強調“不做什么”,越是容易失控呢?
用正向的意念激勵自己 019
Chapter 02體能課 體力不足的人,沒有資本談精力十足
Q1:為什么體能好的人,精力總是很旺盛?
體能是精力的根基,直接影響工作能力 024
Q2:練瑜伽的時候,呼吸比動作更重要?
呼吸關乎生命存亡,也關乎身體能量 028
Q3:全網都在說的冥想,到底有什么用?
人在平靜的狀態下,能量不會耗散 031
Q4:減肥期間不吃主食,為什么整個人都不好了?
食物是精力的燃料,養成“會吃”的習慣 034
Q5:晚上刷手機,犧牲的只是一點時間嗎?
熬夜透支的是人生下半場的生命力 042
Q6:每天下班都累得不行,還要運動嗎?
緩解精神疲勞,運動是不二之選 046
Chapter 03情緒課 精力是稀缺品,停止心理內耗
Q1:常與鄰居吵架的人,為何死亡率會增加兩倍?
失控的負面情緒是一場自我消耗 052
Q2:忍住不發脾氣,算不算是情緒控制?
管控情緒是以恰當的方式釋放負面情緒 054
Q3:為什么看電視沒有辦法緩解心理壓力?
減緩壓力造成的損耗,需獲取正向情緒 057
Q4:接受別人的共情時,為何會更容易釋懷?
深層次的交流可以滋養情感精力 060
Q5:怎樣跳出“一談作業就雞飛狗跳”的困境?
去情緒化管教,激發積極的情感 063
Q6:如果做不到完美,我們就永遠不夠好嗎?
摒棄完美主義,選擇*優主義 067
Q7:崩潰的背后,有多少災難化思維在作祟?
覺察不合理信念,減少身心的消耗 071
Chapter 04平衡課 壓力釋放VS精力恢復
Q1:完全沒有壓力的生活,真是一件好事嗎?
壓力是一種自然而必要的痛苦 076
Q2:為什么有些人不敢讓自己“放松”?
警惕壓力成癮,防止身心被掏空 080
Q3:壓力大的時候,吃一頓就好了嗎?
錯誤的減壓方式,只會適得其反 083
Q4:什么才是減壓的正確打開方式?
找到壓力源,了解壓力誘因 087
Q5:壓力來襲的時候,如何快速自我安撫?
有效釋放壓力的三個練習 091
Q6:面對不確定的環境,怎樣減少精力的耗損?
尊重內心的意愿,保持自己的節奏 095
Chapter 05思維課 保持專注與樂觀,間歇變換思維頻道
Q1:為什么說注意力比金錢和時間更重要?
你的一切價值都是你注意力的產出 102
Q2:如何判斷做事時有沒有全身心地投入?
高效高質來自“心流”狀態 105
Q3:總惦記面面俱到,為何什么也得不到?
分散精力是世界上*大的浪費 110
Q4:凡事都往好處想,是現實的樂觀主義嗎?
區分盲目的樂觀與正向思考 113
Q5:為什么長時間連續工作,換不來高產出?
讓大腦間歇地休息才能迸發靈感 118
Q6:生命中的遺憾,時間真能替我們解決嗎?
正視未完成事件,減少精力耗損 123
Q7:怎樣做事省時省力,又能見到成效?
集中精力去做*關鍵的事情 127
Q8:為什么“知曉生命的意義,方能忍受一切”?
深層價值與目標是獨特的精力源 130
Chapter 06賦能課 對生命中的一切說“是”
Q1:為什么聰明人向來不選擇欺騙自己?
自我欺騙和否認都要消耗精力 136
Q2:那些被壓抑的東西,真的會離我們而去嗎?
被壓抑的痛苦會在潛意識層操控我們 140
Q3:假裝什么也沒發生,真能避開痛苦嗎?
誠實地面對過往的創傷經歷 145
Q4:你是真實的你,還是戴著面具的你?
經營“人設”會極大地耗損精力 149
Q5:遭遇挫折的時候,為什么我們總是譴責自己?
每個人都需要“自我同情” 153
Chapter 07生活課 踐行極簡,丟掉煩瑣與煩惱
Q1:每天頻刷手機,你學到了多少東西?
泛濫的信息會降低大腦的思考力 160
Q2:為什么房間里雜亂不堪,會讓人心煩?
物品過多會消耗精神能量 163
Q3:舍不得扔東西,還談什么生活質量?
重整身心,丟棄無用的雜物 166
Q4:過度關注別人,你的生活重心在哪兒?
把精力用在對自己有益之處 170
Q5:你苦心維系的朋友,有多少是真心的?
無效社交是對時間的浪費 173
Q6:為什么說“拒絕”是一種稀缺的能力?
