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湘行散記 湘西(珍藏本)/沈從文散文珍藏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63441
- 條形碼:9787020163441 ; 978-7-02-01634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湘行散記 湘西(珍藏本)/沈從文散文珍藏本 本書特色
本書收入作者兩種關于家鄉湘西、關于阮水流域的長篇散文。是沈從文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在讀者中有廣泛影響。單行本分別初版于1936年3月,1939年8月。 《湘行散記》是沈從文散文作品中的精品,有種民間活潑潑的味道。1934年,沈從文返回故里,眼見滿目瘡夷,美麗鄉村變成一片凋零景象,悲從中來,一路寫下這些文字,抒發他“無言的哀戚”。書中,作者細織密縫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遠行中船頭水邊的見聞。其間散落數十封才子沈從文與張兆和的往來情書。該書文筆自然淳樸,有如行云流水,迷人的“湘西世界”,質樸的風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湘行散記 湘西(珍藏本)/沈從文散文珍藏本 內容簡介
《湘行散記 湘西》是“沈從文散文珍藏本”叢書之一,收入作者兩種關于家鄉湘西、關于阮水流域的長篇散文。是沈從文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在讀者中有廣泛影響。主要內容包括《湘行散記》《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桃源與沅州》《鴨窠圍的夜》《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辰河小船上的水手》《箱子巖》《五個軍官與一個煤礦工人》《老伴》《虎雛再遏記》《一個愛惜鼻子的朋友》等。單行本分別初版于1936年3月,1939年8月。 封面采用一種叫做“杰尼雅”的特種紙,選擇“霧藍”色,代表沈從文先生的生命底色以及創作風格。正文是70克全木漿紙,手感舒適。 我呢,在沉默中體會到一點“人生”的苦味。我不能給那個小婦人什么,也不作給那水手一點點錢的打算了,我覺得他們的欲望同悲哀都十分神圣,我不配用錢或別的方法滲進他們的命運里去,擾亂他們生活上那一分應有的哀樂。 下船時,在河邊我聽到一個人唱《十想郎》小曲,曲調卑陋聲音卻清圓悅耳。我知道那是由誰口中唱出且為誰唱的。我站在河邊寒風中癡了許久。 ——《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
湘行散記 湘西(珍藏本)/沈從文散文珍藏本 目錄
【目錄】
湘行散記
一個戴水獺皮帽子的朋友
桃源與沅州
鴨窠圍的夜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一個多情水手與一個多情婦人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箱子巖
五個軍官與一個煤礦工人
老伴
虎雛再遏記
一個愛惜鼻子的朋友
滕回生堂的今昔
湘西
題記
引子
常德的船
沅陵的人
白河流域幾個碼頭
瀘溪·浦市·箱子巖
辰溪的煤
沅水上游幾個縣分
鳳凰
苗民問題
湘行散記 湘西(珍藏本)/沈從文散文珍藏本 節選
【精彩書摘】 《湘行散記 湘西》(珍藏本)》書摘: 這河邊兩岸除了停泊有上下行的大小船只三十左右以外,還有無數在日前趁融雪漲水放下形體大小不一的木筏。較小的上面供給人住宿過夜的棚子也不見,一到了碼頭,便各自上岸找住處去了。大一些的木筏呢,則有房屋,有船只,有小小菜園與養豬養雞柵欄,有女眷,有孩子。 黑夜占領了全個河面時,還可以看到木筏上的火光,吊腳樓窗口的燈光,以及上岸下船在河岸大石間飄忽動人的火炬紅光。這時節岸上船上皆有人說話,吊腳樓上且有婦人在黯淡的燈光下唱小曲的聲音,每次唱完一支小曲時,就有人笑嚷。什么人家吊腳樓下有匹小羊叫,固執而且柔和的聲音,使人聽來覺得憂郁,我心中想著,“這一定是從別一處牽來的,另外一個地方,那小畜生的母親,一定也那么固執的鳴著吧。”算算日子,再過十一天便過年了。