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13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26484
- 條形碼:9787010226484 ; 978-7-01-022648-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13輯) 本書特色
該書旨在探索中外人文精神的諸種問題,以期為我們的文化發展貢獻些許力量。主要意義在于:,加強對中外人文精神的研究,有利于我們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和哲學,也有助于加強中國文化的自覺。第二,加強對中外人文精神的研究,對“人文北京”的建設提供重要理論支持。第三,《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的創辦,聚集了一大批中外有名學者,有助于加強中西學術的交流。 本書為第十三輯,內容分為中華精氣神、西洋精華、前沿問題、社會廣角等欄目。
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13輯) 內容簡介
該書是北京社科院大力支持的人文研究精品系列叢書之一,該書所約稿件大都是中外有名學者的文章,旨在探索中外人文精神的諸種問題,以期為我們的文化發展貢獻些許力量。主要意義在于:,加強對中外人文精神的研究,有利于我們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和哲學,也有助于加強中國文化的自覺。第二,加強對中外人文精神的研究,對“人文北京”的建設提供重要理論支持。第三,《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的創辦,聚集了一大批中外有名學者,有助于加強中西學術的交流。
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13輯) 目錄
早期儒家“義”范疇的演變——從《尚書》到郭店竹簡
莊子思想之“四時”
《尚書·牧誓》“虎賁”考
兩漢經學三題
從《詩經·鄭風》看孔子的婚戀觀
西洋精華
道德哲學的原則
索緒爾與梅洛一龐蒂語言觀比較研究
沃格林論靈知主義與現代性——以清教革命為例
陳康的希臘哲學研究及其問題意識
前沿問題
什么是知識
機器人倫理學種種
社會廣角
應對風險社會——對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的反思
新冠疫情形勢下會展行業的轉型升級
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13輯) 節選
《中外人文精神研究 第十三輯》: “權力分配論”的新穎獨到之處,是完全從“知識”這一全新的視野來分析資本主義社會中企業內部結構所發生的結構性的重大變化。因為是他清楚地看到了知識已經是現代社會中“*難獲得或*難替代的生產要素”。從目前看,且不管新制度學派的理論在現代西方經濟學界的影響到底有多大,但是有一點是清楚明白的,即加爾布雷斯將知識看作是現代社會的核心要素的思想是具有深刻的洞察力,而且自此以后整個世界都因知識的急劇增長和迅速傳播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加爾布雷斯的理論在20世紀的八九十年代不斷得到來自不同學術領域的學者的回應。一時間,以“知識”為核心范疇來描述、分析現代世界范圍內的政治、軍事、經濟、科技,以“知識”來構想未來世紀的社會總特征成了一種特別受人青睞的時尚。如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學者坍屋太一的《知識價值革命》一書就是運用“知識價值”一詞來描繪未來社會的總體特征,而且他把即將到來的未來社會干脆稱之為“知識價值社會”。“知識價值社會”是由“知識價值革命”引起的。他認為,這種“知識價值革命”在日本、美國是由于20世紀80年代電子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和廣泛的普及而產生的。他指出,“知識價值社會”是比起物質財富的生產來說更加重視創造“知識與智慧價值”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里,將會減少對物質財富的數量方面的需求,而會增加對取決于社會主觀意識的“知識與智慧的價值”的需求。 到了20世紀90年代,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托夫勒則完全從“知識”出發來分析和描繪現代及未來社會中的政治、經濟的總體特征。 在其《權力的轉移》一書中,托夫勒明確指出:傳統的政治權力概念有兩大要素,即暴力和財富。在古代社會中,暴力在政治生活中起著主導作用。在一定意義上,權力就是暴力。反之也一樣,暴力也就是權力。這種意義上的權力顯然是*為低質的權力,因為暴力有著極大的弊端,即暴力的運用只能產生新的暴力。