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在行動中學作課例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500591
- 條形碼:9787522500591 ; 978-7-5225-0059-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在行動中學作課例研究 本書特色
2018年,北京鐵路實驗小學與北京教育學院吳欣歆教授和許艷博士聯手開展了“小學教師合作課例研究”校本研修活動。研究讓教師們認識到自己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更是課堂教學的研究者,把課堂作為實驗室,教師通過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不斷反思、研究、討論自己的計劃,不斷改進課堂內容,以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在行動中學作課例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語文學科課例研究、數學學科課例研究、其他學科課例研究3部分,選取13篇教師研究案例,多方位展現教師是怎樣在行動中學作課例研究的。本書可為小學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借鑒。
在行動中學作課例研究 目錄
**章 語文學科課例研究“進行時”
**節 小學語文三年級《一只小鳥》課例研究——敘事文教學中提升師生課堂互動質量的教學實踐研究003
第二節 小學語文二年級《曹沖稱象》課例研究——敘事文教學中提升師生課堂互動質量的教學實踐研究026
第三節 小學語文四年級《普羅米修斯》課例研究——閱讀教學中感悟人物形象的教學實踐研究038
第四節 小學語文六年級《誘拐》課例研究——小小說教學中提升師生課堂互動質量的教學實踐研究057
第五節 小學語文三年級《這兒真美》課例研究——習作教學中提升師生課堂互動質量的教學實踐研究074
第二章 數學學科課例研究“進行時”
**節 小學數學五年級《認識底和高》課例研究——數學概念教學中提升師生課堂互動質量的教學實踐研究083
在行動中學作課例研究
第二節小學數學一年級《動手做(二)七巧板》課例研究——在幾何教學中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實踐研究098
第三節小學數學五年級《華容道》課例研究——益智游戲課堂中有效提問提升學生思考力的實踐研究111
第三章 其他學科課例研究“進行時”
**節 小學英語四年級Jobs課例研究——英語教學中提升師生課堂互動質量的教學實踐研究127
第二節 小學音樂四年級《采茶撲蝶》課例研究——課堂教學中提升師生互動質量的研究142第三節 “以科學研究為方法 以反思提升為目標”的美術課例研究——課堂教學探究式學習中提升師生互動質量的研究156
第四節 小學道德與法治五年級《美麗文字民族瑰寶》課例研究——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提升師生互動質量的研究168
第五節 小學科學五年級上《運動與摩擦力》課例研究——課堂教學探究式學習中提升師生互動質量的研究177
在行動中學作課例研究 節選
比較結論與改進建議 1. 問題結構 通過對比兩次課堂的問題類型,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兩節課的問題類型中的“是何類”問題都占了整節課的大部分,但我們能夠看出,改進課在“為何類”“如何類”和“若何類”問題的占比均高于裸課(試教課)的比例,“是何類”問題占比減少。課堂的提問從“關注學生基礎層面的認知”向“既關注學生基礎層面認知,又提出了更具備思維含量的深度問題”轉變。在教學《普羅米修斯》這一課時,可以再減少“是何類”問題,適當增加對應策略性知識的“如何類”問題。 2. 理答方式 在整合分析兩次課堂后,我們發現在學生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時,齊答、自由答和個別回答的占比加起來為100%,缺少討論后匯報的回答方式。展開小組或同桌之間的討論能讓學生盡可能地各抒己見,將自己的觀點與其他學生的觀點進行碰撞,從而相互啟發。教師可以在提問“如何類”問題、“若何類”問題時,嘗試讓學生開展討論,進行匯報。 3.師生對話深度 在第二次課上,老師通過“談談你對文章當中的普羅米修斯留下怎樣的印象?”“默讀六、七、八三小段,找一找你從哪些語句當中體會到了普羅米修斯堅強不屈的精神品質?”兩次對話(分別為四級深度、五級深度),使學生走進了英雄人物的內心,感悟英雄形象,激發了學生對普羅米修斯的贊美與欽佩之情。 4.師生課堂行為基本結構 通過分析改進課的S-T圖、Rt-Ch圖,我們發現改進課堂的“教師行為占有率”和“行為轉化率”均低于試教課,目師生轉換率低,結合前面“學生回答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改進課中教師給了學生更多的思考與表達空間,且結合“師生對話深度”和“行為轉化率”可以看出,教師的提問與引導沒有占用課堂上的過多時間,充分發揮了其作用。 小結 結合教師挑選回答問題的方式、學生回答的方式、S-T圖和Rt-Ch圖能夠看出,整節課(改進課)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充分參與到了課堂,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結合問題類型記錄表、師生對話深度分析表能夠看出,改進課相比于試教課學生的思考更有深度,對于人物形象的感知也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認識。 三、結論與啟示 (一)優勢分析 通過課堂觀察的整體分析能夠看出,這兩次課均能在熟悉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把人物串起來,說清楚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潛移默化地學會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達到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的目的;為了讓學生可以自主感悟,教師讓學生找出普羅米修斯遭受痛苦的部分,結合課文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與體會;通過著名的詩人雪萊的普羅米修斯贊歌讓學生進一步感悟人物精神。 (二)感悟人物形象教學的實踐探索 1.關注文章主要內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結合“教師提問詳表”分析,G老師本節課通過前10個問題,引導學生試著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在梳理、概括的過程中,了解了普羅米修斯“盜”火的起因、經過、結果,知道了他與眾神之間的關系,對普羅米修斯有了初步的印象,因此G老師順勢提問,“你對文章當中的普羅米修斯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呢?可以說說原因嗎?”我們能夠看出,本節課中,通過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先對文章有了整體感知。同時通過閱讀與思考神話故事中神奇、跌巖的情節,讓學生感受神話中人物的行為特征和語言。接下來的教學重點也是以此為鋪墊的。教材的課后練習中,也對“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作出了要求,為學生思考下一個問題“故事中哪個人物或情節*觸動你?”做鋪墊。 2. 關注神態和語言,朗讀感悟人物形象 改進課中,兩個*具有深度的問題均圍繞著課文第五自然段展開。第五自然段一共有兩句話,描寫了普羅米修斯的動作、神態和語言。原文為:普羅米修斯搖搖頭,堅定地回答:“為人類造福有什么錯?我可以忍受各種痛苦,但決不會承認錯誤,更不會歸還火種!” “決不會………更不會……”說明普羅米修斯敢于堅持正義,他認為對的事,就義無反顧地去做,不畏強權、勇于犧牲,從他的語言中可以看出他是個真正的英雄,要求學生朗讀時要讀出堅定的語氣。改進課中,G老師在讓學生初步談談對普羅米修斯的印象時和感受普羅米修斯堅強不屈的品質后。都朗讀了課文第五自然段,為下面兩個教學片段: 片段一: 其實文章當中一段話集中反映了這個品質,我們來一起看一看吧!好,按照自己的節奏請同學們自己自由地讀一下這段話。 讀完了是嗎?那讓我們看一看這個自然段有幾句話? 學生甲:兩句。普羅米修斯搖搖頭,堅定地回答,為人類造福有什么錯? G老師:這是**句話。能說說你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嗎? 學生甲:我理解的是,普羅米修斯覺得為人類造福一點也沒有錯。 G老師:根本沒有錯。好,請坐。第二句。 學生乙:我可以忍受各種痛苦,但絕不會承認錯誤,更不會歸還火種。 G老師:這句話什么意思? 學生乙:認為就是自己沒做錯,根本沒有錯,而且他也不會歸還火種。 G老師:重點在于他堅決不會? 學生乙:歸還火種。 G老師:好,請坐。同學們,古人說言為心聲,通過人物的語言可以揣摩到他豐富的心理活動和情感,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火的壯舉,究競有多大的程度上影響人類的生活。 片段二: G老師:許多年以來,普羅米修斯一直被鎖在那個可怕的懸崖上,這樣一鎖就是三萬年。課文學到這里,現在你對于這一段話又有了哪些新的讀法?誰來試試看?你來。 學生甲:普羅米修斯搖搖頭,堅定地回答:“為人類造福有什么錯?我可以忍受各種痛苦,但決不會承認錯誤,更不會歸還火種!” G老師:好,請坐,讀得非常流利,接下來再來讀的同學,從“決不會、更不會”當中體現出你那種鏗鏘有力,愿意嗎? 學生乙:愿意。普羅米修斯搖搖頭,堅定地回答:“為人類造福有什么錯?我可以忍受各種痛苦,但決不會承認錯誤,更不會歸還火種!” G老師:好,其他同學呢?誰還能再來讀? 學生丙:普羅米修斯搖搖頭,堅定地回答:“為人類造福有什么錯?我可以忍受各種痛苦,但決不會承認錯誤,更不會歸還火種!” G老師:好!前面是風吹雨淋,是鷲鷹啄肝的錐心之痛,即便如此普羅米修斯依然這樣堅定回答,為人類造福有什么錯? 學生:我可以忍受各種痛苦,但決不會承認錯誤,更不會歸還火種!” 這一自然段中普羅米修斯的語氣堅定,G老師從語言入手,緊扣語言點,讓人物形象豐滿起來,引導學生認真推敲、朗讀,這樣既可以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又可以感悟人物形象的品質,讓學生對人物形象感同身受。 3. 關注文章關鍵詞句,想象評析人物形象 通過問題“接下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六、七、八自然段,你從哪些語句當中又感受到了普羅米修斯堅強不屈的品質呢?”G老師組織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品詞析句,通過描寫普羅米修斯的一個個詞語和一句句話,啟發學生想象普羅米修斯與火神赫淮斯托斯之間的對話,想象他在高加索山上永無止境的痛苦,在師生共同的分析與朗讀中,—起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他不畏強權、頑強不屈、甘于奉獻的精神。 本部分約占整堂課的四分之一,通過師生扎實地分析,學生談到了教師預設的所有精神品質,結合想象,走進普羅米修斯的內心世界,著重體會了下面總結的描寫。 鐵鏈鎖身,既不能動彈也不能睡覺(人類*基本的需求)。 日夜遭受著風吹雨淋的痛苦(不分晝夜、無止境)。 啄食方式、肝臟的脆弱、痛苦永無止境。 借助本次課堂觀察的方法與技術,我們整個研究小組在共同實踐、研討的過程中,清晰地看到了試教課中存在的優勢與不足,結合分析出來的數據,找準方向、摸透問題,進行改進,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在閱讀教學中更好地感悟了鮮明的人物形象,不斷地向著構建高效、科學的閱讀教學課堂前進。
在行動中學作課例研究 作者簡介
胡振芳,北京鐵路實驗小學校長。首屆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師培訓班學員、北京市思品學科先進教師、市級骨干教師、海淀區學科帶頭人。榮獲海淀區首屆教學創新獎,多次在市、區評優課,展示課,基本功大賽中獲獎。參與教育部審定《品德與生活》《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工作。已出版作品《預見學習遇見成長》。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