“小畜生明不明白只能在這個世界上活過十天八天?”明白也罷,不明白也罷,這小畜生是為了過年而趕來應在這個地方死去的。此后固執而又柔和的聲音,將在我耳邊永遠不會消失。我覺得憂郁起來了。我仿佛觸著了這世界上一點東西。看明白了這世界上一點東西,心里軟和得很。 但我不能這樣子打發這個長夜,我把我的想象,追隨了一個唱曲時清中夾沙的婦女聲音到她的身邊去了。于是仿佛看到了一個床鋪,下面是草薦,上面攤了一床用舊帆布或別的舊貨做成臟而又硬的棉被,擱在被蓋上面的是一個木托盤,盤中有一把小茶壺,一個小煙匣,一塊石頭,一盞燈。盤邊躺著一個人。唱曲子的婦人,或是袖了手捏著自己的膀子站在吃煙者的面前,或是靠在男子對面的床頭,為客人燒煙。房子分兩進,前面臨街,地是土地,后面臨河,便是所謂吊腳樓了。這些人房子窗口既一面臨河,可以憑了窗口呼喊河下船中人,當船上人過了癮,胡鬧已夠,下船時,或者尚有些事情囑托,或有其他原因,一個晃著火炬停頓在大石間,一個便憑立在窗口,“大老你記著,船下行時又來!”“好,我來的,我記著的。”“你見了順順就說:會呢,完了;孩子大牛呢,腳膝骨好了,細粉捎三斤,冰糖捎三斤。”“記得到,記得到,大娘你放心,我見了就說:會呢,完了,大牛呢,好了,細粉來三斤,冰糖來三斤。”“楊氏,楊氏,一共四吊七,莫錯賬!”“是的,放心呵,你說四吊七就四吊七,年三十夜莫會要你多的!你自己記著就是了!”這樣那樣的說著,我一一皆可聽到,而且一面還可以聽著在黑暗中某一處咩咩的羊鳴。我明白這些回船的人是上岸吃過“葷煙”了的。 我還估計得出,這些人不吃“葷煙”,上岸時只去烤烤火的,到了那些屋子里時,便多數只在臨街那一面鋪子里。這時節天氣太冷,大門必已上好了,屋里一隅或點了小小油燈,屋中土地上必就地掘了淺凹,燒了些樹根柴塊。火光煜煜,且時時刻刻爆炸著一種難于形容的聲音。火旁矮板凳上坐有船上人,木筏上人,有對河住家的熟人。且有雖為天所厭棄還不自棄的老婦人,閉著眼睛蜷成一團蹲在火邊,悄悄的從大袖筒里取出一片薯干,一枚紅棗,塞到嘴里去咀嚼。有穿著骯臟身體瘦弱的孩子,手擦著眼睛傍著火旁的母親打盹。屋主人有為退伍的老軍人,有翻船背運的老水手,有單身寡婦,藉著火光燈光,可以看得出這屋中的大略情形,三堵木板壁上,一面必有個供養祖宗的神龕,神龕下空處或另一面,必貼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紅白名片。這些名片倘若有那些好事者加以注意,用小油燈照著,去仔細檢查,便可以發現許多動人的名銜,軍隊上的連附,上士,一等兵,商號中的管事,當地的團總,保正,催租吏,以及照例姓滕的船主,洪江的木簰商人,與其他人物,無所不有。這是近十年來經過此地若干人中一小部分的題名錄。這些人各用一種不同的生活,來到這個地方,且同樣的來到這些屋子里,坐在火邊或靠近床上,逗留過若干時間。這些人離開了此地后,在另一個世界里還是繼續活下去,但除了同自己的生活圈子中人發生關系以外,與一同在這個世界上其他的人,卻仿佛便毫無關系可言了。他們如今也許死掉了,水淹死的,槍打死的,被外妻用砒霜謀殺的,然而這些名片卻依然將好好的保留下去。也許有些人已成了富人名人,成了當地的小軍閥,這些名片卻仍然寫著催租人,上士等等的銜頭。……除了這些名片,那屋子里是不是還有比它更引入注意的東西呢?鋸子,小撈兜,香煙大畫片,裝干栗子的口袋……
湘行散記 湘西(珍藏本)/沈從文散文珍藏本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湖南鳳凰縣人。因家境沒落,小學畢業后即投身行伍隨地方軍隊浪跡于湘黔川邊境。 1923年,在“五四”運動余波影響下,遠離家鄉闖蕩北京,結識了董秋斯、張采真、司徒喬、焦菊隱、陳翔鶴、蹇先艾等一批文學青年、大學生朋友。1924年底在《晨報副刊》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作品,正式開始了寫作生涯。1929年后轉移到上海,大量寫作同時,經過胡適介紹開始在吳淞中國公學教書,后陸續曾在青島大學、武漢大學、西南聯大、北京大學任教。 主要文學作品有《邊城》、《湘行散記》、《長河》等。1949年后從文學寫作轉向歷史文物研究,先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成果之一為《中國古代服飾研究》。2003年家人和多方研究者合作編輯出版了32卷《沈從文全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