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9:分裂與互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26732
- 條形碼:9787521726732 ; 978-7-5217-2673-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9:分裂與互動 本書特色
中國這個獨特的生命體是如何誕生、成長、進取、挑戰、變革的,匯集近百年歷史學、考古學的豐碩成果,運用擱置在學術象牙塔的新知識、新方法,提供中國通史的全新讀法,講透中國歷史的深層邏輯。 ----------------- 特色之一:把中國看作一個生命體 中國是一個生命體,有它的起源和定型,也有它的生長和成熟,還要經歷巔峰和逆轉。假設我們忘掉了關于中國歷史的知識,假設我們是一個在火星上觀察中國的局外人,我們好奇中國為什么是這樣的中國,中國歷史為什么是這樣的歷史——這就是這套書打算講解的核心內容。 ----------------- 特色之二:挖掘中國歷史的深層邏輯 這套中國歷史,關注歷史演進的深層脈絡,關心歷史運作的背后邏輯,而不是講述某個時間發生了什么事情,不是煩瑣地考證一個新的歷史知識,更不是突出帝王將相的豐功偉績和宮廷內斗的血雨腥風。中國到底是怎么從滿天星斗一般的諸多新石器部落,演化成大一統的帝國,而游牧與農耕的帝國在歷史上又是如何彼此沖擊,塑造出今天的中國,這是這套書關注的重點。 ----------------- 特色之三:文學讀蔣勛,歷史看楊照 這套中國歷史,楊照先生已經在臺北完整講過兩次,分別用了5年時間,影響了兩代學子和上班族;作者又用了5年時間整理成文字,到處都是干貨滿滿的新知識、新見解。這套講解,不那么學術,卻到處都是精深的學術成果;這套講解,不追求戲說,卻充滿了暢快而愉悅的輕松氛圍。 ----------------- 特色之四:中國歷史遠比我們想象的更豐富 這套中國歷史,關注王朝更替、殺伐決斷、遠交近攻這些“大歷史”,也關心歷史上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關心古人的生活作息和衣食住行,關心不同階層之人的所思所想,關心不同時代人們表達自我的方式,這些“小歷史”讓我們看見,中國的深刻底蘊,中國歷史的深層內涵,遠比我們想象的更豐富。 ----------------- 特色之五:新材料、新觀點、新寫法,全新的中國通史 這套書是一套全新的中國通史,是今天的歷史學家用今天的新視角寫給今天中國人的中國歷史。我們現在讀的中國歷史,太多都是50年前的老書,而100年以來全新的考古發現和學術成果卻被人們束之高閣,我們一點都不知道。這套書提供的就是新材料、新成果、新寫法,講透中國歷史的運作邏輯。 1、使用新材料,讓我們比司馬遷更懂先秦,比司馬光更懂唐宋。 因為我們看到了連那個時代的人都沒看到過的新材料,就像甲骨文、敦煌文獻、居延漢簡,還有馬王堆的帛書。 2、廣泛吸收新成果,我們發現原來學術的東西還可以這么好玩! 從一百年前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開啟的新史學革命,到今天中國大陸和臺灣、日本、歐美漢學界的新成果。 3、采用新寫法,思維清奇、平易近人,從零開始,重新認識。 從頭講述,從零開始,重新認識,思想的厚重感、講述的故事感,兼容并蓄;不偏不倚,不薄不厚,不深不淺,歷史的現場感、破案的暢快感,應有盡有。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9:分裂與互動 內容簡介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系列,一套全新的中國通史。不是為讀者介紹干巴巴的歷史事件和知識點,而是發掘中國歷史背后的深層邏輯,提供一套嶄新的讀懂中國歷史的認知方法。系列共4輯13冊,全景呈現“中國”這個獨特而頑強的生命體的演進。