合理地拒絕是給人生減負 177
精力管理:與其管理時間,不如提升精力 節選
Q3:全網都在說的冥想,到底有什么用? ——人在平靜的狀態下,能量不會耗散 身在這個壓力重重的時代,我們無法徹底逃離紛繁復雜的世事,但我們有選擇的權利,存留對自己有益的消息,過濾那些無用的消息。當我們了解到了深呼吸對于身體和精神的益處,并逐漸將這種呼吸方式養成習慣后,還可以做一個深度的放松、休息訓練——冥想。 腦科學家們進行過一個實驗:受試者有兩組人,一組人經常做冥想,另一組人從來不做冥想。兩組人同時接上功能性磁共振設備,實時觀測他們的大腦活動變化。在受試者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實驗人員突然用火燎了一下他們的腿部,所有人都因驚嚇發出了尖叫聲。 接下來,情況開始發生變化:那組不做冥想的受試者,大腦中的“杏仁核”區域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依舊活動劇烈,經歷著強烈的情感波動,完全沉浸在對疼痛的惱怒和提防中,持續很久才消失。相反,經常做冥想練習的那組受試者,在發出尖叫聲之后,情緒很快就恢復了平靜。被火燎的那一刻過去后,他們就把那個瞬間徹底“放下”了。 心理是腦的機能,腦是心理的器官。我們在進行理性判斷和自主選擇時,主要依靠大腦的前額葉皮質,這個區域十分關鍵。相關研究發現,長期進行冥想訓練的人,大腦前額葉皮質中的灰質增加了。換而言之,通過冥想訓練,有可能獲得更發達的前額葉皮質,從而讓人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選擇。與此同時,在冥想的一呼一吸中,也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經,幫助我們釋放壓力,調整狀態。 在碎片化信息泛濫的時代,每天睜開眼,就會看到、聽到大量的社會性新聞。這些繁雜的信息有正向的,也有負向的,讓我們的思緒忍不住跟著一起纏繞;再加上消耗心力體力的工作和麻煩不斷的人際關系,大腦真是不堪重負,所以就算熬到了周末,睡一上午的懶覺,依然覺得疲乏,精力不足。 面對這樣的狀況,我們很有必要把冥想列入日清單之中,它可以幫助我們回到當下,集中意識,提升注意力和創造力。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每天只要5分鐘,就可以幫助我們的體能、思維和情感平復下來。 那么,冥想具體該怎么做呢?這里推薦兩個簡單好用的冥想法。 ●方法1:盤腿靜坐冥想法 Step1:找到一處安靜的、不受干擾的地方,盤腿靜坐,雙手自然垂放在兩個膝蓋上。 Step2:閉上眼睛,把全身的精力集中在呼吸上。 Step3:用腹部呼吸,深深地吸氣,腹部內收。 Step4:吸到*大,憋氣。 Step5:緩緩呼氣,腹部外松。 Step6:呼出全部,屏氣凝神。 在冥想的過程中,如果注意力忽然不集中了,大腦冒出其他的想法,沒關系,不用著急或回避,承認這個想法,再把它放走,意識始終關注于呼吸。不用限制一呼一吸的時長,盡自己*大的可能。長期堅持,我們的專注力和注意力都會得到明顯的提升。 ●方法2:數呼吸冥想法 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呼吸的過程中。 吸氣,想象一股美好的氣流,緩慢地從鼻腔進入自己的身體,給自己帶來舒適的感覺。吐氣,想象一股不好的廢氣,緩慢地從鼻腔離開自己的身體,讓身心得到凈化。 完成上述的吸氣吐氣過程,可以在心里記一個數,從1數到10。然后再重新開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完成幾個循環。 冥想,可以讓我們專注地沉浸于當下。任何處于專注狀態下的人都是平靜的,而在平靜的狀態下能量是不會耗散的。如果白天的環境比較嘈雜,我們可以在每天睡前進行5分鐘的冥想,讓自己卸掉一整天的壓力,平心靜氣地開啟睡眠模式。 Q6:每天下班都累得不行,還要運動嗎? ——緩解精神疲勞,運動是不二之選 經歷了一天的摸爬滾打,以及神經的緊繃狀態,總算熬到了下班點兒。起身的那一身,我們通常會感覺腰酸、背痛、腦袋漲,不是一個累字能形容的。這時,微信里收到一條消息,是你辦卡的那家健身房的教練,對方熱情地提醒你:“X哥(姐),好久沒來鍛煉了,今天下班有空來健身吧!要堅持呀!”瞬間,糾結的思緒占滿了大腦:我也知道,堅持鍛煉對身心有益呢!可這一天天的,上班就夠累了,哪兒還有精力去健身啊! 這是一個特別現實的問題,也是困擾著許多職場人的難題:內心有去運動的意愿,卻拖不動沉重的腳步,只能感嘆“心有余而力不足”。上班累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可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要鄭重其事地提醒大家一句:上班再累也得去運動,因為不去會更累! 為什么這樣說呢?所謂累,其實就是疲勞。這是一個很復雜的身體機制,由各種因素導致,目前學界將其分為兩類——體力疲勞和精神疲勞。 