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加繆筆記.1935-1959(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85754
- 條形碼:9787544785754 ; 978-7-5447-8575-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加繆筆記.1935-1959(精裝)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我*喜歡的十個詞:世界,痛苦,土地,母親,人,荒原,榮譽,貧窮,夏天,大海。” 加繆研究專家郭宏安據“七星文庫”版精心選譯 特別附贈法語引文書簽和封面同款紀念卡片
加繆筆記.1935-1959(精裝) 內容簡介
從1935年初入文壇到1960年猝然離世,在大約二十五年的時間里,加繆以手記的形式記錄下 對創作和人生的思考。他總共寫了九本學生用的練習簿,內容包括文學、哲學、政治、關于人類命運的觀點,以及寫作計劃、讀書隨想、風景、游記、交往等,將作為藝術家、作家、哲學家的加繆之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行所為,通過簡明扼要、澄澈如水的文字呈現給讀者。
加繆筆記.1935-1959(精裝) 目錄
筆記本Ⅱ 1937年9月—1939年4月
筆記本Ⅲ 1939年4月—1942年2月
筆記本 Ⅳ 1942年1月—1945年9月
筆記本Ⅴ 1945年9月—1948年4月
筆記本Ⅵ 1948年4月—1951年3月
筆記本Ⅶ 1951年3月—1954年7月
筆記本Ⅷ 1954年8月—1958年7月
筆記本Ⅸ 1958年7月—1959年12月
譯后記
加繆筆記.1935-1959(精裝) 節選
1935年5月 我想說的是: 人們會懷念—無須浪漫主義— 一種失去了的貧窮。一定數量的貧困生活歲月足以產生一種感覺能力。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兒子對母親懷有的奇怪感情構成了他的全部的感覺。在各種不同的場合中,這種感覺的表達在童年的潛在、具體的回憶(一種粘在靈魂上的膠)中得到了充分的解釋。 從此,對于心有所感的人來說,這是一種感激之情,因此是一種負罪感。還是因此,出于比較,如果換一個身份,就對財富失去了敏感。對于這些富人來說,天空是額外的,就好像一種自然的饋贈。對于窮人,天空無限慈悲的性質就在他身上釋放了。 既然有負罪感,就必須表白。作品就是一種表白,我必須證明。我只有一件事要說,要看清楚。正是在這種貧窮的生活中,在這些卑微的或虛榮的人中,我*穩妥地抓住我覺得“是”的生活的真實意義。藝術作品是不夠的。對我來說,藝術并非一切。至少,藝術是一種手段。 同樣重要的是,低劣的恥辱,小小的懦弱,給予另一個世界(金錢的世界)的無意識的尊重。我認為窮人的世界,如果不是唯一的,也至少是囿于自身的少數世界之一,這是社會中的一個島嶼。所費不多,人們就可以扮演魯濱孫。對于投入其中的人,當談及距離兩步遠的醫生的住宅時,應該對他說“那里”。 這一切都可以通過母親和兒子的關系得到表達。 一般來說都是這樣。 細究起來,就復雜了: 1) 一個布景。一個街區和居民。 2) 母親和她的行動。 3) 兒子和母親的關系。 何種結局。母親?*后一章:兒子的懷念所實現的象征價值? *** 格勒尼埃:我們總是看不起自己。貧窮,疾病,孤獨:我們意識到我們的不朽。“必須將我們逼到退無可退的程度。” 確實是這樣,既不多,亦不少。 *** 經驗這個詞的虛妄。經驗是不可實驗的。不能引起它。而是遭受它。經驗不如忍耐。我們忍耐—我們受難。 全部的實踐:經驗之后,我們不是變成通才,而是變成專家。在哪一方面? *** 兩個朋友:都病得厲害。但是,一個是神經系統:恢復總是可能的。另一個:晚期肺結核。 一個下午。結核病患者湊在朋友的枕前。后者說: “你看,直到現在,甚至在我*嚴重的時候,我心里還有某種東西。一種強烈的生活的欲望。今天,好像沒有什么可希望的了。我太疲倦了,好像我永遠也起不來了。” 于是,另一位,眼中閃現出一絲野蠻的快樂,抓住她的手,說: “啊!我們將一起離去。” 兩個朋友— 一個病危的結核病患者,一個幾乎要痊愈。后者為此周游法國,嘗試一種新療法。 另一個朋友為此責備她。表面上,她責備她拋棄了她。實際上,她因看到她痊愈而感到痛苦。她狂熱地希望不是一個人孤獨地死去—要拖著她*親密的朋友和她一起死。她要一個人死了。她要以一種*可怕的仇恨培育她的友誼。 *** 8月,孕育著風暴的天空。灼人的風。黑云。然而,在東方,一條藍色的帶子,輕淡、透明。不能直視。對于眼睛和靈魂來說,它的出現是一種折磨。因為美是難以容忍的。它使我們絕望,我們希望一瞬即為永恒,拉長全部的時間。 *** 喜劇的主題也是重要的。將我們從*大的痛苦中拯救出來的,是那種被拋棄的、孤立無援的感覺,但是還孤立不到以下程度,以至于“另外的人”在我們的不幸中“觀察”我們。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片刻的幸福時光有時是,被拋棄的感覺充實了我們,引起了我們無邊的憂愁。也是在這種意義上,幸福只不過是對我們的不幸的一種憐憫的感情。 在窮人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上帝將得意置于絕望旁邊,正如將藥置于病痛旁邊。
加繆筆記.1935-1959(精裝) 作者簡介
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1913—1960) 法國著名小說家、散文家和劇作家,*年輕的諾獎獲獎作家之一。 他有著冷峻而不乏溫情的面孔,俊朗而略顯清癯的輪廓,博大而偶見僵硬的情懷,清醒而不事偽裝的精神,澄澈而時現激憤的文筆,高貴而不畏強權的心靈。 郭宏安(1943—) 196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西語系,1981年畢業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外文系。歷任第二炮兵司令部參謀,新華社對外部翻譯,瑞士日內瓦大學進修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從事加繆研究和翻譯,至今不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