《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9:分裂與互動》講述的是宋元時期的中國,此時的中國有多個政權存在,包括西夏、遼、金和宋,很后是蒙古人創建的元朝,這一時期的重要特征是幾個政權彼此之間的互動往來頻繁,又是如何影響到各自的政策和內部制度。尤其是宋朝這一時期的疲軟,也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整整三百年時間里,兩宋對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脅都是疲于應對,始終未能有很好的方法,而且經常犯一些戰略性的失誤。同時宋朝的文化優勢一直有增無減,以至于使北方王朝的草原個性在和宋的接觸中越來越快地消退。你會看到:宋朝文化發達,士人活躍,不過他們很關心的問題依然是北方的威脅;宋詞的發達,既得益于都市和商業的繁榮,也得益于文人文化的興盛;從北方草原的角度看南方的中原王朝,宋只不過是他們生活中的普通篇章,并不是很重要;宋人每次和遼、西夏、金打仗,都是在根本還沒弄清對方意圖和實力的前提下開戰,而且每次打了敗仗之后也沒有應對之策……--------------------《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系列(4輯全13冊),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已經推出——第yi輯:起源與定型:從共主到君主(已出)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1:中國是怎么出現的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2:文明的基因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3:從列國到帝國新石器時代星羅棋布的文化在黃河中下游匯聚,形成了夏、商、周三個強大的氏族部落,他們同時并存,互相競爭,相繼做中原的共主。夏建立了國家政權的起源形態,商用文字和青銅器展現治理的實力,周用成熟的制度將這一切定型,并借著春秋戰國諸國的彼此競爭和拓展,以及秦的整合,中國延伸到更廣的地方,帝制從此定型。-------------第二輯:生長與進取:帝國治理下的和平(已出)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4:帝國的昂揚精神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5:危機與考驗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6:大分裂時代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7:新帝國的試驗匈奴與兩漢、突厥與隋唐,還有中間作為過渡的鮮卑帝國,各自實踐了不同的帝國形態,中國開始了帝國模式的新嘗試。匈奴是北方游牧帝國的原初形態;突厥則是其生長形態。西漢是爆發式的,由內而外將中國的范圍靠前地擴展開來;東漢是內斂型的,皇帝和貴族通過分享權力維持帝國守成的局面。而隋唐是融合型的,將北方游牧和南方農耕成功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典型的大一統中國。--------------------2020年8月—2021年上半年推出繼續陸續推出——第三輯:成熟與很好:從大陸到海洋(陸續推出)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8:新時代的開端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9:分裂與互動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10:世界性帝國生長中的中國向外進取,成熟期的中國向下扎根。遼、金、西夏、宋各自繼承了前代的遺產,在彼此的博弈中向內尋求原發動力,中國的官僚體系、科學技術、文化藝術在此達到成熟狀態,中國的形態不僅成為后世的樣板和楷模,更通過蒙古這個世界性大帝國向全世界發散。