體力疲勞,是肌肉和軀體經過運動,出現了缺乏能量、代謝廢物聚集和一些內分泌變化的情況。運動健身產生的疲勞,大都屬于這一類。體力疲勞通過飲食和休息,基本可以恢復。 精神疲勞,是人體機體的工作強度不大,但因為神經系統緊張,或長時間從事單調、厭煩的工作而引起的主觀疲勞。比如,長時間地寫文案、畫設計圖等,都會導致精神疲勞,就連長時間打游戲也會引發精神疲勞。 上了一天班,我們感覺累,實際上就屬于后者,即精神疲勞。大量的研究和實驗證明,適當的體育運動不僅有助于身體健康,還能夠讓日常工作導致的精神疲勞得到緩解。在同樣的條件下,運動的方式比聽音樂等方式,緩解精神疲勞的效果更勝一籌。 那么,選擇什么樣的運動比較合適呢?在沒有大塊時間的條件下,如何堅持運動?我想,這應該是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尤其是后面一條,更是很多職場人亟待解決的困境。 ●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 我們都知道,心肺功能好的人群患慢性疾病的概率,明顯低于心肺功能差的人群。正因為此,不少人都關注心肺功能的訓練,且首先想到的運動項目就是跑步。實際上,如果平日里沒有運動基礎,高強度的訓練并不是心肺鍛煉的絕佳選擇,且這種突然性的高強度訓練,還可能引起心臟問題。要想借助運動提升身體的免疫力,需要在適合自己體力的強度下運動。 什么是合適的運動強度呢?這里有一個舒適區的概念:首先是保證運動安全,不會對軀體造成傷害;其次是享受運動過程,從中感受到快樂,能持續下去。通常來說,在整個運動的過程中,95%都處于舒適區,另外5%在舒適區的基礎上稍微提高一點強度,就是合適的運動強度。 ●跑步不適用于體重基數大的人 跑步是*簡單易行的運動項目,但如果體重基數過大,本身肌肉不足,真的不建議跑步。相比而言,健走或者在跑步機上帶坡度走,更為安全有效。當體脂率不在肥胖區間后,可以考慮慢跑,這也是讓心肺功能循序漸進提高的過程。 走路也是講究章法的,一定要讓身體更多的肌肉群參與到走路的動作中,增加身體的整體消耗,所以大幅擺臂是必要的。另外,走路時要保持肚臍向前,這樣能夠穩定骨盆周圍肌肉,避免造成胯關節損傷;腹部要保持收緊狀態,增加腹部鍛煉效果。走路的步幅要大一點,這樣對美化腹部和臀部的線條有幫助。*后一點,走路期間要保持水分的攝入,*好每10分鐘就補充一次水。 ●低強度運動開啟脂肪功能模式 有人跑3~5公里就氣喘吁吁,有人能順利地跑完一場馬拉松,兩者差在哪兒了呢?多數人覺得是體能的問題,實際上這是部分原因,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兩者動用的能量來源不一樣。 我們體內有三種提供能量的物質:糖分、蛋白質和脂肪。通常,蛋白質的使用很少,可以忽略不計,主要是糖分和脂肪供能。一位訓練有素的中長跑運動員,身體*多只能儲存500~2000卡路里的糖原,但其脂肪的能量卻可以達到50000卡。 顯然,依靠糖分提供能量的人是跑不遠的,且耐力較差。如果能夠很好地利用脂肪來提供能量,不僅可以提升耐力,還能保持好身材。具體該怎么訓練呢? 問題還要回到運動強度上來:只有進行低強度的運動時,人體以脂肪消耗為主;而高強度的運動,依靠的是身體里的糖分提供能量。平時,我們可選擇的低強度運動有慢跑、健身操、騎行、游泳等。 ●間歇性訓練不必占用大塊時間 如果我們平時工作時間很長,或者工作安排不規律,很難抽出充足的大塊時間去鍛煉,那么可以了解一下間歇性訓練,這是一種性價比很高的運動方式。 間歇性訓練方法的提出者,是20世紀50年代德國的心臟學家賴因德爾和教員倍施勒。其核心理論就是,在訓練中加入休息時間,讓身體可以完成高強度的工作。間歇性訓練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增強我們的抗壓能力,讓我們對壓力不會那么敏感,遇到挑戰時可以保持從容的態度。因為在平日的訓練中,我們已經把身體訓練到時刻備戰的狀態了。 間歇性訓練有很多種,如短跑、爬樓梯、動感單車等,有一些運動軟件里也提供了大量的間歇性訓練的視頻,都可以作為選擇和參考。每次只要花費20分鐘,就可以達到訓練的效果,不會耗費太多的時間。 當我們感覺工作辛苦,依靠睡覺卻不得緩解時,不妨給自己的身心來一場“積極性恢復”吧!讓我們走出家門,邁開腳步,快走5公里;跳進恒溫的泳池,暢快地游1500米……這樣的積極性恢復,比靜坐和躺著,能更快地幫我們趕走疲勞!
精力管理:與其管理時間,不如提升精力 作者簡介
曹敬 敬溯培訓高級培訓師 年度中國100強講師 團隊管理實戰型導師 她深耕培訓界十余年,致力以培訓體系打造,促行業人才發展。 她秉承誠信作風,堅持原創,持續開發精品課程。 她通過提升人才職業能力賦能中國企業,助力中國智造。 關于精力管理,她認為: 不要管理時間,而要學習管理精力; 要提升精力水平,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節省精力的好方法是一開始就不去做某件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