它的另一缺陷在于它只能用來進行懲罰。所以,以暴力為實質的權力是低質的權力。與暴力不同,財富則創造了優于暴力的權力,它既可用于威脅或懲罰,也可以提供獎賞,因此它比暴力靈活得多了。然而真正高質量的權力則源于知識的應用,因為知識可用于懲罰、獎勵、勸說甚至化敵為友。知識也可以充當財富和暴力的增殖器,它可以用來擴充暴力或增加財富,也可以減少為達到某項目的所需要的暴力數量和財富數量。知識本身不僅僅是高質量的權力之源,而且它還是暴力和財富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即知識從暴力和財富的附屬物變成了它們的精髓。這就是說,現代意義上的暴力和財富必須以知識為其基礎。沒有相應的知識作為支撐的暴力和財富已經被當今的世界人類看作是另類,必將迅速退出歷史舞臺。而且我們也必須看到的是,力量和財富無論就數量和程度上講都是有限的。我占有了,你就難以擁有。反之也是如此。而知識則大不一樣,你掌控了相關知識的事實并不能影響我或其他人來把握相同的知識理論系統。從知識性質的角度講,同一知識可以為所有的理性的動物把握。更為重要的是,知識的運用還可以產生更多的和更新的知識。總之,知識具有無邊際的延伸性和時空的無限性。更為重要的是,知識是*民主的權力之源。武力和財富是強者和富人的特征,而知識的真正革命性特征則是,只要具備了相應的理性思考能力,弱者和窮人也可以掌握先進的知識系統來引領世界。從現代政治學概念來講,暴力和財富變得越來越依附于知識。而知識則不一樣,它們可以不依賴于暴力和財富,卻能夠將自己很快地轉變為暴力和財富。 由于知識在經濟生活中的全面滲入,現代的經濟生活也出現了急劇的變革。隨著服務及信息行業在發達國家中的增長及制造業本身的電腦化,財富的性質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盡管那些投資于落后工業行業的人仍將工廠、設備以及財產目錄這樣一些“硬資產”視為決定性的因素,但那些在急速增長的*先進的行業中投資的人卻依賴于完全不同的因素(知識或信息)來保證其投資效益。知識現在成了新的資本形態。以實物形態表現的傳統資本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它的時空有限性。知識資本卻不同,它具有無限的延伸性。同一種知識可同時被許多不同的使用者應用,而且運用知識的同時也是創造知識的時候,知識不可窮盡,無法獨占。這就是知識資本的革命性特征。由于知識減少了人們對原料、勞動、時間、空間和資本的需要,知識已成為先進經濟的主要資本。隨著這種狀況的發生,知識正在升值,正因為如此,爭奪知識或人才的信息戰才到處在激烈地進行著,而且會愈演愈烈。 經濟的知識化或知識經濟又被稱之為“超級信息符號經濟”。其特點之一是知識密集性行業取代了那些主要依賴于原料和勞動力的制造業的地位而迅速崛起。另一顯著特點是,知識增長率和淘汰率以超速遞增的速度同步運行。所以,知識經濟是一種快速運轉的經濟。在當今的世界,資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運轉,財富以驚人的速度遞增,時間成了越來越重要的生產要素。這就使得經濟不發達的國家必須在發展知識經濟方面努力實現與發達國家同速運轉,否則只能依附于發達國家。貨幣也日益信息化了。正如過去金銀代替實物交易、紙幣取代金銀行使交換職能一樣,儲有大量信息的信用卡正在或已經取代了紙幣在歷史上行使過的職能。總之,“知識是現代經濟,特別是21世紀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這一看法已成了世界范圍內的政治家、經濟學家、企業家和新聞決策人物的共識。 ……
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13輯) 作者簡介
作者為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所長、研究員。1982年畢業北京大學哲學系,從事西方哲學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1、《皮亞杰發生認識論述評》(合著),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 2、《皮亞杰的挑戰》,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3、《皮亞杰》,臺灣三民書局1994年出版 4、《中國現代化與倫理精神》(合著),北京出版社1995年出版5、《尼采傳》,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6、《尼采:重估一切價值的哲學家》,臺灣水星文化事業出版社2002年版, 7、《人性的曙光:希臘人道主義探源》華夏出版社2005年版, 8、《愛的福音:中世紀基督教人道主義研究》華夏出版社2005年版, 9、《回歸自我:20世紀人道主義與反人道主義》華夏出版社2008年 。
- >
煙與鏡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