-----------------第四輯:危機與變革:帝制的黃昏(即將推出)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11:光明與黑暗并存的時代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12:帝國的千年變局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13:希望與絕望交雜的時代世界的格局已經變化,亞歐大陸為中心的古代文明被世界一體化和工業革命的浪潮侵襲。在中國,游牧與農耕的對抗變成中國與世界的對抗,海岸線取代長城成了中國歷史的主軸。漸漸被卷入世界體系的中國,經歷痛苦和掙扎,也迎來希望和重生。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9:分裂與互動 目錄
總 序 重新認識中國歷史
**講 宋朝士人與皇帝的關系
01 學習歷史的目的之一-002
02 學習歷史的目的之二-005
03 如何評價宋朝重文輕武-008
04 燕云十六州的關鍵地位-011
05 雍熙北伐與“將從中御”的祖宗家法-014
06 兩朝重臣趙普如何影響皇位的繼承?-017
07 遼軍南下與澶淵之盟-019
08 皇權低落:天書與封禪也無法提高皇權-022
09 武將狄青的悲劇-026
10 士人集體力量與皇帝權力平行合作-030
----------
第二講 北宋的變法與黨爭
01 近世中國政治的一大特色-034
02 宋代黨政:意見之爭遠勝于身份之爭-036
03 北宋的新“朋黨”觀念-039
04 君子黨與小人黨-042
05 蘇軾:臺諫的宰相影響太大了!-045
06 為什么范仲淹主張給朋黨合法性?-048
07 北宋的保守黨和改革黨-051
08 皇帝的騎墻態度對皇權有利-054
09 “拗相公”王安石的四大罪名-057
10 黨爭敗壞政治思考與討論的空間-061
11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根源-064
----------
第三講 從北宋到南宋
01 沒有接受君王教育的宋王朝-066
02 連續幾個不愿當皇帝的皇帝-069
03 從神宗到哲宗上上下下的執拗-073
04 文人宋徽宗被選為皇帝-077
05 誤判時局,宋徽宗聯金攻遼-080
06 靖康之變:盡量議和,皇帝當人質也同意-083
07 宋金南北對峙的地理因素-086
08 也談岳飛之死-089
----------
第四講 宋代的城市
01 “熙寧變法”免役錢和方田均稅法-094
02 從銅錢、鐵錢到白銀、紙鈔-097
03 南北分工產生的運輸和交易需求-100
04 運輸系統發達刺激了商品經濟化-103
05 新商業交易-105
06 為什么說唐、宋所說的“城”截然不同?-108
07 富人向城市集中-110
08 全國性市場:謀天下之財,獲天下之利-112
09 開封相國寺和紹興開元寺的市集你想不到-114
10 南宋城市人口比例可觀-117
----------
第五講 宋代古文運動
01 《東京夢華錄》記載的汴京繁榮景象-120
02 因科舉評分標準,四六駢文仍是文章主流-122
03 宋初用于社交酬答的“西昆體”盛行-125
04 士人精神的宣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128
05 柳開、石介等論古文:浮華的文辭不足以明道-132
06 “唐宋八大家”為何是這樣的名單?-137
07 歐陽修:文章沒有長遠的價值,道理才是永恒-140
08 以歐陽修為中心的古文運動-143
09 程頤:沉溺文章會玩物喪志-146
10 朱熹:歐陽修怎么能與周公、孔子一樣看待?-149
11 道統與文統分離,追求“語錄體”等粗糙的文章-153
----------
第六講 重讀宋詩
01 為何相對唐詩宋詞,宋詩看上去是被后人忽視的?-156
02 嚴羽《滄浪詩話》中“詩必盛唐”的觀念-159
03 古文運動的副產品—江西詩派-162
04 宋詩的雙面性格:學唐詩,打破唐詩-165
05 黃庭堅在詩中樹立的新姿態-168
06 宋詩的特質之一:唐突唐人,破格精神-171
07 宋詩的特質之二:唐詩中少見的懸疑性-175
08 宋詩運用廣泛,規模龐大-178
09 南宋詩史“四大家”與“江西詩派”無法切割-180
10 宋詩的能量來源與盡頭-183
----------
第七講 重讀宋詞
01 為什么黃庭堅寫出了差別巨大的兩首詞?-186
02 從詞的起源談起-188
03 音樂的發展需要“倚聲新詞”-191
04 詞是男性為女性代言,男性寫女性的情感-194
05 “詞”的發展受社會環境和歌唱場合的限制-197
06 詞至南唐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201
07 宋詞對《花間詞》與南唐詞風的承襲與修正-205
08 柳永:創造慢詞,曲一長就有了敘事寫景的功能-208
09 蘇軾:對詞進行革命,打破音樂的限制-212
10 周邦彥:承襲柳永,音樂路線發展到極致-215
11 李清照、辛棄疾:詞作為文字的重要性遠超音樂-218
----------
第八講 遼、西夏與金
01 從漢末“五胡亂華”開始的民族關系模式-224
02 耶律阿保機攻幽州擄漢人-227
03 耶律德光南北分政-230
04 遼軍出兵南下,不為土地為什么?-233
05 遼的衰敗與女真崛起-237
06 女真在滅遼和北宋后如何建立統治?-240
07 金漢化太深帶來哪些問題?-243
08 富弼與西夏十余次戰役竟無一次獲勝-246
09 為什么西夏沒有獨立的歷史記錄?-249
10 蒙古崛起的機遇-252
----------
第九講 草原風云
01 傳統史學以人寫史的問題所在-254
02 現代史學對個人過度懷疑的偏見-257
03 在草原混戰中出生的鐵木真-259
04 忽里臺推舉共主,鐵木真始稱“成吉思汗”-262
05 成吉思汗的軍隊建設:不信任親族,不分享權利-265
06 成吉思汗發動戰爭的兩個原則-268
07 蒙古是如何一步步進入北方的?-272
08 蒙古出征西亞、中亞的多個后遺癥-275
09龐大的元朝與宋、明、清有哪些不一樣?-278
10 為什么說成吉思汗是真正的英雄創造時代?-281
----------
第十講 宋元之際
01 蒙元史史料記錄的問題是如何形成的?-284
02 為什么說成吉思汗是草原*恐怖的力量?-286
03 成吉思汗對農業民族戰爭中的棘手問題
—圍城和攻城-289
04 元朝人口普查時人口銳減的記錄說明了什么?-292
05 元朝沒有中央集權的觀念與制度-295
06 “長子西征”與南下攻汴梁-398
07 窩闊臺為何覆滅金朝卻不要土地?-301
08 從窩闊臺開始建立的驛站系統-304
09 十進制組織與軍隊動員-307
10 忽必烈建立元朝-310
11 忽必烈時的軍事統治和通商貿易-313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9:分裂與互動 節選
第三講 從北宋到南宋 02連續幾個不愿當皇帝的皇帝 繼宋仁宗之后即位的是宋英宗,他不是仁宗的親生兒子,而是濮王所生,本名叫趙宗實,后來改名為趙曙。仁宗和曹皇后婚后未有小孩,先將濮王的兒子抱入宮中養了四年,等到曹皇后生了兒子,就將這個小孩送還濮王府。然而曹皇后生的三個兒子都幼年夭折,意謂著仁宗皇帝沒有嫡子。等到大臣要求立皇太子時,皇帝和皇后商議后,跳過其他庶子,選了濮王的兒子。 趙曙聽到要他進宮當皇太子,極度不愿意,后來才勉強從命。進宮前還特別囑咐家里的仆人,要他們將自己的房間收拾照顧好,認為自己隨時可能回來。他一直不相信自己會當皇帝,也沒有強烈的意愿想當皇帝。 剛接位成了皇帝,趙曙立刻就大病一場,病的起頭是仁宗皇帝去世,趙曙得知后竟然驚叫:“某不敢為!某不敢為!”還是大臣們壓著他披上龍袍;仁宗大殮之日,趙曙又像發了瘋一樣,“號呼狂走”。(《資治通鑒長編·卷一百九十八》)致使儀式無法順利進行,必須強力將趙曙拉開。有這樣的情況,于是英宗即位后,先由曹太后垂簾聽政。到了仁宗的葬禮時,趙曙又出狀況,禮儀上規定他該哭的時候,他偏偏哭不出來,整個人像根木頭一樣沒有反應。 為什么會這樣?很重要的是他心中的“孝親”觀念讓他過不去。英宗親政之后,他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與外朝大斗爭,只為 了一件事,那就是“議定濮王號”。依照禮法,他的生父濮王應該稱“皇叔”,他卻堅持一定要稱“皇考”。這很麻煩啊,如果稱濮王為“皇考”,那仁宗皇帝怎么辦?一個人不能同時有兩個父親啊,皇帝更不能啊! 很顯然,他無法接受自己變成了仁宗和曹皇后的兒子,就必須放棄原本的真實身份。他作為濮王兒子的責任,對他來說,高于當皇帝奉行儀式的責任。他從來沒有準備好要公開以儀式讓自己變成仁宗的兒子,可是仁宗去世相關的每一件事、每一個動作,都要求他表現“孝子”的認知,這讓他無法接受。 當時掌政的韓琦想了個辦法,宣布新皇帝生病了,所以委由皇太后聽政。然而這時的英宗已經不是小孩了,皇太后聽政顯然只能是一時權宜,不能長久。于是又有了新的困擾:要如何讓皇太后將權力交出來,交給不是她自己親生的,又表現得不愿意當她兒子的新皇帝? 還是靠宰相韓琦的設計。有一天,韓琦借口事態緊急,拿了十本相關奏折交給英宗,讓英宗決斷。要如何簽批意見或做決斷,韓琦應該事先都告訴英宗了,等英宗批完奏折,韓琦再將奏折拿到曹太后那里,問太后的看法。太后看了之后,點點頭說:“皇上批得挺不錯的。” 然后韓琦就對曹太后表示,自己老了,希望能離開中央,到地方去。那個時代的慣例,文人宰相請辭,一定是表示有所不滿。曹太后立刻明白韓琦在不滿什么,也就順勢說:“宰相還不老,倒是我老了,應該先退下來。”太后讓步了,韓琦又馬上打蛇隨棍上,就問太后要還政的日期,太后沒料到他如此咄咄逼人,被逼得說不出話來,起身離開。她一起身,韓琦就喊:“撤簾!”這是趕鴨子上架了,當作皇太后此刻就結束垂簾聽政,簾子撤得好快,快到曹太后的身影還沒走遠,看得到她的裙角。 如此一連串的變化發展,當然是韓琦事先安排好的,曹太后沒有機會抗拒。也就是究竟要太后主政,還是英宗主政,實質上宰相有很大的決定權,甚至是操控在宰相手中的。 接著登場的就是“濮議”了。皇帝要稱濮王為“皇考”,誰一定反對?當然是太后。名義上皇帝是仁宗的兒子,所以也是曹太后的兒子,她才當太后的啊,如果英宗另有一個父親,這不只在倫常上產生問題,更是在政治上等于推翻了太后的地位。 “濮議”拖了很久,*后是以太后同意簽署才收場的,據說那又是韓琦伺機將太后灌醉后完成的,因為韓琦無法忍受“濮議”不解決造成朝政停擺的狀況。 對待一個沒有很想當皇帝的英宗,韓琦不斷擴張相權。到了英宗病重垂危時,宮中必須準備讓太子接位了,偏偏此時大家以為去世了的英宗卻動了一下,還有生命跡象啊!那怎么辦呢?要暫停太子即位的儀式?韓琦當下決定儀式繼續,旁邊的人緊張地問:“如果老皇帝醒來呢?”韓琦的回答是:“那就讓他當太上皇吧!” 連這樣的事韓琦都認定宰相也能決定。日后到了明朝相權低落,士人和皇帝的地位一下一上,清朝時對著皇帝要下跪說話,以至于宋代的情況就被忽略、遺忘了。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9:分裂與互動 作者簡介
楊照,歷史學家,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兼修考古學和人類學,入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研究所,為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師從張光直先生和杜維明先生,研究專長為中國古代思想史、人類學。曾任職于“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兼任多所大學講師,后以歷史學術普及和歷史寫作為重心。楊照現任臺灣誠品講堂與敏隆講堂講師,常年開設一系列關于中國歷史和中國經典的課程,他的歷史創作延續呂思勉、錢穆的治學和教學路徑,將艱深而豐富的學術成果以生動通俗的方式傳達給大眾讀者。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